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ifefover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刚从幼儿园刚出来,他们普遍存在“坐不端、站不好、走不直、读不响”等不良习惯,即使在课堂上,有些孩子也会时而站立,时而侧坐,时而翘腿,甚至有的新入学小朋友进教室要脱鞋,坐凳子要垫棉垫……。面对一束束在幼儿园这所“温室”里成长起来的花朵,有些刚刚接手小学教育的老师们不知所措,对学生的管理存在“会教不会管,有才无处用”严不起、管不住的现象。如何正確教育引导一年级小学生改掉陋习,尽快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困扰部分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今天,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从教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上述问题,希望能够给家长和老师们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小学一年级新生的现状
  每年9月开学,数以万计的小朋友从幼儿园走进小学,开始了他们漫长的求学之旅。从入学方式来看,他们中有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有农牧区随父母进城务工的本省居民、有全国各地就近入学的流动人口子女。(个人感觉,论文应该有一定的数据支撑,如果能够以水井巷小学为例,统计出今年新生的入学前家庭信息更好一些,要是不好统计,也可以不统计。)从学前教育形式来看,有的长期在公立幼儿园接受教育,有的一直在私立幼儿园接受教育,还有的在外省、市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还有的辗转多地幼儿园,接受过不同的学前教育。(同第一条一样,如果能够统计上新生入学前接受教育的形式,用数据加以支撑,将会更好一些。)从知识的领受情况看,曾在公立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学生基本都有一技之长,多数还在社会培训机构接受一门或多门的专业教育;曾在私立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大多已经提前涉及学前教育,对小学一年级初期的知识学习相对比较容易。
  二、小学一年级新生的特点
  一是求知的积极性。每个人对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年级新生更是如此,他们有着超出常人的求知欲望,好奇、爱模仿、爱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共性。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一旦被挫伤,可能对他们今后的求学之路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如何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将孩子们的兴趣转化为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二是认知的片面性。当前的小学生新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受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溺爱,是几个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无所不能”的习惯。在孩子们心里,他们个个都是“无所不能”的“超人”,通过教育引导,让孩子真正认清自我,回归到学习的轨道上来,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三是天生的多动性。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带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注意力不稳定,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注意力不持久,基本保持在10—20分钟左右。上课时,随便说话、坐一会就左右摇晃,甚至来不及举手报告就去上厕所灯情况均有可能发生;课间活动时,喜欢追逐、推搡、打闹,有时只顾玩耍,甚至误伤自己或其他同学,影响同学团结。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孩子们的“动”也无可厚非,但如何将孩子们的“动”,转变为“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这也是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之一。
  三、教育引导一年级新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思考
  (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鼓励开始
  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孩子们更是如此。教师抓住孩子们勤学、好问的习惯,适时地给予孩子们一些口头鼓励或物质奖励十分必要。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坐的端正,认真听讲的孩子,排队时能够做到快、静、齐的小朋友,整理书包又快又好的小朋友……教师应该在全班树立榜样。
  (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纠正不良习惯严起
  孩子在幼儿园多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替代,原来的游戏课堂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教学课堂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孩子们肯定会有诸多的不适应,甚至有时上课了,教师里依然会闹哄哄的,尽管你已经走上了讲台,用眼瞪他们了很久,他们却依然我行我素,把你当成空气。此时,也许你会很生气,大声嚷起来,告诉他们上课了,让他们安静下来,如果你们嗓门足够大,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安静的场面一般不会持续太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一些儿歌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比如上课的儿歌:铃声响,进课堂,坐端正,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课堂纪律要遵守。在潜移默化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静下心来坐20、30、40分钟的能力,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的角色。从而改掉他们不时站起来走动,爱说爱动等小毛病,使他们逐步懂得按时到校、专心听讲、上课不能随便说话或做小动作的道理,并通过提醒、暗示、竞赛等方式,帮助小学新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尽快适应小学规范的课堂秩序。
  (三)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教师自身做起
  一年级小学生之所以崇拜老师,是因为在他们眼里,老师个个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专家。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从模仿中成长,具有惊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对孩子们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甚至已经超过了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家长。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要求学生连线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字规范,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如此不严谨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总之,一年级新生由于年龄下,生活经历少,对事物的认知不完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所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只靠几节课的教育还远远不够,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的言传身教,平时教学中的反复教育引导和不断强化训练;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更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持之以恒的坚持。只有这样,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早日形成,并在今后漫长的求学路上不断受益。
其他文献
新课程观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秉承“三者”合一的思想,唱好课堂这台戏。笔者通过不同方式继续探索着课堂的教学智慧,先后参与了校内青年教师“成长课”、站内学员“同课异构复习课”、研讨“期末试卷讲评课”活动。三次体验记录了自己成长的历程,同时收获了一些教学经验。下面和大家作一回顾吧!  一、利用指导青年教师“成长课”机会,实
期刊
一、中学语文阅读量呈增多趋势,语文教学中的全面阅读、群文阅读刻不容缓  2016“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曾对中学生的阅读有过这样的要求:“我现在提倡初中生要学会连‘连滚带爬’地读,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没有‘连滚带爬’地读肯定培养不了阅读兴趣。”  温儒敏对初中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意味深长,因为未来学习的方法以及目前新课改的方向都明确指向着需要学生进行高质且大量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文章是流出来的。针对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较低,怎样才能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我善于激发学生:写自已想说的,让文章从你们的心里流出来;并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十多年来,
期刊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兴趣,才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物理学习,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多参与物理实验研究,使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深入。本文的主题是研究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趣引策略,主要从“悬念型趣引”和“趣味型趣引”两种引课类型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趣引  所谓的兴趣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制定高效且符合学生爱好的教学模式
期刊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包括一些名牌大学,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农村来的学生不愿意见他们的父母,觉得很不光彩;同样,如果父母是很有钱的,就觉得很光荣。这让我想起了哈佛大学所提倡的“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不能单单看智商,还应该看他的情商,进而看他的德商”。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迎接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会”,联合国文教总干事在大会上做总结发言时讲到: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做、学会生存,要让学生学
期刊
教师职业技能的辅助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是成长之人,有着成长潜能和成长规律。传统呆板的讲授模式已适应不了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中一定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避免反复枯燥的训练,让学生畏惧学习。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就要应用教师职业技能来辅助教学。  教师应掌握的第一个职业技能是书写技能,在教学中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都是必不可少的。正确的握笔姿势,汉字、字母、拼音的笔顺、书写规格,易错汉字、字母
期刊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幼儿美术进入家长的视野。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是教育”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即美食美景美物,迁移生活的美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将幼儿美术生活化具象化,让幼儿感知美,体验美。  什么是体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在心理学上它是指主体在认识过程和心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对象,是体验情感的回味、品味。在美学
期刊
比较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把被比较的事物的性质加以分析与综合,从而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相似、相关与相异之处的思维过程。数学知识各有确定的内涵 ,同时又以各种形式、各种结构联系在一起,要使学生从知识的差异中找到同一,或从同一中找出差异,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这就需要让学生学会比较。比较是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认识的前提,也是抽象概括的基础。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的方法,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什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审美教育已备受人们关注,审美阅读作为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是审美教育的最佳时期,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阅读则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形式。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重视拨动学生的审美之弦,引导学生欣赏、体验课文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和美的情感呢?  一、在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