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任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面临的问题很多。多元化的教师需求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督促学校对教师培训模式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尝试先进的培训模式,并使先进的模式本土化、常态化是校本培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初任教师不适性差异表现原因分析一、初任教师不适性的个性方面问题
1.成长地区和任职地区的文化差异。新教师成长地区和任职地区如果在地域上差别很大,那么两者在文化上就会有比较大的差别。文化差异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首先,两者语言就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导致新教师不仅与领导同事家长交流方面存在障碍,并且在课堂上也容易发生误会。其次。两者的日常生活不同,教师讲的事例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或者教师所讲的内容不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能最大化的完成教学任务。再次,两者的饮食文化如果差异较大。新教师无法适应任职地区的饮食,那新教师很难保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繁重的教学任务中。
2.新教师不是从事本专业的课程教学。新教师不是从事本专业的课程教学,没有相关专业的知识积累,不了解所教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及学理,在教学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就不会得心应手。新教师要自己在业余时间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还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便于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才能将问题向学生阐述清楚。
3.学校所处环境不好。处于闹市之中,教师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备课或者授课,教学效果恐受影响。学校环境当然还包括人文环境,学校的人文环境如果良好,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对新教师照顾有加并且大家协作精神良好,对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环境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学校的人文环境较差,学校的杂事都安排给新教师,并且各位老师“各自为政”,人文关怀欠缺,新教师对适应新环境就比较困难。
二、初任教师不适性差异原因
1.教师自身原因。首先,性格在新教师能否很快融入新环境,适应自己的新岗位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新教师性格比较乐观开朗,善于与人交流,一些问题或许就不会出现。其次,教师的能力不同,也是造成新教师不适性差异的重要原因。新教师或许在以往的经验或者是学校生活中学习到应该如何与学生打交道,学习到一定的管理经验,这样就不会出现其他没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困惑,出现教师不适性的差异就很容易理解了。第三,新教师入职后的勤奋程度不同也会导致不适性的差异。勤奋的新教师可能会多去听老教师的课,从课堂上学习处理教材,讲授知识的经验、学习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减少自己授课过程中的困惑。读自己相关专业的书籍,学习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并且学以致用,这势必会降低新入职的不适性。
2.教师任职学校所在地域的问题。第一,学校所在地区的差别,教育资源分配并不公平,教学设施如果过于简陋,无疑会增加新教师施教的难度,而拥有良好教学条件的教师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二,学校所在地区不同,家长的思想观念也不同,和教师的配合程度也不同。一名教师所带的学生太多,并且学生的程度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给新教师以极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而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家长或许还未达到这样的认识水平,在这方面教师可能会比较难适应自己的岗位。第三,如果校区过于偏远,基本的网络设备达不到的话,新教師无法获得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所任学科的学科前沿信息。
3.新教师任职学校的差别。不同的学校,管理制度也不同,在合理恰当的管理制度下,教师可以正常的进行授课,至少不受干扰,如果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合理,容易导致教师不能正常的授课,增加新教师适应岗位的难度。如果学校有专门的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新岗位的制度,如集体备课、听课等,新教师就比较好的适应新的岗位,同其他没有此制度的学校教师形成差异。
不同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设施也不同,教学硬件及软件也不尽相同,所提供的各种机会或者说是挑战也不同,提供的各种培训课程、报告、学习机会也不同。如果学校提供的条件与新教师的期望不谋而合,新教师正好能运用学校提供的条件施展自己的教学手段,能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新教师的能力得到发挥,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不适性可能会小些。但是如果学校提供的条件不是新教师所期望,或者说新教师所需要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满足,不符合他的教学计划,那么新教师可能在这方面出现不适性。
尽快了解掌握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教育教学岗位工作,增强教育教学技能,使之成为懂规范、能教学的合格教师。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阵地就是学校自身,校本培训就成为新任职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结合本校教育资源基础上,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分散培训相结合、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定期培训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几种不同的培训模式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集中培训效果。在集中培训期间使用“微格教室评估系统”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微格教室集声光电于一身,聚音、字、像于一体的特点,使新教师教学过程实现课堂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
