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拉萨达孜县中心小学
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在现代社会,处处需要人与人交流沟通,语言表达显得更加重要。如何科学地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现代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談一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更有了让生命勃发的原动力。因此,在英语课上教师要注重营造一定的氛围,这样比较容易点燃孩子们语言表达的火花。从而培养小学生善于运用英语表情达意的能力。课前进行日常交际用语时,让学生大胆随便说,坚定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讲,集中小学生的精神,把注意力由课间休息转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上来,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胆识和说话时的仪态风度,也引导了学生善于听,善于发表补充意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良好心理和言谈风度的形成。
二、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的人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在课前准备时,我把每节课的导语,每个环节的衔接语言都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来备。哪些话应加重语气、哪些话应放缓语速做到心中有底,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严格把握。上课时做到口齿清楚、用词准确、条理清晰、语句精炼,同时恰当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用语,做到自然和谐、不生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说话技巧。
我想,这些课堂重要环节之外的“边缘”语言,正是教师个人人文素养的体现,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指导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流畅准确的语言,以自己的精致课堂,以自己的广度和深度,来引领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因为,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往往不在于教师命令学生做了什么,而在于教师本身是什么样的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教师的思考力已经萎缩,教师自己的语言能力已经退化,我们就不能指望他的学生拥有强大的思考力和出色的语言能力。
三、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协调、相辅相成
写作能力提高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好。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好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
(三)有效仿写练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也知道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写下来,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不具体。这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思路、特点、方法,根据范文的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习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具体。
四、以智慧和宽容,树立学生“说”的信心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许多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想说的不敢说,敢说的不能说,能说的却不会说。这些都是学生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教师要以自己的宽容和智慧保护学生说话的自信心。
首先,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愉悦的。当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说的氛围时,学生的紧张、恐惧也会逐渐消除,变的想说,敢说。其次,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激发说话兴趣。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过程,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指责。教师要用表扬和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和肯定要有针对性。如果学生表达的意思不清楚,或者有说错的地方,教师要有婉转的语言,启发引导其改正。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多说多练,久而久之,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既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在现代社会,处处需要人与人交流沟通,语言表达显得更加重要。如何科学地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现代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談一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更有了让生命勃发的原动力。因此,在英语课上教师要注重营造一定的氛围,这样比较容易点燃孩子们语言表达的火花。从而培养小学生善于运用英语表情达意的能力。课前进行日常交际用语时,让学生大胆随便说,坚定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讲,集中小学生的精神,把注意力由课间休息转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上来,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胆识和说话时的仪态风度,也引导了学生善于听,善于发表补充意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良好心理和言谈风度的形成。
二、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的人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在课前准备时,我把每节课的导语,每个环节的衔接语言都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来备。哪些话应加重语气、哪些话应放缓语速做到心中有底,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严格把握。上课时做到口齿清楚、用词准确、条理清晰、语句精炼,同时恰当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用语,做到自然和谐、不生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说话技巧。
我想,这些课堂重要环节之外的“边缘”语言,正是教师个人人文素养的体现,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指导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流畅准确的语言,以自己的精致课堂,以自己的广度和深度,来引领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因为,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往往不在于教师命令学生做了什么,而在于教师本身是什么样的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教师的思考力已经萎缩,教师自己的语言能力已经退化,我们就不能指望他的学生拥有强大的思考力和出色的语言能力。
三、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协调、相辅相成
写作能力提高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好。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好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
(三)有效仿写练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也知道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写下来,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不具体。这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思路、特点、方法,根据范文的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习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具体。
四、以智慧和宽容,树立学生“说”的信心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许多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想说的不敢说,敢说的不能说,能说的却不会说。这些都是学生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教师要以自己的宽容和智慧保护学生说话的自信心。
首先,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愉悦的。当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说的氛围时,学生的紧张、恐惧也会逐渐消除,变的想说,敢说。其次,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激发说话兴趣。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过程,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指责。教师要用表扬和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和肯定要有针对性。如果学生表达的意思不清楚,或者有说错的地方,教师要有婉转的语言,启发引导其改正。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多说多练,久而久之,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既可以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