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了珍贵药用菌——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液体发酵适宜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其所需的矿质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结果表明:樟芝菌丝生长的最适无机氮源为酒石酸铵;最适有机氮源为麸皮;最适天然碳源为米粉,且以天然多糖类物质(木薯粉除外)为碳源处理的菌丝产量明显高于单糖、双糖、化学制剂多糖处理,而葡萄糖是仅次于天然多糖类物质的碳源;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氮比为(20~50) ∶ 1;K、P、Mg、S、Na、Ca均为菌丝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微量元素Fe、B、Zn、Mn、Mo、Cu、Co均对樟芝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Fe、B元素的抑制作用最显著;添加维生素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樟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
中图分类号: S188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236-03
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属于多孔菌科、薄孔菌属[1],别称牛樟菇、牛樟芝、樟内菇、红樟菰等,为中国台湾特有的珍贵药用真菌[2]。樟芝仅寄生在台湾特有树种牛樟(Cinnamomum comphora)的树干上[3],具有抗肿瘤、增加免疫力、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抗高血压、降血糖、降胆固醇、抑制血小板凝集及保护肝脏等生理功能[4]。目前野生樟芝数量很少,而且尚未能进行其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所以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樟芝的菌丝体是最环保的樟芝获取途径,并且菌丝体的效果接近子实体[5]。刘华等研究了樟芝液体发酵培养条件,采用的培养基配方为40 g/L葡萄糖、6 g/L豆饼粉、1 g/L K2HPO4、100 mg/L 维生素B1,pH值自然,接种量为20%,装液量为100 mL/250 mL三角瓶,转速100 r/min,26 ℃恒温培养6 d后,胞内的三萜产量达 152.5 mg/L[6]。黄大斌等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樟芝的菌丝体、子实体、分生孢子,并在琼脂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樟芝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 ℃,木屑培养基的最适含水量为58.5%,最适碳源为2%葡萄糖,最适氮源为0.2%柠檬酸铵[7]。黄志伟等对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杂木屑、麦皮(或稻草粉)为主料的培养基均可培养出生长良好的樟芝菌丝,菌丝生长适宜的PDA 培养基pH 值为4~8,在木屑培养基中添加3%~5%的过磷酸钙可促进菌丝生长,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黑暗条件下菌丝长势较好,分生孢子较多[8]。宋爱荣对樟芝液体培养的碳源、氮源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佳,有机氮比无机氮的利用效果更好,其中以酵母膏最佳[9-10]。陈娟等以樟芝菌丝生物量、三萜、多糖为响应指标,利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樟芝液态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结果显示,最有利于提高樟芝菌丝生物量的碳源、氮源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酵母粉,最有利于提高樟芝多糖含量的碳源、氮源为可溶性淀粉、麸皮,而最有利于提高樟芝三萜含量的碳源为麦芽糖[11]。凌庆枝等研究表明,樟芝对不同无机盐离子需求不同,对钾盐需求量大,对钠盐、铁盐、镁盐、铜盐需求量少[12]。本研究探讨了适宜樟芝液体发酵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其所需的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等,以期为深入研究樟芝的液体发酵工程技术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樟芝菌株Ac-A,由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提供。
1.1.2 供试培养基配方
1.1.2.1 研究不同氮源对樟芝菌丝生长影响的培养基配方 基础培养基配方:3%葡萄糖、0.1% KH2PO4、0.05% MgSO4·7H2O、5 mg/L 维生素B1,pH值自然。添加的无机氮种类为硫酸铵、氯化铵、磷酸氢二铵、酒石酸铵、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有机氮种类为蛋白胨、大豆粉、麸皮、玉米粉。氮源添加量為0.032 g N/100 mL无机氮、0.2%蛋白胨、5%天然有机氮。
