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黄了,该开镰了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iy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子黄了,大地再也不像大地了,它得到了鼓舞,精气神一下子提升上来了。在田垄与田垄之间,在村落与村落之间,在风车与风车、槐树与槐树之间,绵延不断的麦田与六月的阳光交相辉映,到处洋溢的都是耀眼的金光。太阳在天上,但六月的麦田更像太阳,密密匝匝的麦芒宛如千丝万缕的阳光。阳光普照,大地一片灿烂,壮丽而又辉煌。这是苏北的大地,没有高的山,深的水,它平平整整,一望无际,同时也就一览无余。麦田里没有风,有的只是一阵又一阵的热浪。热浪有些香,這厚实的、宽阔的芬芳是泥土的召唤,该开镰了。是的,麦子黄了,该开镰了。
  庄稼人望着金色的大地,张开嘴,眯起眼睛,喜上心头。再怎么说,麦子黄了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场景。经过漫长的、青黄不接的守候之后,庄稼人闻到了新麦的香味,心里头自然会长出麦芒来。别看麦子们长在地里,它们终究要变成苋子、馒头、疙瘩或面条,放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变成庄稼人的一日三餐,变成庄稼人的婚丧嫁娶。一句话,变成庄稼人的日子。是日子就不光是喜上心头,还一定有与之相匹配的苦头。说起苦,人们时常会想起一句老话:人生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可是和庄稼人的割麦子、插秧比较起来,撑船算什么,打铁算什么,磨豆腐又算得了什么?麦子香在地里,可终究是在地里。它们不可能像跳蚤那样,一蹦多高,碰巧又落到你们家的饭桌上。你得把它们割下来。你得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把浩浩荡荡的麦子割下来。庄稼人一手薅住麦子,一手拿着镰刀,他们的动作从右往左,一把,一把,又一把。等你把这个动作重复了十几遍,你才能向前挪动一小步。人们常用一步一个脚印来夸奖一个人的踏实,对于割麦子的庄稼人来说,跨出去一步不知道要留下多少个脚印。这其实不要紧,庄稼人有的是耐心。
  但是,光有耐心没有用,最要紧的,是你必须弯下你的腰。这一来就要了命了。用不了一个上午,你的腰就直不起来了。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当你抬起头来,沿着麦田的平面向远方眺望的时候,无边的金色跳荡在你的面前,灼热的阳光燃烧在你的面前,它们在召唤,它们还是无底的深渊。这哪里是劳作,这简直就是受刑。一受就是十多天。但是,这个刑你不能不受,你心甘情愿。你不情愿你的日子就过不下去。庄稼人只能眯着眼睛,张大了嘴巴,用胳膊支撑着膝盖,吃力地直起腰来,喘上几口气,再弯下腰去。你不能歇。你一天都不能歇,一个早晨的懒觉都不能睡。每天凌晨四点,甚至是三点,你就得咬咬牙,拾掇起散了架的身子骨,回到麦田,把昨天的刑具再捡起来,套回到自己的身上。
  为了抢得“天时”,收好了麦子,庄稼人一口气都不能歇,马上就要插秧。插秧就更苦了。你的腰必须弯得更深。你的身子骨必须遭更大的罪,差不多就是上老虎凳了。所以说,一旦田里的麦子黄了,庄稼人望着浩瀚无边的金色,心里头其实复杂得很。喜归喜,到底也还有怕。这种怕深入骨髓,同时又无处躲藏。你只能梗着脖子,迎头而上。当然,谁也没有把它挂在嘴唇上。说了也是白说。老虎凳在那儿,你必须自己走过去,争先恐后地骑上它。
  ——摘自《平原》,作者:毕飞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7月版,内容有删节
  【作品赏析】
  毕飞宇出生在苏北农村,从小就目睹了农民的辛苦劳作。他说,农民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每一株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株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株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株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
其他文献
一  令普通人挣扎其中的种种都困不住他,更显得他出类拔萃。  “我的成绩应该能冲冲清华。”高考分数查询窗口零点准时开放,我的微信也格外热闹起来,“嗡嗡嗡”震个没完,全是报成绩的消息。而这一条信息格外扎眼,正来自他——我的学生。  我点开和他的对话框,看到他高考成绩的截图,一如既往的好分数。这将是他通向梦想的阳关大道。  他在班会上谈过理想。“我想当科学家。”他如是说,其他同学都笑了——那是他们幼儿
期刊
云龙山共有九节,我和妈妈打算一探究竟。  我们从位于八节山下的季子挂剑台起步。季子挂剑台是一个大平台,平台顶有徐公墓。关于季子挂剑,有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期,徐公特别喜欢季子的剑。季子说出游回来就赠与他。然而未等季子归来,徐公已经去世。返回后,季子把剑挂在了徐公墓前。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人要守信。  在平台顶端的左前方,有一条通往山上的林间小路,我和妈妈沿着这条小路往山上走。此石径如蛇一般伸至山顶
期刊
