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识,它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体力、心理素质等全方位的考验,面临巨大压力,心理素质是决定孩子水平能否正常发挥的一个关键因素。高三学生长时间处于高考带来的高压力和强竞争的环境中,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来缓解面对压力和冲突。为其师,我们对孩子的关爱不应当只停留在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和表面的生活关照上,我们要真正关爱他们,关注他们的内心,因为那里才是孩子最敏感也是最需要呵护的部分。许多学生因家庭支持的无力、密友的缺失和人际交往障碍等原因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团体心理辅导正好能为团体成员提供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氛围,对于缓解高三学生孤独感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三学生孤独感团体心理辅导
一、高三学生孤独感的特征
我国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对于孤独感尚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对于孤独感的定义在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朱自贤把孤独感看作是人在某种陌生、封闭或特殊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不愉快的情感。李传银等人则认为,孤独是当个体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时而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孤立、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虚感。Jeny de Jong-Giereld把孤独界定为一种主观上的社交孤立状态,伴有个人知觉到自己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总之,孤独感是个体主观的寂寞、无助等不良情绪和精神空虚感。
高三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特殊性在于该群体长时间处于高考带来的高压力和强竞争的环境中,高考结果的不可预知性,让高三学生感到焦虑无奈;高考复习的枯燥,使高三学生无奈烦躁;高三繁多的考试,使高三学生恐慌,他们需要多渠道的宣泄和放松。他们对人际交往所提供的心理支持的需求也远远高于普通的群体。因此对于高三学生孤独感可以描述为:该群体中的成员处于高压力和强竞争的特殊环境中,因人际交往水平达不到自己心理预期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性的消极心理体验,常伴随着寂寞、孤独、无助和郁闷等不良情绪和精神空虚感。
二、高中毕业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正处于十七、八岁的高三学生,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独立面对压力,处理焦虑、烦闷等消极情绪的能力相对较弱。加之,在高三學习中高考结果的不可预知性,让高三学生感到焦虑无奈;高考复习的枯燥,使高三学生无奈、烦躁;高三繁多的考试,使高三学生恐慌、郁闷,他们迫切需要多渠道的宣泄和放松。而以下几个方面的缺失促成了高三学生孤独感的形成。
(一) 家庭支持系统的无力
父母是孩子最紧密联系的支持者,是其性格、品德的培养者和理想形成的启蒙者,因此主要来自于父母的家庭支持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父母那辈人对现在的高考无论是知识,还是考试模式都不够了解,平日里对他们关怀备至的父母面对他们的困境真是无计可施。有些父母真心关注孩子,但只是采取一些叮嘱、唠叨等方式来与学生沟通,即做不到移情,让孩子感受你在支持、理解他,又无法处理孩子的实际问题,家庭的支持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孩子与父母的这种支持无力引发了他们孤独感的产生。
(二) 知心密友关系的缺失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而心门则一点点地关小,到最后,只有少数掌握了密码的朋友,才可能让他们敞开心扉了。这是基于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而产生的普遍现象,标志着他们正走向成熟。而这种成熟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尝试了无数次的痛苦,你已经无法找朋友倾诉,他们也会感觉累,没有能力去承受你的失败与痛苦。所以,你需要埋藏太多的情感宣泄,然后集中爆发或慢慢释放,只是那段压抑的轨迹再也挥不去了。"一位高三学生在日记中如此写到。因为学业的繁重,与亲密的朋友联系较少,减少了他们一条重要的情感宣泄途径。高三学生与亲密朋友的良好人际互动很难实现,这种关系的缺失使其孤独感的加剧。
(三) 学校人际交往的困难
高三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同年级、同班同学,同学之间共同的话题多,感受相似,观念相近,同学之间原本可以无话不说,成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而同学之间的竞争,使他们潜意识里有一种对别人的排斥感,在无意中容易出现一些相互伤害感情的语言和行为,因此他们都会格外小心地保持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高三学生中存在的保守、戒备和敏感的氛围使得他们的相互支持感减弱,人际交往显得困难,心理上的孤独感陡然增强。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
心理辅导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辅导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被辅导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部分,它以每个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把团体设计为一个微型社会,为团体成员提供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团体成员愿意尝试各种选择性行为,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团体成员之间探讨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感觉,获得其他成员在团体中对其观察的反馈,使之可以由别人的观点来审视自己。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四、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高三学生孤独感的意义
为了有效地帮助高三学生预防和缓解孤独感,我们学校在高三辅导中对学生和家长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因为缺乏较具体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整个工作我们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团体心理辅导优势和积极作用已经显示出来。