1.1.2.2 研究不同碳源对樟芝菌丝生长影响的培养基配方 基础培养基配方:0.032%(以氮含量计算)酒石酸铵、0.1% KH2PO4、0.05% MgSO4·7H2O、5 mg/L维生素B1、pH值自然。添加的碳源种类为葡萄糖、果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玉米粉、面粉、米粉、甘薯粉、木薯粉。碳源添加量为2%。
1.1.2.3 研究不同碳氮比对樟芝菌丝生长影响的培养基配方 基础培养基配方:2%葡萄糖、0.1% KH2PO4、0.05% MgSO4·7H2O、5 mg/L 维生素B1,pH值自然。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的酒石酸铵以调节培养基的C/N。
1.1.2.4 研究不同矿质元素对樟芝菌丝生长影响的培养基配方 基础培养基配方:2%葡萄糖、0.211%酒石酸铵、5 mg/L 维生素B1,pH值自然。按表1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各种试剂,配制出6种缺素培养基和1种对照培养基。
1.1.2.5 研究不同微量元素对樟芝菌丝生长影响的培养基配方 基础培养基配方:2%葡萄糖、0.211%酒石酸铵、0.1% KH2PO4、0.05% MgSO4·7H2O,pH值自然,用重蒸馏水配制1 L基础培养基后,加入15 g CaCO3,在121 ℃下灭菌20 min,冷却后过滤除去微量元素,随后加入5 mg 维生素B1,并按表2添加各种微量元素。
1.1.2.6 研究不同维生素对樟芝菌丝生长影响的培养基配方 基础培养基配方:2%葡萄糖、0.211%酒石酸铵、0.1% KH2PO4、0.05% MgSO4·7H2O,pH值自然。添加的维生素种类为生物素、核黄素、硫胺素、尼古丁酸、叶酸、抗坏血酸,对照不添加任何维生素。维生素添加量为50 μg/L。 1.2 方法
1.2.1 不同氮源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将培养基分装于250 mL三角瓶中(100 mL/瓶),每个处理4瓶,在121 ℃下灭菌30 min。接种时,先将樟芝斜面菌种放入盛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分散器搅拌匀浆,使之成为均匀的菌液。然后用移液枪吸取菌液接种于各瓶培养基中(1 mL菌液/100 mL),接种后置于摇床上振荡培养(26 ℃、120 r/min )20 d。用纱布和40目土样筛过滤樟芝菌丝,分别盛入已于105 ℃下烘至恒质量的坩埚,再将坩埚置于105 ℃烘箱中烘至恒质量后,测定菌丝干质量。然后用SAS 软件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测验。
1.2.2 不同碳源、矿质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参照“1.2.1”节的方法进行培养基的分装、灭菌、接种、培养、测定菌丝干质量等。
1.2.3 不同碳氮比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设置8个C/N,即 5 ∶ 1、10 ∶ 1、15 ∶ 1、20 ∶ 1、30 ∶ 1、50 ∶ 1、75 ∶ 1、100 ∶ 1,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酒石酸铵调节培养基的C/N,酒石酸铵添加量依次为16.03、6.35、3.96、2.88、1.86、1.09、0.72、0.54 g/L。然后参照“1.2.1”节的方法进行培养基的分装、灭菌、接种、培养、测定菌丝干质量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氮源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2.1.1 无机氮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图1可见,不同氮源处理下菌丝产量差异较大,说明樟芝对氮源种类的要求较为严格。不同氮源处理下樟芝菌丝产量高低排序为蛋白胨(有机氮)>铵态氮>硝态氮,差异明显。以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钙为氮源时,菌丝产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说明樟芝不能利用硝态氮。硝酸铵既可以提供硝态氮,也可提供铵态氮,其菌丝产量比硝态氮高,但比铵态氮低,说明NO-3可能抑制樟芝菌丝生长。樟芝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无机氮源为酒石酸铵。
2.1.2 有机氮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图2可见,不同有机氮源处理下樟芝菌丝产量高低顺序为麸皮>大豆粉>玉米粉>蛋白胨>无氮对照,差异明显。以麦皮为氮源时,其菌丝产量是蛋白胨处理的5倍,是最适于樟芝菌丝生长的氮源。
2.2 不同碳源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以天然多糖类物质为碳源处理的菌丝产量明显高于双糖、单糖。以米粉为碳源处理的菌丝产量最大,与其他碳源处理差异明显。本研究使用了5种天然物质和2种化学制剂多糖,除木薯粉外,以天然物质为碳源处理的菌丝产量明显高于以化学制剂多糖(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为碳源的处理。将天然物质作为碳源,水解后可提供多
种糖类供菌丝吸收利用,并且它还含有少量氮素营养或一些生长促进因子,可促进菌丝生长。以麦芽糖、蔗糖为碳源处理的菌丝产量较低。葡萄糖、果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醇中,唯有葡萄糖适于樟芝菌丝生长。
