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学校体育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束缚,在成绩导向的影响下,体育课程无法在学生群体中建立良好基础,不能很好地实现其健身强心的育人功能。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正视体育健康课程在其开展和实践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构建具有实效性的健康课程教学新路径,是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学校体育 健康教育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02-02
1.引言
在国务院制定“健康中国2030”发展纲要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具有基础性作用,青少年永远承载了国家发展的希望和动力。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全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青少年的体质却出现了连续下滑的态势。这与学校体育没有很好地贯彻健康教育理念不无关系。为此,学校体育应该坚决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确保体育健康课程开展落到实处,在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中扮演应有的角色。
2.“健康第一”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课程开展的现实困境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健康课程的开展在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下形成了成绩导向的发展思路,使体育教学出现了“重成绩,轻素质”的畸形化发展,甚至出现学校体育学时被文化课侵占的现象,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处于“稳定”的下降通道中[1]。由于体育健康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课程魅力很难充分释放,导致学生也难以提起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参与意识亟需提高。当前,体育健康课程内容缺乏有效的创新,不能及时融入一些新兴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学模式缺乏灵活的多变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不仅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体育的积极性不高,在课下接触体育的时间也少,使体育强身健心的教育功能无从发挥。
3.“健康第一”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课程开展的走出路径
3.1以“健康第一”思想推动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科学健康观的不断发展,健康观的内涵也更加全面,它融合了身体、心理的健康,更涵盖了个体对社会的良好适应性。因此,学校体育健康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健康教育,更要构筑集社会适应性于一体的三维健康教育新模式。在课程目標的设置方面,应该综合考虑,构筑有机的整体目标,既要考查学生的运动参与性和运动技能,也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还要凸显社会适应性这个新指标[2]。以新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指导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模式上积极创新,强调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3.2以“健康第一”思想引领体育教学内容的变革
体育健康课程的开展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切实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帮助他们形成运动的兴趣,养成持久的运动习惯。在内容选择上,在坚持几个大项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妨凸显体育课程的时代性发展特色,实施“青少年化”,择优选择学生兴趣高、对学生身心发展作用明显的教学项目,如啦啦操、健美操、瑜伽、搏击、武术等。这样,使学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也强化了健康课程的实用性。同时,体育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如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在大课间活动中增设新运动项目的练习单元,使体育活动能够更好地接上“生气”。
3.3以“健康第一”思想促进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
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体育教学“短板”的角色。部分体育教师还没有达到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无论在思想层面和技能层面都需要提高。学校应该下大力气强化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思路,促使体育师资水平的有效提升。一方面,积极聘请体育领域的学者、专家、优秀教师到校进行学术报告和指导,开展教学讨论活动;一方面选送中青年教师赴校外交流学习,参加各种学术和教研活动,同时积极的开展体育教师的教学竞赛活动,在体育教师中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手段,促进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上的双提升。
4.结语
“健康第一”视域下,体育健康课程要实现其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教育价值,就必须通过丰富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尊重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开发学生的课堂能动性。健康课程的推广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需求,通过强化师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变革教学内容推进体育健康课程与时俱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辉.健康教育视阈下学校体育实现健康促进目标的路径探析[J].青少年体育, 2017(7):109-110.
[2]许良.学生体质下降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干预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1):1-2.
【关键词】学校体育 健康教育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02-02
1.引言
在国务院制定“健康中国2030”发展纲要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具有基础性作用,青少年永远承载了国家发展的希望和动力。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全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青少年的体质却出现了连续下滑的态势。这与学校体育没有很好地贯彻健康教育理念不无关系。为此,学校体育应该坚决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确保体育健康课程开展落到实处,在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中扮演应有的角色。
2.“健康第一”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课程开展的现实困境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健康课程的开展在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下形成了成绩导向的发展思路,使体育教学出现了“重成绩,轻素质”的畸形化发展,甚至出现学校体育学时被文化课侵占的现象,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处于“稳定”的下降通道中[1]。由于体育健康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课程魅力很难充分释放,导致学生也难以提起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参与意识亟需提高。当前,体育健康课程内容缺乏有效的创新,不能及时融入一些新兴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学模式缺乏灵活的多变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不仅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体育的积极性不高,在课下接触体育的时间也少,使体育强身健心的教育功能无从发挥。
3.“健康第一”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课程开展的走出路径
3.1以“健康第一”思想推动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科学健康观的不断发展,健康观的内涵也更加全面,它融合了身体、心理的健康,更涵盖了个体对社会的良好适应性。因此,学校体育健康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健康教育,更要构筑集社会适应性于一体的三维健康教育新模式。在课程目標的设置方面,应该综合考虑,构筑有机的整体目标,既要考查学生的运动参与性和运动技能,也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还要凸显社会适应性这个新指标[2]。以新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指导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模式上积极创新,强调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3.2以“健康第一”思想引领体育教学内容的变革
体育健康课程的开展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切实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帮助他们形成运动的兴趣,养成持久的运动习惯。在内容选择上,在坚持几个大项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妨凸显体育课程的时代性发展特色,实施“青少年化”,择优选择学生兴趣高、对学生身心发展作用明显的教学项目,如啦啦操、健美操、瑜伽、搏击、武术等。这样,使学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也强化了健康课程的实用性。同时,体育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如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在大课间活动中增设新运动项目的练习单元,使体育活动能够更好地接上“生气”。
3.3以“健康第一”思想促进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
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体育教学“短板”的角色。部分体育教师还没有达到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无论在思想层面和技能层面都需要提高。学校应该下大力气强化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思路,促使体育师资水平的有效提升。一方面,积极聘请体育领域的学者、专家、优秀教师到校进行学术报告和指导,开展教学讨论活动;一方面选送中青年教师赴校外交流学习,参加各种学术和教研活动,同时积极的开展体育教师的教学竞赛活动,在体育教师中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手段,促进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上的双提升。
4.结语
“健康第一”视域下,体育健康课程要实现其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教育价值,就必须通过丰富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尊重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开发学生的课堂能动性。健康课程的推广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需求,通过强化师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变革教学内容推进体育健康课程与时俱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辉.健康教育视阈下学校体育实现健康促进目标的路径探析[J].青少年体育, 2017(7):109-110.
[2]许良.学生体质下降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干预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