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诗词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体现,既是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毛泽东的人生奋斗历程及其深厚的思想都是全体国人的精神财富,更是哲学教学中取之不尽的资源。笔者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探讨如何运用毛泽东诗词,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提升学生的诗词涵养,进而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诗词用典精致,浅显易懂,但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哲学道理,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教学;策略探讨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和哲学家,以《实践论》和《矛盾论》为代表的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大贡献;毛泽东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以《长征》和《沁园春·雪》为代表的诗词著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经典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方平认为:“诗词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它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构成了现实生活的深层哲理底蕴。从这个意义上看,毛泽东诗词作为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必然可以在其中探寻其潜层涌动的精神脉搏与哲学逻辑。”毛泽东诗词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体现,既是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毛泽东的人生奋斗历程及其深厚的思想都是全体国人的精神财富,更是哲学教学中取之不尽的资源。笔者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探讨如何运用毛泽东诗词,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提升学生的诗词涵养,进而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
一、用经典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毛泽东诗词更多的用现代语言撰写,朗朗上口,学生熟知。如能在设置情境时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意识能动作用》这一课题时,笔者采用《七律·长征》这首诗进行导入和设置问题。此诗学生自小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熟读,因此,我用视频形式播放,用吟诵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朗读此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同时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诗中描述了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哪些巨大的困难?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2.红军是靠什么战胜这些困难的?(正确的策略、顽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3、诗词中作者用夸张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显现了广大红军战士的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加上当时的革命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在今天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内容,理解到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出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加上学生沉浸在一种豪迈悲壮的情绪中,在问题的导引下又逐步分析到了哲理,情理交融,情在理先,理升华情。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了革命的艰辛,深刻体会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革命者那种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自强不息、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据诗词对比分析,条分缕析,指引人生
毛泽东诗词用典精致,浅显易懂,但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哲学道理,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毛泽东思想中对于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这种思想也必将会反映到毛泽东的诗词中。在教学《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课题时,我采取了对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我选用了毛泽东诗词中最著名的两首《沁园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展开教学。
①《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写作背景分别是什么?②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说明毛泽东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相比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而言,有何超越?④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和颂扬人民群众的诗句还有哪些?从中有什么体会?
学生通过对问题①②的分析和回答,可以认识到毛泽东自接受马克思主义以来,就已经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探索发挥人民群众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沁园春·长沙》“谁主沉浮”是初步探索后的认识,到《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是经过10年艰苦的革命实践所获得的坚定信念。学生通过问题③的思考,可以了解到毛泽东对古代精英阶层认识,对当时军阀统治的批判,进而理解到人民群众才是真正创造历史的主体,进一步深入理解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通过问题④的拓展,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表达了革命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集体力量的思想。在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他要求“共产党员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些观点和理论在师生的共同举例和分析中得以内化[2]。
三、引经典情感升华,引领思想,韵味悠长
毛泽东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奠基者和领导者。可以说,他把“重大的革命理论和建设思想集中体现于他的诗词之中,毛泽东诗词是对毛泽东思想最生动与活泼的体现,也是一部生动的党史、军史和新中国的历史”。正是在这样实践基础上,毛泽东的诗词既形象生动,又有对人生、对社会乃至对整个世界发展的深刻思考。竹内实认为,“毛泽东的诗词富有哲理性。也可以说富有思想性”,主要表现在“宇宙观、人生观、革命观”等方面。如果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则可以给学生巨大的启迪,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哲学的理论,还能给学生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在教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题时,笔者以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作为课题的总结语,深化学生对发展普遍性、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启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社会、看待革命和改革,勇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创新,不断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启迪学生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进一步发展,不断追求自身的超越)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以诗词的形式呈现了自己的哲学境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辩证思维方式,将哲学与艺术的统一性,纳入整体思维与运动思维的范畴。从而与以天、地、人共感同构为基础的民族生命诗学和民族文化史学精神融合为一。”我们在哲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增强毛泽东诗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实效,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哲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并升华精神气质,为他们人生的精彩增添一抹韵味。
