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第三章“使用数据库”第三节“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主要学习内容是常用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2 教材分析
统计与分析是数据库主要功能构成,教材中主要讲到计数、条件计数、求和、平均等统计计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日常社会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知识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北师大版新教材每学期都要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要通过动手实做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1)深入领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2)掌握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操作方法;3)通过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认识。
3.2 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求和、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排序、筛选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数据检索问题。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增强学习的成就感;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形成团队精神,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系。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4.1 教学重点
掌握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统计的一般方法。
4.2 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统计;2)需要正确分析问题的需求,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5 教学方法和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交流法,选取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和较感兴趣的实例,通过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案例分析、明确任务、操作体验、讨论交流、拓展加深等环节,引导学生对任务的目标、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地进行分析探究,对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及系统功能的评价能力。
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时要注重层次性、渐进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适时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对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及时反馈和评价。
6 教学准备
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和Excel展示),整理多媒体网络教室,将有关学校运动会的各种数据文件发送到每个学生机D盘上;并在大屏幕上板书好本堂课的3个任务,准备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动手实做。
7 教学过程
7.1 问题引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知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表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数据。如果大家看看报纸、电视,就会发现无论是新闻、经济论坛、天气预报、广告或者是体育比赛,都喜欢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播放课件)。而前面的学习中,纯粹是从数据库的表中找出一些需要的数据,并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输出。如校运动会结束后,要对数据库里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如统计每班有多少男生、女生参加比赛,每个班有多少学生获奖、名次是几……最后将一些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如何去实现这些功能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演示的课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把思路集中到本节关于“排序和筛选”的问题上来,并从应用需求出发来学习功能的使用,不是简单地关注操作。为下一教学环节做铺垫。
7.2 学习新知
任务1:统计每班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所学的查询都是单纯从表中取出记录,没有经过分析及计算,而现在却要进行数据的统计。计算每个班参加比赛的学生数量,即是将所有的参赛学生按班级来分组进行统计。在Access中,数据的统计是通过“合计”功能来实现的。合计功能的目的是指将表的记录予以组化后,再加以计算,适时演示操作过程,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合计功能后,操作界面有何不同。
探究:“班级”这个字段既可以来自于“参赛班级表”也可以来自于“参赛学生表”,如果选择来自于“参赛班级表”,在添加表的时候,要不要添加“参赛学生表”?如果不添加会出现什么情况?添加之后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根据学习资料的操作指导,尝试完成任务1。运行查询,检查在显示的结果中标题名是否都还是字段名。了解“合计”功能的部分选项内容。
说一说选择合计功能后,操作界面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添加“参赛学生表”?
生:如果不添加“參赛学生表”,就会造成结果出错。
【设计意图】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初步建立对统计功能的感性认识。有些需要查询的内容在原来基本表的字段中是没有的,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给字段起了一个新名字,这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该字段内容是统计的结果。
因为“参赛班级表”与“参赛项目表”没有直接关联,这也是对前一节多表查询时要注意的问题。
任务2:统计班级获奖项目的总分、获奖人次,找出分别是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组总分前二名的班级。
【教师活动】先分析任务2,要统计班级获奖项目的总分,那么项目必须是获得名次的,即在“参赛项目表”中,项目的“获奖名次”这一栏不能是空的,这是进行统计的条件,通过“Where”的设置来做条件的限制。然后将这些获奖项目按班级进行分组(班级再按年级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它们的总分(SUM)、获奖人次(COUNT),并且降序排列。
为了执行对数据的总计,必须对查询中的每个字段在“总计”行选择一个选项。Access根据设计窗口中分组字段的顺序(从左至右)组合记录,所以应注意Group By字段的顺序。适时演示操作过程,提醒学生注意不同的选择和操作会造成不同的显示结果,及时纠正错误。
探究:建立查询时,将“年级”放在“班级名称”这个字段的左边,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活动】根据学习资料的操作指导,尝试完成任务2。
思考:1)某个字段在“总计”行中选择Where后,该字段能否显示在查询结果中?2)为什么项目的“获奖名次”这一栏不能是空的,怎么设置?
学生操作体验查询时,将“年级”放在“班级名称”这个字段的左边,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结果?
