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很多亲戚朋友都向我咨询,说家里孩子考上大学了,希望我在孩子上学走之前给孩子谈谈心,告诉他们如何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大学时光。有时候感觉这个命题是个大作文。反思自己多年带班和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经历,我认为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具备完整人格的人。我将此概括为“1、2、3、4、5”。
关键词:大学;能力;知识;培养
一、“1”即善始善终
《诗经·大雅·荡》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所以,大一新生要谨记,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有头有尾。从大的方面讲,满怀憧憬地走进大学校门、四年后高高兴兴地离开母校,步入人生新的征程,此谓善始善终;从小的方面讲,如果你是一名班干部,班主任委托你把一个文件送给另外一栋办公楼的老师,那么当你把文件送到后,如果在第一时间给班主任发个短信或者在微信留言,告诉班主任此文件已经送到,请老师放心,这也善始善终。同样是把文件送到了,但是如果你不给班主任反馈信息,就给人留下有头无尾的影响。
二、“2”就是两手准备
在大学里,做任何事情,都要准备两套方案,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凡事往最好的地方去努力,同时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班级里面举办个迎新晚会,要准备两套方案,如果第一套方案能顺利实施,当然最好,如果万一遇到什么突发情况,第二套方案马上到位。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也一样,不能把就业目标紧紧盯在考公务员、去事业单位工作的这条路上,在企业里面就业,一样能实现人生价值。
三、“3”即“三颗心”
一个具备完整人格的人要有“三颗心”,即责任之心、感恩之心、宽容之心。
所谓责任之心,包含三个方面,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大学生从法律的角度讲,都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从小的方面讲,首先应该对自己负责,珍惜大学四年宝贵时光,不忘初心,发愤图强,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从大的方面讲,青年人要对社会负责,既要“读圣贤书”,更要“闻窗外事”。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里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大一新生,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对社会的关注度,將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所谓感恩之心,是指要感恩父母、感恩帮助人过我们的人,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也深深地滋养着一代代人。感恩是一种境界,感恩的人,经常想的是自己应该如何奉献;不懂感恩的人,经常想的是别人欠自己,如何去索取。学会感恩,这是立身做人的要求。感恩不同于一般的知恩图报,而是跳出狭隘的视野,追求健全的人格,坚定崇高的信仰,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但关心自我,注重个性发展,更关心他人、社会、国家、民族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大一新生,一定要继承中华民族这个传统美德,砥砺德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不断服务社会、回报人民、担当责任,做一个让他人尊敬、令亲人自豪、受社会称道的人。
所谓宽容之心,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学一个宿舍、一个班集体,大家都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和待人处事的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彼此包容、互相理解、求同存异。古人说:静坐常思已过,吾日三省吾身。遇事一定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意大利诗人卢恰诺.德克雷申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着才能飞翔”。大学里每个同学都有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要学习对方的长处,包容彼此的缺点,友谊之船才能远航。
四、“4”即四种观念
大学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务必要培养四种观念:惜时如金的观念、早规划、厚积淀的观念、从小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多样化的观念。
(一)惜时如金的观念
对于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刚刚迈入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讲,和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多了。该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成为很多大学生思考的问题。甚至很多读到大学四年级的同学仍然在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只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笔者曾经连续针对四届不同专业的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做个一个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大学入学以来您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90%以上的学生都回答“浪费了太多时间,如果重新来一次,我一定好好规划、利用好时间”。很多天之骄子把大学当成保险箱,总以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船到码头车到站,进入大学后,不是选择尽快适应大学的节凑,而是过度放纵自己,男生把电脑当成游戏机,女生把电脑当成电影院,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消耗了一生当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惜时如金”的观念,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四个寒假和三个暑假的时间。上课的时间基本上大家都在上课,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做的不同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笔者的一个学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利用大学四年的课余时间学习音乐,最后考到省属重点大学的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另外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样利用课余时间一直学习德语,并一次顺利通过了高校德语水平考试DSH,凭借这个证书,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就业,年薪50多万。以上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这些同学都是利用时间的高手,他们成功的经历也充分说明了,如果时间利用好了,大学四年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二)早规划、厚积淀的观念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大学生来讲,一定要尽早地规划自己毕业后的去向,并为此早做准备工作。大学毕业时面临着就业和考研的选择,就业又包括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就业、去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方面,考研也面临着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考哪个学校的研究生,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等诸多选项。凡事种种,都需要提前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家庭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提前做好选择,选择的越早,提前准备的越充分,最终成功的概率越大。 (三)从小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
