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有不少方面值得我总结和反思。下面我就根据平时的教学和其他方面对教学工作进行简要阐述。
1.注意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过渡。
高一新学期伊始,我们通过入学考试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利用一月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尽快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尽可能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后还加强与学生接触,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
2.高中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贯彻交际性原则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我的做法有以下四点。
(1)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营造课堂交际氛围。
如一进课堂我说:“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尽量坚持让学生作Duty Report。
这一做法在一些初中学校就经常采用,然而到了高中我仍然坚持让学生继续作,实践证明Duty Report是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具体是让当天值日生在讲台前向同学们介绍当天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也可以让他们讲故事,并允许他们随意挑选同学回答问题。
(3)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
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再搬上课堂表演。
(4)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开口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传统观念还是以分数论高低,以高考论成败,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过程的机械化、模式化,一味地追求成绩而缺乏创新精神。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灌输学生知识。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自主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需求。所以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的自由,任何一个教师都没有理由强求学生参与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因此,教师应还给学生这一权力,使其自主地从事学习活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获取知识,学以致用,不断发展、创新,这样学生才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创设贴切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贴切而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动力,萌发兴趣。而只有有了兴趣才有可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推动学生探索、理解并且合理运用知识。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才能体会到快乐,才能乐学。如果学生缺乏兴趣,教学则成为死板僵化的教条。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学习有三种境界:知学、好学、乐学。一个想学有所成的学生必须达到乐学的境界。我觉得乐学就是把学习看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认为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不应该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种痛苦、一种无奈。教师只需要帮助、辅导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习活动和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生就会从成功中获得信心,提高兴趣,以学为乐。
5.给学生构造能够自由施展才能的平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任何学习的最终目标都是学以致用,仅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不断运用中发现、探究,才能获取更多知识。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多种展示的平台。如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写日记,为准确表达而钻研、探索;也可以让学生听、唱英语歌曲,不仅可以提高听力、英语语感和口语,还可以让学生从娱乐中品味国外风土人情;让学生观看一些经典英文大片,既能学到一些地道英语,又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6.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注意点。
(1)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
定什么样的任务目标,怎样确定任务目标,取决于教学的内容、任务本身的性质特点、教学条件及教师对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理解。一个任务或复合任务应有一个主体目标,别的目标都在主体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教师所做的一切,比如:情境的创设、信息的输入、活动的开展、师生角色的表现都要为主体目标而服务。
(2)设计任务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呈现任务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和可拓展性。
任务的设计要具有语用、语境和语义三个方面的真实性,并符合学生的实际兴趣。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断获得任务所需要的信息、知识、能力和技能,所以,教师要认真备教材,认真备学生,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和教学因素调整任务,并设计出具体的运用性任务。若教材没有提供任务建议,则可以从其他资料中选择合适的任务。设计完任务后,要检查任务是否符合真实任务的基本要求,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者(教师和学生)等因素对任务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使之更符合教学要求。
(3)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教师角色的转变。
长久以来,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针,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教师主导地位得到了体现。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无法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而任务型教学的主导思想就是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彻底改变旧的模式和观念,最终使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主角,因而教师应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帮助者”、“组织者”、“参与者”,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应有必要的课堂纪律,做到“活而不乱”,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改变教师本人独断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发挥潜能,使他们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
1.注意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过渡。
高一新学期伊始,我们通过入学考试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利用一月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尽快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尽可能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后还加强与学生接触,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
2.高中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贯彻交际性原则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我的做法有以下四点。
(1)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营造课堂交际氛围。
如一进课堂我说:“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尽量坚持让学生作Duty Report。
这一做法在一些初中学校就经常采用,然而到了高中我仍然坚持让学生继续作,实践证明Duty Report是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具体是让当天值日生在讲台前向同学们介绍当天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也可以让他们讲故事,并允许他们随意挑选同学回答问题。
(3)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
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再搬上课堂表演。
(4)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开口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传统观念还是以分数论高低,以高考论成败,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过程的机械化、模式化,一味地追求成绩而缺乏创新精神。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灌输学生知识。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自主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需求。所以每个学生都有选择的自由,任何一个教师都没有理由强求学生参与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因此,教师应还给学生这一权力,使其自主地从事学习活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获取知识,学以致用,不断发展、创新,这样学生才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创设贴切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贴切而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动力,萌发兴趣。而只有有了兴趣才有可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推动学生探索、理解并且合理运用知识。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才能体会到快乐,才能乐学。如果学生缺乏兴趣,教学则成为死板僵化的教条。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学习有三种境界:知学、好学、乐学。一个想学有所成的学生必须达到乐学的境界。我觉得乐学就是把学习看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认为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不应该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种痛苦、一种无奈。教师只需要帮助、辅导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习活动和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生就会从成功中获得信心,提高兴趣,以学为乐。
5.给学生构造能够自由施展才能的平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任何学习的最终目标都是学以致用,仅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不断运用中发现、探究,才能获取更多知识。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多种展示的平台。如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写日记,为准确表达而钻研、探索;也可以让学生听、唱英语歌曲,不仅可以提高听力、英语语感和口语,还可以让学生从娱乐中品味国外风土人情;让学生观看一些经典英文大片,既能学到一些地道英语,又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6.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注意点。
(1)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
定什么样的任务目标,怎样确定任务目标,取决于教学的内容、任务本身的性质特点、教学条件及教师对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理解。一个任务或复合任务应有一个主体目标,别的目标都在主体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教师所做的一切,比如:情境的创设、信息的输入、活动的开展、师生角色的表现都要为主体目标而服务。
(2)设计任务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呈现任务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和可拓展性。
任务的设计要具有语用、语境和语义三个方面的真实性,并符合学生的实际兴趣。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断获得任务所需要的信息、知识、能力和技能,所以,教师要认真备教材,认真备学生,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和教学因素调整任务,并设计出具体的运用性任务。若教材没有提供任务建议,则可以从其他资料中选择合适的任务。设计完任务后,要检查任务是否符合真实任务的基本要求,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者(教师和学生)等因素对任务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使之更符合教学要求。
(3)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教师角色的转变。
长久以来,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针,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教师主导地位得到了体现。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无法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而任务型教学的主导思想就是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彻底改变旧的模式和观念,最终使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主角,因而教师应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帮助者”、“组织者”、“参与者”,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应有必要的课堂纪律,做到“活而不乱”,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改变教师本人独断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发挥潜能,使他们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