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一得阁从个体作坊,到公有制企业,再到如今的股份制公司,几代一得阁人在辗转变化中不断适应和发展。
2019年农历己亥年正月初一至初五,北京市西城区举办了厂甸庙会、大观园红楼庙会等年味儿十足的特色文化活动。厂甸庙会主要以传统文化体验为主,一得阁、中国书店、戴月轩、荣宝斋等老字号文化商户举办的特色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感受到了以笔墨纸砚、书画展览为特色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历代文人都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视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绘写工具与材料,笔墨纸砚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介质,本身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墨的地位尤为重要。古人常说: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在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中,图形与意境的呈现,都有赖于墨这一最终载体的运用。墨的质地优劣,往往关乎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更会影响到一幅作品的寿命和流传。在数千年的时光中,墨都是以固态的形式出现。正所谓欲作画,须先磨墨。“块而砚,砚而盒,盒而汁”的程序,让人感到烦琐,直到晚清湖南人谢崧岱发明了墨汁,才改变了用墨烦琐的状况。作为发明了历史上第一瓶墨汁的企业,提到墨汁的历史,一得阁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1865年,谢崧岱发明了墨汁,在此之前文人书写作画用的都是墨块。墨汁的发明,方便了文人的书写。彼时,胸怀天下的谢崧岱亲自书写了一副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一艺表露出店主人独创墨汁的自豪情怀,得法则道出了创造者不忘先人遗嘱法则的谦虚。一得阁的店名正是取自这副对联首字。一得阁墨汁的发明,关乎到一个企业的发展,更是推动了墨汁行业的发展。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一得阁从个体作坊,到公有制企业,再到如今的股份制公司,几代一得阁人在辗转变化中不断适应和发展。当时间进入21世纪,一得阁在发展中遭遇了困难,新老矛盾的叠加使得这家百年老店一度濒临倒闭边缘。尤其是到了2010年,一得阁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后来,高薪外聘的职业经理人又出问题,给一得阁几乎带来灭顶之灾。面对困境,一得阁展现出老字号特有的顽强生命力。为了不让这个响当当的老字号倒下,一得阁人开始寻求解决办法以求突围。在探索和改变的过程中,一得阁在2015年终于迎来了转机。从濒临绝境到否极泰来,一得阁这个老字号重新绽放光彩。
这家百年老店如何在困境中实现逆袭,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了位于北京市南新华街25号的一得阁总部。在这里,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一得阁)总经理王杰为我们讲述了一得阁的突围之路。
打通人才大关
2015年6月,王杰开始担任一得阁总经理。上任伊始,他发现,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企业原有员工年龄老化问题严重。回想起刚到企业的情景,王杰说:“我来的时候一得阁原有职工平均年龄53岁,45岁以下的一个都没有,这样的人员结构导致企业后劲严重不足。”除此之外,企业还存在着人才严重匮乏,吸纳、保留人才意识差的现象。而王杰深知,人才是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不解决人的问题,一得阁想要振兴等于空谈。于是抓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新管理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是理想很美好,但是实现起来却要面对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问题,其中既包括老员工的不理解,也有招新人的现实压力。不过,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王杰,军人出身的他面对困难越挫越勇。在摸清了症结所在后,新的管理团队尝试从两方面入手来解决。
