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这是一个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也有很多,我主要从让学生动起来这一方面谈谈,只要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课堂的有效性自然就提高了。
一、教师要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开展教学工作。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创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灌输的教学方式,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引导学生爱学、乐学
在每节课都要抓住有效时机和孩子谈话谈心,并进行思想教育。通过长期的谈话谈心让学生明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孩子明白,老师很爱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二是让孩子熟悉你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以及教学目的,这样孩子对老师就会更加熟悉,学起来也就更加容易。三是让孩子明白你对他们的要求,只要孩子们认真努力学了就好,每节课不一定百分之百学会,即使孩子在课堂上或者课下出现了错误,我们也要具体分析,如果这个孩子上课了确实没有听讲,沾不上边,我们就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如果孩子确实听了,回答问题或者做题虽然错了,但能过程中能看到孩子听课和思考的影子,这时候千万不能批评,反而要表扬和肯定,这样孩子们就更喜欢听课和思考,迟早有一天这孩子就会不再出错。四是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你可以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必须知道什么是错的。我给孩子举过一个例子,假如你被关在教室出不来,当时你还想不到出去的办法很正常,但你必须知道从窗子里跳下去是错误的。
三、每一节新课,都让学生有十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
实际上就是每节课基本都先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自学内容,自学完成以后老师再适当提问,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适当的补充讲解。其实就是类似于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最近幾年我一直在这样实践,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教的更加轻松,学生学得却更加有效,学生不仅仅获得了知识,更是获得了能力。这样的课堂体现形式是多样的,但主要思路都是让学生自己先阅读理解,完了老师再重点引导点拨,至少也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完成新课的学习,老师的作用只是穿针引线和重点点拨,课堂多数时间留给学生探索和思考,这样的课堂虽然花时间,感觉一节课下来,上的内容不多,学生做的题也不多,好像练习不够扎实,和传统意义上的好课相差甚远,很多老师也会觉得太浪费时间。但有失也有得,老师讲的少,学生做练习得少的同时,学生思考的多了,探索的多了,活动的多了,学生的思维就会发展的更加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尤其那些优等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因为有自主的空间,他们就会飞的更高,那些学困生也会因为老师放慢了节奏,获得了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有了发展思维,慢慢赶上去的机会。当然,有的老师就会问,学生的练习量上不去,成绩还是上不去怎么办?是的,没有扎实的练习,光靠发展思维, 成绩肯定上不去。事实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一般都不会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新课以后我们一般都会有一个做作业或者查漏补缺的练习课,同时我们把晚上的家庭作业都可以作为补充练习的内容,这样其实我们就不怕在新课上练得少了。
四、老师要甘居幕后,给学生前台表演的机会
也就是对于一节新课所涉及的内容,老师一般不要面面俱到,总结的那么到位。从很多人的公开可来看,老师都喜欢把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或者一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内容都总结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全部掌握或者了解,这样看似很有效率,其实不然,孩子们只是被动的接受了,而没有能力或者时间去真正内化,同时孩子们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我觉得新课我们最主要还是让学生解决最基本的内容,然后等上几节课后,在作业题中,或者在后面的复习课中再做归纳梳理,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起来也更加容易,甚至有些学生在练习实践中,已经自己懂得了这方面的知识,这些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获得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五、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教师讲解的时间过多,就会剥夺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如果每个教学过程,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和教师预先设定的一样,这样从表面上看,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教学时间也节省了。但实际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动接受知识,主体性得不到都要和教师预先设定的一模一样,这样从表面上看,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教学时间也节省了。但实际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接受知识,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能在适时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安排适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去合作交流,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安排适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去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就能因此而激发起学生更多的灵感,使他们的学习欲望越来越强,这样,学生富有见地的发现就不会擦肩而过了,学生也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六、经常让学生动手动脑
尤其对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和难理解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切实体会知识的或者过程,真正明白知识所含的道理。比如把一个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虽然我们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削,但至少应该让学生那一段类似长方体的物体,在其底面用圆规画一下,孩子马上就真正明白了。
七、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动向
