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曹雯
[策划缘起]
曾几何时,我们的童年是在田野地头抓流萤、和小伙伴们在巷子里疯跑、翻过篱笆偷隔壁大爷家种的桃子……每个人讲起自己的年少时光都有一篓子的故事,我们曾经都是“祖国的花朵沐浴在阳光下”,可当我们这批“花朵”长成“大树”后,却惊讶地发现:新一代的“花朵们”害怕阳光、皮肤苍白,他(她)们很少出门,通过影碟、小说、游戏消耗终日,即使长假也吝于看一眼窗外明媚的阳光!外面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邻居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他(她)们一概不知……就这样,他(她)们成了室内植物——“室内少年”。他(她)们苍白的肤色与冷漠的眼光,让我们既惊讶又失望: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我们祖国的“花朵”从室外移栽到了“室内”?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宁愿呼吸空调房里停滞的空气而不愿出门?本期策划让我们共同来关注“室内少年”的成长——
[烦恼案例]
为什么我的孩子从不出门?
很冒昧写这一封信,但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向贵刊求助!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自从丈夫意外去世后,我一个人咬牙将孩子拉扯大,从小怕他这里磕着那里碰着,好不容易拉扯儿子林灵长到15岁。儿子学习倒是没得说,可他除了上学从来不出门,天天就爱呆在家里看电视、听歌、上网。开始我还因为他不出去调皮而高兴,可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样不好,男孩子哪能天天呆在家里啊!所以今年暑假我对他说:“灵灵,妈妈带你出去郊游吧。”他却像看怪物一样看了我半天,最后丢给我一句:“有什么好去的,太阳那么大,妈,您还是省省吧!”
我猜他因为没有玩得好的同学才不出门的,于是我请求学校老师多给他一些机会让他上课发言,还让他担任轮值班干部,这样就可以多和同学交流。但是,孩子非常抵触这种安排。他干了没三天就申请“辞职”,还给老师发了封email,说什么“本人性格比较内向,喜欢独处,不习惯当班干部管着别人,请老师谅解。”老师告诉我后,把我气得掉了一晚上的眼泪。
孩子内向倒是事实,但他根本不“安静”!回到家吃完饭,他倒是先会做好作业,然后就关上房门玩游戏,一边打游戏一边和网友语音聊天,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我一推门进屋,他就立刻沉默,还很不耐烦地催我离开,振振有词地说课余时间要自己支配。我多想他能出门走走啊,我苦口婆心地教导他:饭后百步走对身体有好处,整天对着电脑对视力不好。但他就是不听,理由永远只有一个:不感兴趣。
我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从没见他邀请同学来家里玩过,也很少听他提起自己有什么好朋友。他好像很享受独处,宁愿一辈子缩在家里。请问,他是不是得了自闭症?我想尽办法都不能把他从房间里带到外面去,真的很苦恼……
江苏无锡一位焦虑的母亲
[目击实录]
我是新一代的“御宅族”
为了了解这位“室内少年”的详细情况,本刊派遣特约记者赶往江苏无锡,找到了林灵和他的妈妈。见到林灵的时候,他头发乱蓬蓬的,正在房间里热火朝天地玩《魔兽世界》。因为久居室内,他显得脸色过于苍白,可从一双清澈的眼睛还是看得出是个聪明的孩子。虽然林灵对记者的到来有些淡漠,但是绝不自闭,谈话中偶尔会有卡壳,但他并不在意,又慢条斯理地接着往下讲——
《家庭百事通》:灵灵,听你妈妈说你很少出门,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吗?
林灵(笑了笑):没什么必要出门啊,家里有吃有穿,还可以上网打游戏、看影碟、睡觉,干什么都可以啊,多自由……
《家庭百事通》:你总有同学、朋友吧,为什么不找他们玩呢?
林灵(皱着眉头杀了一个“怪”,大喊了一声“啊”后才答话):大哥,现在这个时代有什么事上网聊就成了,出去还不是找网吧打游戏。你难道不上网?
《家庭百事通》:我们也上,可是难道你不喜欢运动吗?比如在太阳底下,绿油油的草地上和朋友们来一场球赛,大家踢得大汗淋漓,多有男子汉气概啊!
