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经济转型分析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k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开始降速,虽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央将这种形势概括为经济新常态,也开始借此契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力求改变过去凭借低劳动成本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转而寻求通过创新驱动提高生产率,带动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之欲出。本文首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及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最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供给侧管理 结构性改革 经济转型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
  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开始降速,虽然我国經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经济步入新常态。仔细分析,可以洞察我国经济增长近年来发生的内在变化,经济新常态比较好地归纳了这种变化: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现阶段,以结构性产能过剩为特征的“供给失灵”是经济新常态的典型特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显著下降,表面上的原因是“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的“供给失灵”。一方面,以钢铁为代表的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居民的有效需求受供给侧制约不能得到满足,国内消费和国内生产之间的脱节现象日益明显。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助力需求端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化解过剩产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这都是相对于需求端而言的。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脱离对需求端的认识,既不能忽视需求侧的现实需求,还要满足需求端的变化,更要通过创新引领主动调整供给端达到引领需求端的目标,形成“供需平衡”的理想状态。
  第三,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劳动力基数在相应减少,这直接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降低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加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出了其合理的利用范围,我们必须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人与自然的必然选择,由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
  概而言之,就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资源、土地等要素价格的上扬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和高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亟须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可以说,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需要充分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大致可以归纳为“加、减、乘、除”。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加法”,其核心目标就是转变以往以出口和投资需求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方式,扩大消费需求,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化解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的“供给失灵”问题,使供给与需求协调平衡。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减法”,即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压缩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解决中低端产品过剩,同时,从制度改革层面,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激发其经营活力。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乘法”,即通过鼓励创新,使其发挥对经济拉动的乘数效应,通过培养引进创新人才,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挥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在经济中的作用,构筑以创新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除法”即以科学宏观调控体系为基础,排除经济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如去除财政和金融领域积累的风险。同时,也包含破除垄断、放松管制、减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等制度性问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影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分析
  经济理论认为,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主要有五个: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创新。国际经验表明,各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前,前三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容易地生成和体现出来,而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后两项的贡献更大,并且极其关键,所以我国后续经济增长动力的构建,应由五大要素动力源合乎规律的优化重构而成的混合动力体系来推动。
  第一,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我国人口总量世界第一,但是,据学界测算,在2011年前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刘易斯拐點”已经出现,2012年后社会劳动适龄人口规模每年净减少数百万人,以低廉劳动“无限供给”为特征的劳动适龄人口充裕状况对于我国经济的贡献和支持,颓势已现,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这些信号告诉我们,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人员素质及改变我国长期推行的人口限制政策,以此来对冲劳动力人口下降及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风险。
  第二,土地制度僵化落后,自然资源耗用巨大,生态环境恶化。我国土地及其它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土地使用费用昂贵,大幅提升企业用地成本,使企业难以通过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特别是新型科技型企业要素成本过高,难以为继,这与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形成背离,与此同时,传统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难以支撑后续经济增长,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相应问题,从根本的角度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第三,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不能很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多年来,我国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特别是小微企业更是如此。我国银行体系的服务面比较单一,没有全面覆盖各个层面的企业类别,对中小微企业的长尾客户服务不足,加之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企业融资不畅,负担较重,难以阔步向前。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企业直接融资存在制度性障碍。对此,也只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多层次、高效的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第四,政府职能与改革不到位,制动供给仍严重滞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现阶段,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政府职能的优化与制度变革的进程,仍处于滞后状态,关键领域的改革不到位,如国企改革、收入分配改革、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均慢于社会预期,而这些改革直接与个人、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第五,教育体制僵化,人才培养跟不上市场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力弱。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必须强化创新驱动,但从现实层面来看,我国教育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跟不上市场发展需要,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科技创新的原创活力。近年来,虽然各大科研院校和机构的科研人员的论文发表数量和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但成果转化率不高,难以形成真实生产力。同样,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由此加快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四、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第一,调整人口政策,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实施人力资本战略。当前,面对我国劳动力人口明显下降、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趋势,必须果断调整人口政策,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劳动力保障,与此同时,一方面要提升教育质量,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我国实施人力资本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适度放开移民政策,积极引进高端、优质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拟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及资源的供给机制,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减轻环境破坏压力。土地及自然資源不可再生,科学合理制定土地及自然资源的供给制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自然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利用,减轻环境破坏的压力,使利用资源的效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提质增效营造基础环境。
  第三,全面实施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有效支持实体经济。针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失衡、功能不全和“金融抑制”,全面推进金融改革。积极探索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有序放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资质,如现阶段发展势头强劲的互联网企业,利用他们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应加大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监管,让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充分发挥其投融资职能,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第四,充分发挥制度性改革,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结合当前企业实际情况,以“负面清单”为导向,进一步简政放权,让企业充分融入市场环境,以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提升企业经营活力,释放其潜能。同时,政府应加快完善制度变革的进程,在关键领域,特别是国企改革、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应加快改革的步伐,在制度方面为企业减轻负担,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激发企业活力。
  第五,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供给。经济转型升级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供给要素中的核心资源,高素质人才是推动我国创新驱动的根本保障,人才机制的改革,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来支撑,培养引进高端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供给。
  第六,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供给和需求是经济运行的一体两面,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否定需求侧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此加强消费需要,也是化解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的“供给失灵”问题的有效途径。供给能够创造需求,需求也会倒逼供给,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两者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
  五、总结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开始降速,虽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央将这种形势概括为经济新常态,也开始借此契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支持经济长期增长的五大要素(动力源)出发,全面优化重构而成的新混合动力体系,从根本的角度转变我国长期依赖低要素成本和高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新战略引领新发展,新思维带来新转变,概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贾康.“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6):12-21.
  [2]刘霞辉.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J].经济学动态,2013,(10):9-19.
  [3]胡鞍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7-22.
  作者簡介:张向春(1982-),男,汉族,湖北荆州人,任职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研究方向:金融与投资研究。
其他文献
思维虽然是一种心理现象,但它与我们的健康有关。思维健康研究师叶舟,在其所著的《不生病的思维》一书中指出:负面思维是心理障碍的策源地,养心必须重视正面思维。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但很多人对运动的内容理解几乎都是狭义的。其实,运动的内容应当包括身体的运动和思想的运动。而所谓思维养生,即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想像来愉悦身心、放松思想、调节精神,从而达到养生、疗疾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望梅止渴”这个成
9月7日,2007年上海市质量工作会议在友谊会堂胜利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李传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副市长周太彤对本市下一阶段质量工作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电视观众达到空前的30亿人,电视转播权收入获得新的增长。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索影响冬奥会电视转播权营销的因素,对政治、经济、文化
《诗经》是我国古老的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影响广泛而深远,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较高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诗经》本身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也是因为《诗经》所呈现出的深厚的哲学
《再别康桥》因其洋溢着淡淡的离愁被奉为现代离别诗的经典.它本身不仅是离别之诗,更是作者“爱、美、自由”理想之殇的悲歌.
目的 分析复方甘草酸苷片冶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医院内部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方针。健康体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体现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大要素的大健康概念。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编写体育与健康新教材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
俊俊今年7岁,刚上小学.最近他的父母发现他常常叹气,问他哪里不舒服,他说心慌、胸闷.起初,父母担心他心脏有问题,带他到医院做了很多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后来,见他不仅唉声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