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is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方面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1.3 重视提出问题 扶持创新行为。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1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2 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2.3 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4 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心脏工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教学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进行有效备课。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师而言,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而有效备课自然而然成了有效上课的前提。  那么,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语文备课中,集中体现教学设计的文本形式
期刊
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价值,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应注意学生互动的参与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深层次的师生互动,同时,教师要及时把握机会,创造机会,实现和促进互动。  1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1 单调型互动。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目
期刊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巴班斯基认为:“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近些年来,无论在国外或国内,研究的新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怎样选择好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1 要选择有助于调动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为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
期刊
多媒体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现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 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  1.1 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用多媒体模
期刊
拼音只是一些符号和规则,没有实际意义。让六岁左右的孩子用几十天的时间来死记这些抽象的符号、呆板的规则,可以想象那是一件多么枯燥无味的事情。从儿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只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根据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拼音教
期刊
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知道:提问是一种快乐,能够提问更快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快乐。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它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要想学生认识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  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的“个性”特点
期刊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源泉  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右脑以形象的感知,左脑以记忆、时间概念、空间
期刊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设置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启动创造性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呢?  1 把握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  要使提问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把握住最佳提问的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
期刊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1 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内容大胆取舍,从学生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出发,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特点,老师点其“要害”,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进入“腹地”,这便是教学上所用的突破法。它可使课堂结构紧凑,训练扎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以下几种突破方法:  1 题目突破  题目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题目有突出时间、地点、人物或中心等几种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