林灵(关了游戏,转身过来):现在踢球很难凑齐人数啦,我们班同学倒是经常在网上玩这个,谁还傻乎乎地跑到足球场上去。你知道什么是“御宅族”吗?
《家庭百事通》:知道,就是每天呆在屋子里玩电脑、上BBS的一群人。
林灵(满意地点点头):想不到你也挺“潮”(注:时髦的意思)嘛!要知道现在最流行做“御宅族”,很多大人都在家里工作、生活,我好歹还会出门上学呢!
《家庭百事通》:你知道你这样呆在家里父母会很担心吗?
林灵: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在家里总比外面乱来好。我老妈还不是一天到晚“家里蹲”,除了上班做家务,就是看一些婆婆妈妈的苦情戏,看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
……
交谈完,林灵倒是很有礼貌地把记者送出了门,可是看到林灵妈妈深锁的眉头,我们不禁还是有一些担心:当今社会上像林灵这样的“室内少年”是越来越多了!
据调查,在假期中,小学生在家中做得最多的事情依次为看动画片、上网、做家庭作业以及玩各类小游戏。而到了中学,网络在学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七成多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花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网络上,看电视、读报刊以及户外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假期中,有超过五成的中学生表示一天难得出一次门。约有三成的学生平均一星期才出门一次。
(玉风行)
[专家支招]
要让孩子“走出去”,
先要让他们“站起来”
李玲(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
这几年,向我咨询“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出门”的家长越来越多。其实这一现象决非中国仅有,世界皆然。但我国的室内少年,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城市的比例大大高于农村,二是独生子女家庭远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家庭小型化,使得孩子不用像父辈那样承担必要的家务和责任,到了假期,休闲、游戏便成了他们生活的重心。并且,由于不像父辈那样有众多的兄弟姐妹,孩子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机会欠缺。其次,生活条件的改善给孩子提供了足不出户的条件,在家他们就能得到所需的一切。加上城市体育设施、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社会又没有举办足够的活动吸引孩子外出,孩子们只好呆在家里。我们还应注意到,父母关注点的单一及过度保护也是“室内少年”出现的原因之一。
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孩子学习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也是提高应变能力、开扩眼界、显露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孩子花过多的时间呆在家里,对其身体发育,智商、情商的发展都非常不利。这些孩子除了在身体方面容易出现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外,在心理健康方面,由于孩子很少参加集体性活动,与人沟通少,从而难以了解自我和他人的情绪,更别谈如何解决与伙伴们的冲突并表达不同意见了。通常,依赖性强的孩子会更容易冲动、焦躁和不合群,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认识、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所致。在未来社会竞争中,除了智商外,这种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将决定一个人更长远的发展。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这一代儿童以及整个社会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其实孩子愿意“走出去”,主要目的无非是获取物质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当父母对他们有求必应时,他们必然缺乏靠自己努力获取自身所需的动力。家长们应该从小事做起,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际能
力,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只要呆在家里不做坏事就好,记住要让孩子“走出去”,首先要让他们“站起来”。
[父母自测]
你家有没有“室内少年”?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属于“室内少年”呢?请你参照孩子的实际表现回答以下判断题:
1.孩子是否喜欢和小猫、小狗说话或自言自语多于和陌生朋友寒暄?
2.孩子是否有特定爱好,且长期痴迷于这种爱好不可中断?
3.孩子是否很依赖网络,即使无事可干也愿意开着电脑发呆?
4.孩子是否不擅长用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来表达情绪或情感?
5.孩子是否拥有多个网络通讯载体?
6.孩子的卧室是否有一堆不允许任何人触碰的收藏物?
7.孩子是否更偏爱动脑筋的游戏而不是体育运动?
8.孩子是否晚上比白天更活跃?
9.孩子的网友数量是否远远大于现实中朋友的数量?
10.孩子是否不喜欢和家长正面交流而宁愿选择写纸条或发邮件?
