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時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啦啦操运动项目恰好能够满足新环境下小学体育教育的需求。本文从供求角度简析了小学啦啦操课程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并且就如何更好的开展推广提出具体思路,以期更好的推广啦啦操运动,切实提高小学啦啦操教学质量。
关键词:啦啦操;小学体育教育
啦啦操作为一种新兴的健身运动形式,具有艺术性、娱乐性、观赏性和竞技性。在校园里开展啦啦操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现实看,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影响程度较大,已纳入到正式运动课程中。而在全国各中小学,则主要以开展各类啦啦操比赛为主,活跃程度有限。然而从小学教育的特点和校园氛围而言,啦啦操运动却有着更好的生存土壤和发展价值。
一、需求角度分析——小学体育教育需求
(一)年龄特征需求
国家法定小学入学年龄是年满6周岁,整个小学阶段年龄横跨6至12周岁。根据相关教育学家的研究,该阶段的适龄儿童的典型特点就是好动且对音律敏感,并且是培育体育爱好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身体健康需求
2005-2014年,我国开展过3次全国范围的体质健康调研,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整体健康态势向上,但肥胖和超重率持续增长,已经成为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小学阶段,则是重要的成长发育期。科学证明,适度的运动有益于小学生的身体成长。
(三)心理教育需求
根据相关资料,近3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紧张和偏执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而小学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教学、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内在桥梁,小学体育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二、啦啦操进小学教育中的意义
(一)啦啦操能够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
新兴的啦啦操项目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其中包含了健身、跳跃、舞蹈、柔韧等基础动作,对提升多种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舞蹈元素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敏度;体操元素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灵敏度以、生弹跳力及动作速度;啦啦操技巧元素中:简单的抛接、托举、合作等动作可以很好的锻炼小学生掌握平衡的能力、提升动作的反应速度的和力量等等。虽然一套动作的时间不长,但对学生的血液循环和载氧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因此,不仅可以锻炼到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啦啦操能够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
新兴的啦啦操项目在很多时候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小学生在进行啦啦操项目练习时,身体的很多器官可以得到锻炼,如:在自己学校进行进行啦啦操比赛、区级啦啦操比赛、市级啦啦操比赛或者省级啦啦操比赛,啦啦操的队员都要把乐观、积极、向上的啦啦操动作和灿烂的微笑传递给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展现自身的感染力,让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进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三)课程的可普及度高
啦啦操运动通常与音乐和众多的道具相结合,音乐可以是各式欢快或激情向上的运动歌曲,道具可以是花、球和旗帜等,通过与啦啦操的结合,进而展现出各种不同的运动主题和精神面貌。
由于音乐和道具的选择多样化,限制较少,相对其他运动课程准入难度低小,只要有合适的训练场地和指导老师,就可以开展此类运动课程。
(四)团队意识的培养
啦啦操是一项集体运动,特别注重集体效果,在实际表演过程中,一旦出现个别表演人员的不协调,就会破坏整个啦啦操团队的美感。该运动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通过各成员之间的动作衔接、队形转换来实现团体目标。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极为重要,在日本等国的低龄教育中,特别强调集体荣誉,而不是突出个体。
三、小学啦啦操在教育中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目前我国的啦啦操项目仍处在初步的发展时期,从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说,小学啦啦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专业师资力量
啦啦操运动作为团体技能类运动,对于教师的专业和协调能力要求较高,目前从事小学的师资主要是体育、形体和舞蹈专业的老师兼任,缺乏系统的大学啦啦操知识和技能教育。而目前大学中啦啦操专业相对冷门,很难招聘到专业的啦啦操师资力量。
(二)学校重视程度
啦啦操运动作为近年来新引入的运动,目前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引导,通过举办各类学校间的啦啦操表演竞赛来促进推广,该运动在学校仍处于起步阶段,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其了解有限,对该运动的价值、特点和功能均知之甚少,很难引起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
(三)外部展示平台
啦啦操运动具有较强的表演和竞技性,其起源就决定了该类运动必须要有合适的对外展现的平台。由于目前啦啦操运动在小学教育中推行程度有限,未能全方位开展,故在学校间的实际交流,以及学生活动中很难得到外部展示的平台。
四、建议
(一)加强教育部门的引导
每一项新的运动课程的引入,都离不开政府教育部门的引导和协调,对于小学教育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教育部门需要做到两点:一是通过政策面加强各校对该运动课程的重视,提出打造“两球一操”体育品牌项目学校,选定推广普及啦啦操项目,以点及面,这就为未来全面引入啦啦操运动课程打下伏笔。二是牵头搭建啦啦操外部展示平台。近年来,合肥市、高新区先后举办过多次校园啦啦操比赛,通过校园比赛常态化,逐步搭建和完善啦啦操运动的外部展示平台,培育合肥地区啦啦操表演竞赛的氛围。
(二)目前互联网+的大潮下,新兴的运动课程,也要有新的教学模式
不必再拘泥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而是可以将网络和视频带入教学平台,通过传统教学为主、网络教育为辅和现场视频验证的方式,全方位的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资源。
一方面通过老师现场教育和网络教育,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现场视频录制分析,每个学生可以实现对自身动作的细致观察,找出啦啦操训练中容易忽视的动作细节,老师进一步进行示范校正,不断完善和进步。该种混合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啦啦操实际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高银华:《中小学开展啦啦操的可行性》,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8期.
[2]王敏:啦啦操融入体育课堂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分析[J].