一方面,吸纳新鲜血液,招收年轻人,改善员工年龄结构。然而,如果要招聘新人,怎么平衡新老员工之间的待遇?这个难题摆在了王杰面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杰没少给老员工做思想工作。他说:“我告诉老员工,花钱请大学生来你心疼,但是如果过几年这个企业没了,你的工资也没办法保证。如果你把这些员工当成你的孩子,从小到大培养他你要花多少钱?”做通了老员工的思想工作后,一得阁通过提高薪水、改善工作条件,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的加入,为一得阁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如今,一得阁30岁左右的年轻职工占到了员工总数的70%?80%,其中年轻员工、大学生占到了约60%,这些大学生里有不少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更有从海外留学回来的。他们既有一毕业就加入一得阁的,也有高薪挖来的,他们的加入改变了一得阁缺少人才的状况。对此,王杰表示,“大家已经从初来一得阁时的茫然,不知从何入手,到逐渐适应,到进入研究性的工作状态。可以说,一得阁这部机器转动的所有齿轮都来自于这批年轻人,这为一得阁今后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发展基础。”
同时,对于爱好书法、国画的人来说,大多都知道一得阁墨汁。这种墨汁墨迹光亮,写后易干,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液,近现代许多书画家都曾使用过一得阁的墨汁。可就是这样的老字号,一段时间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后继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墨技艺如何传承都变成了问题。为此,在企业招到了一批有干劲的年轻人后,2016年9月,一得阁首次公开举行收徒仪式。通过公开招聘、认真筛选选拔出的优秀青年,正式拜尹志强、何平、张永林3位制墨大师为师,成为一得阁的第四代传人。至此,已经失传数十年的拜师学艺传统得以接续。
说到一得阁的人才管理,王杰喜欢用“开放”二字来形容。在一得阁创立之初,一得阁就运用了和其他家族式企业的不同传承方式。在选择传承人时,一得阁采取掌柜作为传承人的传统做法。这种方式具有鲜明的特征,掌柜都是多年的优秀学徒,也是当之无愧的制墨大师,他们融经营管理与制墨专家于一身,曾经的传承人徐洁滨和张英勤都是这样选出来的。如今,这种开明的企业文化依然延续着。对于核心价值的坚守,注定会让企业走得更远。
严抓生产质量
在工業化时代,如何在原汁原味、批量生产、质量保证3方面达到平衡,是许多老字号面临的共同挑战。
一直以来,香、黑、亮、稳定是一得阁墨汁的特点,也是人们喜欢用一得阁墨汁的原因之一。然而,在一段时间里,一得阁墨汁也曾出现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这对一得阁的品牌形象以及产品口碑带来了一定影响。对这个问题,新的管理团队没有回避,而是针对问题不断改进。
2019年农历己亥年正月初一至初五,北京市西城区举办了厂甸庙会、大观园红楼庙会等年味儿十足的特色文化活动。厂甸庙会主要以传统文化体验为主,一得阁、中国书店、戴月轩、荣宝斋等老字号文化商户举办的特色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感受到了以笔墨纸砚、书画展览为特色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历代文人都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视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绘写工具与材料,笔墨纸砚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介质,本身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墨的地位尤为重要。古人常说: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在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中,图形与意境的呈现,都有赖于墨这一最终载体的运用。墨的质地优劣,往往关乎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更会影响到一幅作品的寿命和流传。在数千年的时光中,墨都是以固态的形式出现。正所谓欲作画,须先磨墨。“块而砚,砚而盒,盒而汁”的程序,让人感到烦琐,直到晚清湖南人谢崧岱发明了墨汁,才改变了用墨烦琐的状况。作为发明了历史上第一瓶墨汁的企业,提到墨汁的历史,一得阁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1865年,谢崧岱发明了墨汁,在此之前文人书写作画用的都是墨块。墨汁的发明,方便了文人的书写。彼时,胸怀天下的谢崧岱亲自书写了一副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一艺表露出店主人独创墨汁的自豪情怀,得法则道出了创造者不忘先人遗嘱法则的谦虚。一得阁的店名正是取自这副对联首字。一得阁墨汁的发明,关乎到一个企业的发展,更是推动了墨汁行业的发展。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一得阁从个体作坊,到公有制企业,再到如今的股份制公司,几代一得阁人在辗转变化中不断适应和发展。当时间进入21世纪,一得阁在发展中遭遇了困难,新老矛盾的叠加使得这家百年老店一度濒临倒闭边缘。尤其是到了2010年,一得阁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后来,高薪外聘的职业经理人又出问题,给一得阁几乎带来灭顶之灾。面对困境,一得阁展现出老字号特有的顽强生命力。为了不让这个响当当的老字号倒下,一得阁人开始寻求解决办法以求突围。在探索和改变的过程中,一得阁在2015年终于迎来了转机。从濒临绝境到否极泰来,一得阁这个老字号重新绽放光彩。
