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创业的需求不断上升,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所培养的应当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构建将对高等教育方向起到先导性影响。本文从社会现实出发,初步解读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为科学先进性、广泛认同性、具有中国特色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内涵、外延及核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2015年五四青年节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在开篇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体现出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对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期待。
高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即高等教育应当具有的目标及预期结果,这一论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迁。传统意义上,社会分工细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所培养的是专业知识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在各个学科不断相互融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更为紧密结合的当下,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应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实践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当足以支撑其在某一行业领域挖掘到更精深的机会,甚至发现或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细分行业,从单纯追求“稳定”的“就业者”转变为创造就业机会的“创业者”,根据市场的需要,创造产品、组建团队、满足市场需求、承担社会责任,并推动该领域更长远的发展,这种驱动力将带动整个社会的创新与进步。而在高校以此为目标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是先导性、基础性问题。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总体要求的总体目标是:“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解读,应当体现在如下三个层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科学先进性
科学先进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内涵。理念产生于实践,而检验理念是否科学与先进的标准也是实践。从历史发展来看,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站在历史的视角不难发现,当人们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产生追求进步、使工作或生活更为便利或效率更高的想法,对未来萌发出看似超越现实的想象,而后又将这种想象演变为对发展的预测,最终在实践中实现这种想象,并以多次的重复实践成功检验了这种预测的时候,进步悄然发生。农业社会被工业社会取代,工业时代嬗变为信息时代,无不验证了科学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承担了尤为重要的职责。创新创业理念的树立,在明确高等教育应当实现的目标和功能的过程中尤为重要。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体现在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并进行文化创造。社会中人才的培育、科技的发展、技术的演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与文化的进步,不仅仅对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对深入地进行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承载着这种职责,而当今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背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有科学先进性,应当重点把握经济快速发展、个体需求被不断满足的时代背景,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对社会进步产生正面影响的人才,将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与社会需求更紧密地结合,传承、创造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化,从而从整体上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广泛认同性
广泛认同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外延。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而从社会角度,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活动,是有意识地影响人的社会活动。这决定了教育不应存在于一个封闭的局限环境下,尤其在当前的时代,教育应当具有开放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社会需求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与工业社会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不同,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是敢于进行模式创新,具有前瞻性的人才。一方面,当社会公众对创新创业有广泛的认知,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先导力量,创业可以带动产业升级,是为未来带来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的时候,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不仅将体现在学校,也将会贯穿于家庭与社会。而另一方面,当高校将创新创业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贯彻于教育过程的时候,高校所培养的受教育者,将具备更先进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思路,并将这种思维与思路运用于离开校园之后的社会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其结果是将培养出一批更具有胆识、自信、勇气的创业者,不仅带来个体需求、自我价值的满足,而且将为国家与社会带来新的贡献。
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核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应当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时代特征。创新应当是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基础上的创新,是立足在民族性基础上的创新,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
在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领下,社会将培养出对前沿与趋势科学把握的人才,对产业与需求深入理解的人才,将会更有效地升级现有产业,催生新的行业,使经济更具有活力,社会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小梅.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实践探索——十年来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回顾与总结[J].中国高教研究,2011(8),2-12.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2015年五四青年节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在开篇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体现出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对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期待。
高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即高等教育应当具有的目标及预期结果,这一论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迁。传统意义上,社会分工细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所培养的是专业知识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在各个学科不断相互融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更为紧密结合的当下,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应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实践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当足以支撑其在某一行业领域挖掘到更精深的机会,甚至发现或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细分行业,从单纯追求“稳定”的“就业者”转变为创造就业机会的“创业者”,根据市场的需要,创造产品、组建团队、满足市场需求、承担社会责任,并推动该领域更长远的发展,这种驱动力将带动整个社会的创新与进步。而在高校以此为目标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是先导性、基础性问题。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总体要求的总体目标是:“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解读,应当体现在如下三个层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科学先进性
科学先进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内涵。理念产生于实践,而检验理念是否科学与先进的标准也是实践。从历史发展来看,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站在历史的视角不难发现,当人们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产生追求进步、使工作或生活更为便利或效率更高的想法,对未来萌发出看似超越现实的想象,而后又将这种想象演变为对发展的预测,最终在实践中实现这种想象,并以多次的重复实践成功检验了这种预测的时候,进步悄然发生。农业社会被工业社会取代,工业时代嬗变为信息时代,无不验证了科学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在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承担了尤为重要的职责。创新创业理念的树立,在明确高等教育应当实现的目标和功能的过程中尤为重要。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体现在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并进行文化创造。社会中人才的培育、科技的发展、技术的演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与文化的进步,不仅仅对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对深入地进行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承载着这种职责,而当今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背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有科学先进性,应当重点把握经济快速发展、个体需求被不断满足的时代背景,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对社会进步产生正面影响的人才,将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与社会需求更紧密地结合,传承、创造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化,从而从整体上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广泛认同性
广泛认同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外延。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而从社会角度,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活动,是有意识地影响人的社会活动。这决定了教育不应存在于一个封闭的局限环境下,尤其在当前的时代,教育应当具有开放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社会需求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与工业社会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不同,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是敢于进行模式创新,具有前瞻性的人才。一方面,当社会公众对创新创业有广泛的认知,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先导力量,创业可以带动产业升级,是为未来带来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的时候,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不仅将体现在学校,也将会贯穿于家庭与社会。而另一方面,当高校将创新创业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贯彻于教育过程的时候,高校所培养的受教育者,将具备更先进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思路,并将这种思维与思路运用于离开校园之后的社会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其结果是将培养出一批更具有胆识、自信、勇气的创业者,不仅带来个体需求、自我价值的满足,而且将为国家与社会带来新的贡献。
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核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应当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时代特征。创新应当是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基础上的创新,是立足在民族性基础上的创新,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
在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领下,社会将培养出对前沿与趋势科学把握的人才,对产业与需求深入理解的人才,将会更有效地升级现有产业,催生新的行业,使经济更具有活力,社会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小梅.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实践探索——十年来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回顾与总结[J].中国高教研究,2011(8),2-12.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