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的宗教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YE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英语习语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经验总结和人们生活的共同情感的展示,而且是一种民族文化特征的积淀。英语习语翻译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其中的文化因素。本文从基督教《圣经》这一视角来探讨英语习语及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以及根据英语习语英汉对应关系的分类而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和技巧。
  一、《圣经》对英语习语文化内涵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文化中一个绝不可小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语言的形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中的习语更能折射出宗教的影子。《圣经》是基督教经典,因而大量的习语背后关涉《圣经》文化。有些习语牵涉到其中的人或故事,还有些习语甚至直接引用其中的短语或句子。来自于《圣经》文学中的故事、人物、短语、句子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使英语这种语言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日臻完善。有基督教语言之称的英语蕴涵着大量的宗教文化,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国家的人们来说,这无疑形成了一条跨文化交际的鸿沟。因此,了解掌握《圣经》文化对我们准确理解英语表达、克服交流障碍大有裨益。
  二、英汉习语对应关系的分类与它们的具体翻译方法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不可避免地会在目的语中寻求一种与源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以期传达尽可能相同的信息,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大致可将其“对应”分为三个层次:(1)对应或基本对应关系;(2)半对应关系;(3)完全不对应关系;针对不同层次的对应关系应当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主要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有:直译、意译(包括套译)、直译与意译并用、直译或意译与释义相结合、直译加注。
  (一)对应或基本对应关系
  有些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相同的基本意义、形象意义和修辞方法。这种情况很简单,我们主要采用直译方法解决。请看以下例子:
  1.A good name is better than riches.美名胜过财富。
  2.A Virtuous woman is a crown to her husband.贤德的妇女是她丈夫的冠冕。
  3.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贪财是万恶之源。
  4.To be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
  5.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除了英汉习语双方本身就有相互对应的表达方式之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源语习语的形象意义、修辞方式很独特,在目的语中根本找不到相同或类似的习语,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语言文化的交流融合,这种习语能被目的语读者完全接受,并早已成为目的语文化中的一部分,例4和例5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半对应关系
  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对应的习语屈指可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相当一部分英汉习语拥有相同的形象意义,但所使用的意向或修辞手法却不相同,即属于半对应情况。通常,在翻译此类英语习语时,我们直接用我们熟悉的与之对应的汉语进行套用。例如:
  1.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
  3.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
  4.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半斤八两
  5.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
  例2中,“apple”在西方人看来可谓珍贵的东西:在古希腊神话中,因为一个苹果而引发了三位女神的争斗;牛顿受了苹果落地的启发才想到了万有引力。而对中国人来说,苹果没有这样的地位,与之相对应的应是珍珠、珠宝,所以套用掌上明珠比直译等其他方法更为恰当。例3中用虎替代了lion(狮子)更符合中国人的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总之,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将意象适当地加以转换,不仅有利于中国读者理解,而且成功地传达了源语中的形象意义和文化信息,也就基本达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完全不对应关系
  不对应现象广泛存在于不同语言中,尤其是分别属于两种语系的英汉习语。虽然英语和汉语的词汇都非常丰富,但在翻译中对应物的缺失现象,如词汇空缺和语意空缺仍屡见不鲜。我们如何处理英汉习语中的不对应现象?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我们一般可用意译法、直译与意译并举、直译或意译与释意相结合、直译加注法。下面简单介绍直译与意译并举方法。
  一些句子在翻译时不得不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办法,因为采用其中任何一种翻译方法都难以完整准确地传递源语信息,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翻译出更加可信、可读的译文。有例为证:
  (1)To look on death without flinching.视死如归
  (2)Until all is over,ambition never dies.不到黄河心不死。
  (3)Hope is the poor man’s bread.希望是穷人的面包。/穷人靠希望活着。
  (4)Whatsover a man soweth,that shall he also reap.一个人不管种什么,他收的也是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直译与意译并举的方法是有必要的,也是理想的办法。例2中,“until all is over”译成“不到黄河”属于意译,而“ambition never dies”直译成“心不死”。例3和例4都分别转换成两种译文。前一个属于直译,后一个属于意译。事实上,在编纂像字典、教科书等不同参考资料时,这是一个常用的翻译方法。这样,读者在参考这些资料时会觉得更加方便。
  三、结语
  语言和文化彼此联系紧密,无法独自存在。习语作为语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不深深打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烙印。从本质上说,翻译更是一种文化交际活动,所以我们要不断扩大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更加关注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障碍,从而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读、误译和误解。
  
  参考文献:
  [1]Holy Bible.The Authorized (King James)Version[M].The Christian Science Publishing Society,1987.
其他文献
分析了Gamma-Gamma大气信道模型下无线光载射频(ROFSO)通信系统传输BPSK信号的误码率性能,推导出了该系统的误码率公式,并且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出理论值与仿真结果。研究发现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应当是最为醒目的主角,拥有充分的表现平台和自主空间。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自主学习理念,引导教学对象走入自主学习的轨道。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引导策略,以寻求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双向对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引导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摘 要: 为了使英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真正接轨,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我们必须明确目标,在培养模式上实现突破,将应用型英语人才作为培养重点,办出英语专业的特色。通过对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探索出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复合型人才 培养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为适应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