【设计意图】任务2的问题比较综合,难点是怎么设计问题的解决办法,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特别是为什么增加关于获奖名次不为空的条件准则,它是如何设置的。尽管顺序不会改变字段的总计值,但它却决定了结果在数据表中的显示。
7.3 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利用演示文稿呈现学生实践活动任务(任务1、任务2完成快的学生去完成任务3)。
1)走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提供帮助,主动发现问题。2)告知学生学习资料可以从FTP下载或从“学习网页”文件夹中获取。3)提醒学生:①注意分析要按哪些字段求和、按哪些字段排序才能达到目的;②按哪个字段求平均,求平均用哪个函数;③怎样才能快捷地找出总分前三名的男、女学生。
【学生活动】下载并打开“学校运动会”数据库中的“参赛班级表”和“参赛学生表”
任务1:统计各个班级获奖项目的平均分,以参数查询的方式统计各年级获得各项目第一名的学生人数。
任务2:引导学生参考Access系统的“帮助”菜单,输入“总计”进行搜索,查看其中的“在查询中执行计算”中的内容。
任务3:统计出每名参赛学生所参项目比赛的总分,并找出总分前三名的男、女学生。
【设计意图】1)通过完成任务、体验操作、拓展加深、讨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合计功能选项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于学习快慢程度不一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去探究,使学习更加个性化。4)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学习品质。
7.4 小结归纳
【教师活动】分析学生的典型错误,让同学帮忙找出解决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分析后,总结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发表在电子档案袋中。
本节课是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第三章“使用数据库”第三节“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主要学习内容是常用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2 教材分析
统计与分析是数据库主要功能构成,教材中主要讲到计数、条件计数、求和、平均等统计计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日常社会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知识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北师大版新教材每学期都要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要通过动手实做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1)深入领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2)掌握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操作方法;3)通过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认识。
3.2 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求和、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排序、筛选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数据检索问题。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增强学习的成就感;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形成团队精神,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系。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4.1 教学重点
掌握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统计的一般方法。
4.2 教学难点
1)根据统计问题的需求灵活使用“总计”选项功能,建立恰当的查询,进行有效统计;2)需要正确分析问题的需求,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5 教学方法和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交流法,选取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和较感兴趣的实例,通过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案例分析、明确任务、操作体验、讨论交流、拓展加深等环节,引导学生对任务的目标、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地进行分析探究,对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及系统功能的评价能力。
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时要注重层次性、渐进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适时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对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及时反馈和评价。
6 教学准备
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和Excel展示),整理多媒体网络教室,将有关学校运动会的各种数据文件发送到每个学生机D盘上;并在大屏幕上板书好本堂课的3个任务,准备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动手实做。
7 教学过程
7.1 问题引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知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表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数据。如果大家看看报纸、电视,就会发现无论是新闻、经济论坛、天气预报、广告或者是体育比赛,都喜欢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播放课件)。而前面的学习中,纯粹是从数据库的表中找出一些需要的数据,并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输出。如校运动会结束后,要对数据库里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如统计每班有多少男生、女生参加比赛,每个班有多少学生获奖、名次是几……最后将一些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如何去实现这些功能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演示的课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把思路集中到本节关于“排序和筛选”的问题上来,并从应用需求出发来学习功能的使用,不是简单地关注操作。为下一教学环节做铺垫。
7.2 学习新知
任务1:统计每班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所学的查询都是单纯从表中取出记录,没有经过分析及计算,而现在却要进行数据的统计。计算每个班参加比赛的学生数量,即是将所有的参赛学生按班级来分组进行统计。在Access中,数据的统计是通过“合计”功能来实现的。合计功能的目的是指将表的记录予以组化后,再加以计算,适时演示操作过程,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合计功能后,操作界面有何不同。
探究:“班级”这个字段既可以来自于“参赛班级表”也可以来自于“参赛学生表”,如果选择来自于“参赛班级表”,在添加表的时候,要不要添加“参赛学生表”?如果不添加会出现什么情况?添加之后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根据学习资料的操作指导,尝试完成任务1。运行查询,检查在显示的结果中标题名是否都还是字段名。了解“合计”功能的部分选项内容。
说一说选择合计功能后,操作界面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添加“参赛学生表”?
生:如果不添加“參赛学生表”,就会造成结果出错。
【设计意图】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初步建立对统计功能的感性认识。有些需要查询的内容在原来基本表的字段中是没有的,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给字段起了一个新名字,这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该字段内容是统计的结果。
因为“参赛班级表”与“参赛项目表”没有直接关联,这也是对前一节多表查询时要注意的问题。
任务2:统计班级获奖项目的总分、获奖人次,找出分别是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组总分前二名的班级。
【教师活动】先分析任务2,要统计班级获奖项目的总分,那么项目必须是获得名次的,即在“参赛项目表”中,项目的“获奖名次”这一栏不能是空的,这是进行统计的条件,通过“Where”的设置来做条件的限制。然后将这些获奖项目按班级进行分组(班级再按年级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它们的总分(SUM)、获奖人次(COUNT),并且降序排列。
为了执行对数据的总计,必须对查询中的每个字段在“总计”行选择一个选项。Access根据设计窗口中分组字段的顺序(从左至右)组合记录,所以应注意Group By字段的顺序。适时演示操作过程,提醒学生注意不同的选择和操作会造成不同的显示结果,及时纠正错误。
探究:建立查询时,将“年级”放在“班级名称”这个字段的左边,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活动】根据学习资料的操作指导,尝试完成任务2。
思考:1)某个字段在“总计”行中选择Where后,该字段能否显示在查询结果中?2)为什么项目的“获奖名次”这一栏不能是空的,怎么设置?
学生操作体验查询时,将“年级”放在“班级名称”这个字段的左边,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结果?
【设计意图】任务2的问题比较综合,难点是怎么设计问题的解决办法,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特别是为什么增加关于获奖名次不为空的条件准则,它是如何设置的。尽管顺序不会改变字段的总计值,但它却决定了结果在数据表中的显示。
7.3 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利用演示文稿呈现学生实践活动任务(任务1、任务2完成快的学生去完成任务3)。
1)走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提供帮助,主动发现问题。2)告知学生学习资料可以从FTP下载或从“学习网页”文件夹中获取。3)提醒学生:①注意分析要按哪些字段求和、按哪些字段排序才能达到目的;②按哪个字段求平均,求平均用哪个函数;③怎样才能快捷地找出总分前三名的男、女学生。
【学生活动】下载并打开“学校运动会”数据库中的“参赛班级表”和“参赛学生表”
任务1:统计各个班级获奖项目的平均分,以参数查询的方式统计各年级获得各项目第一名的学生人数。
任务2:引导学生参考Access系统的“帮助”菜单,输入“总计”进行搜索,查看其中的“在查询中执行计算”中的内容。
任务3:统计出每名参赛学生所参项目比赛的总分,并找出总分前三名的男、女学生。
【设计意图】1)通过完成任务、体验操作、拓展加深、讨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合计功能选项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于学习快慢程度不一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去探究,使学习更加个性化。4)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学习品质。
7.4 小结归纳
【教师活动】分析学生的典型错误,让同学帮忙找出解决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分析后,总结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发表在电子档案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