参考答案
【7个以上“是”】你的孩子大概有比较严重的自闭思想,不愿意与外界接触,拒绝接受外界的瞬息万变和形形色色的人群是他关上房门的主要原因。这种自闭症状的改善应配合心理医生的治疗,以及由同龄人的正面形象去影响、启发他(她)走出门外去看世界。
【5~7个“是”】你的孩子喜好安静,乐于独处,处于懂得“独乐乐”却不懂“众乐乐”的阶段,对与人共处和合作较为被动和排斥,多半处于独生子女家庭。
【1~4个“是”】你的孩子比较开朗,愿意与人打交道,同时也能自娱自乐,性格乐观。但若陷入以自我中心而不加以有效的诱导,也容易发展成“室内少年”。
(烟花之梦)
[家庭VCR]
苦肉计只能用一次
我出过一狠招对付17岁儿子的“自闭症”:装病。我们是单亲家庭,他妈妈去世早,孩子变得内向我也有责任,看着他每天呆在家里,我也难受。可论口才,我说不过他;论力气,我不如他大。无奈之下我只好用了一招“苦肉计”——假装小腿骨折。我找熟悉的医生绑上夹板,在家卧床休息。就这样,照顾我饮食起居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儿子身上。每天早上上学前,他得去菜市场讨价还价买菜,下午放学回家后,他要扶着我出门转悠,遇上街坊邻居还得说说话……半个月过去,儿子话多了,知道心疼我了,也不再抗拒出门。还好,这种苦肉计我只用了一次。(口述/肖望东,公交司机;儿子/肖轩高中二年级)
我们一家都是“室内少年”
我的孩子君君天生性格内向,个性又很敏感。在家时他还算自在,无拘无束。可碰上客人来访,人家客人不拘束他倒先不舒坦了,笑得别扭,也不爱说话,打完招呼就进房间躲着……都说孩子要教育,我鼓励过甚至逼迫过他。可是不行,孩子就是见不得人,出不了门。后来,我只好随他去,安慰自己说“天才在儿童时期都有怪癖”……有时他不愿意出门,我和他爸也赌气不出门,一家三口关在家里生闷气。唉,真难受啊!
(口述/梅芳,公务员;儿子/赵君,初中二年级)
好奇心把女儿拽了出来
我觉得孩子和成年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很强的好奇心。我家妞妞以前爱抱着电脑玩“泡泡堂”,每天回到家就埋进游戏里不抬头,别说出门,就连晚饭都要拿到小房间里吃。她爸爸想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买回十来只小桑蚕,有意摆放在客厅里喂养。妞妞见了,好奇心大起,兴趣立刻从“泡泡堂”转移到了蚕宝宝身上。趁着她不怎么迷恋游戏了,她爸赶紧把电脑调了出来,就说书房的那个坏了,要她做贡献。
(口述/王艳玲,家庭主妇;女儿/周雨萱,小学六年级)
动静两宜才最好
我孩子今年14岁,也爱独处,但他不排斥集体活动,周末也听从我们的安排。如果我们不组织外出活动,家里也没客人,他就自己打发时间,在房间里看书、听歌、上网。他特别喜欢逛论坛,还有自己的博客,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少年呢。我觉得孩子这样挺好的,应该不算“御宅族”,他这是“动静皆宜”,跟我小时候一个样!我不想改变孩子,顺其自然吧!当然为了健康着想,我也会多带他出去做做运动,这就够了。
(口述/胡月,教师;儿子/梅桦,初中一年级)
(整理/林夕)
[户外直通车]
孩子,让我陪你到外面的世界来
当孩子们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秋与夏冬”地在家上网、“孵空调”时,如何让他们从封闭的房间走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来呢?这需要家庭、社会与学校共同合作,其中,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最为直接。
家长应该做的——
转移目标:现在的小孩自主性和叛逆心都很强。因此,家有“室内少年”切勿一味唠叨。家长可以有目的性地给孩子安排一些活动。比如,让他们去外婆家送点东西,让他去商场挑件装饰品或是让孩子代自己去交交水费、电费……总之,就是别让他们太闲。
潜移默化:做家长的也有必要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别一天到晚只知道做“沙发土豆”或“砌长城”。说不定,孩子也会像你一样迷上话剧、跳舞、画画而远离了网络呢!
