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企业是当代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推动经济进步、促进技术革新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由于公司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资产规模有限、外部信用担保制度不足、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我国中小企业难以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融资限制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紧急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普惠金融,金融交易
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一)普惠金融发展迅速
中国的普惠金融始于20世纪90年代,小额贷款和公益性小额信贷的成长为普惠金融的构成和不断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普惠金融大致经历了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是90年代的小额贷款阶段,此时普惠金融的主要任务是公益性贫困救济,小额贷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贫困阶层,其资金主要来自外部捐赠和软贷款。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的小额贷款阶段,金融机构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主体扩大,银行、农村信用公社等机构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其宗旨是从公益性贫困救济转变为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金融服务范围是在小额贷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第三阶段是综合普惠金融阶段,自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许多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文件,之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崭露头角,全国正规金融机构开展了普惠金融业务,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利用惠普金融业务来发展自身的融资手段范围。金融业务的种类除了传统的贷款方式以外,还增加了支付,汇款,抵押等金融服务。但没有明显的数字化趋势。第四阶段是2011年以后的互联网金融创新阶段。借助数字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网络化、移动化趋势明显,普惠金融正在进一步深化。
(二)普惠金融服务覆盖深度提升
“中小企业”被正规金融机构忽视的金融需求主体,他们是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团体,他们利用金融服务的效率性最能体现普惠金融的发展深度,近几年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协助下,农民和中小企业的金融供应不断增加,普惠金融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1.普惠金融服務中小微企业
2015年以后,国家开始加大对中小型企业融资发展的重视程度,鼓励中小型企业能够通过银行贷款等多样化手段来发展融资渠道。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总量有了很大的发展。2020年,银行贷款中小企业的总数量突破了2100万户,贷款金额已经超过了36万亿元,并且中小型企业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占比,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有所下降,2019年贷款平均利率超过7%,2019年下降到6.45%,下降了0.64%;2013年以来虽然他们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但是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没有明显的上升势头或下降趋势。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
(一)融资渠道狭窄
直接或者间接融资是当代以来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但二者都存在一些的问题。直接融资包括股票市场融资,债券融资,私募股权的方法来进行。国内的中小型企业要想是融资方法更加简便快捷,可以通过相关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融资手段来进行选择。这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因不符合请求而被孤立在外。尽管国家颁布相关政策,采取适当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在股权和对外融资方面的发展,但中国仍有大量中小企业无法满足融资需求。其次,直接融资审批周期长,程序繁琐、复杂,很难在短期内给予中小企业贷款,因此直接融资不利于短期内获得贷款也并不是中小企业的最佳选择。
与此同时,中小型企业选择直接融资渠道也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都缺乏用于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自身资金多用于维持平时的正常经营生产,担保效果并不理想。与此同时,民间借调的担保机制并不完善,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没有适当的担保资产而被拒绝,尤其是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一般需要提供担保。再加上中小企业的偿付能力和信贷意识相对较弱,商业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所以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企业间接融资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实现,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同意进入标准较难完成,中小企业面临不能面向大众发行的状况,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虽然国有经济部门的经济效益不如民营经济部门,但在大银行领导下的金融机构仍将有限的财力分配给国有经济部门,造成了尴尬局面,由于大量的非效率国有企业存在不良贷款使小企业难以生存,致使金融部门抑制对国有经济部门信用贷款的分配,虽然国有经济部门贷款过多,但传统金融体系担保条件严格,审核程序复杂,大量小型私营经济部门难以实现融资需求。
(二)融资成本高
通常而言,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非常大。以贷款利率为例,中小企业通过信用贷款方式获取的融资利息成本较高。[4]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一般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利率上升约70% ,按揭利率上升约50% ,此外,中小企业贷款通常都是按揭和担保贷款,因此除去利息成本外,企业还需要支付抵押品评估费、登记费和公司的担保费等额外的融资成本。 此外,由于限制过多,大型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不同部门之间资金分配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增加。
此外,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往往需要承担极高的贷款利率。究其原因,大型国有企业的贷款渠道较多,银行的贷款对象由国营企业转为中小企业,吸收存款成本上升,为了确保利润率,银行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银行贷款利率至少上涨了30-50%,部分中小企业将会以较高的利率通过民间贷款获取资金,这种方式的融资成本相对很高。
(三)融资结构单一
目前,所有者投资、剩余收益再投资等内部融资的方式是主要融资方式,但很少能够得到外部资金的支持,大部分由于银行高利率的贷款压制、中小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财务状况不明确、信用等级和固定资产比例过低等原因,造成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无法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严重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当前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第三方信用担保服务制度不健全,第三方的融资服务机构太少。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在金融资源方面的匮乏和劣势,在传统融资模式和金融机构贷款不顺利的情况下也少有其他有效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也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单一。 三、普惠金融制度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政府建立规范融资体系
