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能力、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等能力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音乐核心技能。如何在音乐基础理论训练、视唱练耳训练和有情境创设的发声训练这三个环节中将音乐核心技能熟练的运用到儿童合唱教学中是本文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儿童合唱;音乐技能;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先进的儿童观,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专业理论素养,具备突出的保教能力和可持续的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良好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音乐核心技能有哪些呢?在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核心能力包括歌唱能力、弹奏能力、舞蹈表演及创编能力、自弹自唱能力、童声合唱训练能力及基础音乐理论和视唱练耳的能力。针对这些核心能力,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配备了相应的音乐技能和音乐基础课程,在整个学程中,持续不断地强化和培养音乐的能力。那么这些能力是如何运用于实践中的,尤其在儿童合唱教学及训练中怎么得到体现的,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童声的概念。童声指儿童未变声之前的的嗓音,稚嫩而频率较高。童声合唱,追本溯源,起源于西方宗教唱诗班,由未变声的少年儿童组成。杨鸿年教授将童声期分为三个部分:6—8岁为童声前期;9—12岁为童声成熟期;12—15岁为童声后期。合唱作为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其曲目丰富多样、演唱音域宽广,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训练童声合唱,不仅能提高少年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还能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与艺术素养。
许多普通中小学学校在合唱教学中,仅将合唱定位于重大节日活动的表演形式,或者是学生紧张学习生活的一种放松,从而导致合唱训练组织形式有所偏差,在面临重大比赛和节日时,采取强制的方式使学生参加合唱训练,不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只是为了人数达到参演要求;另一方面,不重视平时训练,组织松散,不少学校只有音乐课,而未开设合唱课。学校不重视孩子合唱兴趣的培养与能力的养成,无法充分挖掘合唱艺术活动带给孩子美的感受与心灵的陶冶。在这样的情况下,本人开设了馨荷童声合唱课程,以快乐学习为理念,旨在培养儿童的合唱兴趣,全面提高音乐素养,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本人也带领了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组成的合唱团队,由整个团队负责童声合唱的教学实践活动,现从馨荷童声合唱教学课程中的实际教学操作来论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核心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但并非是唱会了多个声部就是会合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需要教学引导者和实际参与演唱者具备相应的歌唱技能和音乐理论能力。首先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歌唱技能,能够熟练的运用歌唱教学手段来进行合唱声音的训练,在童声教学中更需要了解儿童的嗓音特点,在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其次,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能熟练的掌握音乐理论、视唱练耳的技能。比如在合唱的过程中,简单的识谱、唱准歌曲的旋律、正确的打拍、读对节奏,听到正确的音高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要掌握一定乐理和视唱练耳才能基本做到的。
为了能将这些内容贯穿到教学中,在进行每次排练之前,教学团队都会进行集体备课,并为排练设计多种教学方式,并多数由学生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际中得到锻炼,也能将他们学习到的音乐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发声训练,帮助孩子们多方位立体的认识合唱,体会合唱的美感。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理论性质强的乐理课和需要时间不断练习才会有所收获的视唱和声音训练课,孩子们很容易感到枯燥,并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的动力。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先生说过:问题不在于学各种学问,而在于学各种学问的兴趣。”