激发斗志:让他们看看优秀的学生如何确立目标而取得好成绩的;让孩子通过努力去得到想要的东西;让孩子在假期做兼职赚取零花钱……这些能够在现实生活实现的事,会让孩子从虚拟世界的满足感中抽身而出。
自由发挥:不要过多地替孩子安排放学后的活动。学龄儿童放学后除了做家庭作业外,还应有由他们自己支配的时间。家长应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如何安排时间,并独立作出决定。
学校应该做的——
多进行团队活动:学校应多举行一些利于增强团队精神的集体活动,如拔河、篮球赛、郊游等,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户外来。
家长行动:提议学校适当开设一些“亲子活动”,比如家长和孩子玩“两人三足”等。这样既融洽了彼此的关系,又丰富了孩子的课外生活。
因材施教、培养兴趣:不要一味强调成绩,可以根据孩子的天性适当培养他们的兴趣。比如,有意让文静的孩子参加一些探究奥秘的“玩科学”活动;鼓励喜欢运动的孩子参加体育比赛;让有文艺细胞的孩子多参加文艺活动……
家长行动:对孩子的兴趣,引导重于指示。比如,孩子说:“电脑游戏就是我的兴趣。”你可以告诉他:“你玩得再好,也不过是玩别人设计的程序。”家长平时应注意控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机的时间,以此提高户外活动对孩子的吸引力。
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利用课余时间搞出发明的学生榜样,会比你给孩子上一百堂教育课更有效。
家长行动:可以提榜样,但是千万别拿榜样压自己的孩子,免得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明栎几时有)
[室内悄悄话]
超级大灰狼:“室内少年”?你以为我愿意呀?我也想像兔子一样四处窜呢!可你看看窗外,哪有什么活动场地?羽毛球场倒是还有一个,可顶着白花花的太阳狂晒一天后,谁敢去打?我这么小,还不想尝蒸桑拿的滋味!
萤火虫晚上放风:谁也不想像只“护窝鸡”呆在家里“孵空调”,可没办法,爸妈都忙得像陀螺,又对社会上的那些负面报道过敏,唯恐我出去玩被人拐了、骗了……又说外面热,我从小娇生惯养,害怕我会中暑……苦闷啊!现在每天最期盼的,就是晚饭后的放风了!
棉花糖:夏天那么热,出去当干鱼片呀?还不如在家看看书、吹吹空调、开开小灶,没准上学后有个三五分的长进,以后也好向老爸老妈要价呀!成绩才是硬道理!
沙发土豆:被关了整整一个学期的禁闭,像上了笼套的马儿,暑假了还能不好好放松放松?电视节目那么精彩、网络游戏那么诱人,谁还有心思出门啊?机会得来不容易,坚决不能亏待它!
我本乖乖女:开学要上高三了,暑假只能在家好好抓一抓学习,没办法,同学们都这样,我再不努力加把劲儿,以后就赶不上人家了!活动不活动的管不了了,只要有个好前程,苦点闷点也无所谓,它好,我才好啊。
(卢卢)
[他国少年事]
美国——积极组织各类夏令营
美国法律规定,家长不得把12岁以下的儿童独自留在家中。在假期里,美国每年会由专业人员全程精心组织上万个夏令营,主题繁多,无所不包。
日本——创立儿童梦想基金
日本文部科学省创建“儿童梦想基金”,对组织青少年进行体验社会和接触自然的团体提供50万到300万日元资助。同时,日本还创办了“学童农园”,让青少年参加各种农田劳作。
新加坡——与慈善机构合作
新加坡教育部专设了一个“海外姐妹学校基金”,旨在支持学生参加国外游学。暑期,学校还与慈善机构合作,利用假期开展募集善款、走进社区、到养老院帮助老人等活动。
加拿大——风雨无阻开展户外活动
加拿大的学校,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件连体雨衣和一双雨鞋。不管户外下再大的雨,只要孩子们穿上雨衣、雨鞋,带上游戏工具,就可以自在地去草地、沙池、水坑玩。
(心于)
(本文题图与内容无关,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策划缘起]
曾几何时,我们的童年是在田野地头抓流萤、和小伙伴们在巷子里疯跑、翻过篱笆偷隔壁大爷家种的桃子……每个人讲起自己的年少时光都有一篓子的故事,我们曾经都是“祖国的花朵沐浴在阳光下”,可当我们这批“花朵”长成“大树”后,却惊讶地发现:新一代的“花朵们”害怕阳光、皮肤苍白,他(她)们很少出门,通过影碟、小说、游戏消耗终日,即使长假也吝于看一眼窗外明媚的阳光!外面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邻居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他(她)们一概不知……就这样,他(她)们成了室内植物——“室内少年”。他(她)们苍白的肤色与冷漠的眼光,让我们既惊讶又失望: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我们祖国的“花朵”从室外移栽到了“室内”?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宁愿呼吸空调房里停滞的空气而不愿出门?本期策划让我们共同来关注“室内少年”的成长——
[烦恼案例]
为什么我的孩子从不出门?
