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米奇·阿尔博姆在书中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叙述了他在自己的老师去世前每个礼拜二上第一节人生哲学课。“死亡”这一概念不仅仅是小说的主题,也是线索,作品本身始终散发着浓郁的哲学内蕴。
关键词:死亡;理性;现实;美学
作者简介:曹典(199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2
一、对“死亡内蕴”的另一种审视
“死亡作为生存着的人的‘此生’的终结存在,在这一存在者向其终结的存在之中。死亡的意义不只是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渗透在所有人的生命过程之中。”这是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如何在形而上的意义上实现生命的不朽、永生,《相约星期二》的一系列关于生命与死亡的叙事主题给出了答案。主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会死亡,就是学会生活,死亡可以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爱与奉献才是生命价值的所在;救赎心灵能使人得到重生。因为死亡是结束的话,那么生命就是一段美好的开始。为了凸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对“死亡”这一主题关注尤为重要。
在《相约星期二》中,莫里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要么爱,要么死亡。”有意义地生活是“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与 他人目标和意义的创造”。艾迪看似那种机械化地重复工作,修复游乐场的娱乐设施,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就在这虚无里度过,毫无意义。塔拉却告诉他,当他在重复那种琐碎的工作时,无形中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救助了孩子们的生命。艾迪最后才体会到,他在世界上自认为碌碌无为的生活,才正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宝贵地方。生命的价值,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事情,成就多么伟大的事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照样彰显生命价值的珍贵。作者的弟弟身上体现的面对死亡的态度可以说是对莫里教授告别生命的一种模式循环。米奇一开始无法接受那个“纨绔子弟”般的弟弟一时间与家人和朋友失去了联系,后来得知他患了癌症,又为弟弟绝情地拒绝了他们的帮助而怨恨。但是病魔使弟弟成长,他选择但面对疾病的威胁,坚定地独自向死亡挑战,减少家人的忧虑。在教授的教诲下他终于明白了弟弟选择的意义所在,明白了弟弟的不易与挣扎。教授用自己的行动作为引航人帮助作者解开心结,证明了一切。米奇最后也选择尊重弟弟的想法意愿,用诚挚的爱意与弟弟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作者的舅舅死亡前表现出的极大的恐惧与悲伤改变了作者对于人生活的看法,这种消极态度和弟弟、教授的强大乐观截然相反。他为了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满足自己所谓的幸福,不分昼夜地劳动,逐渐地放弃了自己对精神上的追求。米奇只能行尸走肉一般的等待死亡到来,因为他知道死亡之魔终有一日会向他招手。母亲去世前的痛苦给小莫里也造成了心灵上的创伤,使幸福的家庭失去了原有的温馨。米奇在小说里描写的一些关于“死亡”的意象:“一位与家人同去朝圣的女孩被三个男子扔下的墓碑石头砸死;一位女子为了不让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受坏人的影响而开枪打死了他们;一名英国男子请求老教授帮助他在冥界寻找母亲……”这些种种死亡的意象表现了我们的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现实生活里,在与死亡的直面与挑战时,人们都只会以失败来作为结局。恰恰是这些悲剧色彩反衬了莫里教授以强大的毅力与超然的态度面对死亡之魔的英雄精神。
带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正是作为时间的线性线索,主人公的莫里教授在最后十四个星期中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他在得知自己患上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后,和以往的生活要做一个告别了,不能在工作的教室里,不能与自己的爱好继续接触,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为自己的学生进行最后一门课的讲授。时间一天天在流走,每个礼拜二与作者见面时,他的病情在不断地恶化,渐渐地呼吸困难、无法吃饭,更不要说还像之前那般坐在轮椅上去拥抱米奇。米奇作为当事者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死亡之魔渐渐夺去教授生命的过程。对于老人来说,死亡的过程是对身心的一次洗礼,而并不是意味着消减,要把社会上多数人看重的物质名誉与金钱纷纷淘洗去。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并没有用消极厌世的情绪面对这一切,他用坚韧的毅力和伟大的人格接受死亡之魔的挑战,用实际行动阐释了这一“艰难的旅程”。莫里教授将最后的人生体验与周围的朋友们分享,站在自己生命的终点给大家忠告,理性地去看待社会、金钱与文化的一切,这才是生命和生活的本质意义所在。
二、美学意义下的死亡主题
