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以他特有的表达与引发情感的素质和高超的情感教育艺术,给我们树立了情感教育的典范。情感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是一切学习的利器。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结合《初识Logo》一课的教学实录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的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情感;整合;个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9-0108-03
《初识Logo》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材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习Logo程序的启动与退出以及学习使用“HT”“ST”“CS”命令。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市信息技术课基本功比赛中,进入决赛的四位选手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了《初识Logo》一课,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而令人惊讶的是,反響最好的一节课,上课教师竟然是一位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这使大家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竟然不如一个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呢?信息技术课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笔者仔细品味这四节课,感受如下。
以情动人,提升信息技术课的温度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这个角度说,一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应该是“含情脉脉”的,应该有通过情感打动人心的力量,情感的表达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饱满。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以前我们在电脑里学过哪些画画工具?
学生回顾并回答。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特别喜欢画画,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想请大家欣赏并给出评价。
学生欣赏并评价。
师:很美是不是?其实这些画,不是老师一个人的功劳,我有一个特别值得骄傲的助手。想知道它是谁吗?(大屏幕出示海龟)它乐于助人,大家想不想请它帮你们画一幅呢?但有一个问题是,小海龟有自己的语言,它听不懂我们说的话。大家只有掌握了它的语言,才能和它交流,才能让它帮你们实现想法。大家想学吗?
生:想学。
师:那这只小海龟究竟说什么语言呢?(出示课题:初识Logo语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Logo语言探索之旅吧。
(1)有情感色彩的教学内容。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赋予小海龟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小海龟不再只是一个画图工具,而是助手和朋友,这节课就是学生和小海龟从认识到了解的过程,学生喜欢小海龟就会喜欢上这节课。枯燥的内容有了情感色彩,就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力量。
在公开课上,学生难免会紧张。教师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心情放松。而复习已有的知识是为上课的内容做好铺垫,让学生评价教师的作品,这一“示弱”表现,更是与学生的一种情感交流,也是对学生尊重的表现,是一种教育智慧。
(3)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
在随堂听课时,笔者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充满生命活力的好课标准:上课时,学生应该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处于激昂的状态。这是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追求的效果。在课堂导入部分,经过一层层的感情激荡,学生的内在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尤其在教学“HT”“ST”命令时,小海龟和学生们玩起了“捉迷藏”,学生通过在命令窗口输入“HT”和“ST”,熟练掌握小海龟隐藏和显示的方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经过这样的情感铺垫,课堂已经触动了学生的心弦,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培本固源,体现信息技术课的厚度
信息技术课堂要有自身的特点,要有别于其他课堂。
课堂实录:
师:输入FD 100,小海龟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100是什么意思?
生:在Logo语言中,以步长为单位,100就表示小海龟走了100步。
师:再次输入FD 180,程序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总结。
师:小海龟只能在视图窗口内移动,一旦设定的移动的距离超出边界,小海龟就会从视图窗口的另一边显示出来。那么,再输入RT 90,小海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师:利用刚才我们学的前进和右转命令,输入这样一行命令:FD 120 RT 90 FD 120 RT 90。猜猜老师想画一个什么图形,你们能帮老师完成吗?
学生操作尝试并回答。
师:我们刚才画了一个正方形,你会画一个长方形吗?
学生操作尝试。
(1)强调信息技术的操作性。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动手操作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主要区别之一。本节课,教材上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HT”“ST”和“CS”三个命令,内容很容易掌握。但按照常规课讲法,教师讲得多,学生动手少。而且教材中的画红旗任务比较复杂,学生即使完成了任务,也不一定能理解输入的每条语句的含义。因此,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组合,把探究屋中的画红旗任务换成了让学生感知的FD命令。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让他们体验到输入命令的效果以及FD语句的意义,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步步深入,带着学生和小海龟一起丈量舞台的大小,学习画正方形。
(2)感受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魅力。
编程是信息技术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具有神奇的效果。在命令窗口,输入“过程”名称,小海龟就动起来,呈现出美妙的图画,这会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计算机的强大,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
融会贯通,学科整合拓宽课堂广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与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的整个世界,要超越单一学科体系和固有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所以信息技术课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效仿其他学科中的优秀做法,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
1.渗透学科知识,创设学习情境
那位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时,把数学中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了信息技术课堂,营造了严谨而轻松的教学氛围,并用几何、空间图形体现了数学与信息的完美融合(如上页图)。
同时,本课最精彩的部分是该教师在教学“HT”和“ST”命令时说,把小海龟隐藏起来可以更严谨地绘制图形。这样的表达让隐藏小海龟变得有意义,又渗透了数学的学科思想。学生在感官上循序渐进地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进而主动去探究学习。
2.渗透其他学科教学方法,注重体验
课堂实录:
师:现在小海龟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向右转。我们也来试试,全体起立,向右转。
学生起立,右转。
师:听我口令,向右转,向右转,向右转。
学生按口令执行。
师:转了四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转了一周,回到原位了。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快理解FD RT命令,教师让学生全体起立,并执行口令。这样直观、有趣的呈现,使学生很容易明白命令的含义。
博学多才,用个人魅力为课程增加深度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有基本的教学功底,要用专业的技能知识,创设充满童心的教学情境,并善于抓住课堂上生成的内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枝末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情感的课堂能凸显学科的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能整合其他学科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同时,具有个人魅力的课堂教学,会将学生引入不断探究的学习状态,营造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课堂才有意思,有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情感;整合;个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9-0108-03
《初识Logo》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材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习Logo程序的启动与退出以及学习使用“HT”“ST”“CS”命令。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市信息技术课基本功比赛中,进入决赛的四位选手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了《初识Logo》一课,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而令人惊讶的是,反響最好的一节课,上课教师竟然是一位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这使大家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竟然不如一个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呢?信息技术课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笔者仔细品味这四节课,感受如下。
以情动人,提升信息技术课的温度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这个角度说,一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应该是“含情脉脉”的,应该有通过情感打动人心的力量,情感的表达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饱满。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以前我们在电脑里学过哪些画画工具?