很冒昧写这一封信,但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向贵刊求助!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自从丈夫意外去世后,我一个人咬牙将孩子拉扯大,从小怕他这里磕着那里碰着,好不容易拉扯儿子林灵长到15岁。儿子学习倒是没得说,可他除了上学从来不出门,天天就爱呆在家里看电视、听歌、上网。开始我还因为他不出去调皮而高兴,可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样不好,男孩子哪能天天呆在家里啊!所以今年暑假我对他说:“灵灵,妈妈带你出去郊游吧。”他却像看怪物一样看了我半天,最后丢给我一句:“有什么好去的,太阳那么大,妈,您还是省省吧!”
我猜他因为没有玩得好的同学才不出门的,于是我请求学校老师多给他一些机会让他上课发言,还让他担任轮值班干部,这样就可以多和同学交流。但是,孩子非常抵触这种安排。他干了没三天就申请“辞职”,还给老师发了封email,说什么“本人性格比较内向,喜欢独处,不习惯当班干部管着别人,请老师谅解。”老师告诉我后,把我气得掉了一晚上的眼泪。
孩子内向倒是事实,但他根本不“安静”!回到家吃完饭,他倒是先会做好作业,然后就关上房门玩游戏,一边打游戏一边和网友语音聊天,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我一推门进屋,他就立刻沉默,还很不耐烦地催我离开,振振有词地说课余时间要自己支配。我多想他能出门走走啊,我苦口婆心地教导他:饭后百步走对身体有好处,整天对着电脑对视力不好。但他就是不听,理由永远只有一个:不感兴趣。
我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从没见他邀请同学来家里玩过,也很少听他提起自己有什么好朋友。他好像很享受独处,宁愿一辈子缩在家里。请问,他是不是得了自闭症?我想尽办法都不能把他从房间里带到外面去,真的很苦恼……
江苏无锡一位焦虑的母亲
[目击实录]
我是新一代的“御宅族”
为了了解这位“室内少年”的详细情况,本刊派遣特约记者赶往江苏无锡,找到了林灵和他的妈妈。见到林灵的时候,他头发乱蓬蓬的,正在房间里热火朝天地玩《魔兽世界》。因为久居室内,他显得脸色过于苍白,可从一双清澈的眼睛还是看得出是个聪明的孩子。虽然林灵对记者的到来有些淡漠,但是绝不自闭,谈话中偶尔会有卡壳,但他并不在意,又慢条斯理地接着往下讲——
《家庭百事通》:灵灵,听你妈妈说你很少出门,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吗?
林灵(笑了笑):没什么必要出门啊,家里有吃有穿,还可以上网打游戏、看影碟、睡觉,干什么都可以啊,多自由……
《家庭百事通》:你总有同学、朋友吧,为什么不找他们玩呢?
林灵(皱着眉头杀了一个“怪”,大喊了一声“啊”后才答话):大哥,现在这个时代有什么事上网聊就成了,出去还不是找网吧打游戏。你难道不上网?
《家庭百事通》:我们也上,可是难道你不喜欢运动吗?比如在太阳底下,绿油油的草地上和朋友们来一场球赛,大家踢得大汗淋漓,多有男子汉气概啊!