从政府层面建立规范的融资制度体系,完善中小企业相关法律制度。政府应发挥作用,加强管理,推动制定普惠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并通过适当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项目。旨在降低金融服务和金融交易门槛,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以适当的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完成融资目标,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融资,保障一些弱势中小企业可以获得同等融资发展的权利。
在普惠金融体系中,政府要详细考察中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当中面临的困难和发展现状,提供一系列协助手段来使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推动企业发展。政府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对金融机构采取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服务,创新运用金融资源中的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信贷健康平衡发展。
(二)企业内部提高融资能力
在内部管理过程中,提高管理效率能够有效缓解资金压力。第一,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以财务管理为例,公开、透明地规范财务状况,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此外,中小企业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并以市场风向为基础,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第二,企业可以利用融资租赁、抵押融资、网络融资等多种形式的灵活融资方式来扩大融资渠道,创新普惠金融体系,支持弱势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利用政府的融资计划,建立促进企业发展的金融交易所和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网络,这种融资方式审查程序简单,对客户的信用要求较低,成本投入少,效率高,有利于擴大企业融资方式,推进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断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助力降低融资成本
降低融资成本需要互联网金融助力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互联网供应链融资正呈现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形式,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过程控制,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紧密联系到业务活动中,可以使投资者的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最小化,这将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金融有效地集中、整合金融机构和民间的闲置资金,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满足了中小企业的各种需求。互联网金融融资相比传统的金融融资流程更加简化,融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促进金融机构的业务细分,提高服务效率,有助于金融交易市场的开辟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已脱离传统交易方式,通过多种技术相结合,使得信息更加透明且多样化。中小企业不仅能够快速便捷地掌握各种融资渠道的最新消息,而且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可以评估资本供求双方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张韶华,王瑱.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5(04):12-22.
[2]朱晓霜.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1(01):24-26.
[3]楚鹏.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0(11):34-35.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普惠金融,金融交易
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一)普惠金融发展迅速
中国的普惠金融始于20世纪90年代,小额贷款和公益性小额信贷的成长为普惠金融的构成和不断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普惠金融大致经历了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是90年代的小额贷款阶段,此时普惠金融的主要任务是公益性贫困救济,小额贷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贫困阶层,其资金主要来自外部捐赠和软贷款。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的小额贷款阶段,金融机构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主体扩大,银行、农村信用公社等机构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其宗旨是从公益性贫困救济转变为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金融服务范围是在小额贷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第三阶段是综合普惠金融阶段,自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许多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文件,之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崭露头角,全国正规金融机构开展了普惠金融业务,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利用惠普金融业务来发展自身的融资手段范围。金融业务的种类除了传统的贷款方式以外,还增加了支付,汇款,抵押等金融服务。但没有明显的数字化趋势。第四阶段是2011年以后的互联网金融创新阶段。借助数字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网络化、移动化趋势明显,普惠金融正在进一步深化。
(二)普惠金融服务覆盖深度提升
“中小企业”被正规金融机构忽视的金融需求主体,他们是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团体,他们利用金融服务的效率性最能体现普惠金融的发展深度,近几年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协助下,农民和中小企业的金融供应不断增加,普惠金融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1.普惠金融服務中小微企业
2015年以后,国家开始加大对中小型企业融资发展的重视程度,鼓励中小型企业能够通过银行贷款等多样化手段来发展融资渠道。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总量有了很大的发展。2020年,银行贷款中小企业的总数量突破了2100万户,贷款金额已经超过了36万亿元,并且中小型企业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占比,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有所下降,2019年贷款平均利率超过7%,2019年下降到6.45%,下降了0.64%;2013年以来虽然他们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但是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没有明显的上升势头或下降趋势。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
(一)融资渠道狭窄
直接或者间接融资是当代以来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但二者都存在一些的问题。直接融资包括股票市场融资,债券融资,私募股权的方法来进行。国内的中小型企业要想是融资方法更加简便快捷,可以通过相关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融资手段来进行选择。这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因不符合请求而被孤立在外。尽管国家颁布相关政策,采取适当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在股权和对外融资方面的发展,但中国仍有大量中小企业无法满足融资需求。其次,直接融资审批周期长,程序繁琐、复杂,很难在短期内给予中小企业贷款,因此直接融资不利于短期内获得贷款也并不是中小企业的最佳选择。