我的老爸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喜欢穿休闲运动装,看起来文质彬彬。  老爸的脸像六月的天,阴晴不定,说变就变。对我好的时候,老爸好像要把我捧到天上。生气的时候,他会“吹胡子瞪眼睛”,把桌子拍得“啪啪”直响,如暴风雨一般凶猛,吓得我心惊胆战。  有一回,我刚写完作业,看了一会儿平板电脑,正好被老爸抓个现行。老爸好像一壶刚烧开的热水,直冒怒气。他瞪着眼问我:“有时间为什么
期刊
《把栏杆拍遍——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一书给我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山水自然为主题的篇章是我最喜爱的。晋祠、乌梁素海、榆林红石峡以及长城、古寺、红柳……作者通过艺术与文化的诉说,以生动优美的笔触,以新奇神异的故事,引导读者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与历史,与未来的关系,告诉我们:人与大自然要互相保护、互相依存。  在与万物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四十年前乌梁素海的美丽富饶与四十年后生态状况的严
期刊
回想我的半生,父亲到底对我有没有影响?影响有多少?影响了什么?  青少年时期,我对父亲一直是存有抵触情绪的。究其原因,一是父母分居八年——父亲在北京,母亲在东北乡下,我在母亲身边长大,父爱有所缺失;一是这种缺失造成的一个“关键事件”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我因为预考成绩不佳,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父亲一再催促我复读,而我对复读深感无望,断然拒绝。此事导致以后我们父子之间交流很少,彼此在心理上有意
期刊
提起童年,你会想起什么? 花棉袄里的一针一线,藏着奶奶满满的疼爱;墙院里的方寸之地,是欢乐的“百草园”;屋前院后的芦苇荡,飘荡着最烂漫的欢笑;一生中,最简单快乐的时光是童年。  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時候,整个世界都是彩色的,生活就像天上的彩虹和乐园的城堡一样,多彩而欢乐。  童年的我们,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在我们眼里,一切都是好玩的,非得玩到大汗淋漓,才肯像个泥鳅一样溜回家。  童年的我们,没有手机
期刊
一  我出生时,满天星辰将它们最后一缕浊气溶解在榆树的露水里,被温暖的晨光揉进我的梦。从此,我失去了平平淡淡度过此生的资格。  二  在我的梦中,戈德里山谷的美远不及它真实的模样。梦中的玫瑰不再吐露鲜红的芬芳;阳光流进戈德里山谷时失去炽热的温度,穿进我的梦里就失去了暖黄的颜色。孩子们晒着苍白的太阳,读着课本上古老的句子,话一出口就成了静谧的风,飘去了。  我的梦没有斑斓缤纷的色彩,只有一帧帧令人难
期刊
于德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协副主席。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小说选刊》《诗刊》《散文》《散文选刊》《儿童文学》《小小说选刊》等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400余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零点开始》,长篇随笔《我和端端》,散文集《自然笔记》,散文诗集《渡口集》,短篇小说集《少年菊花刀》,小小说集《杭州路十号》等六十余部。曾获第三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冰心图书奖、冰心散文奖等奖项。有作品被译介到日
期刊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汪国真说,你要活得快乐些,就只能活得简单些;你要活得辉煌些,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就只能活得平凡些。是的,在一定程度上,平凡也是人生中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有着一头倔强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一面镜子能映出当时社会丑恶,手握一支敢于针砭时弊的钢笔――是鲁迅。对鲁迅,很多人一直有着一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峻印象。  但
期刊
孩子们,提及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你们会想起哪首诗?  我猜,大家一定会不约而同地想起那首打小就会背的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就让大家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粮食。作者李绅也凭借《悯农》系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诗名中的“悯”字有“怜悯、同情”的意思,我将它理解为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悲悯之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