《老子》第64章里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韩非子·显学》篇里提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一线既是刚出校门,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场所,又是成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实践性环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多年的学习,获得毕业文凭,到基层一线工作是大材小用,甚至认为是浪费人才资源。他们看不到基层一线对于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看不到到基层一线工作是锻炼自己、摔打自己、缩短适应期的重要途径。因此,毕业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学历层次以及就业起步阶段的特点,正确自我正位,从小做起、从头做起,乐于并勇于到中小企业等基层一线去就业工作,为走出校门后,客观正确地了解社会,体察民情、社情和国情创造条件,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打牢今后成长发展的根基。
(四)多元化的观念
社会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而思想观念的更新又推动着社会发展。在学生毕业就业求职中,什么叫“正规单位”,什么是“体面工作”,用什么标准去划分正规与不正规单位,体面与不体面工作,需不需用过去的观念和尺度去划分,这本身就是能不能创新,怎样创新的现实问题。有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把进正规单位、干体面工作作为自己成功就业的标志,否则就不算就业。这种传统的、陈旧的观念,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与就业形势不相符合。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渠道、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工作的概念及表现形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必须历史地、发展地看待“正规单位”和“体面工作”。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没有正规不正规之分,有没有岗位是关键。也没有体面不体面工作之别,能不能为社会服务、创造价值是关键。能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创造财富就是真正的工作,体面的工作。
五、“5”即五种能力
(一)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口才”。口才是一门艺术,一个人“口才”不佳,壶里有饺子倒不出来,那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首先需要展示的才能就是“说话”,因为用人单位向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就是“为什么要来我们单位应聘,说说你的想法和情况。”虽有才华不善于口头表达,无论如何用人单位会认为这是你的一个缺陷。所以大学生应该多参加一些社团,比如班干部、学生会、辩论队等,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即写作水平。笔者也曾经有意识地参访过多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问他们的申论写作如何?80%的学生都感覺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没有刚刚高中毕业的时候水平高。进入大学以后,除了文学类的专业外,其他专业基本上不再学习语文,久而久之,文字表达能力越来越弱。大学生应该从大一开始就有意识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比如通过多读书、坚持写日记、写时事评论、参加“中华魂”主题征文、参与社会实践、撰写调查报告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这方面的能力。
(二)人际交往能力
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人们除了8小时睡眠以外,在其余16个小时中,约有70%的时间都在进行交往、沟通信息。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他和杨振宁合作研究共同打破宇称守恒定律的成果,许多就是在吃饭时的交流中解决的。正由于此,大学生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应着意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当今的人际交往中,矛盾和冲突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自己如何解决问题。当今的我们拥有了较高水平的教育和素质,应该学会如何能在冲突和矛盾中化干戈为玉帛。大学里的同学是要朝夕相处近三年的,只要敞开心扉地接纳他人,多与别人交流和沟通,就会发现人心向善。不要因为过去有交友失败的经历,在大学里仍然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与他人交往。事实上,我们的心智趋于成熟和理智,对于友谊,都抱着悦纳的态度。其实,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与事,即便很糟糕的事情也会逐渐好起来。
(三)学习能力
清朝作家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提到: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新的知识不断出现。每个人要想使自己有所成就,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不断充电、吸氧,与时俱进,才能保持使自己跟上时代步伐,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现代企业招聘关心的不是你目前能做什么,而是你能学会做什么,也就是你的学习能力的高低。而学习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着重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它是衡量人才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日常学习和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求助他人或是查阅资料,首先要冷静下来,学会将问题分解,通过解决每个小问题最终解决整个大问题,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可以解决,并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四)抵抗挫折、自我调节的能力
刚刚进入大学,生活里有太多的变化,大学课程难度高,作业多得让人喘不过来气,老师严厉而不讲情面。曾经是高中里的好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里就拿到一个不及格。有些人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心理崩溃,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所以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褪去完美主义的念头,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习惯和度过人生路上的起起伏伏、沟沟坎坎。
抵抗挫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遇到喜事,不要沾沾自喜;遇到困难,不要一筹莫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自古而来的优秀品格。走向社会之前,大学生应该好好利用大学这段宝贵的时光,培养自己对待问题的冷静态度,养成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对人、对事时刻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有问题要及时解决,有心事可以找人倾诉,失败了是长见识了,成功了能让你更自信,仅此而已。
(五)创新能力
创新,与时俱进,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使命,也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地对待生活、对待事业,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停滞不前,这种做法比较适合缺少远大抱负、安于现状的大学生。未来,要想在千百万求职大军中成为幸运儿,具备一流的创新能力是必须的。企业要发展,发展靠员工,员工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发展程度的高低。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努力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多想”。面对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你是否能够提出一个来;如果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你是否能够提出一个更好的来。这很重要。
