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季腹泻多发生在每年的9月中旬至12月。85%的患者为10岁以下的少年儿童,6个月到3岁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
秋季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感染性腹泻又分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婴幼儿秋季腹泻多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由于婴幼儿的免疫功能较差,不能很快适应夏秋之交的天气变化,因而更容易受到病毒侵害,引发腹泻。
一、轮状病毒致秋泻
人类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约占秋冬季节小儿腹泻的70%~80%,所以人们常把它称作秋季腹泻或冬季腹泻。
1.两岁以下易感染
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最多,尤其是6个月至1岁的婴儿。母乳喂养的孩子较少发病,因母乳中含有特异性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患儿病后3~4天大便排病毒量最大,传染性也最强,能在家庭、托儿所及儿科病房流行。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染,因疾病早期30%~50%的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所以有人认为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人感染轮状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但因引起腹泻的人类轮状病毒有A、B、C、D四个血清型,四型间无交叉免疫,所以可以重复感染。
轮状病毒肠炎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急。病初大多数患儿会呕吐,持续2~3天。多数患儿可有发热,体温多在38℃~40℃之间,持续1~4天。病后两天患者会出现腹泻,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呈黄绿色或乳白色。腹泻重的孩子可出现轻、中度脱水。轮状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腹泻多在病后4~7天自愈,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2.接种疫苗可预防
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主要是补充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无脱水征或轻中度脱水患儿应口服补液盐溶液,有重度脱水征的患儿则需辅以静脉补液纠正脱水。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
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等的定期消毒;气候变化时,要避免孩子过热或受凉,居室要通风;轮状病毒肠炎的传染性强,集体机构如有流行,应积极治疗患儿,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二、腹泻宝宝别禁食
入秋后小儿腹泻进入高发期,发病者以2岁内的婴幼儿为主。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腹泻,很多家长在对患儿进行饮食照顾上都存有误区。他们觉得既然多吃多拉,还不如不吃,这样有利于胃肠道休息。但实际上,这种方法不但不利于康复,甚至还会加重病情。
目前,新的观点认为,腹泻患者早期进食能改善感染引起的肠内渗透压,缩短腹泻病程,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从小儿的病理和生理情况来看,饥饿疗法不适合他们。婴幼儿腹泻一般发病较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而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年龄越小,水分所占的体重比例越大。当患儿缺水达体重的5%时, 就会出现脱水症状,超过15%就会出现抽搐、昏迷,危及生命。所以,早期预防脱水, 患儿才能尽早恢复。如果家长给孩子禁食,患儿得不到必须的营养,肠道黏膜的损伤将难以恢复,使腹泻继续,会进一步削弱抵抗力,甚至诱发肺炎或败血症。
小儿腹泻不应禁食,但也不能只吃稀释的饮食。新的研究发现,稀释的饮食会使腹泻症状持续时间更长,患儿的营养状态也不能很快恢复。所以,患儿在腹泻期间必须进食,但在饮食上要把握三低原则:低糖、低蛋白、低脂肪,因为这样的食物便于吸收。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腹泻,应该让胃肠彻底休息,不吃东西禁食才好,甚至连母乳也不敢吃了。其实不然,宝宝腹泻是胃肠功能紊乱,需要减负“半日工作才好”,是“小牛拉小车”。因为一旦消化功能“停摆”,恢复起来就需要更多的时间。
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腹泻时要继续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含有预防腹泻的碳水化合物,并且具有新鲜、卫生、易吸收、免疫活性物质多等优点,对婴儿腹泻的康复有促进作用,但在哺乳时应注意少量多次。人工喂养者应调整饮食。6个月以下婴儿,可用稀释奶,用等量奶加米汤或水稀释,喂2天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6个月以上的幼儿可用已习惯的日常饮食,可是要少量多次,如稀粥、烂饭,加少量肉末、菜泥等,但需要由少到多。应给幼儿食用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多维生素的新鲜食物,不吃隔日、隔餐食物。
