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渗透力日益增强,影响力日益彰显。加强和改进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自觉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发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利用大众传媒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加快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传媒对受众成长的影响很大,既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消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挖掘大众传媒所蕴涵的巨大教育潜力,加强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有效地整合大众传媒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切实遵循发挥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原则
原则,是人们观察、处理问题所依据的准则、准绳或规则。它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为了保持事物的特性、实现特定的目的、任务而制定并遵循的准则,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具有基本立场和观点的属性。原则一经形成和确立,就成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依据,起着统一思想、规范行动、指导实践的作用。笔者认为,发挥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遵循“党性”原则、“适度”原则、“人本”原则和“实践检验”原则,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在发挥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面临的困惑、出现的问题,为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使“功能”发挥最佳。
二、运用大众传媒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评估及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了解到,我国大部分受众是很好的接受者,却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判断者和批判者;媒介素养相对滞后;容易受控于媒介信息;思维方式的简单化。
造成大众传媒发挥最佳效果的主要原因有:
客观上: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妄图“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在国内,虽然整体呈现出安定团结的气象,但是利用大众传媒散布歪理邪说,妖言惑众,制造不安定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再者大众传媒自身的负面效应对受众的思想有消极影响。这些客观因素都对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效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主观上:由于受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深刻影响,广大受众特别是80后、90后受众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为运用大众传媒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思考
1、合理使用传媒形式,努力创建利用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平台
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由于“把关人”的介入,人们真正接触到的传媒的信息基本上都已经过了各种处理而且大多是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以正面信息为主体的。而新兴媒体的出现在增强信息传播双向性和互动性的同时,它使人人皆可成为传播者,但不可能人人都是教育者,于是,主流的和非主流的、正确的和错误的并存,红色的和黄色的、高雅的和粗俗的同在,良莠不齐的多种价值观念纷呈于同一平台,鱼龙混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合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规避各自的劣势,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力量,从而达到整体致效。
2、科学选择传媒内容,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大众传媒是把“双刃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扩大了受众范围,但同时也具有提供的信息内容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好坏并存的缺憾,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加强对学生利用传媒的规范和引导,积极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学习成才的内容,抑制那些庸俗、低级、反动的内容。
3灵活运用传媒手段,不断创新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大众传媒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报纸是视觉媒介,它的优势在于保存性、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但报纸的时效性差,并且对读者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广播是听觉媒介,具有时效性强、影响面广的特点,但保存性、选择性弱;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时效性强并且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但保存性差、选择性差。而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集报纸、广播、电视于一身,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简而言之就是集中了所有传媒的优点,但它也带来了信息超载和信息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在利用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实施的环境、教育对象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和运用传播媒介,尽可能做到多种传媒相互配合, 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提升媒介素养,增强广大受众利用传媒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1]受众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成效最终必须依靠受众的自我教育来实现。由于大众传媒的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的特点,使得对传媒内容的选择和规范完全依靠“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其敏锐性和鉴别力,把抵制传媒传播的不健康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做到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听、不看、不传、不信。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应充分融合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和大众传媒机构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活动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志安、沈国麟:《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传媒对受众成长的影响很大,既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消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挖掘大众传媒所蕴涵的巨大教育潜力,加强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有效地整合大众传媒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切实遵循发挥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原则
原则,是人们观察、处理问题所依据的准则、准绳或规则。它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为了保持事物的特性、实现特定的目的、任务而制定并遵循的准则,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具有基本立场和观点的属性。原则一经形成和确立,就成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依据,起着统一思想、规范行动、指导实践的作用。笔者认为,发挥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遵循“党性”原则、“适度”原则、“人本”原则和“实践检验”原则,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在发挥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面临的困惑、出现的问题,为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使“功能”发挥最佳。
二、运用大众传媒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评估及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了解到,我国大部分受众是很好的接受者,却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判断者和批判者;媒介素养相对滞后;容易受控于媒介信息;思维方式的简单化。
造成大众传媒发挥最佳效果的主要原因有:
客观上: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妄图“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在国内,虽然整体呈现出安定团结的气象,但是利用大众传媒散布歪理邪说,妖言惑众,制造不安定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再者大众传媒自身的负面效应对受众的思想有消极影响。这些客观因素都对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效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主观上:由于受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深刻影响,广大受众特别是80后、90后受众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为运用大众传媒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思考
1、合理使用传媒形式,努力创建利用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平台
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由于“把关人”的介入,人们真正接触到的传媒的信息基本上都已经过了各种处理而且大多是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以正面信息为主体的。而新兴媒体的出现在增强信息传播双向性和互动性的同时,它使人人皆可成为传播者,但不可能人人都是教育者,于是,主流的和非主流的、正确的和错误的并存,红色的和黄色的、高雅的和粗俗的同在,良莠不齐的多种价值观念纷呈于同一平台,鱼龙混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合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规避各自的劣势,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力量,从而达到整体致效。
2、科学选择传媒内容,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大众传媒是把“双刃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扩大了受众范围,但同时也具有提供的信息内容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好坏并存的缺憾,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加强对学生利用传媒的规范和引导,积极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学习成才的内容,抑制那些庸俗、低级、反动的内容。
3灵活运用传媒手段,不断创新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大众传媒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报纸是视觉媒介,它的优势在于保存性、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但报纸的时效性差,并且对读者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广播是听觉媒介,具有时效性强、影响面广的特点,但保存性、选择性弱;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时效性强并且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但保存性差、选择性差。而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集报纸、广播、电视于一身,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简而言之就是集中了所有传媒的优点,但它也带来了信息超载和信息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在利用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实施的环境、教育对象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和运用传播媒介,尽可能做到多种传媒相互配合, 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提升媒介素养,增强广大受众利用传媒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1]受众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成效最终必须依靠受众的自我教育来实现。由于大众传媒的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的特点,使得对传媒内容的选择和规范完全依靠“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其敏锐性和鉴别力,把抵制传媒传播的不健康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做到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听、不看、不传、不信。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应充分融合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和大众传媒机构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活动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志安、沈国麟:《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