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地理知识常常被人误认为需要死记硬背,其实地理知识的学习更着重于理解。要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教师就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一、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学生的情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心平气和、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率,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还不明确,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驱力,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师生都能无拘无束、共同“自由呼吸”的亲切的教学环境和气氛。教师精湛的教学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等,都会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追求高效课堂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迪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
例如,在学习七(上)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的第一小标题“世界的人口增长”时,我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首先让学生与同桌进行讨论,互相启发;然后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最后进行全班讨论,抓住中心和关键,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会有好处等。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对问题的引领,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加强地图教学,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如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又如区域图,最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四、改变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式,目的是以旧代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此时老师是主体,而此时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他们被迫去思考前面的知识,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内容,从而被动地进入上课学习的状态。由于所有的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这样很难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对某一内容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寻求答案,或者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就变成了课堂主体,所有的被动就变成主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讨论、主动寻求答案。这样会比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收到更好的课堂效率。
五、维持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中学习地理。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之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
例如,在学习七(下)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了解日本哪些地理知识呢?”有不少学生竞相发言,讲述自己从书刊杂志、电影电视或其它学科中了解到的日本知识,那些讲不出的而又好表现的同学就有点后悔平时没有留意。我及时表扬了回答的同学,同时也鼓励其他同学:只要你平时主动去留意,到了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时,你一定不亚于刚才发言的同学。果然如此,后来的地理课上沉默不语者变得少了,真正做到了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碰到同学们有错时,就及时由其他同学或教师加以纠正,碰到有疑问的,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阅资料。不少同学感慨道:“地理堂上见识广”,经过这次争议与讨论,学生的主动学习就习惯成自然了。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此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学生的情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心平气和、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率,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还不明确,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驱力,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师生都能无拘无束、共同“自由呼吸”的亲切的教学环境和气氛。教师精湛的教学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等,都会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追求高效课堂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迪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
例如,在学习七(上)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的第一小标题“世界的人口增长”时,我设计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怎样的?”等问题,首先让学生与同桌进行讨论,互相启发;然后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最后进行全班讨论,抓住中心和关键,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快对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国家有好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慢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有好处。有的学生还提出:在发生战争而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时候,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会有好处等。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去思考本节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确的?通过对问题的引领,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这个环节里,通过生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答辩、争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教师的适时引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加强地图教学,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如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又如区域图,最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四、改变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式,目的是以旧代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此时老师是主体,而此时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式思维。他们被迫去思考前面的知识,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内容,从而被动地进入上课学习的状态。由于所有的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这样很难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对某一内容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寻求答案,或者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就变成了课堂主体,所有的被动就变成主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讨论、主动寻求答案。这样会比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收到更好的课堂效率。
五、维持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中学习地理。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尤其重要,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之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
例如,在学习七(下)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了解日本哪些地理知识呢?”有不少学生竞相发言,讲述自己从书刊杂志、电影电视或其它学科中了解到的日本知识,那些讲不出的而又好表现的同学就有点后悔平时没有留意。我及时表扬了回答的同学,同时也鼓励其他同学:只要你平时主动去留意,到了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时,你一定不亚于刚才发言的同学。果然如此,后来的地理课上沉默不语者变得少了,真正做到了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碰到同学们有错时,就及时由其他同学或教师加以纠正,碰到有疑问的,就留到课后师生都去查阅资料。不少同学感慨道:“地理堂上见识广”,经过这次争议与讨论,学生的主动学习就习惯成自然了。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此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