能力,乃是立身之本。每一个人生阶段,其实都应该历练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能力的培养又非朝夕之功,必须下大气力,在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之下主动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大学就是培养能力最好的阶段。
作者简介:王坤,河北经贸大学人事处。
关键词:大学;能力;知识;培养
一、“1”即善始善终
《诗经·大雅·荡》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所以,大一新生要谨记,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有头有尾。从大的方面讲,满怀憧憬地走进大学校门、四年后高高兴兴地离开母校,步入人生新的征程,此谓善始善终;从小的方面讲,如果你是一名班干部,班主任委托你把一个文件送给另外一栋办公楼的老师,那么当你把文件送到后,如果在第一时间给班主任发个短信或者在微信留言,告诉班主任此文件已经送到,请老师放心,这也善始善终。同样是把文件送到了,但是如果你不给班主任反馈信息,就给人留下有头无尾的影响。
二、“2”就是两手准备
在大学里,做任何事情,都要准备两套方案,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凡事往最好的地方去努力,同时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班级里面举办个迎新晚会,要准备两套方案,如果第一套方案能顺利实施,当然最好,如果万一遇到什么突发情况,第二套方案马上到位。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也一样,不能把就业目标紧紧盯在考公务员、去事业单位工作的这条路上,在企业里面就业,一样能实现人生价值。
三、“3”即“三颗心”
一个具备完整人格的人要有“三颗心”,即责任之心、感恩之心、宽容之心。
所谓责任之心,包含三个方面,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大学生从法律的角度讲,都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从小的方面讲,首先应该对自己负责,珍惜大学四年宝贵时光,不忘初心,发愤图强,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从大的方面讲,青年人要对社会负责,既要“读圣贤书”,更要“闻窗外事”。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里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大一新生,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对社会的关注度,將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所谓感恩之心,是指要感恩父母、感恩帮助人过我们的人,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也深深地滋养着一代代人。感恩是一种境界,感恩的人,经常想的是自己应该如何奉献;不懂感恩的人,经常想的是别人欠自己,如何去索取。学会感恩,这是立身做人的要求。感恩不同于一般的知恩图报,而是跳出狭隘的视野,追求健全的人格,坚定崇高的信仰,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但关心自我,注重个性发展,更关心他人、社会、国家、民族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大一新生,一定要继承中华民族这个传统美德,砥砺德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不断服务社会、回报人民、担当责任,做一个让他人尊敬、令亲人自豪、受社会称道的人。
所谓宽容之心,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学一个宿舍、一个班集体,大家都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和待人处事的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彼此包容、互相理解、求同存异。古人说:静坐常思已过,吾日三省吾身。遇事一定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意大利诗人卢恰诺.德克雷申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着才能飞翔”。大学里每个同学都有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要学习对方的长处,包容彼此的缺点,友谊之船才能远航。
四、“4”即四种观念
大学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务必要培养四种观念:惜时如金的观念、早规划、厚积淀的观念、从小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多样化的观念。
(一)惜时如金的观念
对于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刚刚迈入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讲,和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多了。该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成为很多大学生思考的问题。甚至很多读到大学四年级的同学仍然在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只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笔者曾经连续针对四届不同专业的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做个一个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大学入学以来您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90%以上的学生都回答“浪费了太多时间,如果重新来一次,我一定好好规划、利用好时间”。很多天之骄子把大学当成保险箱,总以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船到码头车到站,进入大学后,不是选择尽快适应大学的节凑,而是过度放纵自己,男生把电脑当成游戏机,女生把电脑当成电影院,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消耗了一生当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惜时如金”的观念,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四个寒假和三个暑假的时间。上课的时间基本上大家都在上课,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做的不同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笔者的一个学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利用大学四年的课余时间学习音乐,最后考到省属重点大学的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另外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样利用课余时间一直学习德语,并一次顺利通过了高校德语水平考试DSH,凭借这个证书,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就业,年薪50多万。以上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这些同学都是利用时间的高手,他们成功的经历也充分说明了,如果时间利用好了,大学四年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二)早规划、厚积淀的观念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大学生来讲,一定要尽早地规划自己毕业后的去向,并为此早做准备工作。大学毕业时面临着就业和考研的选择,就业又包括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就业、去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方面,考研也面临着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考哪个学校的研究生,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等诸多选项。凡事种种,都需要提前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家庭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提前做好选择,选择的越早,提前准备的越充分,最终成功的概率越大。 (三)从小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