(一) 提升高三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首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明白自己存在"和别人一样的"体验时,许多的不切实际的担忧和顾虑都会减弱。其次,当学生体会并认同团体心理辅导中一些潜在的价值观之后,例如"情绪的宣泄比苦苦压抑更有利于健康"、"开放的心态和敢于表达自己脆弱的情感更能够促进亲密感"和"再独立的人也需要相互依赖和支持"等,就会尝试着运用这些方法去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努力去调试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大环境,达到缓解孤独感的作用,提升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二) 缓和班级氛围,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的过程中,高三学生可以体会到信任、温暖和支持的团体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在团体活动的通力活动中,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真实交流和真心分享,体验到了久违的心灵默契,大大缓和了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这些团体人际交互作用使他们学会了体谅、互助、宽容和分享,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处理大有裨益。而且团体中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能增强成员的归属感,改善他们的孤独感。
(三) 强化家庭支持效力
高三学生家长在对待高考问题和孩子身心健康问题方面都具有共同的意愿,因此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范围可以扩大至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参与心理辅导的活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家长学习体会和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应对策略,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家庭支持,缓解学生的孤独感。
五、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设想
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实施步骤设计如下:
(一) 确立目标
主要目标是为了缓解高三学生的孤独感,增强同学之间的信任感,帮助建立班级成员的相互支持系统。
(二) 确定团体成员
一般可以班级为单位,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
(三) 辅导时间和场地安排
团体心理辅导时间长短均可,尽量每月进行一次。事前准备辅导的场地和备用品,确保团体成员的安全;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些活动需要如长棍、长细绳、卫生纸卷等备用品要在团体活动开始之前准备妥当,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四) 制定辅导方案
根据学生最近出现的冲突及其相应主要的情绪感受或者是学生即将面临的学习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心理,制定实用、有效的辅导方案。
可以在学生进入高三开始之初,设置竞争与合作类的团体辅导1次,辅导中可以加入拓展训练中团队分组合作类的竞赛项目,在体验中让团队成员体验感知竞争与合作的乐趣和意义;
期中可以建立合理认知的团体辅导1次,使成员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習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创设温馨情景让成员畅快地谈论自己或别人共同关注的问题,分享成长体验,学会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利用团体互动,增加对自我与他人的觉察力;
在"一诊"和高考之前安排放松训练,应试策略的辅导活动共2次。
(五) 妥善的处理个别学生的困扰
团体辅导最主要的不足就是无法顾及到个别学生的情绪感受,因此在每一次活动中可以通过班级学生干部处理个别情绪,也可以在之后单独处理,总之要保证及时关注到每一人的感受。
【关键词】高三学生孤独感团体心理辅导
一、高三学生孤独感的特征
我国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对于孤独感尚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对于孤独感的定义在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朱自贤把孤独感看作是人在某种陌生、封闭或特殊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不愉快的情感。李传银等人则认为,孤独是当个体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时而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体验,常伴有寂寞、孤立、无助、郁闷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精神空虚感。Jeny de Jong-Giereld把孤独界定为一种主观上的社交孤立状态,伴有个人知觉到自己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总之,孤独感是个体主观的寂寞、无助等不良情绪和精神空虚感。
高三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特殊性在于该群体长时间处于高考带来的高压力和强竞争的环境中,高考结果的不可预知性,让高三学生感到焦虑无奈;高考复习的枯燥,使高三学生无奈烦躁;高三繁多的考试,使高三学生恐慌,他们需要多渠道的宣泄和放松。他们对人际交往所提供的心理支持的需求也远远高于普通的群体。因此对于高三学生孤独感可以描述为:该群体中的成员处于高压力和强竞争的特殊环境中,因人际交往水平达不到自己心理预期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性的消极心理体验,常伴随着寂寞、孤独、无助和郁闷等不良情绪和精神空虚感。
二、高中毕业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正处于十七、八岁的高三学生,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独立面对压力,处理焦虑、烦闷等消极情绪的能力相对较弱。加之,在高三學习中高考结果的不可预知性,让高三学生感到焦虑无奈;高考复习的枯燥,使高三学生无奈、烦躁;高三繁多的考试,使高三学生恐慌、郁闷,他们迫切需要多渠道的宣泄和放松。而以下几个方面的缺失促成了高三学生孤独感的形成。
(一) 家庭支持系统的无力
父母是孩子最紧密联系的支持者,是其性格、品德的培养者和理想形成的启蒙者,因此主要来自于父母的家庭支持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父母那辈人对现在的高考无论是知识,还是考试模式都不够了解,平日里对他们关怀备至的父母面对他们的困境真是无计可施。有些父母真心关注孩子,但只是采取一些叮嘱、唠叨等方式来与学生沟通,即做不到移情,让孩子感受你在支持、理解他,又无法处理孩子的实际问题,家庭的支持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孩子与父母的这种支持无力引发了他们孤独感的产生。