这家百年老店如何在困境中实现逆袭,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了位于北京市南新华街25号的一得阁总部。在这里,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一得阁)总经理王杰为我们讲述了一得阁的突围之路。
打通人才大关
2015年6月,王杰开始担任一得阁总经理。上任伊始,他发现,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企业原有员工年龄老化问题严重。回想起刚到企业的情景,王杰说:“我来的时候一得阁原有职工平均年龄53岁,45岁以下的一个都没有,这样的人员结构导致企业后劲严重不足。”除此之外,企业还存在着人才严重匮乏,吸纳、保留人才意识差的现象。而王杰深知,人才是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不解决人的问题,一得阁想要振兴等于空谈。于是抓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新管理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是理想很美好,但是实现起来却要面对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问题,其中既包括老员工的不理解,也有招新人的现实压力。不过,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王杰,军人出身的他面对困难越挫越勇。在摸清了症结所在后,新的管理团队尝试从两方面入手来解决。
一方面,吸纳新鲜血液,招收年轻人,改善员工年龄结构。然而,如果要招聘新人,怎么平衡新老员工之间的待遇?这个难题摆在了王杰面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杰没少给老员工做思想工作。他说:“我告诉老员工,花钱请大学生来你心疼,但是如果过几年这个企业没了,你的工资也没办法保证。如果你把这些员工当成你的孩子,从小到大培养他你要花多少钱?”做通了老员工的思想工作后,一得阁通过提高薪水、改善工作条件,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的加入,为一得阁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如今,一得阁30岁左右的年轻职工占到了员工总数的70%?80%,其中年轻员工、大学生占到了约60%,这些大学生里有不少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更有从海外留学回来的。他们既有一毕业就加入一得阁的,也有高薪挖来的,他们的加入改变了一得阁缺少人才的状况。对此,王杰表示,“大家已经从初来一得阁时的茫然,不知从何入手,到逐渐适应,到进入研究性的工作状态。可以说,一得阁这部机器转动的所有齿轮都来自于这批年轻人,这为一得阁今后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发展基础。”
同时,对于爱好书法、国画的人来说,大多都知道一得阁墨汁。这种墨汁墨迹光亮,写后易干,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液,近现代许多书画家都曾使用过一得阁的墨汁。可就是这样的老字号,一段时间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后继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墨技艺如何传承都变成了问题。为此,在企业招到了一批有干劲的年轻人后,2016年9月,一得阁首次公开举行收徒仪式。通过公开招聘、认真筛选选拔出的优秀青年,正式拜尹志强、何平、张永林3位制墨大师为师,成为一得阁的第四代传人。至此,已经失传数十年的拜师学艺传统得以接续。
说到一得阁的人才管理,王杰喜欢用“开放”二字来形容。在一得阁创立之初,一得阁就运用了和其他家族式企业的不同传承方式。在选择传承人时,一得阁采取掌柜作为传承人的传统做法。这种方式具有鲜明的特征,掌柜都是多年的优秀学徒,也是当之无愧的制墨大师,他们融经营管理与制墨专家于一身,曾经的传承人徐洁滨和张英勤都是这样选出来的。如今,这种开明的企业文化依然延续着。对于核心价值的坚守,注定会让企业走得更远。
严抓生产质量
在工業化时代,如何在原汁原味、批量生产、质量保证3方面达到平衡,是许多老字号面临的共同挑战。
一直以来,香、黑、亮、稳定是一得阁墨汁的特点,也是人们喜欢用一得阁墨汁的原因之一。然而,在一段时间里,一得阁墨汁也曾出现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这对一得阁的品牌形象以及产品口碑带来了一定影响。对这个问题,新的管理团队没有回避,而是针对问题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