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新教材中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和特点。其中,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产生越来越深该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课标》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
直观而形象地再现问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在一定意义上,能改正数学教学中平淡机械、单调枯燥的缺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新的虚拟似真的、生动的教学情境,从生活与实践的类比开始,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成功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的进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设计如下情境: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9分52秒,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正确进入预定的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问:①飞船运行的轨道是什么?②若飞船进入轨道时,在近地点200千米,远在点347千米的椭圆轨道上飞行,且以在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能否求出飞船飞行的椭圆轨道的方程?
高科技的背后蕴藏着数学,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创造的崇尚,启迪其思维和想象,从而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而且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也许有些学生会因此而以后从事科学技术研究。
2.由静到动——教学难点从难到易
数学科学的另一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等传统教学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从而使难点得以化解。而且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数学”,“体验数学”的环境,这样会大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公式k=tanα时通过手拖和自动演示,随着倾斜角的变化斜率的变化情况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学生马上能得出结论,并且记忆深刻。当α∈[0,90)时,随着倾斜角的不断增大,直线斜率不断增大,直线斜率的绝对值也不断增大,当α∈(90,180)时,随着倾斜角的不断增大,直线的斜率不断增大,但直线斜率的绝对值不断减小。
3.由单一到多元——学习理念从封闭到开放
《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强调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特别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在数学教学中,除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已普遍尝试运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學手段,力求通过操作、演示,丰富和优化教学教学过程。这大大丰富了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途径,同时也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
例如:在讲“抛物线的画法”时,首先我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直尺、三角板、线绳、图钉、铅笔等工具分小组研究讨论抛物线的画法。当学生有困难时,我并不急于提示,而是坚持让他们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探讨问题的思路。最后,教师用课件展示画法引导同学们总结共同完成。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学习的形式从单一到多元化,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和“一支笔”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而且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学习内容、开放性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提问和质疑、尝试、和探究、合作和交流、归纳和总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促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开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再是一句空话。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即要重视数学内容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又要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它能帮助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高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优化教学,实现特色教学,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8-02-04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课标》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
直观而形象地再现问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在一定意义上,能改正数学教学中平淡机械、单调枯燥的缺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新的虚拟似真的、生动的教学情境,从生活与实践的类比开始,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成功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的进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设计如下情境: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9分52秒,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正确进入预定的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问:①飞船运行的轨道是什么?②若飞船进入轨道时,在近地点200千米,远在点347千米的椭圆轨道上飞行,且以在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能否求出飞船飞行的椭圆轨道的方程?
高科技的背后蕴藏着数学,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创造的崇尚,启迪其思维和想象,从而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而且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也许有些学生会因此而以后从事科学技术研究。
2.由静到动——教学难点从难到易
数学科学的另一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等传统教学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从而使难点得以化解。而且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数学”,“体验数学”的环境,这样会大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公式k=tanα时通过手拖和自动演示,随着倾斜角的变化斜率的变化情况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学生马上能得出结论,并且记忆深刻。当α∈[0,90)时,随着倾斜角的不断增大,直线斜率不断增大,直线斜率的绝对值也不断增大,当α∈(90,180)时,随着倾斜角的不断增大,直线的斜率不断增大,但直线斜率的绝对值不断减小。
3.由单一到多元——学习理念从封闭到开放
《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强调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特别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在数学教学中,除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已普遍尝试运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學手段,力求通过操作、演示,丰富和优化教学教学过程。这大大丰富了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途径,同时也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
例如:在讲“抛物线的画法”时,首先我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直尺、三角板、线绳、图钉、铅笔等工具分小组研究讨论抛物线的画法。当学生有困难时,我并不急于提示,而是坚持让他们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探讨问题的思路。最后,教师用课件展示画法引导同学们总结共同完成。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学习的形式从单一到多元化,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和“一支笔”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而且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学习内容、开放性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提问和质疑、尝试、和探究、合作和交流、归纳和总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促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开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再是一句空话。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即要重视数学内容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又要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它能帮助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高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优化教学,实现特色教学,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