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在课程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文“通识教育”一词逐渐进入我国。历经几十年的研究实践,我国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施通识教育,然而在通识教育的课程方面,仍存在着整体规划不到位、理念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考核方式单一且不严格等问题。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对策很有必要。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问题;高校
  一、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通识教育是开展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不同于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专业教育,将学生按专业进行区分,学习特定的知识技能,而是旨在倡导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及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识教育体现人本主义。通识教育理念的出现,促进教育回归到“人”的身上。高校一直强调对人才的培养,而通识教育真正地关注到学生作为“社会人”的需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只是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激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通识教育体现全面发展的理念。尊重学生作为人的需要,就不仅仅要求学生在特定的专业上取得成就,而应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思考、实践创造、价值判断、伦理道德等多方面。
  二、我国通识教育课程中的问题
  1.课程整体规划不到位。尽管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通识教育的队伍,然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学校却没有合理的规划,通识教育课程“散、乱”是整体态势。在通识教育阶段,各校对学生选课的要求为“在文、理、艺等学科中选一定学分的课程”。单用“文、理、艺”等划分课程的范畴仍然不够,学生的综合能力未必能得到提升。至于不同的类别中应该开设什么课,要开几门,这些高校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2.没有充分体现“通识教育”理念。在通识教育课程中,鲜有设置跨学科的交叉课程,学生学习知识仅仅局限于某个领域,知识仍然零散化。而上文提到过,目前我国实施通识教育的做法为“在文、理、艺等科中互相选一定学分的课程”,因此部分通识课程直接照搬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也是各院的专业课教师。这样一来,尽管学生有权利选择课程,可实质上不过是对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机械学习。
  3.必修课数量多,选修课数量少。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存在相似性。首先,公共必修课的结构几乎雷同。思想政治、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军事理论等都是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因此无论哪个学校的学生都得学习。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和英语课,学分比例很重,同时也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且不严格。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考核仍以试卷为主,缺乏对于学生平常学习和实践的考核,而对于某些通识课程来说,实践中的考核才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会使学生误以为只要能死记硬背,会做题,就一定能过关。这样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会违背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初衷。
  三、对改善我国通识教育课程的思考
  1.将通识教育课程系统化。国外一些学校将通识教育课程系统化,如哈佛大学,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几大领域,其中包括文学艺术领域、历史研究领域、科学领域、外国文化领域、伦理道德领域和社会分析领域。我国通识教育课程未必就要按这个标准来划分,然而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对通识课程进行领域划分,明确学生在通识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哪些领域的知识。同时,在不同领域开设不同的课程,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但学校有权利规定学生在每个领域应该至少选择几门课程。
  2.增加跨学科交叉课程的开设数量。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科学进步,因此学科交叉研究体现了科学综合性发展的趋势。知识不再以学科的形式单一化存在,而是需要学习者运用多学科的思想方法进行研究。这种新型知识领域及学科的出现,正适应了通识教育的发展。因此,在通识教育的理念下,开设跨学科交叉课程很有必要。
  3.改进教学方式。课程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和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学方式决定的。比起专业课程,通识教育更强调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培养探索精神当作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更深层次上领悟到知识背后的方法论以及附着在知识上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文化性。
  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要始终围绕着通识教育的精神内涵——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等。尽管目前我国通识教育的课程在设置方面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我们一直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教育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找準定位,合理设置课程,通识教育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东升.通识教育:知识、学科、制度整合的新范式[J].医学探索,2005(4).
  [2]刘炼.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提高学历学位,提升技术技能,增强就创业能力,事关广大高职学生的切身利益。高职学生是我国经济结构实现顺利转型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本文从终身教育的内涵
刘人熙为首的船山学社同人是传统的道德决定论者,在如何解决民国初年的社会问题上.他们主张提倡道德来挽回世道人心。提倡道德须养气、知言,通过教育造就具备时代优良道德之人。
南宋理学家胡宏的学术渊源,鉴于文献有缺,难有定论,而其学术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言》一书五峰《知言》中含有大量批佛之处,然仔细推敲,其“非正宗”的心性论思想,确有诸多观点与禅宗
英语语法在英语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一直强调英语语法的形式,这种抽象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会语法.故事法是一种新的英语语法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