在乐理学习中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游戏、循序渐进把控视唱练耳课的难度以及在进行发声训练时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一、基本理论学习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会采用一些有意思的学习手段。比如在学习认识节奏型四、二八、八十六、十六八、四个十六时,借助奥尔夫音乐中一种以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发出声响的手段,即奥尔夫音乐中的“声势”来开展教学。引导儿童通过拍手、拍手臂、拍大腿、跺脚、用舌头发出声响的方式表现以上的节奏型,然后可将学生分为三组,以动舌头对应节奏型四,以跺脚对应节奏性二八,以拍手对应八十六,以统一的速度同时开始,或者看指挥的手势交替或同时开始。一轮结束之后,可换其他的对应形式。在儿童基本掌握所学的节奏型后,可采用卡农的方式书写节奏型,集体打拍子读,或者两两结伴来读。
在熟练掌握单个节奏型后,采用小火车接龙的游戏巩固学习效果,将两到三个组合好的的节奏型写在制作好的火车车厢小卡片上,然后,将学生分为两组,由教师连接两节火车车厢,分别请两组学生读出节奏型,节奏识别无误的学生,可以往后连接一节小车厢,游戏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看看谁的火车又长,开得又快。这种竞赛性的节奏游戏深受儿童的喜欢,经常开展这样的游戏,儿童可以在紧张又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掌握和巩固已学內容。另外,每次乐理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课程内容控制在半小时内,穿插音乐游戏,也是提高趣味性,放松心情的方式,借助奥尔夫音乐《七式进阶》,组织了小小乐队和我是船长的游戏,借助音乐《碰一碰》《身体音阶歌》做一些身体律动。一方面,借助这些游戏能够训练儿童的音乐感觉,另一方面,通过玩音乐游戏,儿童产生的愉悦感能够解除理论学习的疲劳,使接下来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二、视唱练耳能力的训练
视谱的速度与准确性、对音高和音程的概念决定了以后作品排练的质量和效率。出于国内简谱和五线谱共用的考虑,我们既训练儿童识五线谱,也训练识简谱。在此就以识五线谱举例,拿到一条新的视唱曲,不要急于让孩子们马上就要唱,而是先在黑板上画好五线谱,随机写下几个音,做音的点唱练习,如果学生反应迅速,则可继续下一步,如需要用数线的方式识别,则需要多进行几轮点唱练习,也可以唱唱音阶,贸然开始新的视唱曲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点唱环节结束后,过渡到模唱环节,刚开始时,难度不宜太高,适当的做法是用衬词“啦”代替唱名,模唱的音的范围可从1.3.5开始再逐渐增多,进入到中级层次时,增加音的数量并唱出唱名,另外增加音程构唱的内容,可使挑战增加,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学生自信心的同时,避免出现由于过于简单而出现的轻视情绪。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熟悉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视唱练耳课,只有难易程度上把控住,灵活调整,才能真正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有情境设计的发声训练
在发声训练课上,所教授的对象是7—10岁的儿童,因而建议教学的设计也不讲解枯燥艰涩的发声技巧,而是设计有趣的情境,体会歌唱状态。以感受气息的绵长为例,让学生把手放到眼睛前面,想象冬天到了,玻璃上都结了冰,用气息把冰吹散,要尽量吹得长一点。以体会腰部气息为例,也设计了两种情境。例一是小火车从远方缓缓开来,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声音的设计为以下的读音(qi ci qi ci)。这时可以双手叉腰,吸气,模仿小火车的声音,感受气息在腰腹间一吸一收的感觉。例二是猎人叔叔去山林中打猎,看见了一群野兔,于是举起猎枪瞄准,开一枪打掉一个,开枪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声音的设计为以下的读音(pifu pufu pifu pufu),这是模仿猎人打枪的声音体会腰部气息。另外,具有情境性的练声曲也能提高儿童练声的专注力。例如:布谷鸟叫与火车来了。教师唱前面布谷鸟和火车到站了,学生唱后面的部分。这两条练声曲,一条练习跳音,一条练习气息的绵长,练习的要点不同,但同样具有情境性,教师也参与进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可以在学生练声前,教师做一个正确歌唱状态的示范,另一方面,降低难度,提升趣味性,由此两条练声曲开始可以逐渐增加练习难度。收录如下:
从以上的童声合唱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来看,合唱的教学过程可以非常有趣和吸引儿童参与其中的,只有设计了有效的合唱教学手段并加以合理运用,才能真正的将音乐核心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并可使整个教学过程将是充满乐趣和喜悦的过程。当孩子们有了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去学习音乐,从而享受音乐、分享交流音乐,教师的个人成就感也会得到满足,表现在备课更认真积极、授课时心情更加愉悦、能与孩子们互相启发,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周绚菲(1980—),女,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法、民族音乐史。