莫里教授吃力地一次又一次用叉子叉起食物时,呼吸都用尽了力气,不禁令我们唏嘘。他在最初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面容憔悴,头发稀稀疏疏,让人怜悯和同情感倍生。但当莫里教授开始讲授人生哲学课,表现出的那种乐观、自信与阳光的态度给了米奇百分之百的信心。时间之后渐渐淌过,老人的病情不断地恶化,经常折磨到夜不能寐,他却非常坦然地告诉 米奇他所承受的一切,超脱痛苦与悲伤;他以幽默的方式开解自己,因为他无法再打理自己的生活,一切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他认为这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必然要和最初来到这世界上一样,这是初生儿般的一种享受,即使大多人觉得这样的生活如此的被动与屈辱。他可以为其他地区可怜的人们独自流泪,却不会为自己的遭遇而表现出忧郁与哀伤。莫里教授没能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死亡之魔,“死亡”被他重新定义了,让人们在面对死亡威胁时摆脱了常常的那种焦虑与恐惧,体会到了死亡中美的境界,淡化了死神给人们的压力。从相遇开始那天明媚阳光,到教授屋前中的日本槭树和月桂树,白色的屋檐,蓝色砂岩台阶,低矮的冬青树,整齐的房屋,这些景物的美好给人们心灵上的洗涤,为生命的最后照进一束光,缓解了死亡带给人们的恐怖气氛。和教授不断恶化的病情相对比而言,对于场景的描绘才显得那么美好。和煦的阳光穿过窗户,洒在淡红叶子上;林间的落叶将骑马道染成金黄色的油画;乳白色天空和湖中鸭子、教授葬礼上湿润润的草地。
作者描绘的这些意境和现实生活里人们追逐名利而苟活在麻木不仁的躯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且也刚好呼应了教授面对死亡时的超然态度与宁静的内心世界,一种醒目的空间美感赫然产生。
三、现实意义下的“死亡”
正是死亡,才更加促使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探索,所以死亡不但是生命的重点,更是灵魂重新建构的过程。莫里教授说:“衰老和疾病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人们要学会接受自然赋予人们的一切,学会了怎样理解死亡,才能明白怎样生活;在浓重的金钱色彩和利益充斥的世界里,要摆正对物质生活的态度,认清金钱与名誉并不能替代精神生活;人们应该学会付出爱与付出,它不仅代表怜悯和同情,更是对人生奉献的领悟;原谅别人可以帮助自己放下包袱,从遗憾的情感中得以解脱;友情、家庭、爱情和婚姻中都需要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妥协、平等交流并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莫里教授在面对死亡的考验面前的一番思考,为迷迷惘惘在世界的我们提出了生命的责任。
小说对死亡主题的描写,讨论了生命本质这一更具有深刻意义的问题,促使我们可以更清醒地反思人生态度,从慌乱与迷茫中解脱自己,重新确立人生观与寻求生命的价值。我们一直寻求的:对待死亡用最平静的心态与超然的态度。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可以用这种超然的态度面对死亡的话,应该可以克服最困难的所有了。死是很自然的,我们没有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因此才会对死亡大惊小怪。我们觉得自己是世间最高贵的,超越自然。我们并不高于自然,生生死死是相随的,大自然里的一切万物总是不经意间用它独有的方式去回报你。《寻梦环游记》里说得好,死亡不会是终点,你的生命存在于你爱过的和爱你的人心中。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还是活著,闪耀着,如同星辰一样璀璨在爱你的人心中。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直到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也离去。
关键词:死亡;理性;现实;美学
作者简介:曹典(199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2
一、对“死亡内蕴”的另一种审视
“死亡作为生存着的人的‘此生’的终结存在,在这一存在者向其终结的存在之中。死亡的意义不只是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渗透在所有人的生命过程之中。”这是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如何在形而上的意义上实现生命的不朽、永生,《相约星期二》的一系列关于生命与死亡的叙事主题给出了答案。主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会死亡,就是学会生活,死亡可以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爱与奉献才是生命价值的所在;救赎心灵能使人得到重生。因为死亡是结束的话,那么生命就是一段美好的开始。为了凸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对“死亡”这一主题关注尤为重要。
在《相约星期二》中,莫里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要么爱,要么死亡。”有意义地生活是“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与 他人目标和意义的创造”。艾迪看似那种机械化地重复工作,修复游乐场的娱乐设施,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就在这虚无里度过,毫无意义。塔拉却告诉他,当他在重复那种琐碎的工作时,无形中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救助了孩子们的生命。艾迪最后才体会到,他在世界上自认为碌碌无为的生活,才正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宝贵地方。生命的价值,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事情,成就多么伟大的事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照样彰显生命价值的珍贵。作者的弟弟身上体现的面对死亡的态度可以说是对莫里教授告别生命的一种模式循环。米奇一开始无法接受那个“纨绔子弟”般的弟弟一时间与家人和朋友失去了联系,后来得知他患了癌症,又为弟弟绝情地拒绝了他们的帮助而怨恨。但是病魔使弟弟成长,他选择但面对疾病的威胁,坚定地独自向死亡挑战,减少家人的忧虑。在教授的教诲下他终于明白了弟弟选择的意义所在,明白了弟弟的不易与挣扎。教授用自己的行动作为引航人帮助作者解开心结,证明了一切。米奇最后也选择尊重弟弟的想法意愿,用诚挚的爱意与弟弟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作者的舅舅死亡前表现出的极大的恐惧与悲伤改变了作者对于人生活的看法,这种消极态度和弟弟、教授的强大乐观截然相反。他为了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满足自己所谓的幸福,不分昼夜地劳动,逐渐地放弃了自己对精神上的追求。米奇只能行尸走肉一般的等待死亡到来,因为他知道死亡之魔终有一日会向他招手。母亲去世前的痛苦给小莫里也造成了心灵上的创伤,使幸福的家庭失去了原有的温馨。米奇在小说里描写的一些关于“死亡”的意象:“一位与家人同去朝圣的女孩被三个男子扔下的墓碑石头砸死;一位女子为了不让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受坏人的影响而开枪打死了他们;一名英国男子请求老教授帮助他在冥界寻找母亲……”这些种种死亡的意象表现了我们的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现实生活里,在与死亡的直面与挑战时,人们都只会以失败来作为结局。恰恰是这些悲剧色彩反衬了莫里教授以强大的毅力与超然的态度面对死亡之魔的英雄精神。