林灵(关了游戏,转身过来):现在踢球很难凑齐人数啦,我们班同学倒是经常在网上玩这个,谁还傻乎乎地跑到足球场上去。你知道什么是“御宅族”吗?
《家庭百事通》:知道,就是每天呆在屋子里玩电脑、上BBS的一群人。
林灵(满意地点点头):想不到你也挺“潮”(注:时髦的意思)嘛!要知道现在最流行做“御宅族”,很多大人都在家里工作、生活,我好歹还会出门上学呢!
《家庭百事通》:你知道你这样呆在家里父母会很担心吗?
林灵: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在家里总比外面乱来好。我老妈还不是一天到晚“家里蹲”,除了上班做家务,就是看一些婆婆妈妈的苦情戏,看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
……
交谈完,林灵倒是很有礼貌地把记者送出了门,可是看到林灵妈妈深锁的眉头,我们不禁还是有一些担心:当今社会上像林灵这样的“室内少年”是越来越多了!
据调查,在假期中,小学生在家中做得最多的事情依次为看动画片、上网、做家庭作业以及玩各类小游戏。而到了中学,网络在学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七成多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花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网络上,看电视、读报刊以及户外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假期中,有超过五成的中学生表示一天难得出一次门。约有三成的学生平均一星期才出门一次。
(玉风行)
[专家支招]
要让孩子“走出去”,
先要让他们“站起来”
李玲(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
这几年,向我咨询“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出门”的家长越来越多。其实这一现象决非中国仅有,世界皆然。但我国的室内少年,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城市的比例大大高于农村,二是独生子女家庭远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家庭小型化,使得孩子不用像父辈那样承担必要的家务和责任,到了假期,休闲、游戏便成了他们生活的重心。并且,由于不像父辈那样有众多的兄弟姐妹,孩子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机会欠缺。其次,生活条件的改善给孩子提供了足不出户的条件,在家他们就能得到所需的一切。加上城市体育设施、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社会又没有举办足够的活动吸引孩子外出,孩子们只好呆在家里。我们还应注意到,父母关注点的单一及过度保护也是“室内少年”出现的原因之一。
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孩子学习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也是提高应变能力、开扩眼界、显露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孩子花过多的时间呆在家里,对其身体发育,智商、情商的发展都非常不利。这些孩子除了在身体方面容易出现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外,在心理健康方面,由于孩子很少参加集体性活动,与人沟通少,从而难以了解自我和他人的情绪,更别谈如何解决与伙伴们的冲突并表达不同意见了。通常,依赖性强的孩子会更容易冲动、焦躁和不合群,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认识、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所致。在未来社会竞争中,除了智商外,这种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将决定一个人更长远的发展。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这一代儿童以及整个社会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其实孩子愿意“走出去”,主要目的无非是获取物质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当父母对他们有求必应时,他们必然缺乏靠自己努力获取自身所需的动力。家长们应该从小事做起,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际能
力,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只要呆在家里不做坏事就好,记住要让孩子“走出去”,首先要让他们“站起来”。
[父母自测]
你家有没有“室内少年”?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属于“室内少年”呢?请你参照孩子的实际表现回答以下判断题:
1.孩子是否喜欢和小猫、小狗说话或自言自语多于和陌生朋友寒暄?
2.孩子是否有特定爱好,且长期痴迷于这种爱好不可中断?
3.孩子是否很依赖网络,即使无事可干也愿意开着电脑发呆?
4.孩子是否不擅长用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来表达情绪或情感?
5.孩子是否拥有多个网络通讯载体?
6.孩子的卧室是否有一堆不允许任何人触碰的收藏物?
7.孩子是否更偏爱动脑筋的游戏而不是体育运动?
8.孩子是否晚上比白天更活跃?
9.孩子的网友数量是否远远大于现实中朋友的数量?
10.孩子是否不喜欢和家长正面交流而宁愿选择写纸条或发邮件?
