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丹江口市油茶低产林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油茶低产林的方法。
关键词:丹江口市 油茶 低产林 改造技术
【分类号】:S794.4
丹江口市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水热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气温为 15.8℃,年均降雨量 831.4mm,无霜期约 294 天。土壤种类主要为黄棕壤。全市总面积3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3万亩。近年来,该市着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程,林木葱郁、群山含翠,森林覆盖率高达54.54%,在该地区发展油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曾大力发展油茶,总面积达到 2 万多亩,并建有油茶厂,油茶产业曾为农民增收和全市农村经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这些集中连片的油茶林至今只有1000余亩,而且多年撂荒,灌木杂草丛生,成立低产油茶林。为加快我市油茶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造低产油茶林成了当务之急。
1.低产油茶林的成因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低产林是指林分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的那类林分。其成因有:
(1).良繁体系不健全,良种得不到有效推广应用。 由于长期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员素质和人们传统实生繁殖的影响,造成了林分品种混杂、劣株比例大、株产量差异大,经历了几十年,林分结构不合理、稀密不均、多代同地、林分衰老、自己更新能力差。
(2). 经营管理粗放。油茶结果年限长,投产慢,需要较精细的管理,但对油茶的生产认识不足,将油茶视为“露水财”,经营管理粗放、养分贫乏以及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当和采收过早, 使油茶林荒芜而成为低产林。
(3).科技支撑不力。油茶栽培需要较高的技术力量支撑,但当时的技术力量不足,导致油茶产业后劲不足。
(4). 后期资金、政策投入不足。由于后期资金、政策投入不足,经济效益每况愈下,影响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部分油茶被砍伐改种其它经济林果,现存可采摘面积仅为 2000 多亩,加上投入不足,产量极低。
2.改造技术
2.1改善生境。油茶低产林主要是杂灌丛生、立地条件差、水肥不足等生育环境不适造成的。改善其生境的主要措施有:
(1)清杂垦荒:即清除油茶林内混生的杂树:如杉、松等高大乔木、竹类、灌木、杂草和寄主植物,要连根挖除。垦翻林地,埋下杂草树叶。这样可去除争夺水肥的植物,提高林地通风透光程度,减少病虫危害,改善林地肥力。
(2)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在林地深翻土壤作成水平梯带,外缘作地埂,内侧挖竹节沟,这样使林地保肥、保水和保土。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改善油茶生育环境,从而提高产量。
22.改造林相。油茶低产林一般存在老、残、稀、杂等情况,林相混乱,光能利用率低,造成低产。改造林相是油茶低改的重要措施,主要有如下几项措施:
(1)清除劣树:在清除杂树的同时,在林间挖水平带,挖沟施肥覆表土,按一定株距预栽良种苗木,逐步挖除老、残、病树。既可改善油茶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又改造了林相。
(2)疏密补缺:在过密处挖去劣种树和老残树,稀疏处补植苗木。对林中的空地、稀林则也要进行补植,补植苗选用1-2年生芽砧嫁接苗,栽植时间在冬春季。不论间伐或补植,都力求分布均匀,株行距整齐或相对整齐。油茶一般每亩保持60~120株。
(3)更新复壮,可在冬季将老树齐地面砍除,把砍口削平,翌年夏天选留1—2根萌条,进行整型修剪,形成新的树冠。对于树干良好的低产树,可在其离地面1—1.5米间锯断大枝,使其在断口,附近萌枝,次年可选择着生位置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萌条培养成新树冠。通过上述措施,可使林相整齐。增加产量。
3.改土培肥,增强树势
3.1土壤深翻:长期荒芜的林地土壤板結,通气保水性能差,可在秋,冬季土壤深翻,深度约20厘米~30厘米,除去土中大石块、树蔸和树根等,将枯枝落叶等凋落物与土壤耕作层表土翻入底层深埋腐烂,以达到深翻熟化和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清除杂草和消灭越冬病虫害之目的。夏天结合除草浅翻培蔸可增强抗旱能力,提高油茶树体的生长势,有利于保花保果。