[3]王晓东:《我国啦啦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中国学校体育.
作者简介
贾利芝(1988—),女,汉族,安徽人,阜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合肥市梦园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关键词:啦啦操;小学体育教育
啦啦操作为一种新兴的健身运动形式,具有艺术性、娱乐性、观赏性和竞技性。在校园里开展啦啦操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现实看,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影响程度较大,已纳入到正式运动课程中。而在全国各中小学,则主要以开展各类啦啦操比赛为主,活跃程度有限。然而从小学教育的特点和校园氛围而言,啦啦操运动却有着更好的生存土壤和发展价值。
一、需求角度分析——小学体育教育需求
(一)年龄特征需求
国家法定小学入学年龄是年满6周岁,整个小学阶段年龄横跨6至12周岁。根据相关教育学家的研究,该阶段的适龄儿童的典型特点就是好动且对音律敏感,并且是培育体育爱好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身体健康需求
2005-2014年,我国开展过3次全国范围的体质健康调研,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整体健康态势向上,但肥胖和超重率持续增长,已经成为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小学阶段,则是重要的成长发育期。科学证明,适度的运动有益于小学生的身体成长。
(三)心理教育需求
根据相关资料,近3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紧张和偏执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而小学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教学、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内在桥梁,小学体育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二、啦啦操进小学教育中的意义
(一)啦啦操能够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
新兴的啦啦操项目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其中包含了健身、跳跃、舞蹈、柔韧等基础动作,对提升多种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舞蹈元素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敏度;体操元素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灵敏度以、生弹跳力及动作速度;啦啦操技巧元素中:简单的抛接、托举、合作等动作可以很好的锻炼小学生掌握平衡的能力、提升动作的反应速度的和力量等等。虽然一套动作的时间不长,但对学生的血液循环和载氧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因此,不仅可以锻炼到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啦啦操能够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
新兴的啦啦操项目在很多时候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小学生在进行啦啦操项目练习时,身体的很多器官可以得到锻炼,如:在自己学校进行进行啦啦操比赛、区级啦啦操比赛、市级啦啦操比赛或者省级啦啦操比赛,啦啦操的队员都要把乐观、积极、向上的啦啦操动作和灿烂的微笑传递给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展现自身的感染力,让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进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三)课程的可普及度高
啦啦操运动通常与音乐和众多的道具相结合,音乐可以是各式欢快或激情向上的运动歌曲,道具可以是花、球和旗帜等,通过与啦啦操的结合,进而展现出各种不同的运动主题和精神面貌。
由于音乐和道具的选择多样化,限制较少,相对其他运动课程准入难度低小,只要有合适的训练场地和指导老师,就可以开展此类运动课程。
(四)团队意识的培养
啦啦操是一项集体运动,特别注重集体效果,在实际表演过程中,一旦出现个别表演人员的不协调,就会破坏整个啦啦操团队的美感。该运动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通过各成员之间的动作衔接、队形转换来实现团体目标。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极为重要,在日本等国的低龄教育中,特别强调集体荣誉,而不是突出个体。
三、小学啦啦操在教育中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目前我国的啦啦操项目仍处在初步的发展时期,从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说,小学啦啦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专业师资力量
啦啦操运动作为团体技能类运动,对于教师的专业和协调能力要求较高,目前从事小学的师资主要是体育、形体和舞蹈专业的老师兼任,缺乏系统的大学啦啦操知识和技能教育。而目前大学中啦啦操专业相对冷门,很难招聘到专业的啦啦操师资力量。
(二)学校重视程度
啦啦操运动作为近年来新引入的运动,目前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引导,通过举办各类学校间的啦啦操表演竞赛来促进推广,该运动在学校仍处于起步阶段,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其了解有限,对该运动的价值、特点和功能均知之甚少,很难引起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
(三)外部展示平台
啦啦操运动具有较强的表演和竞技性,其起源就决定了该类运动必须要有合适的对外展现的平台。由于目前啦啦操运动在小学教育中推行程度有限,未能全方位开展,故在学校间的实际交流,以及学生活动中很难得到外部展示的平台。
四、建议
(一)加强教育部门的引导
每一项新的运动课程的引入,都离不开政府教育部门的引导和协调,对于小学教育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教育部门需要做到两点:一是通过政策面加强各校对该运动课程的重视,提出打造“两球一操”体育品牌项目学校,选定推广普及啦啦操项目,以点及面,这就为未来全面引入啦啦操运动课程打下伏笔。二是牵头搭建啦啦操外部展示平台。近年来,合肥市、高新区先后举办过多次校园啦啦操比赛,通过校园比赛常态化,逐步搭建和完善啦啦操运动的外部展示平台,培育合肥地区啦啦操表演竞赛的氛围。
(二)目前互联网+的大潮下,新兴的运动课程,也要有新的教学模式
不必再拘泥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而是可以将网络和视频带入教学平台,通过传统教学为主、网络教育为辅和现场视频验证的方式,全方位的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资源。
一方面通过老师现场教育和网络教育,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现场视频录制分析,每个学生可以实现对自身动作的细致观察,找出啦啦操训练中容易忽视的动作细节,老师进一步进行示范校正,不断完善和进步。该种混合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啦啦操实际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高银华:《中小学开展啦啦操的可行性》,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8期.
[2]王敏:啦啦操融入体育课堂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分析[J].
[3]王晓东:《我国啦啦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中国学校体育.
作者简介
贾利芝(1988—),女,汉族,安徽人,阜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合肥市梦园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