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民间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多种文化相互激荡,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我国民间舞蹈的传承也变得更为困难。高校舞蹈教育应如何更好地传承我国的民间舞蹈艺术,是当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话题。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路径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丰富的物质生活固然十分重要,但却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在丰富的物质条件下,人民群众正在追求更为高雅的精神生活。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花园中一支璀璨的奇葩,随着历史的演进,影响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舞蹈教育是传承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舞蹈教育应如何更好地发扬我国民间舞蹈艺术,应怎样探索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路径,成为了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舞蹈教育中融入民间舞蹈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较为困难,处于一个十分不利的形势。民间舞蹈艺术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应该加以利用和保护,而不应使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能够将民间舞蹈艺术合理、适当地融入高校舞蹈教育课程中,不仅可以很好地拓展舞蹈教育课程资源的渠道,丰富高校舞蹈教育课程;而且可以使高校舞蹈教育的课程体系更为完善,使学生在民间舞蹈的学习中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将民间舞蹈艺术融入高校舞蹈教育中,还可以在宏观上促进高校舞蹈教育的革新,使高校舞蹈教育体现出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真正实现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民间舞蹈的创新发展途径,对其进行二次的艺术创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剔除其中腐朽落后的部分,仔细对其进行甄别、取舍和引导,使其符合当前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以此来实现民间舞蹈更好地传承,从而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真正融入群众的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我国高校民间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舞蹈专业缺乏重视
我国高校舞蹈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教育对舞蹈专业就不够重视,缺乏经费投入和学科建设。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专业歧视。一些大学生认为舞蹈专业更多的是停留在艺术表演的层次,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找工作时无法体现出专业的优势,就业的层面相对狭窄,可选择性不高。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喜愛舞蹈的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面对舞蹈专业望而却步,不敢报考自己真正喜爱的专业,从而使高校舞蹈专业流失了很多潜在的优秀人才,造成了舞蹈专业报考的人数较少。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少,也会使得高校缺乏对舞蹈专业的经费投入,忽视舞蹈专业的学科建设。
(二)教学观念落后、课程内容单一
当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开设的舞蹈课程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欣赏类课程。这类课程在教学中往往不注重舞蹈的实训和艺术技法的培养,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较多,没有真正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动作要领。而且这一类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也没有一个统一和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师多半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掌握系统的知识,所学的知识较为零散。第二是舞蹈基训和基本乐理课程。这类课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把它设置为了选修课,虽然普及程度非常高,学生基数也很大,但是学生缺乏深入了解和学习,教师的讲授只能停留在基本舞蹈动作和基本乐理的层面,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对于舞蹈技法的提高作用较小。第三类是舞蹈作品选学。这类课程虽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没有什么显著的问题,但是高校普遍缺乏这类专业的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这门课程的发展和进步。
(三)人文社会科学与舞蹈教育脱节
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占据的比重相对较小,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照,致使我国高校民间舞蹈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民间舞蹈艺术在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地位较低,高校领导和舞蹈教师对民间舞蹈教育也缺乏应有的重视。舞蹈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舞蹈教育更是与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但当前我国高校的舞蹈教育中并没有渗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无法体现出舞蹈艺术深厚的人文内涵,导致部分学生只关注舞蹈动作是否做到位、是否做得标准,却忽略了舞蹈艺术理论知识和美学价值的探究。造成了一些学生过于重视舞蹈本身,而无法看到舞蹈艺术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地理价值,致使舞蹈学习与社会科学严重脱节。
三、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的路径探索
(一)树立传统文化的保护观念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受到各地不同风俗的影响,我国民间舞蹈演变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极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给予了广大人民群众无穷的精神力量,是我国其他传统艺术形式重要的借鉴对象。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自觉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观念,使学生能够自觉并且积极承担起传承民间舞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重任。当前我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日益加深,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民间舞蹈艺术应更好地保持本民族特色,不被外来思想所同化,使自己的民族特色可以愈加彰显,成为真正受到人民群众喜爱与青睐的文化艺术形式。而这一理念的形成,就离不开高校舞蹈教师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民间舞蹈艺术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校舞蹈教育课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让学生自觉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与民族文化观念,自觉保护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扬民间舞蹈艺术。 (二)拓展民间舞蹈的传承渠道