3.2施肥:土壤严重缺肥的低产林可结合垦覆,增施一定的肥料,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每年施肥2次,12月~3月一次,5月份一次。冬季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施肥量l 0公斤 /株,生长季以复合肥为主,施肥量250克/株。或施肥量:磷肥40~60kg/亩(667平方米,下同)、钾肥10~20kg/亩、碳酸氢铵30~40kg/亩或尿素20~30kg/亩、有机肥50kg/亩以上。施肥方式:采用穴施、条施、环施或辐射状施肥,施肥深度 10-15厘米以上。
3.3蓄水保土:针对坡度陡的林地,尽可能整土成梯,或者每隔6—8米按环山水平开挖1—1.5米的竹节沟,防止水土流失。
4.改树换优,提高品质
油茶低产林一般劣种占全林的50%以上,因此改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其方法主要有:
4.1密林中的劣种可结合改造林相调整密度,去劣留优。稀、老、残林中的劣种,可选良种补植和预栽,逐步达到良种化。
4.2高接换种:适用范围:幼林、壮龄林中生长旺盛但基本不结果或多年结果在 0.5公斤 /株以下的低产植株。嫁接方法:采用插皮接,分为断砧、削砧、切砧、切接穗、砧穗接合、绑扎、保湿遮荫七个步骤。高接换种宜在夏季进行,品种为谷城大红果。每株砧木选3个一级枝作砧枝,在其离地面30—80厘米截断,每个砧枝选1—2个侧枝,在其着生处以上10厘米处截断,选择优良品种接穗,采用切接法嫁接,一般次年可结果,第3年可超过原有产量。
5. 低产林的修剪
油茶低产林由于长期粗放管理,树形紊乱,通风透光差,如丛生油茶树,其特征是一穴多株的,主干多,树冠拥挤,枝条重叠,受光不足,内膛空虚,着果趋于表面,易遭病虫危害,产量很低。因此,必须加强对油茶低产林的整形修剪。
5.1改丛生树形为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
5.2修剪时间:以冬春为宜。
5.3修枝方法:以疏删轻剪为主,结果树强枝轻剪,弱枝重剪,切口要光滑,但一次修剪量不宜过大,控制郁闭度不超过0.7。主要剪除干枯枝、衰老枝、病虫枝、下垂枝、交叉枝、过密枝、重叠枝、寄生枝、徒长枝,使其逐步形成多干半圆球形树冠。
6.病虫害综合防治
油茶低产林中最为严重的病害是炭疽病和软腐病。油茶炭疽病老残林发生严重,在高温、高湿季节蔓延最快;软腐病在雨多、湿润的季节和环境发生严重,象鼻虫多栖息于密林。油茶病虫害多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结合树体管理,在萌芽前15天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一次,在4—7月份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作者简介:
林玉良(1970—),丹江口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
关键词:丹江口市 油茶 低产林 改造技术
【分类号】:S794.4
丹江口市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水热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气温为 15.8℃,年均降雨量 831.4mm,无霜期约 294 天。土壤种类主要为黄棕壤。全市总面积3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3万亩。近年来,该市着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程,林木葱郁、群山含翠,森林覆盖率高达54.54%,在该地区发展油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曾大力发展油茶,总面积达到 2 万多亩,并建有油茶厂,油茶产业曾为农民增收和全市农村经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这些集中连片的油茶林至今只有1000余亩,而且多年撂荒,灌木杂草丛生,成立低产油茶林。为加快我市油茶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造低产油茶林成了当务之急。
1.低产油茶林的成因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低产林是指林分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的那类林分。其成因有:
(1).良繁体系不健全,良种得不到有效推广应用。 由于长期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员素质和人们传统实生繁殖的影响,造成了林分品种混杂、劣株比例大、株产量差异大,经历了几十年,林分结构不合理、稀密不均、多代同地、林分衰老、自己更新能力差。
(2). 经营管理粗放。油茶结果年限长,投产慢,需要较精细的管理,但对油茶的生产认识不足,将油茶视为“露水财”,经营管理粗放、养分贫乏以及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当和采收过早, 使油茶林荒芜而成为低产林。
(3).科技支撑不力。油茶栽培需要较高的技术力量支撑,但当时的技术力量不足,导致油茶产业后劲不足。
(4). 后期资金、政策投入不足。由于后期资金、政策投入不足,经济效益每况愈下,影响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部分油茶被砍伐改种其它经济林果,现存可采摘面积仅为 2000 多亩,加上投入不足,产量极低。
