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RTB的声音在国内愈喊愈响,讲究投放技术与受众选择的广告科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事实是,几乎所有通过RTB购买的广告展示都是基于用户过去的行为分析得出的结论,大都错过了消费者的“关键决策”时刻。
易传媒产品部高级总监曹凯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直陈,在RTB的催化作用下,DSP业务的发展进程加快,但是在市场热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涌现出诸多问题。
比如人是找对了,但是投一个不恰当的创意出去,对用户能产生什么效果呢?一个好的DSP系统算法,应该综合考虑所有的数据衡量判断,而不仅仅只是该用户的价值。”
易传媒DSP的算法均是靠实际运营结合算法科学家的模型计算研发而来,这些算法也更经得起历练,在广告执行中发挥最大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些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有时会呈现出较高的匹配度,比如SUV与英超关联,《甄嬛传》的观众偏爱某个品牌的化妆品,此时再向这些受众推送相关的产品广告,得到积极反馈的比率更大。
今年,易传媒决意从之前的广告网络全面升级为DSP平台,资源、数据、算法、经验,这4个方面的领先优势,是其立足市场并保持领先的前提。
首先是资源,DSP的使命就是帮助广告主购买媒体资源的,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能够购买整个互联网的所有资源。目前易传媒DSP包括展示广告、移动广告、视频广告,未来还会包含社交广告、搜索广告、IPTV广告等,数字媒体的购买最终是会汇聚在一起的,只要有电子化的方式触达,就能程序化购买,并且可以通过同一个平台购买。
其次是数据,“大数据”是另一个在曹凯看来被业界说“滥”了的概念,大家出于对网络广告能够获取的数据量的兴奋,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大”,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
“就如传统的直邮传单,城市族群中很多人的住所往往是临时租来的,地址经常变动,但在邮政系统里这些信息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通过这些数据库投出的广告,看似精准,实则盲投。Cookie数据也是同样,必须要有7X24小时,各种行业的投放数据不断更新,才是‘活’的大数据。基于活的大数据投出的广告,才能触达真正准确的受众,广告的效果才最好。”曹凯告诉《广告主》杂志。
真正对互联网广告有用的数据有三大类:第三方数据:常年、持续、累计网民的互联网行为的数据。第二方数据:投放广告的过程当中收集到的数据。第一方数据:属于广告主的数据。
第三是算法,算法的问题在于——最好忽悠!DSP的一夜爆红使得大量企业投身其中,在大谈人群算法的同时许诺了无数的效果,但实际上真正有效的算法不在于一朝一夕,并非一个顶尖的科学家、数学家在家一拍脑门,写出一个公式出来就能用了,关键还在于实操加验证。“现在的数据已经达到普通方式已经无法处理的量级了,广告执行也是由算法团队和执行团队一起完成的。我们按照人群、时间、地域等要素设计了26个维度,每一个维度之间互相排列组合可以形成非常复杂的优化维度,通过这些精确的算法加运营磨练,我们找到了很多好的执行规律和投放技巧。”曹凯说。
另外,跨渠道优化也是很重要的趋势,“当别人对比新浪与网易营销效果的区别时,我们对比的是网易与‘找你妹’的效果有何不同。”曹凯强调,易传媒的愿景就是做全渠道DSP,更好地发挥多屏整合的作用,以提升ROI为最终目的。
第四是经验, DSP的兴起似乎是降低了广告平台的进入门槛,因为看起来做DSP就不需要搞媒体了。所以现今市场上DSP公司如雨后春笋,一下子冒出40~50家自称做DSP的公司。但是长期来看其实是提高了门槛,因为面对同样的公开交易市场,经验的累积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过6年的广告平台搭建和运营,易传媒已经打造了第三方广告平台中最大的技术产品团队,目前易传媒DSP+SSP平台上每天同时在线的项目约2500个,这些都为算法、数据提供了大量积累,也为服务广告主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事实是,几乎所有通过RTB购买的广告展示都是基于用户过去的行为分析得出的结论,大都错过了消费者的“关键决策”时刻。
易传媒产品部高级总监曹凯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直陈,在RTB的催化作用下,DSP业务的发展进程加快,但是在市场热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涌现出诸多问题。
比如人是找对了,但是投一个不恰当的创意出去,对用户能产生什么效果呢?一个好的DSP系统算法,应该综合考虑所有的数据衡量判断,而不仅仅只是该用户的价值。”
易传媒DSP的算法均是靠实际运营结合算法科学家的模型计算研发而来,这些算法也更经得起历练,在广告执行中发挥最大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些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有时会呈现出较高的匹配度,比如SUV与英超关联,《甄嬛传》的观众偏爱某个品牌的化妆品,此时再向这些受众推送相关的产品广告,得到积极反馈的比率更大。
今年,易传媒决意从之前的广告网络全面升级为DSP平台,资源、数据、算法、经验,这4个方面的领先优势,是其立足市场并保持领先的前提。
首先是资源,DSP的使命就是帮助广告主购买媒体资源的,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能够购买整个互联网的所有资源。目前易传媒DSP包括展示广告、移动广告、视频广告,未来还会包含社交广告、搜索广告、IPTV广告等,数字媒体的购买最终是会汇聚在一起的,只要有电子化的方式触达,就能程序化购买,并且可以通过同一个平台购买。
其次是数据,“大数据”是另一个在曹凯看来被业界说“滥”了的概念,大家出于对网络广告能够获取的数据量的兴奋,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大”,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
“就如传统的直邮传单,城市族群中很多人的住所往往是临时租来的,地址经常变动,但在邮政系统里这些信息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通过这些数据库投出的广告,看似精准,实则盲投。Cookie数据也是同样,必须要有7X24小时,各种行业的投放数据不断更新,才是‘活’的大数据。基于活的大数据投出的广告,才能触达真正准确的受众,广告的效果才最好。”曹凯告诉《广告主》杂志。
真正对互联网广告有用的数据有三大类:第三方数据:常年、持续、累计网民的互联网行为的数据。第二方数据:投放广告的过程当中收集到的数据。第一方数据:属于广告主的数据。
第三是算法,算法的问题在于——最好忽悠!DSP的一夜爆红使得大量企业投身其中,在大谈人群算法的同时许诺了无数的效果,但实际上真正有效的算法不在于一朝一夕,并非一个顶尖的科学家、数学家在家一拍脑门,写出一个公式出来就能用了,关键还在于实操加验证。“现在的数据已经达到普通方式已经无法处理的量级了,广告执行也是由算法团队和执行团队一起完成的。我们按照人群、时间、地域等要素设计了26个维度,每一个维度之间互相排列组合可以形成非常复杂的优化维度,通过这些精确的算法加运营磨练,我们找到了很多好的执行规律和投放技巧。”曹凯说。
另外,跨渠道优化也是很重要的趋势,“当别人对比新浪与网易营销效果的区别时,我们对比的是网易与‘找你妹’的效果有何不同。”曹凯强调,易传媒的愿景就是做全渠道DSP,更好地发挥多屏整合的作用,以提升ROI为最终目的。
第四是经验, DSP的兴起似乎是降低了广告平台的进入门槛,因为看起来做DSP就不需要搞媒体了。所以现今市场上DSP公司如雨后春笋,一下子冒出40~50家自称做DSP的公司。但是长期来看其实是提高了门槛,因为面对同样的公开交易市场,经验的累积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过6年的广告平台搭建和运营,易传媒已经打造了第三方广告平台中最大的技术产品团队,目前易传媒DSP+SSP平台上每天同时在线的项目约2500个,这些都为算法、数据提供了大量积累,也为服务广告主打下了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