【关键词】儿童合唱;音乐技能;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先进的儿童观,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专业理论素养,具备突出的保教能力和可持续的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良好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音乐核心技能有哪些呢?在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核心能力包括歌唱能力、弹奏能力、舞蹈表演及创编能力、自弹自唱能力、童声合唱训练能力及基础音乐理论和视唱练耳的能力。针对这些核心能力,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配备了相应的音乐技能和音乐基础课程,在整个学程中,持续不断地强化和培养音乐的能力。那么这些能力是如何运用于实践中的,尤其在儿童合唱教学及训练中怎么得到体现的,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童声的概念。童声指儿童未变声之前的的嗓音,稚嫩而频率较高。童声合唱,追本溯源,起源于西方宗教唱诗班,由未变声的少年儿童组成。杨鸿年教授将童声期分为三个部分:6—8岁为童声前期;9—12岁为童声成熟期;12—15岁为童声后期。合唱作为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其曲目丰富多样、演唱音域宽广,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训练童声合唱,不仅能提高少年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还能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与艺术素养。
许多普通中小学学校在合唱教学中,仅将合唱定位于重大节日活动的表演形式,或者是学生紧张学习生活的一种放松,从而导致合唱训练组织形式有所偏差,在面临重大比赛和节日时,采取强制的方式使学生参加合唱训练,不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只是为了人数达到参演要求;另一方面,不重视平时训练,组织松散,不少学校只有音乐课,而未开设合唱课。学校不重视孩子合唱兴趣的培养与能力的养成,无法充分挖掘合唱艺术活动带给孩子美的感受与心灵的陶冶。在这样的情况下,本人开设了馨荷童声合唱课程,以快乐学习为理念,旨在培养儿童的合唱兴趣,全面提高音乐素养,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本人也带领了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组成的合唱团队,由整个团队负责童声合唱的教学实践活动,现从馨荷童声合唱教学课程中的实际教学操作来论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核心技能在实践中的运用。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但并非是唱会了多个声部就是会合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需要教学引导者和实际参与演唱者具备相应的歌唱技能和音乐理论能力。首先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歌唱技能,能够熟练的运用歌唱教学手段来进行合唱声音的训练,在童声教学中更需要了解儿童的嗓音特点,在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其次,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能熟练的掌握音乐理论、视唱练耳的技能。比如在合唱的过程中,简单的识谱、唱准歌曲的旋律、正确的打拍、读对节奏,听到正确的音高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要掌握一定乐理和视唱练耳才能基本做到的。
为了能将这些内容贯穿到教学中,在进行每次排练之前,教学团队都会进行集体备课,并为排练设计多种教学方式,并多数由学生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际中得到锻炼,也能将他们学习到的音乐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发声训练,帮助孩子们多方位立体的认识合唱,体会合唱的美感。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理论性质强的乐理课和需要时间不断练习才会有所收获的视唱和声音训练课,孩子们很容易感到枯燥,并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的动力。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先生说过:问题不在于学各种学问,而在于学各种学问的兴趣。”在乐理学习中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游戏、循序渐进把控视唱练耳课的难度以及在进行发声训练时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一、基本理论学习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会采用一些有意思的学习手段。比如在学习认识节奏型四、二八、八十六、十六八、四个十六时,借助奥尔夫音乐中一种以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发出声响的手段,即奥尔夫音乐中的“声势”来开展教学。引导儿童通过拍手、拍手臂、拍大腿、跺脚、用舌头发出声响的方式表现以上的节奏型,然后可将学生分为三组,以动舌头对应节奏型四,以跺脚对应节奏性二八,以拍手对应八十六,以统一的速度同时开始,或者看指挥的手势交替或同时开始。一轮结束之后,可换其他的对应形式。在儿童基本掌握所学的节奏型后,可采用卡农的方式书写节奏型,集体打拍子读,或者两两结伴来读。