三、秋泻护理不放松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一旦孩子发生腹泻,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
记录大便次数 家长必须认真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饮食、小便次数与大便形状和次数等,并与前一日情况作比较。如果孩子精神差,眼睛凹陷,无单独排尿等情况,说明脱水加重,病情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有条件的要留大便标本,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补充水电解质 反复腹泻易造成患儿脱水,即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此时应及时补液。许多家长只认为静脉输液是补液,忽视口服补液盐的作用。其实,口服补液盐与静脉补液有着相同的作用。
臀部皮肤护理 孩子腹泻很容易使臀部皮肤红肿,甚至造成皮肤破损、感染等。家长在患儿便后可用柔软的卫生纸轻轻按压(此时应避免擦拭,更不能使用粗糙的纸),再用温开水、纱布将皮肤洗干净,擦干后涂上爽身粉。已出现红肿者,可在局部轻轻涂上眼药膏以防皮肤感染。
不可盲目停药 患儿腹泻暂停只能说明疾病趋向基本治愈。此时家长往往会因担心药物作用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而盲目停药。临床常见患儿因停药之后又出现腹泻。腹泻是否治愈,不能以腹泻暂停为依据,应注意疾病发展的过程和药物治疗的效果,按医嘱用药,不要盲目停药。
重视食具消毒 有不少家长不重视食具消毒,往往只是用开水烫一下奶瓶、奶嘴、碗、匙、杯子。殊不知,这样做基本上起不到消毒作用。为防止婴幼儿胃肠道感染,建议家长每次使用完婴儿奶瓶要及时清洗,每天晚上将宝宝所用的食具进行一次集中消毒。食具的消毒方法有很多。如果家庭有条件,把孩子用过的食具洗净后放入食具消毒柜内,每天消毒1~2次是再好不过的。而采用最简单又可靠的蒸或煮(上汽后达到15分钟)的办法,也是不错的选择。孩子的餐具要与大人分开使用和存放。此外,护理孩子前后,护理者要认真洗手。腹泻患儿用过的便器也要进行彻底消毒。
需要提醒的是,秋季随着气温逐渐变凉,胃肠道对冷热刺激敏感,很容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非感染性腹泻。建议患者多进食热的、易消化的食物,多补水。腹泻次数较多时,可以自己配制口服补液盐,盐、糖、开水的比例大约为1∶10∶250。随配随喝,直到泻减、尿多、精神好转。
秋季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感染性腹泻又分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婴幼儿秋季腹泻多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由于婴幼儿的免疫功能较差,不能很快适应夏秋之交的天气变化,因而更容易受到病毒侵害,引发腹泻。
一、轮状病毒致秋泻
人类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约占秋冬季节小儿腹泻的70%~80%,所以人们常把它称作秋季腹泻或冬季腹泻。
1.两岁以下易感染
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最多,尤其是6个月至1岁的婴儿。母乳喂养的孩子较少发病,因母乳中含有特异性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患儿病后3~4天大便排病毒量最大,传染性也最强,能在家庭、托儿所及儿科病房流行。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染,因疾病早期30%~50%的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所以有人认为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人感染轮状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但因引起腹泻的人类轮状病毒有A、B、C、D四个血清型,四型间无交叉免疫,所以可以重复感染。
轮状病毒肠炎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急。病初大多数患儿会呕吐,持续2~3天。多数患儿可有发热,体温多在38℃~40℃之间,持续1~4天。病后两天患者会出现腹泻,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呈黄绿色或乳白色。腹泻重的孩子可出现轻、中度脱水。轮状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腹泻多在病后4~7天自愈,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2.接种疫苗可预防
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主要是补充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无脱水征或轻中度脱水患儿应口服补液盐溶液,有重度脱水征的患儿则需辅以静脉补液纠正脱水。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
