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着轻薄型羽绒服,运动裤、运动鞋,在一众西装革履的教授群中,伊塔洛·罗塔(Italo Rota)更是显得个子矮小,不显山不露水。1.67米左右的罗塔教授,和米兰理工大学的后辈卢卡·彭切里尼站在一起,更显得滑稽——瘦高的彭切里尼身高超过1.85米。
最近,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伊塔洛·罗塔做了《建筑设计与绿色能源》的讲座,与大家分享了他本人关于建筑、人类学乃至印度、中国古代哲学的思考。
融汇多种学科的罗塔,作为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和多莫斯(Domus Academy)的教授,同时开设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他设计的项目包括意大利的柏斯科埃克赛德拉酒店(Boscolo Exedra Hotel)、卡沃利(Cavalli)时装精品店以及为西班牙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设计的“水之城”主题场馆,这也是他过去10年工作的顶峰——“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建筑设计完全用电脑完成,但是在这里你看不到一台电脑。这一切都是用玻璃马赛克和陶瓷做的画;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建筑,它没有门和房间,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冒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将和心灵一同展开旅程。”
“水之城”并非孤例。罗塔的讲座,从《圣经》中的诺亚方舟,讲到印度、中国的哲学,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思考。可以说,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罗塔的生命哲学。
为什么诺亚方舟里没有植物
“为什么诺亚方舟带走的都是动物,包括我们人类?”罗塔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了全场的思考。
罗塔给出的答案是——在浩劫过后,植物依然会展现出美妙的图景。罗塔假设:“假如地球上人类灭绝了,我相信植物那生生不息的愿望是不会停止的。”
同时,罗塔认为,在人类发明的小型的花棚、室内植物园里,植物并不会自然生长。罗塔甚至对节能灯都有看法,他认为一整天亮着的节能灯,反而造成更多的浪费。
在早期,罗塔虽然深入思考过《圣经》里出现过的问题,但他一直以来无法理解。而有一年,他到尼泊尔、印度游览了一次,遂有了顿悟的感觉。特别是对于能源的产生、利用,罗塔有了自己的看法。去年,罗塔又去了一次尼泊尔,拍摄到一张照片,照片上,两位喇嘛背着太阳能发电板,走在高原强烈的日光里。罗塔感触很深:“虽然这些僧人早已经用上了电脑,甚至他们的僧舍里也能连接互联网,可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多改变,依然简单着,依然在苦修。”自然而然,像植物一般活着,成了罗塔对于人生的一种看法,以及自己的一种活法。
在废弃的庄园里感受
各种多样性
作为当代建筑领域中一个具有折中个性的人物,伊塔洛·罗塔在很多领域进行过多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个人研究,并逐渐有针对性地将研究集中在设施、事件、场景和临时搭建物上。
自打从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毕业以后,在1980年代末罗塔一度移居巴黎,参与多项著名建筑改造项目,如巴黎奥赛美术馆、蓬皮杜国家艺术馆和巴黎圣母院等。当年,他的设计涉及广泛,小到产品设计,大到都市空间规划,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业界,他以注重细节层次,也注重丰富的空间和形体而著称。少年得志的他,以使用创新的材料、先进的技术和对光的广泛研究,赢得客户、获奖无数。
可这一次来到上海,他向同济大学的学生,以及米兰理工大学游学生讲课,却大谈特谈自己在意大利南部进行的一种设计。
“在那不勒斯等地,留存有许多19世纪营建的庄园、农场。那些庄园主和他们的后人早不知去往何处,可庄园还在,只不过废弃了。”罗塔边说,边展开了他的PPT。在大屏幕上,显示着一些被植物覆盖着的建筑。罗塔介绍说:“这些建筑,看上去有着普普通通的植物覆盖,可实际上绝不是这么简单的。比如它的顶,用的是地中海南岸的植物;房屋的低层,用了来自非洲的树木,因为这些树木比较抗湿;墙,用来自日本的竹子装饰。”
罗塔如此营建的庄园,不再无人打理,而是具备了生物多样性,同时成了他自己冥思、苦想之地,当然,亦成了花园式的旅馆。
循环往复的能源利用之途
罗塔除了曾参与许多重大的国际项目,近年来也设计了许多著名的酒店,比如意大利米兰、罗马、巴里的柏斯科埃克赛德拉酒店,卡沃利时装精品店以及西班牙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水之城”场馆等。他还透露,自己正在进行中的有佛罗伦萨、巴黎、布拉格等地的酒店设计项目。
在未来的设计生涯中,罗塔自称将极力注重能源的循环往复利用。他说:“我认为,关于能源的新趋势是——哪怕食物的残渣,都可以制造能源。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
在上海居停的短短几天中,罗塔甚至发现了一个生活细节——“上海有居民在自家阳台上堆肥。在嘉定,有些汽车已经不需要其他能源,而使用充电装置,将为未来收集能源带来输出途径。还有人在自家外墙上种植植物,收获果实。”罗塔认为,这些都是符合人的本性的设计。
在罗塔的眼里,那些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地方,应该以当地固有的文明契合当下的文明。他认为,迪拜就不是一个成功的城市案例。他本人在那不勒斯,使用意大利的陶土,烧制陶器;五年前,在印度,他还捐款造了一座寺庙。许多时候,来自东方的灵感,让他对生命的真谛产生顿悟。这就是一个意大利人在东方的奇遇了吧。罗塔说:“在自然中有个规律,你只有拥有了再生的能力,才能延续生命。人,只有将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一小片,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永恒主题。”