要想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间舞蹈艺术,就必须不断拓展民间舞蹈艺术的教育渠道,不能只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如果把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任务只寄托在教师身上,不仅会导致学生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民间舞蹈的教学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直接导致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渠道单一,面临失传的风险。高校教师应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认真思考应怎样将高校舞蹈教育课堂与民间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好可以使民间的舞蹈艺人、老艺术家走进课堂,以自身独特的艺术经历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育学生,这样比教师直白的授课方式会有趣得多,也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热情。民间的舞蹈艺术家们往往拥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在这一点上,高校的舞蹈教师也许存在一些差距。让民间艺人和老艺术家走进课堂,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艺术魅力,从而实现高校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契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高校舞蹈教师应注意收集当地民间舞蹈艺术家的信息,加强与民间舞蹈艺人的沟通,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和演出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高校也应该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给予大力的支持。高校应对当地舞蹈人才资源加以整合,充分开发,从而达到拓展民间舞蹈传承渠道的目的。
(三)改良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
民间舞蹈是千百年来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民间也流传于民间,与民间歌曲一样具有很强的即兴性特征。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可以采用“即兴教学法”,使学生自己创作,自己编排舞蹈,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来看待。这样势必会调动起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热情,还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从而使民间舞蹈艺术可以更好地焕发生机与活力。高校教师在民间舞蹈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感性教學法”。舞蹈的本质不是机械地学习和模仿动作技巧,而是在于表达舞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舞蹈过程中的动作与文学作品中对景色的描写一样,都是个体内心情感的抒发,正所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舞蹈动作也是如此。高校舞蹈教师应以民间舞蹈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认识民间舞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深切感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与民间舞蹈艺术“同呼吸、共命运”。
四、结语
民间舞蹈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当前形势来看,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中,还未能很好地融入民间舞蹈,在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努力探索解决路径,从而使我国的民间舞蹈艺术能够永续流传,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柏志华.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7(11).
[2]丁雁彬.探讨高校舞蹈教育如何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保护中发挥作用的实践研究[J].中文信息,2015(2).
[3]李璐.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以及策略分析[J].戏剧之家,2017(7).
[4]李庆华.浅谈高校舞蹈教育如何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保护中发挥作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10).
[5]庞梅.濒危民间乐舞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以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为例[J].大舞台,2013(10).
[6]姚成.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以及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8(1).
[7]翟鲜锋.探讨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策略[J].大众文艺,2018(7).
[8]郑彬彬.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分析及阐述[J].艺术科技,2017(1).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路径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丰富的物质生活固然十分重要,但却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在丰富的物质条件下,人民群众正在追求更为高雅的精神生活。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花园中一支璀璨的奇葩,随着历史的演进,影响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舞蹈教育是传承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舞蹈教育应如何更好地发扬我国民间舞蹈艺术,应怎样探索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路径,成为了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舞蹈教育中融入民间舞蹈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较为困难,处于一个十分不利的形势。民间舞蹈艺术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应该加以利用和保护,而不应使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能够将民间舞蹈艺术合理、适当地融入高校舞蹈教育课程中,不仅可以很好地拓展舞蹈教育课程资源的渠道,丰富高校舞蹈教育课程;而且可以使高校舞蹈教育的课程体系更为完善,使学生在民间舞蹈的学习中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将民间舞蹈艺术融入高校舞蹈教育中,还可以在宏观上促进高校舞蹈教育的革新,使高校舞蹈教育体现出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真正实现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民间舞蹈的创新发展途径,对其进行二次的艺术创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剔除其中腐朽落后的部分,仔细对其进行甄别、取舍和引导,使其符合当前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以此来实现民间舞蹈更好地传承,从而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真正融入群众的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我国高校民间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舞蹈专业缺乏重视
我国高校舞蹈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教育对舞蹈专业就不够重视,缺乏经费投入和学科建设。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专业歧视。一些大学生认为舞蹈专业更多的是停留在艺术表演的层次,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找工作时无法体现出专业的优势,就业的层面相对狭窄,可选择性不高。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喜愛舞蹈的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面对舞蹈专业望而却步,不敢报考自己真正喜爱的专业,从而使高校舞蹈专业流失了很多潜在的优秀人才,造成了舞蹈专业报考的人数较少。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少,也会使得高校缺乏对舞蹈专业的经费投入,忽视舞蹈专业的学科建设。
(二)教学观念落后、课程内容单一
当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开设的舞蹈课程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欣赏类课程。这类课程在教学中往往不注重舞蹈的实训和艺术技法的培养,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较多,没有真正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动作要领。而且这一类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也没有一个统一和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师多半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掌握系统的知识,所学的知识较为零散。第二是舞蹈基训和基本乐理课程。这类课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把它设置为了选修课,虽然普及程度非常高,学生基数也很大,但是学生缺乏深入了解和学习,教师的讲授只能停留在基本舞蹈动作和基本乐理的层面,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对于舞蹈技法的提高作用较小。第三类是舞蹈作品选学。这类课程虽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没有什么显著的问题,但是高校普遍缺乏这类专业的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这门课程的发展和进步。
