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3Y603)
摘要:当前正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快速发展暴露出学前教育的许多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就是其中之一,这一问题直接影响教育对象的培养,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此,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男性教师缺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男性教师;对策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公办、民办7所幼儿园的在职教师,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1份,含女性教师182人,男性教师9人。其中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幼儿园90位,勐腊县幼儿园60位,勐海县幼儿园50位。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西双版纳州7所幼儿园的部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
二、调查统计分析
(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男教师现状
1.幼儿园男教师人数少
在对西双版纳7所幼儿园200名教师的调查中发现,男性教师只有9人,占总数的4.7%。
2.幼儿园男教师流失多
(二)幼儿园男教师的任职优势
通过调查,发现有84.3%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女性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给幼儿带来积极正面的性格影响
2.能积极促进幼儿逻辑思维及认知能力的发展
3.能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影响
三、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少数地区社会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束缚
1.性别定位的刻板印象
人在出生时仅有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并未产生心理行为上的明显差异,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才逐步形成了社会性别,少数民族地区男性和女性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期待,形成了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社会劳动分工也因此产生明显的性别差异,如认为男性不适合从事幼儿教育这一行业。
2.文化观念的禁锢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观念认为,看护孩子是女性的天职,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专业技术,因此,幼儿园教师往往被认为是没有太大前途的职业,相应的地位和福利待遇也不尽如人意。
3.社会期待的冲突
在西双版纳,人们对于学前教育以及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认识依然存在明显的偏见,男性选择幼儿园教师职业往往被误认为是因为工作能力差、缺乏挑战性等。面临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男性不敢轻易选择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已选择了这一职业的男性教师则往往会感受到种种困扰,这种困扰甚至会影响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爱情、婚姻等。
(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还不够,特别是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对学前教育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西双版纳是热带雨林气候,天气比较炎热,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较大的劳动付出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差。在社会地位与待遇偏低的情况下,内部的分配不公也普遍存在。公办与非公办幼儿园的差距很大,编外教师和在编教师收入的差距也极其明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幼儿园男教师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
直至目前,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尚未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幼儿园男性教师的培养体系。西双版纳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主要由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职院校承担。就西双版纳目前的生源现状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幼儿园男性教师资源匮乏的直接原因。
(四)男性教师职业压抑感较强
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所属团体中所处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一个人对职业的忠诚度。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男性教师,他们的职业压抑感会比女性教师更强。男性从事幼教的社会舆论压力较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男性教师缺乏与流失现象的发生。
四、对策
(一)改变传统观念
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大宣传与支持力度,鼓励男性加入幼教行业。社会舆论和媒体可以为幼儿园男性教师带来与传统观念相冲突的新观念,让公众对幼教这个职业有全新的认识,正确认识男性教师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接纳和鼓励男性参与其中,尊重他们的选择,理解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提高幼儿园男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加大支持力度,给予男性教师以政策倾斜
孩子的成长发展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他们从小接受男女教师的共同教育,有助于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应着重研究相应的政策,做到招收、培养教育、就业分配等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其次,要研究有关倾斜政策,包括政治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倾斜,如通过免费师范教育和发放“男生补贴”等方式。以政策引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环境,以实现学生生源高素质的招生目标。再次,推进学前教育立法。
(三)逐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机制,加强学前教育男性教师的培养和职业引导,制定专门的学前教育男性教师培养计划
培训机构要努力培养学生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均为男性,他们顶着极大的家庭和社会压力,毕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说明幼教行业并非只有女性才能做好。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适当突出男性特色,针对男性教师的特点因材施教。此外,努力引导男性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培养他们不断学习的能力,为个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四)营造男性教师成长的工作环境
首先,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适度增加体现男教师教育特点的课程和教材,将此类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使幼儿发展的需要和男性教师特点相得益彰。其次,改革带班模式。第三,发挥男性教师科研优势,以科研留人。第四,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配备要合理。男性教师不光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搞好,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作为园领导,要以身作则,多深入职工生活,多关注职工的工作,解开他们心中的心结,多给职工创造发展机会,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培养一支和谐的团队,让每位男性教师在工作中得到满足,通过工作实现自身价值,这样,他们就会切实感到自己在幼儿园里的希望和前途。
(五)提高工资待遇
政府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男性一般都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目前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导致许多原本对学前教育事业感兴趣的男性止步门外。幼儿园要想留住男性教师,就必须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切实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水平。
(六)加大社会关注力度
要充分肯定男性教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儿童除了在生理上对女性以及女性教师的依赖外,在心理上也偏向于男性的引导。不能忽视父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要肯定男性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必要性。同时要对男性教师工作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承认其社会价值。
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表明,和谐且刚柔并济的教育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大力携持幼儿园男性教师这一新兴力量,关注和鼓励更多的男性从事学前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朝着良性、健康、更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马锦华.性别刻板印象与性别教育[J].教育评论,2000(06)
[3]袁建霞.男“阿姨”的心里话[J].学前教育研究,2003(03)