2.3 不同碳氮比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基于上述碳源、氮源的筛选结果,选用适于樟芝菌丝生长的碳源(葡萄糖)和无机氮源(酒石酸铵)来调节培养基的 C/N,以研究适宜樟芝菌丝生长的C/N。从图4可以看出,在所研究的C/N范围内,C/N为10 ∶ 1以上时均适于樟芝菌丝生长,在C/N为(20~50) ∶ 1时菌丝生长最快。
2.4 不同矿质元素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矿质元素K、P、Mg、S、Na、Ca的缺乏均会明显影响樟芝菌丝的生长,即这6种元素均为菌丝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其中,缺Na、缺Ca对菌丝产量影响较小,而K、P、Mg、S的缺乏将极大程度地影响菌丝生长。
2.5 不同微量元素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出,7种微量元素(Fe、B、Zn、Mn、Mo、Cu、
Co)均对樟芝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Fe、B元素对樟芝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2.6 不同维生素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图7可以看出,所添加的6种维生素均对樟芝菌丝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分析了樟芝液体发酵适宜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其所需的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等,结果表明樟芝菌丝生长的最适无机氮源为酒石酸铵,最适有机氮源为麸皮;最适天然碳源为米粉,且以天然多糖类物质(木薯粉除外)为碳源处理的菌丝产量明显高于单糖、双糖、化学制剂多糖处理;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氮比为(20~50) ∶ 1;K、P、Mg、S、Na、Ca均为菌丝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微量元素Fe、B、Zn、Mn、Mo、Cu、Co均对樟芝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Fe、B元素的抑制作用最显著;添加维生素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
本研究中以蛋白胨为氮源处理的菌丝产量明显高于无机氮源处理。而黄大斌等研究发现,在琼脂培养基上以蛋白胨、酵母汁为氮源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不如柠檬酸铵、硝酸铵、硫酸铵等无机氮源处理[7]。因此,如果用琼脂培养基活化樟芝菌种,应采用无机氮源;如果进行樟芝菌丝体的液体发酵生产,则应采用有机氮源。
本研究表明,以葡萄糖為碳源处理的樟芝菌丝产量明显高于麦芽糖、半乳糖处理,且葡萄糖是仅次于天然多糖类物质的碳源。而黄大斌等研究表明,在琼脂培养基上,以葡萄糖为碳源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于山梨醇糖、半乳糖、麦芽糖、淀粉处理[7]。因此,以葡萄糖作为碳源,不但适于樟芝菌种的活化,而且适于樟芝菌丝体的液体发酵生产。
本研究还表明,在樟芝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维生素。因此,可以推测在樟芝菌丝生长过程中,菌丝体会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维生素。
参考文献:
[1]梁志钦. 台湾特有真菌——樟芝的药用价值[C]//中国菌物学会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南通: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2005:76-78.
[2]浦跃武,熊冬生. 樟芝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2):171-173.
[3]陈体强,李开本,林章余. 台湾食(药)用菌发展现状[J]. 福建农业科技,2000(1):20-21.
[4]张东柱. 台湾特有珍贵药用真菌牛樟芝[J]. 食药用菌,2011,19(1):33-34.
[5]宋爱荣,田雪梅. 不同装瓶量对樟芝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J].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增刊1):131-133.
[6]刘 华,贾 薇,刘艳芳,等. 珍稀药用真菌——樟芝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J].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70-74.
[7]黄大斌,杨 菁,黄进华,等. 樟芝生物学特性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1,8(2):24-28.
[8]黄志伟,程祖锌,谢宝贵,等. 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5,34(2):29-32.
[9]宋爱荣. 台湾樟芝对碳素营养源利用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2,21(5):41-43.
[10]宋爱荣. 樟芝对氮素营养源利用的研究[J]. 菌物研究,2004,2(1):45-48.