(2)多元化校本培训模式,增强分散研修实效。校本培训是促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为主要目标,学校根据每位新教师的工作特长,设计出青年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为新教师铺垫成功之路,增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引领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实现形式,学校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一是“借船出海”。根据本校实际,选送新教师参加高层培训。二是“临床指导”。在校本培训中,邀请专家亲临教育教学现场帮助解决问题,给予指导。主要环节是“听—诊—改”。各单位发挥身边优势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进行校际名师的交流,同时邀请特级教师、教研人员、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和教师行为给予诊断和指导。充分发挥校长、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采取跟踪指导的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和整改。三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人人准备,集体商议,择优保留的办法。重视课后指导交流,交流后新教师要亲自填写课堂教学成长记录,上课体会、听课评价、作课反思。四是竞赛提高。对于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或理念,要采取先学习后竞赛的方法促进新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达到专业强化提高的目的。
师徒帮带是增强校本培训实效性的重要载体。学校把骨干教师与新教师这种“一帮一”“一带一”活动作为加速新教师成长的法宝。开展好师徒“1 1”课例引领活动(老教师上一节观摩课,新教师上一节提高课,然后相互评课)。师徒帮带有职业情感的传授、有备课的精心辅导、有课堂的虚心学习、有学后的模仿练习、有学期的汇报交流等方面。这样新教师从模仿骨干教师表层行为、技能中领悟深层理念,从模仿骨干教师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他们的教学思维,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自学自悟是校本培训的手段也是目的。校本培训就是要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促进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提升。通过校本培训,使新教师学会发现问题、筛选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形成报告等一系列教学科研的一般方法,形成反思的工作习惯。
通过校本培训,使新教师了解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课堂教学常规及常见教学策略,掌握班级与学生管理的基本方法,快速实现角色转变。
【关键词】初任教师不适性差异表现原因分析一、初任教师不适性的个性方面问题
1.成长地区和任职地区的文化差异。新教师成长地区和任职地区如果在地域上差别很大,那么两者在文化上就会有比较大的差别。文化差异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首先,两者语言就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导致新教师不仅与领导同事家长交流方面存在障碍,并且在课堂上也容易发生误会。其次。两者的日常生活不同,教师讲的事例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或者教师所讲的内容不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能最大化的完成教学任务。再次,两者的饮食文化如果差异较大。新教师无法适应任职地区的饮食,那新教师很难保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繁重的教学任务中。
2.新教师不是从事本专业的课程教学。新教师不是从事本专业的课程教学,没有相关专业的知识积累,不了解所教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及学理,在教学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就不会得心应手。新教师要自己在业余时间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还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便于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才能将问题向学生阐述清楚。
3.学校所处环境不好。处于闹市之中,教师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备课或者授课,教学效果恐受影响。学校环境当然还包括人文环境,学校的人文环境如果良好,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对新教师照顾有加并且大家协作精神良好,对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环境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学校的人文环境较差,学校的杂事都安排给新教师,并且各位老师“各自为政”,人文关怀欠缺,新教师对适应新环境就比较困难。
二、初任教师不适性差异原因
1.教师自身原因。首先,性格在新教师能否很快融入新环境,适应自己的新岗位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新教师性格比较乐观开朗,善于与人交流,一些问题或许就不会出现。其次,教师的能力不同,也是造成新教师不适性差异的重要原因。新教师或许在以往的经验或者是学校生活中学习到应该如何与学生打交道,学习到一定的管理经验,这样就不会出现其他没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困惑,出现教师不适性的差异就很容易理解了。第三,新教师入职后的勤奋程度不同也会导致不适性的差异。勤奋的新教师可能会多去听老教师的课,从课堂上学习处理教材,讲授知识的经验、学习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减少自己授课过程中的困惑。读自己相关专业的书籍,学习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并且学以致用,这势必会降低新入职的不适性。