摘要:当前正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快速发展暴露出学前教育的许多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就是其中之一,这一问题直接影响教育对象的培养,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此,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男性教师缺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男性教师;对策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公办、民办7所幼儿园的在职教师,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1份,含女性教师182人,男性教师9人。其中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幼儿园90位,勐腊县幼儿园60位,勐海县幼儿园50位。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西双版纳州7所幼儿园的部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
二、调查统计分析
(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男教师现状
1.幼儿园男教师人数少
在对西双版纳7所幼儿园200名教师的调查中发现,男性教师只有9人,占总数的4.7%。
2.幼儿园男教师流失多
(二)幼儿园男教师的任职优势
通过调查,发现有84.3%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女性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给幼儿带来积极正面的性格影响
2.能积极促进幼儿逻辑思维及认知能力的发展
3.能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影响
三、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少数地区社会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束缚
1.性别定位的刻板印象
人在出生时仅有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并未产生心理行为上的明显差异,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才逐步形成了社会性别,少数民族地区男性和女性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期待,形成了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社会劳动分工也因此产生明显的性别差异,如认为男性不适合从事幼儿教育这一行业。
2.文化观念的禁锢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观念认为,看护孩子是女性的天职,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专业技术,因此,幼儿园教师往往被认为是没有太大前途的职业,相应的地位和福利待遇也不尽如人意。
3.社会期待的冲突
在西双版纳,人们对于学前教育以及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认识依然存在明显的偏见,男性选择幼儿园教师职业往往被误认为是因为工作能力差、缺乏挑战性等。面临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男性不敢轻易选择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已选择了这一职业的男性教师则往往会感受到种种困扰,这种困扰甚至会影响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爱情、婚姻等。
(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还不够,特别是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对学前教育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西双版纳是热带雨林气候,天气比较炎热,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较大的劳动付出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差。在社会地位与待遇偏低的情况下,内部的分配不公也普遍存在。公办与非公办幼儿园的差距很大,编外教师和在编教师收入的差距也极其明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幼儿园男教师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
直至目前,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尚未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幼儿园男性教师的培养体系。西双版纳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主要由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职院校承担。就西双版纳目前的生源现状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幼儿园男性教师资源匮乏的直接原因。
(四)男性教师职业压抑感较强
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所属团体中所处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一个人对职业的忠诚度。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男性教师,他们的职业压抑感会比女性教师更强。男性从事幼教的社会舆论压力较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男性教师缺乏与流失现象的发生。
四、对策
(一)改变传统观念
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大宣传与支持力度,鼓励男性加入幼教行业。社会舆论和媒体可以为幼儿园男性教师带来与传统观念相冲突的新观念,让公众对幼教这个职业有全新的认识,正确认识男性教师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接纳和鼓励男性参与其中,尊重他们的选择,理解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提高幼儿园男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加大支持力度,给予男性教师以政策倾斜
孩子的成长发展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他们从小接受男女教师的共同教育,有助于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应着重研究相应的政策,做到招收、培养教育、就业分配等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其次,要研究有关倾斜政策,包括政治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倾斜,如通过免费师范教育和发放“男生补贴”等方式。以政策引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环境,以实现学生生源高素质的招生目标。再次,推进学前教育立法。
(三)逐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机制,加强学前教育男性教师的培养和职业引导,制定专门的学前教育男性教师培养计划
培训机构要努力培养学生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均为男性,他们顶着极大的家庭和社会压力,毕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说明幼教行业并非只有女性才能做好。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适当突出男性特色,针对男性教师的特点因材施教。此外,努力引导男性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培养他们不断学习的能力,为个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四)营造男性教师成长的工作环境
首先,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适度增加体现男教师教育特点的课程和教材,将此类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使幼儿发展的需要和男性教师特点相得益彰。其次,改革带班模式。第三,发挥男性教师科研优势,以科研留人。第四,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配备要合理。男性教师不光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搞好,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作为园领导,要以身作则,多深入职工生活,多关注职工的工作,解开他们心中的心结,多给职工创造发展机会,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培养一支和谐的团队,让每位男性教师在工作中得到满足,通过工作实现自身价值,这样,他们就会切实感到自己在幼儿园里的希望和前途。
(五)提高工资待遇
政府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男性一般都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目前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导致许多原本对学前教育事业感兴趣的男性止步门外。幼儿园要想留住男性教师,就必须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切实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水平。
(六)加大社会关注力度
要充分肯定男性教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儿童除了在生理上对女性以及女性教师的依赖外,在心理上也偏向于男性的引导。不能忽视父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要肯定男性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必要性。同时要对男性教师工作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承认其社会价值。
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表明,和谐且刚柔并济的教育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大力携持幼儿园男性教师这一新兴力量,关注和鼓励更多的男性从事学前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朝着良性、健康、更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马锦华.性别刻板印象与性别教育[J].教育评论,2000(06)
[3]袁建霞.男“阿姨”的心里话[J].学前教育研究,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