带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正是作为时间的线性线索,主人公的莫里教授在最后十四个星期中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他在得知自己患上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后,和以往的生活要做一个告别了,不能在工作的教室里,不能与自己的爱好继续接触,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为自己的学生进行最后一门课的讲授。时间一天天在流走,每个礼拜二与作者见面时,他的病情在不断地恶化,渐渐地呼吸困难、无法吃饭,更不要说还像之前那般坐在轮椅上去拥抱米奇。米奇作为当事者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死亡之魔渐渐夺去教授生命的过程。对于老人来说,死亡的过程是对身心的一次洗礼,而并不是意味着消减,要把社会上多数人看重的物质名誉与金钱纷纷淘洗去。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并没有用消极厌世的情绪面对这一切,他用坚韧的毅力和伟大的人格接受死亡之魔的挑战,用实际行动阐释了这一“艰难的旅程”。莫里教授将最后的人生体验与周围的朋友们分享,站在自己生命的终点给大家忠告,理性地去看待社会、金钱与文化的一切,这才是生命和生活的本质意义所在。
二、美学意义下的死亡主题
莫里教授吃力地一次又一次用叉子叉起食物时,呼吸都用尽了力气,不禁令我们唏嘘。他在最初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面容憔悴,头发稀稀疏疏,让人怜悯和同情感倍生。但当莫里教授开始讲授人生哲学课,表现出的那种乐观、自信与阳光的态度给了米奇百分之百的信心。时间之后渐渐淌过,老人的病情不断地恶化,经常折磨到夜不能寐,他却非常坦然地告诉 米奇他所承受的一切,超脱痛苦与悲伤;他以幽默的方式开解自己,因为他无法再打理自己的生活,一切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他认为这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必然要和最初来到这世界上一样,这是初生儿般的一种享受,即使大多人觉得这样的生活如此的被动与屈辱。他可以为其他地区可怜的人们独自流泪,却不会为自己的遭遇而表现出忧郁与哀伤。莫里教授没能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死亡之魔,“死亡”被他重新定义了,让人们在面对死亡威胁时摆脱了常常的那种焦虑与恐惧,体会到了死亡中美的境界,淡化了死神给人们的压力。从相遇开始那天明媚阳光,到教授屋前中的日本槭树和月桂树,白色的屋檐,蓝色砂岩台阶,低矮的冬青树,整齐的房屋,这些景物的美好给人们心灵上的洗涤,为生命的最后照进一束光,缓解了死亡带给人们的恐怖气氛。和教授不断恶化的病情相对比而言,对于场景的描绘才显得那么美好。和煦的阳光穿过窗户,洒在淡红叶子上;林间的落叶将骑马道染成金黄色的油画;乳白色天空和湖中鸭子、教授葬礼上湿润润的草地。
作者描绘的这些意境和现实生活里人们追逐名利而苟活在麻木不仁的躯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且也刚好呼应了教授面对死亡时的超然态度与宁静的内心世界,一种醒目的空间美感赫然产生。
三、现实意义下的“死亡”
正是死亡,才更加促使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探索,所以死亡不但是生命的重点,更是灵魂重新建构的过程。莫里教授说:“衰老和疾病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人们要学会接受自然赋予人们的一切,学会了怎样理解死亡,才能明白怎样生活;在浓重的金钱色彩和利益充斥的世界里,要摆正对物质生活的态度,认清金钱与名誉并不能替代精神生活;人们应该学会付出爱与付出,它不仅代表怜悯和同情,更是对人生奉献的领悟;原谅别人可以帮助自己放下包袱,从遗憾的情感中得以解脱;友情、家庭、爱情和婚姻中都需要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妥协、平等交流并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莫里教授在面对死亡的考验面前的一番思考,为迷迷惘惘在世界的我们提出了生命的责任。
小说对死亡主题的描写,讨论了生命本质这一更具有深刻意义的问题,促使我们可以更清醒地反思人生态度,从慌乱与迷茫中解脱自己,重新确立人生观与寻求生命的价值。我们一直寻求的:对待死亡用最平静的心态与超然的态度。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可以用这种超然的态度面对死亡的话,应该可以克服最困难的所有了。死是很自然的,我们没有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因此才会对死亡大惊小怪。我们觉得自己是世间最高贵的,超越自然。我们并不高于自然,生生死死是相随的,大自然里的一切万物总是不经意间用它独有的方式去回报你。《寻梦环游记》里说得好,死亡不会是终点,你的生命存在于你爱过的和爱你的人心中。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还是活著,闪耀着,如同星辰一样璀璨在爱你的人心中。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直到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也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