学生回顾并回答。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特别喜欢画画,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想请大家欣赏并给出评价。
学生欣赏并评价。
师:很美是不是?其实这些画,不是老师一个人的功劳,我有一个特别值得骄傲的助手。想知道它是谁吗?(大屏幕出示海龟)它乐于助人,大家想不想请它帮你们画一幅呢?但有一个问题是,小海龟有自己的语言,它听不懂我们说的话。大家只有掌握了它的语言,才能和它交流,才能让它帮你们实现想法。大家想学吗?
生:想学。
师:那这只小海龟究竟说什么语言呢?(出示课题:初识Logo语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Logo语言探索之旅吧。
(1)有情感色彩的教学内容。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赋予小海龟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小海龟不再只是一个画图工具,而是助手和朋友,这节课就是学生和小海龟从认识到了解的过程,学生喜欢小海龟就会喜欢上这节课。枯燥的内容有了情感色彩,就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力量。
在公开课上,学生难免会紧张。教师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心情放松。而复习已有的知识是为上课的内容做好铺垫,让学生评价教师的作品,这一“示弱”表现,更是与学生的一种情感交流,也是对学生尊重的表现,是一种教育智慧。
(3)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
在随堂听课时,笔者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充满生命活力的好课标准:上课时,学生应该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处于激昂的状态。这是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追求的效果。在课堂导入部分,经过一层层的感情激荡,学生的内在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尤其在教学“HT”“ST”命令时,小海龟和学生们玩起了“捉迷藏”,学生通过在命令窗口输入“HT”和“ST”,熟练掌握小海龟隐藏和显示的方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经过这样的情感铺垫,课堂已经触动了学生的心弦,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培本固源,体现信息技术课的厚度
信息技术课堂要有自身的特点,要有别于其他课堂。
课堂实录:
师:输入FD 100,小海龟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100是什么意思?
生:在Logo语言中,以步长为单位,100就表示小海龟走了100步。
师:再次输入FD 180,程序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总结。
师:小海龟只能在视图窗口内移动,一旦设定的移动的距离超出边界,小海龟就会从视图窗口的另一边显示出来。那么,再输入RT 90,小海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师:利用刚才我们学的前进和右转命令,输入这样一行命令:FD 120 RT 90 FD 120 RT 90。猜猜老师想画一个什么图形,你们能帮老师完成吗?
学生操作尝试并回答。
师:我们刚才画了一个正方形,你会画一个长方形吗?
学生操作尝试。
(1)强调信息技术的操作性。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动手操作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主要区别之一。本节课,教材上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HT”“ST”和“CS”三个命令,内容很容易掌握。但按照常规课讲法,教师讲得多,学生动手少。而且教材中的画红旗任务比较复杂,学生即使完成了任务,也不一定能理解输入的每条语句的含义。因此,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组合,把探究屋中的画红旗任务换成了让学生感知的FD命令。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让他们体验到输入命令的效果以及FD语句的意义,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步步深入,带着学生和小海龟一起丈量舞台的大小,学习画正方形。
(2)感受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魅力。
编程是信息技术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具有神奇的效果。在命令窗口,输入“过程”名称,小海龟就动起来,呈现出美妙的图画,这会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计算机的强大,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
融会贯通,学科整合拓宽课堂广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与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的整个世界,要超越单一学科体系和固有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所以信息技术课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效仿其他学科中的优秀做法,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
1.渗透学科知识,创设学习情境
那位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时,把数学中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了信息技术课堂,营造了严谨而轻松的教学氛围,并用几何、空间图形体现了数学与信息的完美融合(如上页图)。
同时,本课最精彩的部分是该教师在教学“HT”和“ST”命令时说,把小海龟隐藏起来可以更严谨地绘制图形。这样的表达让隐藏小海龟变得有意义,又渗透了数学的学科思想。学生在感官上循序渐进地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进而主动去探究学习。
2.渗透其他学科教学方法,注重体验
课堂实录:
师:现在小海龟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向右转。我们也来试试,全体起立,向右转。
学生起立,右转。
师:听我口令,向右转,向右转,向右转。
学生按口令执行。
师:转了四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转了一周,回到原位了。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快理解FD RT命令,教师让学生全体起立,并执行口令。这样直观、有趣的呈现,使学生很容易明白命令的含义。
博学多才,用个人魅力为课程增加深度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有基本的教学功底,要用专业的技能知识,创设充满童心的教学情境,并善于抓住课堂上生成的内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枝末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情感的课堂能凸显学科的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能整合其他学科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同时,具有个人魅力的课堂教学,会将学生引入不断探究的学习状态,营造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课堂才有意思,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