在熟练掌握单个节奏型后,采用小火车接龙的游戏巩固学习效果,将两到三个组合好的的节奏型写在制作好的火车车厢小卡片上,然后,将学生分为两组,由教师连接两节火车车厢,分别请两组学生读出节奏型,节奏识别无误的学生,可以往后连接一节小车厢,游戏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看看谁的火车又长,开得又快。这种竞赛性的节奏游戏深受儿童的喜欢,经常开展这样的游戏,儿童可以在紧张又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掌握和巩固已学內容。另外,每次乐理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课程内容控制在半小时内,穿插音乐游戏,也是提高趣味性,放松心情的方式,借助奥尔夫音乐《七式进阶》,组织了小小乐队和我是船长的游戏,借助音乐《碰一碰》《身体音阶歌》做一些身体律动。一方面,借助这些游戏能够训练儿童的音乐感觉,另一方面,通过玩音乐游戏,儿童产生的愉悦感能够解除理论学习的疲劳,使接下来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二、视唱练耳能力的训练
视谱的速度与准确性、对音高和音程的概念决定了以后作品排练的质量和效率。出于国内简谱和五线谱共用的考虑,我们既训练儿童识五线谱,也训练识简谱。在此就以识五线谱举例,拿到一条新的视唱曲,不要急于让孩子们马上就要唱,而是先在黑板上画好五线谱,随机写下几个音,做音的点唱练习,如果学生反应迅速,则可继续下一步,如需要用数线的方式识别,则需要多进行几轮点唱练习,也可以唱唱音阶,贸然开始新的视唱曲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点唱环节结束后,过渡到模唱环节,刚开始时,难度不宜太高,适当的做法是用衬词“啦”代替唱名,模唱的音的范围可从1.3.5开始再逐渐增多,进入到中级层次时,增加音的数量并唱出唱名,另外增加音程构唱的内容,可使挑战增加,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学生自信心的同时,避免出现由于过于简单而出现的轻视情绪。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熟悉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视唱练耳课,只有难易程度上把控住,灵活调整,才能真正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有情境设计的发声训练
在发声训练课上,所教授的对象是7—10岁的儿童,因而建议教学的设计也不讲解枯燥艰涩的发声技巧,而是设计有趣的情境,体会歌唱状态。以感受气息的绵长为例,让学生把手放到眼睛前面,想象冬天到了,玻璃上都结了冰,用气息把冰吹散,要尽量吹得长一点。以体会腰部气息为例,也设计了两种情境。例一是小火车从远方缓缓开来,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声音的设计为以下的读音(qi ci qi ci)。这时可以双手叉腰,吸气,模仿小火车的声音,感受气息在腰腹间一吸一收的感觉。例二是猎人叔叔去山林中打猎,看见了一群野兔,于是举起猎枪瞄准,开一枪打掉一个,开枪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声音的设计为以下的读音(pifu pufu pifu pufu),这是模仿猎人打枪的声音体会腰部气息。另外,具有情境性的练声曲也能提高儿童练声的专注力。例如:布谷鸟叫与火车来了。教师唱前面布谷鸟和火车到站了,学生唱后面的部分。这两条练声曲,一条练习跳音,一条练习气息的绵长,练习的要点不同,但同样具有情境性,教师也参与进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可以在学生练声前,教师做一个正确歌唱状态的示范,另一方面,降低难度,提升趣味性,由此两条练声曲开始可以逐渐增加练习难度。收录如下:
从以上的童声合唱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来看,合唱的教学过程可以非常有趣和吸引儿童参与其中的,只有设计了有效的合唱教学手段并加以合理运用,才能真正的将音乐核心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并可使整个教学过程将是充满乐趣和喜悦的过程。当孩子们有了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去学习音乐,从而享受音乐、分享交流音乐,教师的个人成就感也会得到满足,表现在备课更认真积极、授课时心情更加愉悦、能与孩子们互相启发,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周绚菲(1980—),女,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法、民族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