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要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作业的布置要个性化。
【关键词】:作业;个性化
初中数学学科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的特点。所以,只在课堂上学习了数学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做作业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作业是初中生巩固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能力的重要学习环节。可以有效的内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学生做完的作业教师还要批改、评价。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布置和评价初中数学作业呢?
根据进一步的调查,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业的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多元性、题量大、动手能力欠缺、没有可操作性......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丧失了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建模、解释、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对初中生数学作业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抛掉旧观念,对作业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寻找快乐,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初中数学作业要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定,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遵循这样的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想象,并把这些能力用于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基于上述原则我们把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想”的类型,“能”的类型,“敢”的类型,“用”的类型:
一、培养学生“想”的能力作业类型:《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安排作业时就不能照本宣科,留一些“死”知识,而是要提炼一些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内容唤醒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截一个几何体》一节,课堂上老师给截了正方体,最多截出六边形。那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截一个八面体、九面体、十面体......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最终得出规律和结论,图形是几个面,最多就能截出几边形。再如:《有理数比较大小》一课,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比较-1与5的大小,但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如-3与-5的大小,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利用数轴的特点,数字有左边至右边依次变大,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课堂上的内容能记住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能”的能力作业类型:现在很多学生能考高分,能攻克难题,但是动手能力很差。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多种能力、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多动手实践能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更能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如:《勾股定理》一节,引导学生制作数学模型,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制作三个等高的正方形容器,容器里装满水,观察三个容器中水的量有什么等量关系,探索表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容器里水的量等于另外两个容器中水的量,从而得到。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得来的结论要比老师“填鸭式”的教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记忆的更加深刻。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与“学”融会贯通。
三、培养学生“敢”的能力作业类型: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住,要培养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尝试的能力。学生放下一切思想包袱,敢于做课本上的一些实验性的内容,不但巩固了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学生在学习了《成比例线段定理》后,敢于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去测量电线杆、国旗杆、楼房等建筑物得高度,并且把测量的手段、方法等记录下来。这样就鼓舞了学生敢于尝试的胆量,敢于放下书本,走到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四、培样学生“用”的能力作业类型:我们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而不是使課本和生活分离。所以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该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利用数学知识探究生活的实际问题。如:《打折销售问题》一节学完以后,几个学生一起去商场,看看哪种优惠活动更便宜,几个学生运算完以后比较,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能运用得到,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再如:《二次函数》一节,学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抛物线原理投掷铅球,他们会发现,铅球投掷的越高落点就越远。更好的使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作业的布置是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做到“敢”、“想”、“能”、“用”。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苏】斯涅普坎,《数学教育心理学》,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3]《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关键词】:作业;个性化
初中数学学科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的特点。所以,只在课堂上学习了数学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做作业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作业是初中生巩固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能力的重要学习环节。可以有效的内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学生做完的作业教师还要批改、评价。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布置和评价初中数学作业呢?
根据进一步的调查,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业的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多元性、题量大、动手能力欠缺、没有可操作性......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丧失了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建模、解释、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对初中生数学作业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抛掉旧观念,对作业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寻找快乐,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初中数学作业要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定,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遵循这样的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想象,并把这些能力用于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基于上述原则我们把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想”的类型,“能”的类型,“敢”的类型,“用”的类型:
一、培养学生“想”的能力作业类型:《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安排作业时就不能照本宣科,留一些“死”知识,而是要提炼一些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内容唤醒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截一个几何体》一节,课堂上老师给截了正方体,最多截出六边形。那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截一个八面体、九面体、十面体......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最终得出规律和结论,图形是几个面,最多就能截出几边形。再如:《有理数比较大小》一课,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比较-1与5的大小,但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如-3与-5的大小,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利用数轴的特点,数字有左边至右边依次变大,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课堂上的内容能记住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能”的能力作业类型:现在很多学生能考高分,能攻克难题,但是动手能力很差。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多种能力、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多动手实践能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更能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如:《勾股定理》一节,引导学生制作数学模型,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制作三个等高的正方形容器,容器里装满水,观察三个容器中水的量有什么等量关系,探索表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容器里水的量等于另外两个容器中水的量,从而得到。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得来的结论要比老师“填鸭式”的教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记忆的更加深刻。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与“学”融会贯通。
三、培养学生“敢”的能力作业类型: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住,要培养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尝试的能力。学生放下一切思想包袱,敢于做课本上的一些实验性的内容,不但巩固了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学生在学习了《成比例线段定理》后,敢于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去测量电线杆、国旗杆、楼房等建筑物得高度,并且把测量的手段、方法等记录下来。这样就鼓舞了学生敢于尝试的胆量,敢于放下书本,走到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四、培样学生“用”的能力作业类型:我们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而不是使課本和生活分离。所以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该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利用数学知识探究生活的实际问题。如:《打折销售问题》一节学完以后,几个学生一起去商场,看看哪种优惠活动更便宜,几个学生运算完以后比较,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能运用得到,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再如:《二次函数》一节,学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抛物线原理投掷铅球,他们会发现,铅球投掷的越高落点就越远。更好的使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作业的布置是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做到“敢”、“想”、“能”、“用”。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苏】斯涅普坎,《数学教育心理学》,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3]《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