《老子》第64章里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韩非子·显学》篇里提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一线既是刚出校门,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场所,又是成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实践性环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多年的学习,获得毕业文凭,到基层一线工作是大材小用,甚至认为是浪费人才资源。他们看不到基层一线对于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看不到到基层一线工作是锻炼自己、摔打自己、缩短适应期的重要途径。因此,毕业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学历层次以及就业起步阶段的特点,正确自我正位,从小做起、从头做起,乐于并勇于到中小企业等基层一线去就业工作,为走出校门后,客观正确地了解社会,体察民情、社情和国情创造条件,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打牢今后成长发展的根基。
(四)多元化的观念
社会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而思想观念的更新又推动着社会发展。在学生毕业就业求职中,什么叫“正规单位”,什么是“体面工作”,用什么标准去划分正规与不正规单位,体面与不体面工作,需不需用过去的观念和尺度去划分,这本身就是能不能创新,怎样创新的现实问题。有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把进正规单位、干体面工作作为自己成功就业的标志,否则就不算就业。这种传统的、陈旧的观念,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与就业形势不相符合。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渠道、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工作的概念及表现形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必须历史地、发展地看待“正规单位”和“体面工作”。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没有正规不正规之分,有没有岗位是关键。也没有体面不体面工作之别,能不能为社会服务、创造价值是关键。能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创造财富就是真正的工作,体面的工作。
五、“5”即五种能力
(一)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口才”。口才是一门艺术,一个人“口才”不佳,壶里有饺子倒不出来,那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首先需要展示的才能就是“说话”,因为用人单位向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就是“为什么要来我们单位应聘,说说你的想法和情况。”虽有才华不善于口头表达,无论如何用人单位会认为这是你的一个缺陷。所以大学生应该多参加一些社团,比如班干部、学生会、辩论队等,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即写作水平。笔者也曾经有意识地参访过多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问他们的申论写作如何?80%的学生都感覺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没有刚刚高中毕业的时候水平高。进入大学以后,除了文学类的专业外,其他专业基本上不再学习语文,久而久之,文字表达能力越来越弱。大学生应该从大一开始就有意识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比如通过多读书、坚持写日记、写时事评论、参加“中华魂”主题征文、参与社会实践、撰写调查报告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这方面的能力。
(二)人际交往能力
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人们除了8小时睡眠以外,在其余16个小时中,约有70%的时间都在进行交往、沟通信息。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他和杨振宁合作研究共同打破宇称守恒定律的成果,许多就是在吃饭时的交流中解决的。正由于此,大学生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应着意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当今的人际交往中,矛盾和冲突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自己如何解决问题。当今的我们拥有了较高水平的教育和素质,应该学会如何能在冲突和矛盾中化干戈为玉帛。大学里的同学是要朝夕相处近三年的,只要敞开心扉地接纳他人,多与别人交流和沟通,就会发现人心向善。不要因为过去有交友失败的经历,在大学里仍然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与他人交往。事实上,我们的心智趋于成熟和理智,对于友谊,都抱着悦纳的态度。其实,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与事,即便很糟糕的事情也会逐渐好起来。
(三)学习能力
清朝作家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提到: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新的知识不断出现。每个人要想使自己有所成就,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不断充电、吸氧,与时俱进,才能保持使自己跟上时代步伐,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现代企业招聘关心的不是你目前能做什么,而是你能学会做什么,也就是你的学习能力的高低。而学习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着重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它是衡量人才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日常学习和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求助他人或是查阅资料,首先要冷静下来,学会将问题分解,通过解决每个小问题最终解决整个大问题,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可以解决,并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四)抵抗挫折、自我调节的能力
刚刚进入大学,生活里有太多的变化,大学课程难度高,作业多得让人喘不过来气,老师严厉而不讲情面。曾经是高中里的好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里就拿到一个不及格。有些人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心理崩溃,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所以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褪去完美主义的念头,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习惯和度过人生路上的起起伏伏、沟沟坎坎。
抵抗挫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遇到喜事,不要沾沾自喜;遇到困难,不要一筹莫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自古而来的优秀品格。走向社会之前,大学生应该好好利用大学这段宝贵的时光,培养自己对待问题的冷静态度,养成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对人、对事时刻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有问题要及时解决,有心事可以找人倾诉,失败了是长见识了,成功了能让你更自信,仅此而已。
(五)创新能力
创新,与时俱进,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使命,也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地对待生活、对待事业,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停滞不前,这种做法比较适合缺少远大抱负、安于现状的大学生。未来,要想在千百万求职大军中成为幸运儿,具备一流的创新能力是必须的。企业要发展,发展靠员工,员工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发展程度的高低。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努力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多想”。面对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你是否能够提出一个来;如果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你是否能够提出一个更好的来。这很重要。
能力,乃是立身之本。每一个人生阶段,其实都应该历练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能力的培养又非朝夕之功,必须下大气力,在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之下主动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大学就是培养能力最好的阶段。
作者简介:王坤,河北经贸大学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