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而动,恰到妙处"—试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提问时机的生本化把握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04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引领学生丰富社会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促进个性成长的主要渠道。我们的课堂提问应该站在学生理解的高度上,而不能不顾学生自己在那儿唱高调,或者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偷袭”。提问时机把握不好,最好的问题都不能发挥作用,学生照样一问三不知,毫无参与热情,甚至变得厌学。本文就“什么时候问”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一些思考。
其他文献
结合农村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多年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介绍了如何从实验、教学手段、课外活动等方面培养农村孩子的化学学习兴趣,对中学化学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去攻读,去研究,去设想,去探索,去创新。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
对高阶能力的测评是当前教育测评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大型国际教育评价项目关注的重点。其中,PISA2015和ATC21S基于对"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不同定义和解释,分别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测评框架及指标体系,形成了多维度、多等级、多层次的评价标准,借助新一代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实现了复杂问题情境中学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文章采用比较研究法,对这两个项目关于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框架、指标体
体育游戏以其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合作性等因素受到广大中学体育教师的认可和欢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体育教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