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策略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e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媒体时代带来了网络舆情传递的革命,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应在掌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要与高校课程改革相结合;要建立完善系统的舆情管理工作体系;须有校规、法律的保驾护航。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 网络舆情 管理与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252-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我们迎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一词源于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布的自媒体(We media)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分享他们自身经历、新闻的途径”[1]媒体。自媒体环境是指普罗大众使用的微信、QQ空间、微博、贴吧、论坛等媒体平台自由表达、自我发声、互动演绎的环境。自媒体平台凭借着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支持,对社会舆论信息传递产生了重要深刻的影响,舆论信息在这一全新的场域进行着最彻底的交流释放,成为当今网络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主要渠道。其不受任何时空与条件的限制,即时、便捷、草根、自由、贴近生活、充满个性的风格深受大学生们的青睐,有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达到6.49亿人,手机网民有5.57亿人,其中20~29岁的网民占31.5%,学生网民占23.8%[2]。可以说随着手机的普及,高校大学生是自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他们在自媒体环境下学习新知,交流思想情感,了解与参与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有的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3],网络舆情根植于互联网、以各个媒体平台为载体,是广大网民对某一事件持续关注、议论、传播所产生的结果,是网民关注网络事件时的情感、态度、见解、行为的总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则是指大学生群体对自媒体平台传播的某个事件或者言论产生的的认识、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和。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弘扬正能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会传递无序消极信息,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近些年, “郭美美事件”、“焚烧日系车事件”、“厦大博导诱奸女生事件”等信息在互联网开放的自媒体平台助推下演变成网络舆情,我们看见了网络舆情的极大破坏力。网络谣言的传播、网络暴力的蔓延、国外意识形态的侵蚀、个人负面情绪的宣泄、个人隐私的侵犯等等,这些错误舆情导向和低俗文化倾向,理应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自媒体环境下如何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管理与引导,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舆情管理与引导体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与亟须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舆情与一般网络舆情一样,具有开放性、隐蔽性、多元性的特点,但是,與一般舆情相比,它的独特性表现为:
  一、舆情话题的集中性
  高校大学生生活的环境特殊,他们共同在高校求学,年龄相近,兴趣相投,喜欢新奇事物,有许多共同关注的话题,尤其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校园话题,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评优、选干、选课、入党、奖学金发放、社团活动等等,都与学生的自身需求相关,校园的话题极易引发他们共鸣,校园内出现的言论与事件都会在自媒体平台上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围观、评论。群体之间生活经历、知识储备、社会经验和心理诉求所具有的高度的共性,致使群体之间在平台上互动频繁,若有个别学生独特的言语行为或者校内出现焦点事件都极易引发校园网络舆情。可以说,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内容具有同质的特性,舆情话题的集中是一大特点。了解校园生活环境当中发生的大小事件,关注学生感兴趣话题的走向,有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校园网络舆情的进行管理与引导。
  二、舆情评判的偏差性
  高校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理想有追求,对未知的、新奇的事物勇于探索,积极实践。但是,他们人生阅历尚浅,对问题的思考仍存在片面与不成熟之处,且作为年轻人,血气方刚,无法对人和事进行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而自媒体空间是个开放、隐蔽的空间,人人可以自由发言,导致“把关人”的消失,个别人为了追求眼球效益,利用视频图像带来的直观感和即视感,传播的信息也存在夸大失真之处,一旦别有用心的人网络造谣,非常容易把缺乏信息素养的学生带入非理性的偏激状态,形成汹涌的负面网络舆情。此外,个别大学生在求学生活中会遇见的诸多困难,出现心理不健康状况,导致他们沉迷网络,随意上网发布信息,扰乱网络秩序,助推负面舆情。可以说,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他们的内心诉求,有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校园网络舆情的进行管理与引导。
  三、舆情内容的多元性
  大学生群体是一代青年人中的优秀分子,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人群,群体中有未来国家所需的各类人才,他们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对个人、国家都有极高的理想愿景,虽身处校内,仍“书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广大学生不仅关注校园身边的话题,对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各类主题的自媒体平台比比皆是,他们靠相同的志趣组成社团,建立媒体交往圈子,对社会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广泛的议论。但是,他们世界观仍处于成型的阶段,他们政治经验缺乏,容易对一些偏激的言论和行为附和、跟帖。甚至起哄,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还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网络隐蔽性特点,随意在网上发泄歪曲事实,对社会的不满信息,而大学生们都具备很好的信息检索能力,他们可以轻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在辨识不清,受到蒙蔽的情况下容易对其进行转播评论,可以说,校园自媒体圈子众多,校园舆情内容多元,不易监测。了解这点,及时把握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大小事件判定的出发点和价值取向,对高校管理层做好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呢?笔者认为可从这三方面入手:
  首先,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要和高校课程改革相结合。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频繁便捷的今天,大学生们学习成长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国家层面启动了多轮的课程改革,高校的课程改革也顺应此变。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必须与高校课程改革相结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一直是高校办学追求的理念。
  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与高校课程密切相关,这是因为:第一,大学生是网络舆情的制造者、参与者、传播者,在网络舆情酝酿、发展、消亡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自媒体网络所特有的隐蔽性、开放性、多元性的特征,令高校教育工作者难于及时、准确捕捉舆情苗头,唯有在高校课程教育中渗透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的内容,培养大学生们“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让学生自我监督网络空间,自我维护校园这一公共领域,倡导网络舆情的正面导向,不是一味的打压、删帖,捂盖子,采取柔性管理,才能建立公正平等而又相互尊重的网络环境,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工作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大学生仍处于生理成熟而心理未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均处于发展当中,大学生个体在网络舆情中的参与和评判都离不开大学生内在观念价值的引领。广大学生要能在海量杂乱的信息当中明辨是非,不受恶意信息煽动侵扰,不被有害信息腐化都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指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理应承担起这一重任,唯有如此,校园网络舆情才有了隐形的过滤网,高校教育工作者才能做好舆情管理与引导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大学生们参与正常网络活动的护身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文化碰撞,观念多远的的自媒体时代受到严重的挑战:在形式上,大学生们不再喜欢自上而下的照本宣科说教般的课程讲授,他们更喜欢网上图文并茂的学习形式,依托自媒体展开的网络慕课,在线学习成为风尚,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深受学生欢迎。