参考答案
【7个以上“是”】你的孩子大概有比较严重的自闭思想,不愿意与外界接触,拒绝接受外界的瞬息万变和形形色色的人群是他关上房门的主要原因。这种自闭症状的改善应配合心理医生的治疗,以及由同龄人的正面形象去影响、启发他(她)走出门外去看世界。
【5~7个“是”】你的孩子喜好安静,乐于独处,处于懂得“独乐乐”却不懂“众乐乐”的阶段,对与人共处和合作较为被动和排斥,多半处于独生子女家庭。
【1~4个“是”】你的孩子比较开朗,愿意与人打交道,同时也能自娱自乐,性格乐观。但若陷入以自我中心而不加以有效的诱导,也容易发展成“室内少年”。
(烟花之梦)
[家庭VCR]
苦肉计只能用一次
我出过一狠招对付17岁儿子的“自闭症”:装病。我们是单亲家庭,他妈妈去世早,孩子变得内向我也有责任,看着他每天呆在家里,我也难受。可论口才,我说不过他;论力气,我不如他大。无奈之下我只好用了一招“苦肉计”——假装小腿骨折。我找熟悉的医生绑上夹板,在家卧床休息。就这样,照顾我饮食起居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儿子身上。每天早上上学前,他得去菜市场讨价还价买菜,下午放学回家后,他要扶着我出门转悠,遇上街坊邻居还得说说话……半个月过去,儿子话多了,知道心疼我了,也不再抗拒出门。还好,这种苦肉计我只用了一次。(口述/肖望东,公交司机;儿子/肖轩高中二年级)
我们一家都是“室内少年”
我的孩子君君天生性格内向,个性又很敏感。在家时他还算自在,无拘无束。可碰上客人来访,人家客人不拘束他倒先不舒坦了,笑得别扭,也不爱说话,打完招呼就进房间躲着……都说孩子要教育,我鼓励过甚至逼迫过他。可是不行,孩子就是见不得人,出不了门。后来,我只好随他去,安慰自己说“天才在儿童时期都有怪癖”……有时他不愿意出门,我和他爸也赌气不出门,一家三口关在家里生闷气。唉,真难受啊!
(口述/梅芳,公务员;儿子/赵君,初中二年级)
好奇心把女儿拽了出来
我觉得孩子和成年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很强的好奇心。我家妞妞以前爱抱着电脑玩“泡泡堂”,每天回到家就埋进游戏里不抬头,别说出门,就连晚饭都要拿到小房间里吃。她爸爸想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买回十来只小桑蚕,有意摆放在客厅里喂养。妞妞见了,好奇心大起,兴趣立刻从“泡泡堂”转移到了蚕宝宝身上。趁着她不怎么迷恋游戏了,她爸赶紧把电脑调了出来,就说书房的那个坏了,要她做贡献。
(口述/王艳玲,家庭主妇;女儿/周雨萱,小学六年级)
动静两宜才最好
我孩子今年14岁,也爱独处,但他不排斥集体活动,周末也听从我们的安排。如果我们不组织外出活动,家里也没客人,他就自己打发时间,在房间里看书、听歌、上网。他特别喜欢逛论坛,还有自己的博客,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少年呢。我觉得孩子这样挺好的,应该不算“御宅族”,他这是“动静皆宜”,跟我小时候一个样!我不想改变孩子,顺其自然吧!当然为了健康着想,我也会多带他出去做做运动,这就够了。
(口述/胡月,教师;儿子/梅桦,初中一年级)
(整理/林夕)
[户外直通车]
孩子,让我陪你到外面的世界来
当孩子们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秋与夏冬”地在家上网、“孵空调”时,如何让他们从封闭的房间走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来呢?这需要家庭、社会与学校共同合作,其中,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最为直接。
家长应该做的——
转移目标:现在的小孩自主性和叛逆心都很强。因此,家有“室内少年”切勿一味唠叨。家长可以有目的性地给孩子安排一些活动。比如,让他们去外婆家送点东西,让他去商场挑件装饰品或是让孩子代自己去交交水费、电费……总之,就是别让他们太闲。
潜移默化:做家长的也有必要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别一天到晚只知道做“沙发土豆”或“砌长城”。说不定,孩子也会像你一样迷上话剧、跳舞、画画而远离了网络呢!