[11]陈 娟,姜兴华,范青生,等. Plackett-Burman法筛选樟芝液态发酵培养基碳氮源[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0,34(5):466-470.
[12]凌庆枝,刘国庆,袁怀波. pH和无机盐对樟芝液体发酵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7,28(11):365-369.
关键词:樟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
中图分类号: S188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236-03
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属于多孔菌科、薄孔菌属[1],别称牛樟菇、牛樟芝、樟内菇、红樟菰等,为中国台湾特有的珍贵药用真菌[2]。樟芝仅寄生在台湾特有树种牛樟(Cinnamomum comphora)的树干上[3],具有抗肿瘤、增加免疫力、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抗高血压、降血糖、降胆固醇、抑制血小板凝集及保护肝脏等生理功能[4]。目前野生樟芝数量很少,而且尚未能进行其子实体的人工栽培,所以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樟芝的菌丝体是最环保的樟芝获取途径,并且菌丝体的效果接近子实体[5]。刘华等研究了樟芝液体发酵培养条件,采用的培养基配方为40 g/L葡萄糖、6 g/L豆饼粉、1 g/L K2HPO4、100 mg/L 维生素B1,pH值自然,接种量为20%,装液量为100 mL/250 mL三角瓶,转速100 r/min,26 ℃恒温培养6 d后,胞内的三萜产量达 152.5 mg/L[6]。黄大斌等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樟芝的菌丝体、子实体、分生孢子,并在琼脂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樟芝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 ℃,木屑培养基的最适含水量为58.5%,最适碳源为2%葡萄糖,最适氮源为0.2%柠檬酸铵[7]。黄志伟等对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杂木屑、麦皮(或稻草粉)为主料的培养基均可培养出生长良好的樟芝菌丝,菌丝生长适宜的PDA 培养基pH 值为4~8,在木屑培养基中添加3%~5%的过磷酸钙可促进菌丝生长,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黑暗条件下菌丝长势较好,分生孢子较多[8]。宋爱荣对樟芝液体培养的碳源、氮源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佳,有机氮比无机氮的利用效果更好,其中以酵母膏最佳[9-10]。陈娟等以樟芝菌丝生物量、三萜、多糖为响应指标,利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樟芝液态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结果显示,最有利于提高樟芝菌丝生物量的碳源、氮源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酵母粉,最有利于提高樟芝多糖含量的碳源、氮源为可溶性淀粉、麸皮,而最有利于提高樟芝三萜含量的碳源为麦芽糖[11]。凌庆枝等研究表明,樟芝对不同无机盐离子需求不同,对钾盐需求量大,对钠盐、铁盐、镁盐、铜盐需求量少[12]。本研究探讨了适宜樟芝液体发酵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其所需的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等,以期为深入研究樟芝的液体发酵工程技术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樟芝菌株Ac-A,由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提供。
1.1.2 供试培养基配方
1.1.2.1 研究不同氮源对樟芝菌丝生长影响的培养基配方 基础培养基配方:3%葡萄糖、0.1% KH2PO4、0.05% MgSO4·7H2O、5 mg/L 维生素B1,pH值自然。添加的无机氮种类为硫酸铵、氯化铵、磷酸氢二铵、酒石酸铵、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有机氮种类为蛋白胨、大豆粉、麸皮、玉米粉。氮源添加量為0.032 g N/100 mL无机氮、0.2%蛋白胨、5%天然有机氮。
1.1.2.2 研究不同碳源对樟芝菌丝生长影响的培养基配方 基础培养基配方:0.032%(以氮含量计算)酒石酸铵、0.1% KH2PO4、0.05% MgSO4·7H2O、5 mg/L维生素B1、pH值自然。添加的碳源种类为葡萄糖、果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玉米粉、面粉、米粉、甘薯粉、木薯粉。碳源添加量为2%。
1.1.2.3 研究不同碳氮比对樟芝菌丝生长影响的培养基配方 基础培养基配方:2%葡萄糖、0.1% KH2PO4、0.05% MgSO4·7H2O、5 mg/L 维生素B1,pH值自然。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的酒石酸铵以调节培养基的C/N。