最近,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伊塔洛·罗塔做了《建筑设计与绿色能源》的讲座,与大家分享了他本人关于建筑、人类学乃至印度、中国古代哲学的思考。
融汇多种学科的罗塔,作为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和多莫斯(Domus Academy)的教授,同时开设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他设计的项目包括意大利的柏斯科埃克赛德拉酒店(Boscolo Exedra Hotel)、卡沃利(Cavalli)时装精品店以及为西班牙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设计的“水之城”主题场馆,这也是他过去10年工作的顶峰——“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建筑设计完全用电脑完成,但是在这里你看不到一台电脑。这一切都是用玻璃马赛克和陶瓷做的画;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建筑,它没有门和房间,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冒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将和心灵一同展开旅程。”
“水之城”并非孤例。罗塔的讲座,从《圣经》中的诺亚方舟,讲到印度、中国的哲学,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思考。可以说,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罗塔的生命哲学。
为什么诺亚方舟里没有植物
“为什么诺亚方舟带走的都是动物,包括我们人类?”罗塔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了全场的思考。
罗塔给出的答案是——在浩劫过后,植物依然会展现出美妙的图景。罗塔假设:“假如地球上人类灭绝了,我相信植物那生生不息的愿望是不会停止的。”
同时,罗塔认为,在人类发明的小型的花棚、室内植物园里,植物并不会自然生长。罗塔甚至对节能灯都有看法,他认为一整天亮着的节能灯,反而造成更多的浪费。
在早期,罗塔虽然深入思考过《圣经》里出现过的问题,但他一直以来无法理解。而有一年,他到尼泊尔、印度游览了一次,遂有了顿悟的感觉。特别是对于能源的产生、利用,罗塔有了自己的看法。去年,罗塔又去了一次尼泊尔,拍摄到一张照片,照片上,两位喇嘛背着太阳能发电板,走在高原强烈的日光里。罗塔感触很深:“虽然这些僧人早已经用上了电脑,甚至他们的僧舍里也能连接互联网,可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多改变,依然简单着,依然在苦修。”自然而然,像植物一般活着,成了罗塔对于人生的一种看法,以及自己的一种活法。
在废弃的庄园里感受
各种多样性
作为当代建筑领域中一个具有折中个性的人物,伊塔洛·罗塔在很多领域进行过多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个人研究,并逐渐有针对性地将研究集中在设施、事件、场景和临时搭建物上。
自打从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毕业以后,在1980年代末罗塔一度移居巴黎,参与多项著名建筑改造项目,如巴黎奥赛美术馆、蓬皮杜国家艺术馆和巴黎圣母院等。当年,他的设计涉及广泛,小到产品设计,大到都市空间规划,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业界,他以注重细节层次,也注重丰富的空间和形体而著称。少年得志的他,以使用创新的材料、先进的技术和对光的广泛研究,赢得客户、获奖无数。
可这一次来到上海,他向同济大学的学生,以及米兰理工大学游学生讲课,却大谈特谈自己在意大利南部进行的一种设计。
“在那不勒斯等地,留存有许多19世纪营建的庄园、农场。那些庄园主和他们的后人早不知去往何处,可庄园还在,只不过废弃了。”罗塔边说,边展开了他的PPT。在大屏幕上,显示着一些被植物覆盖着的建筑。罗塔介绍说:“这些建筑,看上去有着普普通通的植物覆盖,可实际上绝不是这么简单的。比如它的顶,用的是地中海南岸的植物;房屋的低层,用了来自非洲的树木,因为这些树木比较抗湿;墙,用来自日本的竹子装饰。”
罗塔如此营建的庄园,不再无人打理,而是具备了生物多样性,同时成了他自己冥思、苦想之地,当然,亦成了花园式的旅馆。
循环往复的能源利用之途
罗塔除了曾参与许多重大的国际项目,近年来也设计了许多著名的酒店,比如意大利米兰、罗马、巴里的柏斯科埃克赛德拉酒店,卡沃利时装精品店以及西班牙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水之城”场馆等。他还透露,自己正在进行中的有佛罗伦萨、巴黎、布拉格等地的酒店设计项目。
在未来的设计生涯中,罗塔自称将极力注重能源的循环往复利用。他说:“我认为,关于能源的新趋势是——哪怕食物的残渣,都可以制造能源。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
在上海居停的短短几天中,罗塔甚至发现了一个生活细节——“上海有居民在自家阳台上堆肥。在嘉定,有些汽车已经不需要其他能源,而使用充电装置,将为未来收集能源带来输出途径。还有人在自家外墙上种植植物,收获果实。”罗塔认为,这些都是符合人的本性的设计。
在罗塔的眼里,那些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地方,应该以当地固有的文明契合当下的文明。他认为,迪拜就不是一个成功的城市案例。他本人在那不勒斯,使用意大利的陶土,烧制陶器;五年前,在印度,他还捐款造了一座寺庙。许多时候,来自东方的灵感,让他对生命的真谛产生顿悟。这就是一个意大利人在东方的奇遇了吧。罗塔说:“在自然中有个规律,你只有拥有了再生的能力,才能延续生命。人,只有将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一小片,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