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五要”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已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以及教师认识欠深入、操作不当等原因,使得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没能取得其应有的实效。笔者认为,要在教学中很好地进行语文合作学习,教师应做到五个方面的要求,简称为“五要”,现罗列于此,以求方家指正。
  
  一、教师观念要更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语文课的合作学习也同此理,要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教师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不仅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还应该是小组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不应是小组学习的旁观者,而应是一个富有平等意识、团结精神的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与生的合作,也应该是师与生的合作。教师应该融入小组学习之中,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和享受小组学习的快乐。
  
  二、小组搭配要精心
  
  教师只有精心地进行了小组搭配、分工,才能保证小组作用的良性发挥。教师对于小组搭配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差异,不妨分这样几步走:一是小组成员自然搭配,并自主推选出各个学习领域的小组长。二是结合实际进行小组重组。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小组搭配的许多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如知识积累方面的参差不齐、性格差异等原因导致的组内不团结、组与组之间成绩不均衡等。此时教师要细致地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进行小组重组,让学情趋向合理。三是教师适时参与。小组重组之后,学习过程中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教师要适时地参与小组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教师应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不失时机地“撬”起那些即将走入低谷的个体和小组,使他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团体意识要激发
  
  教师在指导学生分组之后,还要注意激发小组的团体意识。有了团体意识,小组成员才可以在学习中团结一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的做法是从培养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着手激发学生的团体意识。我克服了传统的以语文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做法,而是采取成绩评定与小组的整体活动成果挂钩的方式来评价,如:哪一组发言积极、演讲的整体水平高,给他们颁发“金口才奖”;哪一组对课文内容理解最深刻、有创新,给他们颁发“思想奖”;哪一组文章写得好,整体水平高,他们颁发“金笔杆奖”……把个人竞争变为组间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使小组成员树立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和“利益共同体”的团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四、合作情境要创设
  
  学习小组的组建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形式与空间,但并不是组建了小组就可以很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没有适合合作学习的情境、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也一样会名存实亡。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适宜的合作情境,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他满含深情地说:“《大堰河——我的保姆》感人至深,读完这首诗,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一种冲动,用我们的手,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为她献上一朵花,塑成一座雕像或制作一段MTV呢?”接下来,让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合作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我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时,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这首诗改编成话剧,然后推出本组的方案参加全班交流,再在班上演出。以此提供机会,激发起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五、合作学习要适宜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些内容如果用合作来解决,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弱化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如高中阶段的识字和名句默写等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对于那些复杂、综合的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如复杂的文章主题思想的探究、艺术手法的鉴赏等,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就应该组织合作学习。平时教学时应将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时时有新鲜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总之,我们要不断探索,适时总结经验,创新实践理论,使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向着有利的方面发展。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比较重视教师怎么教,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是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一支粉笔一张嘴”,对学生学的活动过程比较忽视。于是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质疑、问难的机会与时间就减少了,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今,参与式教学法的引进,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由“讲演者”变为“导演”,学生由
随着当前社会、学校、学生都逐渐重视地理课及高考3 X的政策出台,地理教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巩固地理教学的阵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这是摆在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个人的体会就是“改进地理教学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上好一节地理课,需要教师付出许多辛勤的劳动,包括正确的理解,熟悉教材,编写
【摘 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的德育课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以新课程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自觉内化的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德育课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身心体验和成功感受,使德育课真正发挥对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导向的功能。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德育课 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学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所以如何从历史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和诱导学生勤于思考并乐于探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历史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巩固课堂学习的成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发展中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当内在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候,他们需要平等的人际交往。高中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当遇到问题需要与老师交流时,有人格平等的强烈要求。交流时,如果双方情绪都很激动,且不便于直接交流时,给学生写信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信是发自于心而著之于笔的,经过大脑的加工,往往会更客观、理智、公正、全面地看问题,能有效避免使用偏激的言辞,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冷静地从字里行
教育部将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强调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内容为主要探究对象,以问题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讨论、探讨历史问题的机会,通过多种探讨方式,去解决历史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可分为以下几个步
【摘 要】 农村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现状总体情况是:学生对实施新课程感兴趣;教师对新课改感到困惑;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很多的亮点,但目前农村课改也存在问题和困难,教材的大幅度改变又使得我们教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堂上产生的诸多教学问题引发了困惑,从而激发我们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面向学生的生活回归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凸现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的内涵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是当前教育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强化人本意识、教研意识、创新意识,这是新时期做好教学管理的工作重点。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学校领导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时,应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理念,而在学校工作的要求中,教师管理是第一位的,因此,学校管理要树立“以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主要阶段,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随着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不健康
亲和力是现代社会里我们关注较多的一个新名词,但“亲和力”这个词出现几率较多的是在对媒体艺人的评价上,我们常说某个节目主持人具有亲和力,某明星具有某种亲和力,它成为电视新闻媒体与观众之间的一种积极互动的力量。但究竟什么是“亲和力”呢?从字面来讲亲和力就是一种亲切、随和、宽容的力量,一种平和、闲舒的感觉,一种平易近人的个人魅力。它摒弃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提倡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