参考文献
[1] 陈方平.毛泽东诗词的哲学意蕴[M],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1.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 .人民出版社,1991.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教学;策略探讨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和哲学家,以《实践论》和《矛盾论》为代表的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大贡献;毛泽东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以《长征》和《沁园春·雪》为代表的诗词著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经典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方平认为:“诗词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它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构成了现实生活的深层哲理底蕴。从这个意义上看,毛泽东诗词作为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必然可以在其中探寻其潜层涌动的精神脉搏与哲学逻辑。”毛泽东诗词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体现,既是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毛泽东的人生奋斗历程及其深厚的思想都是全体国人的精神财富,更是哲学教学中取之不尽的资源。笔者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探讨如何运用毛泽东诗词,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提升学生的诗词涵养,进而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
一、用经典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毛泽东诗词更多的用现代语言撰写,朗朗上口,学生熟知。如能在设置情境时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意识能动作用》这一课题时,笔者采用《七律·长征》这首诗进行导入和设置问题。此诗学生自小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熟读,因此,我用视频形式播放,用吟诵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朗读此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同时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诗中描述了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哪些巨大的困难?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2.红军是靠什么战胜这些困难的?(正确的策略、顽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3、诗词中作者用夸张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显现了广大红军战士的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加上当时的革命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在今天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内容,理解到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出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加上学生沉浸在一种豪迈悲壮的情绪中,在问题的导引下又逐步分析到了哲理,情理交融,情在理先,理升华情。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了革命的艰辛,深刻体会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革命者那种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自强不息、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据诗词对比分析,条分缕析,指引人生
毛泽东诗词用典精致,浅显易懂,但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哲学道理,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毛泽东思想中对于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这种思想也必将会反映到毛泽东的诗词中。在教学《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课题时,我采取了对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我选用了毛泽东诗词中最著名的两首《沁园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展开教学。
①《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写作背景分别是什么?②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说明毛泽东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相比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而言,有何超越?④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和颂扬人民群众的诗句还有哪些?从中有什么体会?
学生通过对问题①②的分析和回答,可以认识到毛泽东自接受马克思主义以来,就已经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探索发挥人民群众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沁园春·长沙》“谁主沉浮”是初步探索后的认识,到《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是经过10年艰苦的革命实践所获得的坚定信念。学生通过问题③的思考,可以了解到毛泽东对古代精英阶层认识,对当时军阀统治的批判,进而理解到人民群众才是真正创造历史的主体,进一步深入理解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通过问题④的拓展,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表达了革命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集体力量的思想。在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他要求“共产党员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些观点和理论在师生的共同举例和分析中得以内化[2]。
三、引经典情感升华,引领思想,韵味悠长
毛泽东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奠基者和领导者。可以说,他把“重大的革命理论和建设思想集中体现于他的诗词之中,毛泽东诗词是对毛泽东思想最生动与活泼的体现,也是一部生动的党史、军史和新中国的历史”。正是在这样实践基础上,毛泽东的诗词既形象生动,又有对人生、对社会乃至对整个世界发展的深刻思考。竹内实认为,“毛泽东的诗词富有哲理性。也可以说富有思想性”,主要表现在“宇宙观、人生观、革命观”等方面。如果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则可以给学生巨大的启迪,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哲学的理论,还能给学生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在教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题时,笔者以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作为课题的总结语,深化学生对发展普遍性、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启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社会、看待革命和改革,勇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创新,不断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启迪学生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进一步发展,不断追求自身的超越)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以诗词的形式呈现了自己的哲学境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辩证思维方式,将哲学与艺术的统一性,纳入整体思维与运动思维的范畴。从而与以天、地、人共感同构为基础的民族生命诗学和民族文化史学精神融合为一。”我们在哲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增强毛泽东诗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实效,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哲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并升华精神气质,为他们人生的精彩增添一抹韵味。
参考文献
[1] 陈方平.毛泽东诗词的哲学意蕴[M],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1.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 .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