1.1.2.4 研究不同矿质元素对樟芝菌丝生长影响的培养基配方 基础培养基配方:2%葡萄糖、0.211%酒石酸铵、5 mg/L 维生素B1,pH值自然。按表1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各种试剂,配制出6种缺素培养基和1种对照培养基。
1.1.2.5 研究不同微量元素对樟芝菌丝生长影响的培养基配方 基础培养基配方:2%葡萄糖、0.211%酒石酸铵、0.1% KH2PO4、0.05% MgSO4·7H2O,pH值自然,用重蒸馏水配制1 L基础培养基后,加入15 g CaCO3,在121 ℃下灭菌20 min,冷却后过滤除去微量元素,随后加入5 mg 维生素B1,并按表2添加各种微量元素。
1.1.2.6 研究不同维生素对樟芝菌丝生长影响的培养基配方 基础培养基配方:2%葡萄糖、0.211%酒石酸铵、0.1% KH2PO4、0.05% MgSO4·7H2O,pH值自然。添加的维生素种类为生物素、核黄素、硫胺素、尼古丁酸、叶酸、抗坏血酸,对照不添加任何维生素。维生素添加量为50 μg/L。 1.2 方法
1.2.1 不同氮源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将培养基分装于250 mL三角瓶中(100 mL/瓶),每个处理4瓶,在121 ℃下灭菌30 min。接种时,先将樟芝斜面菌种放入盛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分散器搅拌匀浆,使之成为均匀的菌液。然后用移液枪吸取菌液接种于各瓶培养基中(1 mL菌液/100 mL),接种后置于摇床上振荡培养(26 ℃、120 r/min )20 d。用纱布和40目土样筛过滤樟芝菌丝,分别盛入已于105 ℃下烘至恒质量的坩埚,再将坩埚置于105 ℃烘箱中烘至恒质量后,测定菌丝干质量。然后用SAS 软件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测验。
1.2.2 不同碳源、矿质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参照“1.2.1”节的方法进行培养基的分装、灭菌、接种、培养、测定菌丝干质量等。
1.2.3 不同碳氮比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设置8个C/N,即 5 ∶ 1、10 ∶ 1、15 ∶ 1、20 ∶ 1、30 ∶ 1、50 ∶ 1、75 ∶ 1、100 ∶ 1,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酒石酸铵调节培养基的C/N,酒石酸铵添加量依次为16.03、6.35、3.96、2.88、1.86、1.09、0.72、0.54 g/L。然后参照“1.2.1”节的方法进行培养基的分装、灭菌、接种、培养、测定菌丝干质量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氮源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2.1.1 无机氮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图1可见,不同氮源处理下菌丝产量差异较大,说明樟芝对氮源种类的要求较为严格。不同氮源处理下樟芝菌丝产量高低排序为蛋白胨(有机氮)>铵态氮>硝态氮,差异明显。以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钙为氮源时,菌丝产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说明樟芝不能利用硝态氮。硝酸铵既可以提供硝态氮,也可提供铵态氮,其菌丝产量比硝态氮高,但比铵态氮低,说明NO-3可能抑制樟芝菌丝生长。樟芝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无机氮源为酒石酸铵。
2.1.2 有机氮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图2可见,不同有机氮源处理下樟芝菌丝产量高低顺序为麸皮>大豆粉>玉米粉>蛋白胨>无氮对照,差异明显。以麦皮为氮源时,其菌丝产量是蛋白胨处理的5倍,是最适于樟芝菌丝生长的氮源。
2.2 不同碳源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以天然多糖类物质为碳源处理的菌丝产量明显高于双糖、单糖。以米粉为碳源处理的菌丝产量最大,与其他碳源处理差异明显。本研究使用了5种天然物质和2种化学制剂多糖,除木薯粉外,以天然物质为碳源处理的菌丝产量明显高于以化学制剂多糖(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为碳源的处理。将天然物质作为碳源,水解后可提供多
种糖类供菌丝吸收利用,并且它还含有少量氮素营养或一些生长促进因子,可促进菌丝生长。以麦芽糖、蔗糖为碳源处理的菌丝产量较低。葡萄糖、果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醇中,唯有葡萄糖适于樟芝菌丝生长。
2.3 不同碳氮比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基于上述碳源、氮源的筛选结果,选用适于樟芝菌丝生长的碳源(葡萄糖)和无机氮源(酒石酸铵)来调节培养基的 C/N,以研究适宜樟芝菌丝生长的C/N。从图4可以看出,在所研究的C/N范围内,C/N为10 ∶ 1以上时均适于樟芝菌丝生长,在C/N为(20~50) ∶ 1时菌丝生长最快。
2.4 不同矿质元素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矿质元素K、P、Mg、S、Na、Ca的缺乏均会明显影响樟芝菌丝的生长,即这6种元素均为菌丝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其中,缺Na、缺Ca对菌丝产量影响较小,而K、P、Mg、S的缺乏将极大程度地影响菌丝生长。
