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技拳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枝拳是南拳中一个出色的拳种,属后发制人的实战技法。据传,此拳出自南少林寺,为洪熙官所创,寺僧何岩曾学此拳。火烧少林寺时,何岩出走广东,至海陆丰碣石收徒传拳。陈南枝是何岩再传弟子,是门中成就最高之人。
  陈南枝(1847年—1925年),又名鉴山,为名震一时的技击高手。潮汕武坛和民众都佩服其功夫,公认其为“好手南枝师”,并称其所教的拳为南枝拳。
  
  南枝天赋极高,拳识渊博。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是在同一家拳馆教授的技法也不尽相同。传至今日,南枝拳内容十分丰富,但大体可分为大、中、小三式。这三式的拳架基本相似,风格和演拳法却大不相同。以书法比喻,大式似楷体,演拳似写楷书;中式似行体,演拳似写行书;小式似草体,演拳似写草书。
  南枝拳套路众多,若加上器械共有几十套。其中“四步”是入门第一套路,最重要而又须苦练;其中威力最大的动作是直冲拳,姿势优美,冲击力大,练好此动作,可以说拳就练好了几成。
  南枝拳脚“踩”八卦,脚极少越出卦外,卧牛之地即可打拳。其动作有阴有阳,有刚有柔,有上有下,有前有后,有左有右,有内有外,弧直参半,又有旋转。要学南枝拳,必须先知八卦足位图、手形和重要的基本动作。
  
  一、八卦足位图
  
  为了站对位和易学,初学时应在地上画一个简单的八卦图(练者的马步多大,图的直径就多长,通常约是练者本人的三脚掌半)。图中四正四隅八个方向,自西起标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因个别动作须站出卦外,故要在卦周画上一个正方形,在图外标明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以及在方角上写明甲、乙、丙、丁(见八卦足位图)。在练拳过程中足位依图而定。
  


  南枝拳的马步,站在直线上叫直马步,站在横线上叫横马步,站在斜线上叫斜马步,角度大的斜马步叫大三角马步。
  
  二、手形
  
  拳形
  1.凤眼拳 四指并拢卷握,食指第一节直挺出,拇指的末节和中指的第一节紧夹食指的第三节,拳眼形似凤眼,故名(图1)。
  2.佛手拳 凤眼拳放松半握,指不贴拳心,状如植物果实佛手,故名(图2,图3)。
  3.平拳 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贴食指的第二、三节和中指的第二节(图4,图5)。
  4.猫头拳 平拳松握,指不贴拳心。自食指起,指尖距离拳心一个比一个远。看拳背,拳似猫头,故名(图6,图7)。
  掌形
  1.罗汉掌(通称柳叶掌) 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屈紧贴虎口处(图8)。
  2.搭掌 五指自然张开,指微弯,有搭抓之意(图9)。
  
  三、重要的基本动作
  
  1.马步抱拳 两脚内侧平行开立,中间距离约等于站者的三脚掌半。屈腿,大腿接近水平。全脚掌着地,趾抓地。两膝张开,膝与脚尖垂直,臀部不后突。胸挺,头顶天,口微闭,齿轻咬,舌舐上腭,提肛吊裆,呼吸自然,气沉丹田,目视正前方。此为站横马步。抱拳则要注意两手握凤眼拳,拳心向上,各置于胸乳侧,前臂水平,肘尽量后挺,两前臂平行(图10)。
  


