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以及建立技术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同时阐述了应用型大学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旨在表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现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要求;目标;应用型大学;应用型人才;重要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门根据我国实际发展状况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目的是为我们国家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使我国在走新型工业道路更顺畅。该计划调整了人才结构,提高了人才的整体质量,同时培养了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对之后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好处。在此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呢?首先就是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办学体系,拥有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独到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再根据自身的优点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以“卓越计划”为基础下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及其重要的,要把握好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适应社会的发展。比如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直是我国高校的热门专业,基本上每个理工科的高等院校都设有这个专业。随着这些年电子信息产业的繁荣发展,对这个专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就大大的增加了,但是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增多,毕业生的人数也就增加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不一定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其他诸如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事,这就会导致从事电子信息业的人员供大于求,致使该专业的部分学生就业困难。因此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定合理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既不能墨守成规的继续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不能脱离学校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 。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根据本专业的发展现状确定教学目标,结合先进的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教导。这类应用型高校要注重学生的应用性培养。
二、以“两个结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育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学习哪种课程应该经过详细的科学的安排,为学生能够学好这门课程打下基础。在“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基础,建立了以理论与实际的课程相结合、基础实训与专业实训课程相结合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体系。
(一)理论知识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知识,没有专业的理论就找不到合理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柱。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高等院校要设立几门专业的基础课,在电子信息领域,比如说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信号与系统课程等专业课程,这些都是属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得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很强的课程。高校要注意对课时、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在教授理论知识时,不能只学习理论知识,这样不仅老师讲解的干涩,学生对此的理解上也跟不上。以此,老师在教学中,理论应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以便以后能够熟练的运用。还有就是,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内容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吸收当前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为之后面向社会打下基础,不会出现学习内容与当今发展对不上的情况。只有切实的让学生学好本专业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效率。比如说,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一门及其重要的学科,学习好这门课程对于之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并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其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实践课程建设的好坏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建立在某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设立实践课程时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划分课程,据此分为基础实践课和专业实践课。基础实践课是在分学年分阶段的基础下,以学科竞赛的形式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为各个学科竞赛提供了优秀的选手,训练的项目是来自于每年的学科竞赛。专业的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中的创新力和应用能力。
三、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机制
(一)课上与课下的评论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全面的评价。在学生的学习中,不能简单的只靠学生的卷面成绩来评判学生学习的好坏,还要结合学生上课的平时表现。
(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性结合。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不仅看自己的感受,还要与学生的直观感受相结合,才能使得对一个人的评价全面。
(三)对于考核来说,应该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不仅仅只是对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的考查,这有悖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对基础知识进行定量评价,对综合应用能力实行定性评价,使两种评价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四、总结
因此,在“卓越计划”的支持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要结合社会的发展,理论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使毕业生是具有实践能力,并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成宝芝,张丽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域下應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3):122-124.
[2]张文峰.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机械类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6):158-160,165.
关键词:要求;目标;应用型大学;应用型人才;重要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门根据我国实际发展状况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目的是为我们国家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使我国在走新型工业道路更顺畅。该计划调整了人才结构,提高了人才的整体质量,同时培养了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对之后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好处。在此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呢?首先就是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办学体系,拥有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独到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再根据自身的优点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以“卓越计划”为基础下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及其重要的,要把握好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适应社会的发展。比如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直是我国高校的热门专业,基本上每个理工科的高等院校都设有这个专业。随着这些年电子信息产业的繁荣发展,对这个专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就大大的增加了,但是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增多,毕业生的人数也就增加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不一定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其他诸如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事,这就会导致从事电子信息业的人员供大于求,致使该专业的部分学生就业困难。因此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定合理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既不能墨守成规的继续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不能脱离学校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 。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根据本专业的发展现状确定教学目标,结合先进的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教导。这类应用型高校要注重学生的应用性培养。
二、以“两个结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育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学习哪种课程应该经过详细的科学的安排,为学生能够学好这门课程打下基础。在“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基础,建立了以理论与实际的课程相结合、基础实训与专业实训课程相结合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体系。
(一)理论知识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知识,没有专业的理论就找不到合理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柱。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高等院校要设立几门专业的基础课,在电子信息领域,比如说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信号与系统课程等专业课程,这些都是属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得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很强的课程。高校要注意对课时、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在教授理论知识时,不能只学习理论知识,这样不仅老师讲解的干涩,学生对此的理解上也跟不上。以此,老师在教学中,理论应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以便以后能够熟练的运用。还有就是,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内容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吸收当前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为之后面向社会打下基础,不会出现学习内容与当今发展对不上的情况。只有切实的让学生学好本专业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效率。比如说,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一门及其重要的学科,学习好这门课程对于之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并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其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实践课程建设的好坏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建立在某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设立实践课程时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划分课程,据此分为基础实践课和专业实践课。基础实践课是在分学年分阶段的基础下,以学科竞赛的形式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为各个学科竞赛提供了优秀的选手,训练的项目是来自于每年的学科竞赛。专业的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中的创新力和应用能力。
三、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机制
(一)课上与课下的评论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全面的评价。在学生的学习中,不能简单的只靠学生的卷面成绩来评判学生学习的好坏,还要结合学生上课的平时表现。
(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性结合。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不仅看自己的感受,还要与学生的直观感受相结合,才能使得对一个人的评价全面。
(三)对于考核来说,应该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不仅仅只是对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的考查,这有悖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对基础知识进行定量评价,对综合应用能力实行定性评价,使两种评价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四、总结
因此,在“卓越计划”的支持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要结合社会的发展,理论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使毕业生是具有实践能力,并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成宝芝,张丽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域下應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3):122-124.
[2]张文峰.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机械类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6):158-16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