与此同时,中小型企业选择直接融资渠道也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都缺乏用于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自身资金多用于维持平时的正常经营生产,担保效果并不理想。与此同时,民间借调的担保机制并不完善,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没有适当的担保资产而被拒绝,尤其是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一般需要提供担保。再加上中小企业的偿付能力和信贷意识相对较弱,商业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所以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企业间接融资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实现,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同意进入标准较难完成,中小企业面临不能面向大众发行的状况,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虽然国有经济部门的经济效益不如民营经济部门,但在大银行领导下的金融机构仍将有限的财力分配给国有经济部门,造成了尴尬局面,由于大量的非效率国有企业存在不良贷款使小企业难以生存,致使金融部门抑制对国有经济部门信用贷款的分配,虽然国有经济部门贷款过多,但传统金融体系担保条件严格,审核程序复杂,大量小型私营经济部门难以实现融资需求。
(二)融资成本高
通常而言,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非常大。以贷款利率为例,中小企业通过信用贷款方式获取的融资利息成本较高。[4]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一般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利率上升约70% ,按揭利率上升约50% ,此外,中小企业贷款通常都是按揭和担保贷款,因此除去利息成本外,企业还需要支付抵押品评估费、登记费和公司的担保费等额外的融资成本。 此外,由于限制过多,大型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不同部门之间资金分配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增加。
此外,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往往需要承担极高的贷款利率。究其原因,大型国有企业的贷款渠道较多,银行的贷款对象由国营企业转为中小企业,吸收存款成本上升,为了确保利润率,银行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银行贷款利率至少上涨了30-50%,部分中小企业将会以较高的利率通过民间贷款获取资金,这种方式的融资成本相对很高。
(三)融资结构单一
目前,所有者投资、剩余收益再投资等内部融资的方式是主要融资方式,但很少能够得到外部资金的支持,大部分由于银行高利率的贷款压制、中小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财务状况不明确、信用等级和固定资产比例过低等原因,造成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无法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严重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当前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第三方信用担保服务制度不健全,第三方的融资服务机构太少。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在金融资源方面的匮乏和劣势,在传统融资模式和金融机构贷款不顺利的情况下也少有其他有效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也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单一。 三、普惠金融制度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政府建立规范融资体系
从政府层面建立规范的融资制度体系,完善中小企业相关法律制度。政府应发挥作用,加强管理,推动制定普惠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并通过适当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项目。旨在降低金融服务和金融交易门槛,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以适当的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完成融资目标,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融资,保障一些弱势中小企业可以获得同等融资发展的权利。
在普惠金融体系中,政府要详细考察中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当中面临的困难和发展现状,提供一系列协助手段来使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推动企业发展。政府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对金融机构采取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服务,创新运用金融资源中的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信贷健康平衡发展。
(二)企业内部提高融资能力
在内部管理过程中,提高管理效率能够有效缓解资金压力。第一,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以财务管理为例,公开、透明地规范财务状况,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此外,中小企业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并以市场风向为基础,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第二,企业可以利用融资租赁、抵押融资、网络融资等多种形式的灵活融资方式来扩大融资渠道,创新普惠金融体系,支持弱势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利用政府的融资计划,建立促进企业发展的金融交易所和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网络,这种融资方式审查程序简单,对客户的信用要求较低,成本投入少,效率高,有利于擴大企业融资方式,推进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断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助力降低融资成本
降低融资成本需要互联网金融助力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互联网供应链融资正呈现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形式,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过程控制,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紧密联系到业务活动中,可以使投资者的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最小化,这将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金融有效地集中、整合金融机构和民间的闲置资金,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满足了中小企业的各种需求。互联网金融融资相比传统的金融融资流程更加简化,融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促进金融机构的业务细分,提高服务效率,有助于金融交易市场的开辟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已脱离传统交易方式,通过多种技术相结合,使得信息更加透明且多样化。中小企业不仅能够快速便捷地掌握各种融资渠道的最新消息,而且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可以评估资本供求双方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张韶华,王瑱.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5(04):12-22.
[2]朱晓霜.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1(01):24-26.
[3]楚鹏.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0(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