2.教师任职学校所在地域的问题。第一,学校所在地区的差别,教育资源分配并不公平,教学设施如果过于简陋,无疑会增加新教师施教的难度,而拥有良好教学条件的教师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二,学校所在地区不同,家长的思想观念也不同,和教师的配合程度也不同。一名教师所带的学生太多,并且学生的程度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给新教师以极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而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家长或许还未达到这样的认识水平,在这方面教师可能会比较难适应自己的岗位。第三,如果校区过于偏远,基本的网络设备达不到的话,新教師无法获得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所任学科的学科前沿信息。
3.新教师任职学校的差别。不同的学校,管理制度也不同,在合理恰当的管理制度下,教师可以正常的进行授课,至少不受干扰,如果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合理,容易导致教师不能正常的授课,增加新教师适应岗位的难度。如果学校有专门的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新岗位的制度,如集体备课、听课等,新教师就比较好的适应新的岗位,同其他没有此制度的学校教师形成差异。
不同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设施也不同,教学硬件及软件也不尽相同,所提供的各种机会或者说是挑战也不同,提供的各种培训课程、报告、学习机会也不同。如果学校提供的条件与新教师的期望不谋而合,新教师正好能运用学校提供的条件施展自己的教学手段,能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新教师的能力得到发挥,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不适性可能会小些。但是如果学校提供的条件不是新教师所期望,或者说新教师所需要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满足,不符合他的教学计划,那么新教师可能在这方面出现不适性。
尽快了解掌握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教育教学岗位工作,增强教育教学技能,使之成为懂规范、能教学的合格教师。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阵地就是学校自身,校本培训就成为新任职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结合本校教育资源基础上,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分散培训相结合、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定期培训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几种不同的培训模式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集中培训效果。在集中培训期间使用“微格教室评估系统”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微格教室集声光电于一身,聚音、字、像于一体的特点,使新教师教学过程实现课堂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
(2)多元化校本培训模式,增强分散研修实效。校本培训是促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为主要目标,学校根据每位新教师的工作特长,设计出青年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为新教师铺垫成功之路,增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引领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实现形式,学校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一是“借船出海”。根据本校实际,选送新教师参加高层培训。二是“临床指导”。在校本培训中,邀请专家亲临教育教学现场帮助解决问题,给予指导。主要环节是“听—诊—改”。各单位发挥身边优势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进行校际名师的交流,同时邀请特级教师、教研人员、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和教师行为给予诊断和指导。充分发挥校长、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采取跟踪指导的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和整改。三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人人准备,集体商议,择优保留的办法。重视课后指导交流,交流后新教师要亲自填写课堂教学成长记录,上课体会、听课评价、作课反思。四是竞赛提高。对于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或理念,要采取先学习后竞赛的方法促进新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达到专业强化提高的目的。
师徒帮带是增强校本培训实效性的重要载体。学校把骨干教师与新教师这种“一帮一”“一带一”活动作为加速新教师成长的法宝。开展好师徒“1 1”课例引领活动(老教师上一节观摩课,新教师上一节提高课,然后相互评课)。师徒帮带有职业情感的传授、有备课的精心辅导、有课堂的虚心学习、有学后的模仿练习、有学期的汇报交流等方面。这样新教师从模仿骨干教师表层行为、技能中领悟深层理念,从模仿骨干教师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他们的教学思维,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自学自悟是校本培训的手段也是目的。校本培训就是要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促进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提升。通过校本培训,使新教师学会发现问题、筛选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形成报告等一系列教学科研的一般方法,形成反思的工作习惯。
通过校本培训,使新教师了解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课堂教学常规及常见教学策略,掌握班级与学生管理的基本方法,快速实现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