2.改造技术
2.1改善生境。油茶低产林主要是杂灌丛生、立地条件差、水肥不足等生育环境不适造成的。改善其生境的主要措施有:
(1)清杂垦荒:即清除油茶林内混生的杂树:如杉、松等高大乔木、竹类、灌木、杂草和寄主植物,要连根挖除。垦翻林地,埋下杂草树叶。这样可去除争夺水肥的植物,提高林地通风透光程度,减少病虫危害,改善林地肥力。
(2)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在林地深翻土壤作成水平梯带,外缘作地埂,内侧挖竹节沟,这样使林地保肥、保水和保土。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改善油茶生育环境,从而提高产量。
22.改造林相。油茶低产林一般存在老、残、稀、杂等情况,林相混乱,光能利用率低,造成低产。改造林相是油茶低改的重要措施,主要有如下几项措施:
(1)清除劣树:在清除杂树的同时,在林间挖水平带,挖沟施肥覆表土,按一定株距预栽良种苗木,逐步挖除老、残、病树。既可改善油茶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又改造了林相。
(2)疏密补缺:在过密处挖去劣种树和老残树,稀疏处补植苗木。对林中的空地、稀林则也要进行补植,补植苗选用1-2年生芽砧嫁接苗,栽植时间在冬春季。不论间伐或补植,都力求分布均匀,株行距整齐或相对整齐。油茶一般每亩保持60~120株。
(3)更新复壮,可在冬季将老树齐地面砍除,把砍口削平,翌年夏天选留1—2根萌条,进行整型修剪,形成新的树冠。对于树干良好的低产树,可在其离地面1—1.5米间锯断大枝,使其在断口,附近萌枝,次年可选择着生位置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萌条培养成新树冠。通过上述措施,可使林相整齐。增加产量。
3.改土培肥,增强树势
3.1土壤深翻:长期荒芜的林地土壤板結,通气保水性能差,可在秋,冬季土壤深翻,深度约20厘米~30厘米,除去土中大石块、树蔸和树根等,将枯枝落叶等凋落物与土壤耕作层表土翻入底层深埋腐烂,以达到深翻熟化和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清除杂草和消灭越冬病虫害之目的。夏天结合除草浅翻培蔸可增强抗旱能力,提高油茶树体的生长势,有利于保花保果。
3.2施肥:土壤严重缺肥的低产林可结合垦覆,增施一定的肥料,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每年施肥2次,12月~3月一次,5月份一次。冬季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施肥量l 0公斤 /株,生长季以复合肥为主,施肥量250克/株。或施肥量:磷肥40~60kg/亩(667平方米,下同)、钾肥10~20kg/亩、碳酸氢铵30~40kg/亩或尿素20~30kg/亩、有机肥50kg/亩以上。施肥方式:采用穴施、条施、环施或辐射状施肥,施肥深度 10-15厘米以上。
3.3蓄水保土:针对坡度陡的林地,尽可能整土成梯,或者每隔6—8米按环山水平开挖1—1.5米的竹节沟,防止水土流失。
4.改树换优,提高品质
油茶低产林一般劣种占全林的50%以上,因此改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其方法主要有:
4.1密林中的劣种可结合改造林相调整密度,去劣留优。稀、老、残林中的劣种,可选良种补植和预栽,逐步达到良种化。
4.2高接换种:适用范围:幼林、壮龄林中生长旺盛但基本不结果或多年结果在 0.5公斤 /株以下的低产植株。嫁接方法:采用插皮接,分为断砧、削砧、切砧、切接穗、砧穗接合、绑扎、保湿遮荫七个步骤。高接换种宜在夏季进行,品种为谷城大红果。每株砧木选3个一级枝作砧枝,在其离地面30—80厘米截断,每个砧枝选1—2个侧枝,在其着生处以上10厘米处截断,选择优良品种接穗,采用切接法嫁接,一般次年可结果,第3年可超过原有产量。
5. 低产林的修剪
油茶低产林由于长期粗放管理,树形紊乱,通风透光差,如丛生油茶树,其特征是一穴多株的,主干多,树冠拥挤,枝条重叠,受光不足,内膛空虚,着果趋于表面,易遭病虫危害,产量很低。因此,必须加强对油茶低产林的整形修剪。
5.1改丛生树形为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
5.2修剪时间:以冬春为宜。
5.3修枝方法:以疏删轻剪为主,结果树强枝轻剪,弱枝重剪,切口要光滑,但一次修剪量不宜过大,控制郁闭度不超过0.7。主要剪除干枯枝、衰老枝、病虫枝、下垂枝、交叉枝、过密枝、重叠枝、寄生枝、徒长枝,使其逐步形成多干半圆球形树冠。
6.病虫害综合防治
油茶低产林中最为严重的病害是炭疽病和软腐病。油茶炭疽病老残林发生严重,在高温、高湿季节蔓延最快;软腐病在雨多、湿润的季节和环境发生严重,象鼻虫多栖息于密林。油茶病虫害多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结合树体管理,在萌芽前15天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一次,在4—7月份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作者简介:
林玉良(1970—),丹江口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