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等的定期消毒;气候变化时,要避免孩子过热或受凉,居室要通风;轮状病毒肠炎的传染性强,集体机构如有流行,应积极治疗患儿,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二、腹泻宝宝别禁食
入秋后小儿腹泻进入高发期,发病者以2岁内的婴幼儿为主。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腹泻,很多家长在对患儿进行饮食照顾上都存有误区。他们觉得既然多吃多拉,还不如不吃,这样有利于胃肠道休息。但实际上,这种方法不但不利于康复,甚至还会加重病情。
目前,新的观点认为,腹泻患者早期进食能改善感染引起的肠内渗透压,缩短腹泻病程,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从小儿的病理和生理情况来看,饥饿疗法不适合他们。婴幼儿腹泻一般发病较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而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年龄越小,水分所占的体重比例越大。当患儿缺水达体重的5%时, 就会出现脱水症状,超过15%就会出现抽搐、昏迷,危及生命。所以,早期预防脱水, 患儿才能尽早恢复。如果家长给孩子禁食,患儿得不到必须的营养,肠道黏膜的损伤将难以恢复,使腹泻继续,会进一步削弱抵抗力,甚至诱发肺炎或败血症。
小儿腹泻不应禁食,但也不能只吃稀释的饮食。新的研究发现,稀释的饮食会使腹泻症状持续时间更长,患儿的营养状态也不能很快恢复。所以,患儿在腹泻期间必须进食,但在饮食上要把握三低原则:低糖、低蛋白、低脂肪,因为这样的食物便于吸收。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腹泻,应该让胃肠彻底休息,不吃东西禁食才好,甚至连母乳也不敢吃了。其实不然,宝宝腹泻是胃肠功能紊乱,需要减负“半日工作才好”,是“小牛拉小车”。因为一旦消化功能“停摆”,恢复起来就需要更多的时间。
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腹泻时要继续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含有预防腹泻的碳水化合物,并且具有新鲜、卫生、易吸收、免疫活性物质多等优点,对婴儿腹泻的康复有促进作用,但在哺乳时应注意少量多次。人工喂养者应调整饮食。6个月以下婴儿,可用稀释奶,用等量奶加米汤或水稀释,喂2天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6个月以上的幼儿可用已习惯的日常饮食,可是要少量多次,如稀粥、烂饭,加少量肉末、菜泥等,但需要由少到多。应给幼儿食用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多维生素的新鲜食物,不吃隔日、隔餐食物。
三、秋泻护理不放松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一旦孩子发生腹泻,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
记录大便次数 家长必须认真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饮食、小便次数与大便形状和次数等,并与前一日情况作比较。如果孩子精神差,眼睛凹陷,无单独排尿等情况,说明脱水加重,病情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有条件的要留大便标本,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补充水电解质 反复腹泻易造成患儿脱水,即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此时应及时补液。许多家长只认为静脉输液是补液,忽视口服补液盐的作用。其实,口服补液盐与静脉补液有着相同的作用。
臀部皮肤护理 孩子腹泻很容易使臀部皮肤红肿,甚至造成皮肤破损、感染等。家长在患儿便后可用柔软的卫生纸轻轻按压(此时应避免擦拭,更不能使用粗糙的纸),再用温开水、纱布将皮肤洗干净,擦干后涂上爽身粉。已出现红肿者,可在局部轻轻涂上眼药膏以防皮肤感染。
不可盲目停药 患儿腹泻暂停只能说明疾病趋向基本治愈。此时家长往往会因担心药物作用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而盲目停药。临床常见患儿因停药之后又出现腹泻。腹泻是否治愈,不能以腹泻暂停为依据,应注意疾病发展的过程和药物治疗的效果,按医嘱用药,不要盲目停药。
重视食具消毒 有不少家长不重视食具消毒,往往只是用开水烫一下奶瓶、奶嘴、碗、匙、杯子。殊不知,这样做基本上起不到消毒作用。为防止婴幼儿胃肠道感染,建议家长每次使用完婴儿奶瓶要及时清洗,每天晚上将宝宝所用的食具进行一次集中消毒。食具的消毒方法有很多。如果家庭有条件,把孩子用过的食具洗净后放入食具消毒柜内,每天消毒1~2次是再好不过的。而采用最简单又可靠的蒸或煮(上汽后达到15分钟)的办法,也是不错的选择。孩子的餐具要与大人分开使用和存放。此外,护理孩子前后,护理者要认真洗手。腹泻患儿用过的便器也要进行彻底消毒。
需要提醒的是,秋季随着气温逐渐变凉,胃肠道对冷热刺激敏感,很容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非感染性腹泻。建议患者多进食热的、易消化的食物,多补水。腹泻次数较多时,可以自己配制口服补液盐,盐、糖、开水的比例大约为1∶10∶250。随配随喝,直到泻减、尿多、精神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