(二) 知心密友关系的缺失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而心门则一点点地关小,到最后,只有少数掌握了密码的朋友,才可能让他们敞开心扉了。这是基于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而产生的普遍现象,标志着他们正走向成熟。而这种成熟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尝试了无数次的痛苦,你已经无法找朋友倾诉,他们也会感觉累,没有能力去承受你的失败与痛苦。所以,你需要埋藏太多的情感宣泄,然后集中爆发或慢慢释放,只是那段压抑的轨迹再也挥不去了。"一位高三学生在日记中如此写到。因为学业的繁重,与亲密的朋友联系较少,减少了他们一条重要的情感宣泄途径。高三学生与亲密朋友的良好人际互动很难实现,这种关系的缺失使其孤独感的加剧。
(三) 学校人际交往的困难
高三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同年级、同班同学,同学之间共同的话题多,感受相似,观念相近,同学之间原本可以无话不说,成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而同学之间的竞争,使他们潜意识里有一种对别人的排斥感,在无意中容易出现一些相互伤害感情的语言和行为,因此他们都会格外小心地保持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高三学生中存在的保守、戒备和敏感的氛围使得他们的相互支持感减弱,人际交往显得困难,心理上的孤独感陡然增强。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
心理辅导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辅导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被辅导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部分,它以每个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把团体设计为一个微型社会,为团体成员提供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团体成员愿意尝试各种选择性行为,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团体成员之间探讨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感觉,获得其他成员在团体中对其观察的反馈,使之可以由别人的观点来审视自己。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四、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高三学生孤独感的意义
为了有效地帮助高三学生预防和缓解孤独感,我们学校在高三辅导中对学生和家长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因为缺乏较具体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整个工作我们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团体心理辅导优势和积极作用已经显示出来。
(一) 提升高三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首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明白自己存在"和别人一样的"体验时,许多的不切实际的担忧和顾虑都会减弱。其次,当学生体会并认同团体心理辅导中一些潜在的价值观之后,例如"情绪的宣泄比苦苦压抑更有利于健康"、"开放的心态和敢于表达自己脆弱的情感更能够促进亲密感"和"再独立的人也需要相互依赖和支持"等,就会尝试着运用这些方法去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努力去调试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大环境,达到缓解孤独感的作用,提升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二) 缓和班级氛围,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的过程中,高三学生可以体会到信任、温暖和支持的团体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在团体活动的通力活动中,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真实交流和真心分享,体验到了久违的心灵默契,大大缓和了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这些团体人际交互作用使他们学会了体谅、互助、宽容和分享,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处理大有裨益。而且团体中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能增强成员的归属感,改善他们的孤独感。
(三) 强化家庭支持效力
高三学生家长在对待高考问题和孩子身心健康问题方面都具有共同的意愿,因此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范围可以扩大至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参与心理辅导的活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家长学习体会和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应对策略,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家庭支持,缓解学生的孤独感。
五、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设想
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实施步骤设计如下:
(一) 确立目标
主要目标是为了缓解高三学生的孤独感,增强同学之间的信任感,帮助建立班级成员的相互支持系统。
(二) 确定团体成员
一般可以班级为单位,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
(三) 辅导时间和场地安排
团体心理辅导时间长短均可,尽量每月进行一次。事前准备辅导的场地和备用品,确保团体成员的安全;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些活动需要如长棍、长细绳、卫生纸卷等备用品要在团体活动开始之前准备妥当,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四) 制定辅导方案
根据学生最近出现的冲突及其相应主要的情绪感受或者是学生即将面临的学习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心理,制定实用、有效的辅导方案。
可以在学生进入高三开始之初,设置竞争与合作类的团体辅导1次,辅导中可以加入拓展训练中团队分组合作类的竞赛项目,在体验中让团队成员体验感知竞争与合作的乐趣和意义;
期中可以建立合理认知的团体辅导1次,使成员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習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创设温馨情景让成员畅快地谈论自己或别人共同关注的问题,分享成长体验,学会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利用团体互动,增加对自我与他人的觉察力;
在"一诊"和高考之前安排放松训练,应试策略的辅导活动共2次。
(五) 妥善的处理个别学生的困扰
团体辅导最主要的不足就是无法顾及到个别学生的情绪感受,因此在每一次活动中可以通过班级学生干部处理个别情绪,也可以在之后单独处理,总之要保证及时关注到每一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