注意他们的听讲以及知识掌握情况。说是每一个学生其实是不现实的,咱们班那么多的学生怎么能关注过来?也就是每一个学生层面关注那么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你不断关注他们,就能促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留在课堂上,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效。如果对学生的关注度与管理不够,即使老师讲的再精彩,你的课堂形式再先进,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一、教师要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开展教学工作。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创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灌输的教学方式,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引导学生爱学、乐学
在每节课都要抓住有效时机和孩子谈话谈心,并进行思想教育。通过长期的谈话谈心让学生明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孩子明白,老师很爱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二是让孩子熟悉你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以及教学目的,这样孩子对老师就会更加熟悉,学起来也就更加容易。三是让孩子明白你对他们的要求,只要孩子们认真努力学了就好,每节课不一定百分之百学会,即使孩子在课堂上或者课下出现了错误,我们也要具体分析,如果这个孩子上课了确实没有听讲,沾不上边,我们就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如果孩子确实听了,回答问题或者做题虽然错了,但能过程中能看到孩子听课和思考的影子,这时候千万不能批评,反而要表扬和肯定,这样孩子们就更喜欢听课和思考,迟早有一天这孩子就会不再出错。四是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你可以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必须知道什么是错的。我给孩子举过一个例子,假如你被关在教室出不来,当时你还想不到出去的办法很正常,但你必须知道从窗子里跳下去是错误的。
三、每一节新课,都让学生有十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
实际上就是每节课基本都先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自学内容,自学完成以后老师再适当提问,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适当的补充讲解。其实就是类似于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最近幾年我一直在这样实践,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教的更加轻松,学生学得却更加有效,学生不仅仅获得了知识,更是获得了能力。这样的课堂体现形式是多样的,但主要思路都是让学生自己先阅读理解,完了老师再重点引导点拨,至少也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完成新课的学习,老师的作用只是穿针引线和重点点拨,课堂多数时间留给学生探索和思考,这样的课堂虽然花时间,感觉一节课下来,上的内容不多,学生做的题也不多,好像练习不够扎实,和传统意义上的好课相差甚远,很多老师也会觉得太浪费时间。但有失也有得,老师讲的少,学生做练习得少的同时,学生思考的多了,探索的多了,活动的多了,学生的思维就会发展的更加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尤其那些优等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因为有自主的空间,他们就会飞的更高,那些学困生也会因为老师放慢了节奏,获得了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有了发展思维,慢慢赶上去的机会。当然,有的老师就会问,学生的练习量上不去,成绩还是上不去怎么办?是的,没有扎实的练习,光靠发展思维, 成绩肯定上不去。事实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一般都不会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新课以后我们一般都会有一个做作业或者查漏补缺的练习课,同时我们把晚上的家庭作业都可以作为补充练习的内容,这样其实我们就不怕在新课上练得少了。
四、老师要甘居幕后,给学生前台表演的机会
也就是对于一节新课所涉及的内容,老师一般不要面面俱到,总结的那么到位。从很多人的公开可来看,老师都喜欢把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或者一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内容都总结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全部掌握或者了解,这样看似很有效率,其实不然,孩子们只是被动的接受了,而没有能力或者时间去真正内化,同时孩子们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我觉得新课我们最主要还是让学生解决最基本的内容,然后等上几节课后,在作业题中,或者在后面的复习课中再做归纳梳理,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起来也更加容易,甚至有些学生在练习实践中,已经自己懂得了这方面的知识,这些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获得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五、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教师讲解的时间过多,就会剥夺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如果每个教学过程,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和教师预先设定的一样,这样从表面上看,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教学时间也节省了。但实际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动接受知识,主体性得不到都要和教师预先设定的一模一样,这样从表面上看,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教学时间也节省了。但实际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接受知识,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能在适时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安排适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去合作交流,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安排适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去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就能因此而激发起学生更多的灵感,使他们的学习欲望越来越强,这样,学生富有见地的发现就不会擦肩而过了,学生也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六、经常让学生动手动脑
尤其对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和难理解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切实体会知识的或者过程,真正明白知识所含的道理。比如把一个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虽然我们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削,但至少应该让学生那一段类似长方体的物体,在其底面用圆规画一下,孩子马上就真正明白了。
七、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动向
注意他们的听讲以及知识掌握情况。说是每一个学生其实是不现实的,咱们班那么多的学生怎么能关注过来?也就是每一个学生层面关注那么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你不断关注他们,就能促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留在课堂上,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效。如果对学生的关注度与管理不够,即使老师讲的再精彩,你的课堂形式再先进,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