(三)人文社会科学与舞蹈教育脱节
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占据的比重相对较小,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照,致使我国高校民间舞蹈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民间舞蹈艺术在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地位较低,高校领导和舞蹈教师对民间舞蹈教育也缺乏应有的重视。舞蹈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舞蹈教育更是与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但当前我国高校的舞蹈教育中并没有渗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无法体现出舞蹈艺术深厚的人文内涵,导致部分学生只关注舞蹈动作是否做到位、是否做得标准,却忽略了舞蹈艺术理论知识和美学价值的探究。造成了一些学生过于重视舞蹈本身,而无法看到舞蹈艺术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地理价值,致使舞蹈学习与社会科学严重脱节。
三、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的路径探索
(一)树立传统文化的保护观念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受到各地不同风俗的影响,我国民间舞蹈演变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极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给予了广大人民群众无穷的精神力量,是我国其他传统艺术形式重要的借鉴对象。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自觉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观念,使学生能够自觉并且积极承担起传承民间舞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重任。当前我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日益加深,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民间舞蹈艺术应更好地保持本民族特色,不被外来思想所同化,使自己的民族特色可以愈加彰显,成为真正受到人民群众喜爱与青睐的文化艺术形式。而这一理念的形成,就离不开高校舞蹈教师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民间舞蹈艺术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校舞蹈教育课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让学生自觉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与民族文化观念,自觉保护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扬民间舞蹈艺术。 (二)拓展民间舞蹈的传承渠道
要想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间舞蹈艺术,就必须不断拓展民间舞蹈艺术的教育渠道,不能只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如果把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任务只寄托在教师身上,不仅会导致学生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民间舞蹈的教学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直接导致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渠道单一,面临失传的风险。高校教师应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认真思考应怎样将高校舞蹈教育课堂与民间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好可以使民间的舞蹈艺人、老艺术家走进课堂,以自身独特的艺术经历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育学生,这样比教师直白的授课方式会有趣得多,也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热情。民间的舞蹈艺术家们往往拥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在这一点上,高校的舞蹈教师也许存在一些差距。让民间艺人和老艺术家走进课堂,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艺术魅力,从而实现高校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契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高校舞蹈教师应注意收集当地民间舞蹈艺术家的信息,加强与民间舞蹈艺人的沟通,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和演出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高校也应该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给予大力的支持。高校应对当地舞蹈人才资源加以整合,充分开发,从而达到拓展民间舞蹈传承渠道的目的。
(三)改良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
民间舞蹈是千百年来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民间也流传于民间,与民间歌曲一样具有很强的即兴性特征。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可以采用“即兴教学法”,使学生自己创作,自己编排舞蹈,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来看待。这样势必会调动起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热情,还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从而使民间舞蹈艺术可以更好地焕发生机与活力。高校教师在民间舞蹈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感性教學法”。舞蹈的本质不是机械地学习和模仿动作技巧,而是在于表达舞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舞蹈过程中的动作与文学作品中对景色的描写一样,都是个体内心情感的抒发,正所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舞蹈动作也是如此。高校舞蹈教师应以民间舞蹈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认识民间舞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深切感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与民间舞蹈艺术“同呼吸、共命运”。
四、结语
民间舞蹈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当前形势来看,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中,还未能很好地融入民间舞蹈,在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努力探索解决路径,从而使我国的民间舞蹈艺术能够永续流传,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柏志华.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7(11).
[2]丁雁彬.探讨高校舞蹈教育如何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保护中发挥作用的实践研究[J].中文信息,2015(2).
[3]李璐.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以及策略分析[J].戏剧之家,2017(7).
[4]李庆华.浅谈高校舞蹈教育如何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保护中发挥作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10).
[5]庞梅.濒危民间乐舞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以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为例[J].大舞台,2013(10).
[6]姚成.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以及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8(1).
[7]翟鲜锋.探讨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策略[J].大众文艺,2018(7).
[8]郑彬彬.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分析及阐述[J].艺术科技,2017(1).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