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利用信息系统,微生物实验室采取快速、准确、先进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和技术,对检验结果第一时间利用信息系统,通知临床科室医生和院感科专职人员,便于临床医生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时对患者做出是否是院内感染的判断,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相关监测工作,有流行趋势时,通知相应科室及院感科 结论实施信息化医院感染监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医院感染的漏报率,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的产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重症感染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信息系统;微生物实验室细菌监测;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90-01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感染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完成对临床患者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外,还应主动积极地参与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监测。微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和兼职人员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的重要成员。信息系统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
1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对可疑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有一定的技术准备,通过信息系统协助临床医生对微生物检验报告进行解读,对感染性样本的采集时机和方法提出建议并加以指导,提高样本的送检率和质量。院感科和微生物室共同协作,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结合临床表现,临床微生物室尽快确定致病菌及耐药状况,提高报告的及时率、准确率。
2 提高微生物检验水平,做好常规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努力提高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建立"三级"报告制度,采用更多的快速诊断技术以缩短报告时间,及时反馈耐药性监测资料,提高检验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的符合率。
3 细菌耐药监测预警系统对细菌耐药信息实时动态监测,使临床微生物检测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工作职责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信息平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完成日常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特殊耐藥菌感染时,第一时间通知院感科,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及时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必要时进行病原学同源性鉴定。
4 正确鉴定医院感染中涉及的微生物,院感科督导临床科室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和送检率。 对医院感染的重点微生物进行耐药性包括耐药基因和酶的监测(如MRSA 、VRSA 、ESBLs 、VRE 、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
5 参加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及相关会议,并参与制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范。
6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对医院职工进行微生物学知识的继续教育,每季度统计和报告微生物的种类和体外药敏试验数据全院公示,并刊登于《医院药物与临床》期刊上下发各科室。向临床科室报告病原学鉴定结果及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因而临床医师对该院引起感染的常见菌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些数据则成为临床医师在得到病原学确切诊断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之前参考用药的依据。因此定期提供医院病原学检查结果可以作为临床医师初步用药的依据,之后再根据该病例分离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核实或更改治疗方案。
7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可以存在于病人、医护人员,亦可存在于医院的环境中,因此微生物检验室协助院感科,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如对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或病房进行物体表面和空气的微生物学调查,对一些特殊部门如换药室、手术室、产房、婴儿室、ICU等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并要求达到卫生部颁发的标准,在层流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数≤2(¢90.30min),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不能超过4(¢90.30min)。此外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学监测并要求达到卫生部颁发的标准。医护人员手的带菌情况根据在不同科室工作的要求应在5~15 cfu/cm2以下。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除对各种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外,亦应对传播途径、医院环境以及隔离措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监测。
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临床微生物室掌握全院的病原学检测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为院感科提供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线索,因此是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规范了院感控制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了医院内部管理,提高了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的报告率;有效控制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缩短了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减少了三级抗菌药物使用;及时监控了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暴发流行风险,使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关键词:信息系统;微生物实验室细菌监测;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90-01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感染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完成对临床患者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外,还应主动积极地参与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监测。微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和兼职人员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的重要成员。信息系统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
1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对可疑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有一定的技术准备,通过信息系统协助临床医生对微生物检验报告进行解读,对感染性样本的采集时机和方法提出建议并加以指导,提高样本的送检率和质量。院感科和微生物室共同协作,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结合临床表现,临床微生物室尽快确定致病菌及耐药状况,提高报告的及时率、准确率。
2 提高微生物检验水平,做好常规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努力提高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建立"三级"报告制度,采用更多的快速诊断技术以缩短报告时间,及时反馈耐药性监测资料,提高检验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的符合率。
3 细菌耐药监测预警系统对细菌耐药信息实时动态监测,使临床微生物检测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工作职责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信息平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完成日常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特殊耐藥菌感染时,第一时间通知院感科,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及时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必要时进行病原学同源性鉴定。
4 正确鉴定医院感染中涉及的微生物,院感科督导临床科室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和送检率。 对医院感染的重点微生物进行耐药性包括耐药基因和酶的监测(如MRSA 、VRSA 、ESBLs 、VRE 、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
5 参加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及相关会议,并参与制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范。
6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对医院职工进行微生物学知识的继续教育,每季度统计和报告微生物的种类和体外药敏试验数据全院公示,并刊登于《医院药物与临床》期刊上下发各科室。向临床科室报告病原学鉴定结果及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因而临床医师对该院引起感染的常见菌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些数据则成为临床医师在得到病原学确切诊断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之前参考用药的依据。因此定期提供医院病原学检查结果可以作为临床医师初步用药的依据,之后再根据该病例分离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核实或更改治疗方案。
7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可以存在于病人、医护人员,亦可存在于医院的环境中,因此微生物检验室协助院感科,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如对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或病房进行物体表面和空气的微生物学调查,对一些特殊部门如换药室、手术室、产房、婴儿室、ICU等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并要求达到卫生部颁发的标准,在层流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数≤2(¢90.30min),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不能超过4(¢90.30min)。此外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学监测并要求达到卫生部颁发的标准。医护人员手的带菌情况根据在不同科室工作的要求应在5~15 cfu/cm2以下。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除对各种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外,亦应对传播途径、医院环境以及隔离措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监测。
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临床微生物室掌握全院的病原学检测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为院感科提供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线索,因此是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规范了院感控制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了医院内部管理,提高了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的报告率;有效控制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缩短了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减少了三级抗菌药物使用;及时监控了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暴发流行风险,使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