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唐宋八大家"在散体古文方面所占据的典范地位是经过长期的经典化流程后才形成的,其中南宋时期是其经典化流程的开端,金、元时期是其经典化流程的继续,明代是其经典化的确立时期,其标志是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散文选本的诞生;清代是其经典化的进一步强化时期.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文学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虽然"唐宋八大家"成员在散体古文方面的成就、地位及受到的尊崇程度有所不同,但是与其他作家相比,他们都不失为经典作家,因此,列入"八大家"之中均不是浪得虚名.
【机 构】
:
内蒙古民族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宋八大家"在散体古文方面所占据的典范地位是经过长期的经典化流程后才形成的,其中南宋时期是其经典化流程的开端,金、元时期是其经典化流程的继续,明代是其经典化的确立时期,其标志是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散文选本的诞生;清代是其经典化的进一步强化时期.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文学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虽然"唐宋八大家"成员在散体古文方面的成就、地位及受到的尊崇程度有所不同,但是与其他作家相比,他们都不失为经典作家,因此,列入"八大家"之中均不是浪得虚名.
其他文献
没有县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大国治理的现代化就没有了基础支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无从实现.面向2035年的远景目标,提升县域社会治理的水平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重申城乡社会学这一传统可为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面对来自流动化、市场化、金融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县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因县施策与分类治理、统筹城乡与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着力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文艺发展道路的早期探索实践表明,从最初倡导文艺大众化到明确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并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逐渐形成"人民文艺",到最终围绕"文艺和人民"的关系,在凸显文艺的政治向度中,初步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因为成功处理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使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有了航标和锚定,从而夯实了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的第一层主要内涵和价值诉求.这条道路保障了新文艺在新人新道德新话语和国家艺术想象中始终高扬文艺的人民性,推动文艺发展在守正与创新的价值诉求中走上文艺的正途,在创作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其有关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尤其是文艺创作者,提出并阐述了许多符合新时代文艺发展需要的具体要求.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方法、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四项内容,是支撑其整个文艺论述的四梁八柱,是其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根本要求,为创作优秀作品、多出文艺精品指明了出路和办法,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地认识自身身份定位、繁荣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风险社会是对传统治理秩序的解构及重构.面对公共卫生危机的风险特性及其衍生的次生风险,社区仍暴露出治理风险意识缺位、治理主体结构失衡、治理机制衔接不畅以及治理应急能力缺乏等四重风险.要真正防范和规避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风险,社区治理需完成从管理嵌入型向共同体内化型治理意识转变,从单向问责型向风险共担型治理主体转变,从行政管制型向德法并济型治理机制转变,从传统应急型向专业预警型治理能力转变,进而形成"风险识别—精准防控"风险规避逻辑.
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不同区域的环境治理成效差异明显.为探究中国情境下区域环境的有效治理机制,本文选择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案例,构建"制度-激励-行为"分析框架,从多维视角分析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与环境治理逻辑.研究发现:为实现环境善治,需要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源头控制与末端监管两手抓,形成以经济激励为基础、压力激励为补充的双重激励环境,并充分动员政府、公众与企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进程;企业缺位、社会监督力量薄弱、地方政府激励不足、治理手段单一等是影响区域环境治理难以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珠三角
20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走向了成熟.成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化批评范畴的形成,二是中国化批评标准的确立,三是中国化批评理论的建构.成熟的标志性成果是蔡仪《新艺术论》的出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及"序言"的问世.成熟的意义表现在纠正了革命文学时期认识的偏差,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理论基础,引导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现代社会遭遇道德实践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伦理实践背后的生命秩序观念出现了危机.儒家在天地秩序的心灵化和心灵秩序的身体化的双重逻辑关系中理解生命秩序的问题,将生命秩序视为一种道德的秩序.在儒家,规划道德生命养成事业的文化被称为"礼乐文化",而养成崇高与圆满之道德生命的实践方式则被称为"礼乐教化".在实践原则上,儒家主张"礼主其减,乐主其盈",认为礼乐教化具有一种养育道德生命秩序的盈减之道.在实践逻辑上,儒家主张"礼乐之说,管乎人情",认为礼乐教化以调节、运转与安顿人的情感为实践的根本问题,因而可以说是一种"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以后,扶植与承认伪满洲国以实施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应该作为九一八事变史乃至"十五年战争史"(1)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战之后的1920年代,日本通过两次"东方会议"确立了以奉系军阀作为代理人来发展"满蒙权益"以及不惜分离满蒙的政策.九一八事变前夕,关东军已经构想了由日本人来统治并最终占领满蒙地区的方案;发动事变后,关东军与陆军中央迅速共同确定了先占领满蒙、再扶植中国傀儡政权的方针,并在侵占东北三省之后,以逼签的"日满密约"成立了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斋藤内阁以"焦土外
九一八事变的直接发动者是关东军,但真正酿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是日本国家整体对外认知上的错误.自认对日本"不公"的国际秩序观、"满蒙权益"论和认为苏联及共产主义"威胁"日本的反苏防共意识,构成了一战后日本对外认知的核心.而这三大错误认知逻辑的发展、交错及合流,正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深层原因.上述错误的认知逻辑不仅存在于日本的学者、政治家和军人之中,并渗透到了民间,成为日本朝野的认知共识.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的日本社会动荡,促使日本将这些错误的对外认知逻辑付诸行动,酿成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发展迅速,深刻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尤其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研究显示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但总体上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具体来看,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影响更大,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数字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提高居民收入、降低家庭面临的不确定风险来促进城镇居民家庭消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