激发斗志:让他们看看优秀的学生如何确立目标而取得好成绩的;让孩子通过努力去得到想要的东西;让孩子在假期做兼职赚取零花钱……这些能够在现实生活实现的事,会让孩子从虚拟世界的满足感中抽身而出。
自由发挥:不要过多地替孩子安排放学后的活动。学龄儿童放学后除了做家庭作业外,还应有由他们自己支配的时间。家长应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如何安排时间,并独立作出决定。
学校应该做的——
多进行团队活动:学校应多举行一些利于增强团队精神的集体活动,如拔河、篮球赛、郊游等,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户外来。
家长行动:提议学校适当开设一些“亲子活动”,比如家长和孩子玩“两人三足”等。这样既融洽了彼此的关系,又丰富了孩子的课外生活。
因材施教、培养兴趣:不要一味强调成绩,可以根据孩子的天性适当培养他们的兴趣。比如,有意让文静的孩子参加一些探究奥秘的“玩科学”活动;鼓励喜欢运动的孩子参加体育比赛;让有文艺细胞的孩子多参加文艺活动……
家长行动:对孩子的兴趣,引导重于指示。比如,孩子说:“电脑游戏就是我的兴趣。”你可以告诉他:“你玩得再好,也不过是玩别人设计的程序。”家长平时应注意控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机的时间,以此提高户外活动对孩子的吸引力。
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利用课余时间搞出发明的学生榜样,会比你给孩子上一百堂教育课更有效。
家长行动:可以提榜样,但是千万别拿榜样压自己的孩子,免得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明栎几时有)
[室内悄悄话]
超级大灰狼:“室内少年”?你以为我愿意呀?我也想像兔子一样四处窜呢!可你看看窗外,哪有什么活动场地?羽毛球场倒是还有一个,可顶着白花花的太阳狂晒一天后,谁敢去打?我这么小,还不想尝蒸桑拿的滋味!
萤火虫晚上放风:谁也不想像只“护窝鸡”呆在家里“孵空调”,可没办法,爸妈都忙得像陀螺,又对社会上的那些负面报道过敏,唯恐我出去玩被人拐了、骗了……又说外面热,我从小娇生惯养,害怕我会中暑……苦闷啊!现在每天最期盼的,就是晚饭后的放风了!
棉花糖:夏天那么热,出去当干鱼片呀?还不如在家看看书、吹吹空调、开开小灶,没准上学后有个三五分的长进,以后也好向老爸老妈要价呀!成绩才是硬道理!
沙发土豆:被关了整整一个学期的禁闭,像上了笼套的马儿,暑假了还能不好好放松放松?电视节目那么精彩、网络游戏那么诱人,谁还有心思出门啊?机会得来不容易,坚决不能亏待它!
我本乖乖女:开学要上高三了,暑假只能在家好好抓一抓学习,没办法,同学们都这样,我再不努力加把劲儿,以后就赶不上人家了!活动不活动的管不了了,只要有个好前程,苦点闷点也无所谓,它好,我才好啊。
(卢卢)
[他国少年事]
美国——积极组织各类夏令营
美国法律规定,家长不得把12岁以下的儿童独自留在家中。在假期里,美国每年会由专业人员全程精心组织上万个夏令营,主题繁多,无所不包。
日本——创立儿童梦想基金
日本文部科学省创建“儿童梦想基金”,对组织青少年进行体验社会和接触自然的团体提供50万到300万日元资助。同时,日本还创办了“学童农园”,让青少年参加各种农田劳作。
新加坡——与慈善机构合作
新加坡教育部专设了一个“海外姐妹学校基金”,旨在支持学生参加国外游学。暑期,学校还与慈善机构合作,利用假期开展募集善款、走进社区、到养老院帮助老人等活动。
加拿大——风雨无阻开展户外活动
加拿大的学校,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件连体雨衣和一双雨鞋。不管户外下再大的雨,只要孩子们穿上雨衣、雨鞋,带上游戏工具,就可以自在地去草地、沙池、水坑玩。
(心于)
(本文题图与内容无关,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