  2.直马步横肩拿钹手 胸转向侧旁的马步,即是直马步。直马步中小腿要直立,与大腿构成一个直角,臀部不后突。两脚内侧尽量接近平行,后脚全脚掌着地,膝张起而不敞裆;前脚力点落于脚跟和脚外缘,脚趾抓地。腰身要拧转,使胸部正向大腿的走向(这是南枝拳的横肩)。腰身练向左转、向右转。左转时,两手要合成左拿钹手置于左胸乳侧;右转时,两手要合成右拿钹手置于右胸乳侧。拿钹手中,准备冲拳的前臂要尽量后挺,水平,正对其前后走向(图11,图12)。
  3.横马步前冲拳 由马步抱拳姿势(图13),单拳迅速向前冲出。冲拳要快,拳心在肘将离开胸侧时才开始转,渐转向下,并用爆发力冲出。切不可一出拳即转向下。拳出到尽头,拳心向下,高与肩平,定位,不进退、不跳动,并稍停顿半秒多钟。此时目要看拳。先练“死肩”冲拳(图14),后练“活肩”冲拳(图15)。拳收回时要先吞肩,带动手臂翻滚缩退收回,置于胸乳侧。先逐手练冲,后两手轮冲,一手冲出,同时一手收回,反复练习。
  4.直马步冲拳(顺步冲拳) 可先练顺步左冲拳。站左直马步,横肩坐拿钹手势(图16),先以横护胸前的右前臂背面为力点,向前上(高度齐眉)划弧,后活转腰身助力担开,同时指掌粘缠抓拉,变凤眼拳,收置右胸乳侧。同时伏击的左拳向侧前冲出。冲拳的方法同前冲拳,要注意的是冲拳时身转头不转(图17)。
  可以左右轮冲,右冲拳(图18,图19)的方式方法可仿左冲拳。必须提出的是,不管是前冲还是侧冲拳,冲时不要眨眼,冲拳前应活动肘关节,以免伤其筋腱。
其他文献
Ovate Family Proteins(OFPs)和Trihelix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关于OFPs和Trihelix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主要集中于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中,而对番茄中OFPs和Trihelix转录因子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依然尚未清楚地阐明。番茄不仅是世界上广为栽培的高营养高经济价值的蔬菜作物,同时也是研究肉质果实发育和成熟的最佳模式植物。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SlOFP20和SlGT16基因作为本研究目标基因,以转基因技术、定量RT-P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马铃薯枯萎病和干腐病是马铃薯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重要真菌病害,能够导致马铃薯大面积减产和采后损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o)是一种寄主范围十分广泛的土传病原真菌,可引起100多种植物枯萎病的发生。因此,防治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和干腐病对马铃薯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酚类化合物,调节植物中的多种发
氨基酸类的生物小分子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一种碱性氨基酸组氨酸(L-His)在体液中的异常含量与癫痫,帕金森氏病、组氨酸血症等多种疾病有关。因此开发和建立简便、快速、可靠的组氨酸检测方法对于早期疾病诊断和人类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现有的众多检测方法中,基于纳米材料构建荧光传感器的检测法具有操作简单、响应迅速、成本低等优点,可用于L-His的及时、准确、高灵敏检测。
  因此,本论文采用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Y-CDs)和金纳米簇(AuNCs)这三种
气候变化和水体养分的富集引起淡水和沿海水域蓝藻水华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其有毒代谢产物的产生,对生态系统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柱孢藻毒素(Cylindrospermopsin,CYN)是一种强效的蓝细菌毒素,在世界各地的水体中都有发现。斑马鱼的许多基因和代谢系统与人类高度相似。以斑马鱼为脊椎动物模型,通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和机制研究,加深对CYN毒性、环境问题以及气候变化和富营养化造成的健康危害的认识。血管系统是体内物质运输和机体生理调节的重要通道。血管的异常变化常常导致严重的后
昆虫进化出高度灵敏的嗅觉系统来识别环境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对其生存和繁殖均至关重要。近年来,农药被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在自然环境中残留的亚致死剂量的农药同样会对昆虫嗅觉相关行为造成损伤,但其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以挥发性强的广谱杀虫剂敌敌畏对斜纹夜蛾和家蚕进行熏蒸实验,利用触角电位仪检测熏蒸对昆虫气味分子感知能力的影响,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触角和头中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揭示农药熏蒸对昆虫嗅觉系统的损伤机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
  ①敌敌畏熏蒸对斜纹夜蛾和家蚕雄性成虫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学影响
生物体内存在多种类型高度分化的细胞,例如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这些细胞的存在对维持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是必须的。病变和机械外力等原因会导致高度分化的细胞死亡,从而造成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目前,针对组织和器官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器官移植、人造代替物移植以及组织和器官的再生。其中器官移植和人造代替物有着明显的缺点:器官移植的供体有限并且存在免疫排斥现象,人造代替物不能够参与新陈代谢以及存在异物反应。因此,组织和器官的再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这种方法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诱导高度分化的细胞增
临床资料显示,90%的肝细胞癌(HCC)具有肝硬化背景,并且与肝硬化相关的HCC患者死亡率仍在上升。细胞外蛋白质的大量沉积增加了细胞外基质(ECM)的刚度,从而改变细胞所处的力学微环境。HCC是一种转移率较高且预后差的恶性癌症,目前针对HCC的治疗方案选择较少且效果有限。癌细胞转移作为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是攻克肿瘤的重难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一个使肿瘤细胞获得转移能力的复杂过程,其进程几乎在所有转移性癌症中都有发生,能够使癌细胞获得运动能力,迁移到邻近组织。研究表明,SNF5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常难以彻底消除肝癌,治疗后易复发、转移。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肝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癌细胞亚群,研究表明LCSCs对放、化疗具有耐受性,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有密切关联,其存在可能是肝癌治疗不彻底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肝癌的治疗中,针对LCSCs的治疗策略对于防止肝癌复发、转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盐霉素(salinomycin,SAL)是一种对包括LCSCs在内的多种癌干细胞具有选择性
不管武林中某些武人如何自诩,武术发展得并不好。我所说的发展,指的是武术在普通人中的普及程度,而不是说某一门派或某一拳种有了一两个顶梁柱式的人物便叫发展了。发展武术,其实主要还得靠国家,但从现状来看,国家对武术的开发力度还不够,虽开展着散打和套路等运动也不能否定这一点。十运会的武术比赛中不就在套路比赛中加入了音乐吗,运动员还化着浓妆——武术终于被舞蹈同化了。但看台上的观众屈指可数,这说明“武蹈”远不
期刊
蛤蚌功由已故北京太极拳名家王培生老师传授。此功在意念中模拟蛤蚌两壳开合的动作,吸气时假想开壳采日月之光,呼气时假想闭壳。在北京几所院校传授之后,普遍反映练后全身舒适,气力充沛,尤适合青少年筑基之用。  此功法分三个阶段,各以蛤蚌育肉、开怀、采气作为比喻。    1.肩肉 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自然下垂,眼帘自然下垂,但不闭合。松肩坠肘后,两手自然起来捧着肚子,两中指尖隔着衣服放在肚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