2.5 不同微量元素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出,7种微量元素(Fe、B、Zn、Mn、Mo、Cu、
Co)均对樟芝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Fe、B元素对樟芝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2.6 不同维生素对樟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图7可以看出,所添加的6种维生素均对樟芝菌丝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分析了樟芝液体发酵适宜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其所需的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等,结果表明樟芝菌丝生长的最适无机氮源为酒石酸铵,最适有机氮源为麸皮;最适天然碳源为米粉,且以天然多糖类物质(木薯粉除外)为碳源处理的菌丝产量明显高于单糖、双糖、化学制剂多糖处理;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氮比为(20~50) ∶ 1;K、P、Mg、S、Na、Ca均为菌丝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微量元素Fe、B、Zn、Mn、Mo、Cu、Co均对樟芝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Fe、B元素的抑制作用最显著;添加维生素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
本研究中以蛋白胨为氮源处理的菌丝产量明显高于无机氮源处理。而黄大斌等研究发现,在琼脂培养基上以蛋白胨、酵母汁为氮源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不如柠檬酸铵、硝酸铵、硫酸铵等无机氮源处理[7]。因此,如果用琼脂培养基活化樟芝菌种,应采用无机氮源;如果进行樟芝菌丝体的液体发酵生产,则应采用有机氮源。
本研究表明,以葡萄糖為碳源处理的樟芝菌丝产量明显高于麦芽糖、半乳糖处理,且葡萄糖是仅次于天然多糖类物质的碳源。而黄大斌等研究表明,在琼脂培养基上,以葡萄糖为碳源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于山梨醇糖、半乳糖、麦芽糖、淀粉处理[7]。因此,以葡萄糖作为碳源,不但适于樟芝菌种的活化,而且适于樟芝菌丝体的液体发酵生产。
本研究还表明,在樟芝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维生素。因此,可以推测在樟芝菌丝生长过程中,菌丝体会合成自身生长所需维生素。
参考文献:
[1]梁志钦. 台湾特有真菌——樟芝的药用价值[C]//中国菌物学会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南通: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2005:76-78.
[2]浦跃武,熊冬生. 樟芝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2):171-173.
[3]陈体强,李开本,林章余. 台湾食(药)用菌发展现状[J]. 福建农业科技,2000(1):20-21.
[4]张东柱. 台湾特有珍贵药用真菌牛樟芝[J]. 食药用菌,2011,19(1):33-34.
[5]宋爱荣,田雪梅. 不同装瓶量对樟芝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J].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增刊1):131-133.
[6]刘 华,贾 薇,刘艳芳,等. 珍稀药用真菌——樟芝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J].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70-74.
[7]黄大斌,杨 菁,黄进华,等. 樟芝生物学特性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1,8(2):24-28.
[8]黄志伟,程祖锌,谢宝贵,等. 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5,34(2):29-32.
[9]宋爱荣. 台湾樟芝对碳素营养源利用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2,21(5):41-43.
[10]宋爱荣. 樟芝对氮素营养源利用的研究[J]. 菌物研究,2004,2(1):45-48.
[11]陈 娟,姜兴华,范青生,等. Plackett-Burman法筛选樟芝液态发酵培养基碳氮源[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0,34(5):466-470.
[12]凌庆枝,刘国庆,袁怀波. pH和无机盐对樟芝液体发酵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7,28(11):36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