在内容上,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所强调的:让课程“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4]。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利用校内教育资源,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强化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唯有如此,才能让大学生将公共网络空间看成与自身相关的系统,产生自律负责的行为,对校内校外发生事件的评议转发均能从爱国爱校的角度出发,在事件不明朗前能耐心等待,对网络造谣自觉给予抵制,避免舆情汹涌恶化。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育人为上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理应顺应这一改革。以往我们只关注舆情疏导与内部管理的关系,没有看见舆情管理与课程的内在关联,忽视了大学这一育人场所的功能,没从思想根源关注大学生舆情发展的内在影响因素,也就没能从根本找到网络舆情管理与疏导的好方法,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不仅是高校行政部门的工作,也是在校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
  其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须建立完善系统的管理体系。
  自媒体所具有的即时、全域、全互动,去中心化的特点,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舆论架构和社会结构。这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高校里涉及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的部门众多,主要有:校宣传部、校学生会、校团委、校保卫处、校网络中心等等。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院辅导员、教师等人员都参与其中,网络舆情的隐蔽和突发需高校各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协同进行,形成体系。
  从学校层面来看:一、学校要建立自己的公共媒体平台。抢占舆论的高地,通过正规官方渠道及时播报与回应学生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不给造谣分子可乘之机,与此同时,注重发布有利于学生的服务信息,赢得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以科学的管理提升校园舆情的监管水平。二、学校要建立协调各管理运作的专门机构。通过这一机构,不仅便于上下级部门之间的联系,还利于各平行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要让众多的管理部分协同运作,共同参与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工作,及时、准确捕捉校园网络輿情的动向。三、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网站。请专门的心理教师负责在线解答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避免出现因个人学业、情感问题而上网随意泄愤,制造负面信息的行为出现。四、学校要依靠网络中心监督的功能,用技术手段随时监测、过滤信息,净化网络环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监控舆情发展情况,力求能尽快将负面舆情扼杀在摇篮当中,避免出现负面信息泛滥的情况。
  从学院的层面来看:一、学院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聘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带领学生参加校外的社会实践,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才干,防止网络沉迷,防止无所事事情况下轻信网络谣言,对负面网络信息推波助澜行为出现。二、培养校园媒体的“意见领袖”,利用网络“沉默的螺旋”现象,让学生中的网络“大V”在信息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三、辅导员、教师、班主任、班干部要密切与学生的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化解负面情绪,及时、敏感,稳妥、高效地发现学生网络舆情中出现的异动现象。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引导学生追求远大目标,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校园舆情的管理与引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大学生的舆情管理不仅要做好监管工作,更要做好防范与引导工作。
  最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须有法律、校规的保驾护航。
  网络是个公共空间,自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直接、快速、隐秘、随意、随处接受信息与参与讨论,所有人可以即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个个都有“麦克风”,在信息多方即时交流中,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喜好对信息进行增添删减、转播流传,令信息量不仅复杂多元,甚至损耗变形。那么,高校网络空间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制度与法律的保护,良好的育人环境,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均需法律制度的支持。从国家层面来说,对网络使用立法势在必行,网络使用应采用实名制,利用大数据对舆论信息进行过滤监控非常必要,对网上别有用心肆意散布谣言,妄图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分子要拘捕法办,对不明真相盲目跟风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负面舆情出现时可采取封号删帖等措施,以免事态扩大,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层面,要建立完善各项网络管理制度,对网络信息发布与转播,网络信息过滤与监管,网络舆情监控与干预都应有明确校规,以便校内舆情管理与引导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015年12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提出:“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要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5]。自媒体时代,我们应顺应世界的变革大潮,让校园的网络舆情一直走在规范,健康的大道上。
  参考文献:
  [1] Bowman S, Wills C. We Media 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EB/OL】.【2015-08-09】.http//www.hypergene.net/wemedia/weblog.php.).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eep://baike.haosou.com/doc/7533623-7807716.html(2015-4-25.
  [3] http://baike.baidu.com.
  [4] http://old.moe.gov.cn.
  [5]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heep://news.xinhuanet.com/zgjx/2015-12/17c-134925295.htm.
  [6]刘明龙.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6,(6).
  [7]夏凤军,丁姗.“主体性激发”在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的创新思维[J] .传媒观察2015,(12).
  [8]张书明,杨林.大学生群体事件预防中网络舆情监控探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4).
  [9]万媛媛.“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途径创新[J] .赤峰学院学报2016,(7).
  厅级项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药科大学“创新强校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6WTSCX049)“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策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该文在分析大攻角下战术导弹非线性和耦合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战术导弹的非线性控制系统耦合数学模型,并运用非线性解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解耦设计和仿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CD64)、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联合检测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
本人喜爱买卖上市首日的新股,在长期的实战中总结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新股买卖秘诀,使用后效果极佳,现将该秘诀公布,供大家参考。一、开盘五分钟后,若股份能继续上涨至比开盘价高3%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