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调控小鼠锌指蛋白阳性间充质干细胞双向分化的研究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α)对小鼠锌指蛋白阳性间充质干细胞(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1-positive mesenchymal stem cells,Gli1 -MSC)双向分化的调控作用。

方法

繁育双报告转基因小鼠ROSAmT/mG/Gli1-CreERt2/PDGFRαfl(实验组)和ROSAmT/mG/Gli1-CreERt2(对照组),选取两组4周龄小鼠各20只,从小鼠主动脉外膜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使用他莫昔芬诱导,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分选,筛选两组Gli1 -MSC,实验组Gli1 -MSC中条件性敲除PDGFRα,对照组Gli1 -MSC正常表达PDGFRα。对两组Gli1 -MSC分别进行成脂肪诱导和成纤维诱导,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PDGFRα、脂肪细胞标志物[脂滴包被蛋白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α)]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ibroblast-specific protein 1,FSP-1)]的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油红O染色观察两组Gli1 -MSC双向诱导后的细胞脂肪分化程度,并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他莫昔芬诱导后,可通过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标记准确地从流式细胞仪中分离出Gli1 -MSC。成脂肪诱导后,实验组PDGFRα蛋白表达(0.017±0.002)显著小于对照组(0.184±0.012)(t=25.48,P=0.002),脂滴包被蛋白(3.138±0.414)和C/EBPα(3.565±0.289)蛋白表达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2.312±0.218、2.179±0.103)(t=6.21,P=0.025;t=6.69,P=0.022),即PDGFRα的敲除增强了Gli1 -MSC的成脂肪分化能力。成纤维诱导后,实验组PDGFRα、α-SMA和FSP-1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030±0.001、0.932±0.177和0.276±0.020)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0.439±0.006、1.352±0.170和0.835±0.097)(t=149.40,P

其他文献
梨状窝瘘(pyriformsinusfistula,PSF)是一种较罕见的颈部鳃源性畸形,其经典表现为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的颈深部感染,如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脓肿、颈深部脓肿、颈部蜂窝织炎等。未曾发生颈部感染的无症状病例,可称之为“无症状PSF”,其临床症状不典型,难以被及时准确诊断。本文通过回顾3例初诊被误诊为甲状腺癌的无症状PSF,并结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知,避免误诊误治。
期刊
本文报道1例发音纽安装术后无法重新发音,应用食道测压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肉毒素注射治疗后发音改善的病例。患者男,65岁,因“全喉切除术后Ⅱ期发音纽安装术后1年余,无法发声”就诊。考虑为发音时咽食管括约肌痉挛所致。采用食道测压定位,测得传感器距前鼻孔20cm处,发音时存在一高压区压力均值为(73.6±10.7)mmHg(1mmHg=0.133kPa),此处即为痉挛部位,于该部位注射1%利多卡因5ml后,患者可间断发音“a”,发音时压力显著下降。于同一部位,超声引下多点注射10U/ml肉毒素A50U。术后3d患
期刊
本文报道2例中青年女性伴随声音嘶哑的腓骨肌萎缩症。例1,因“声音嘶哑半年余”就诊。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长时间发声后症状可好转,伴有轻度吞咽困难,呈逐渐加重,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频闪喉镜检查示右侧声带固定,左侧声带活动受限。基因测序提示MME基因变异。例2,以“四肢乏力伴萎缩30余年,声音嘶哑1年余”为主诉,患者自诉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拇趾乏力,逐渐向近心端进展,行走姿势出现异常改变,初中时出现双手拇指无力,上述症状缓慢进展。2年余前在情绪激动、大声说话后出现声嘶,过度用嗓时声嘶加重
期刊
随着内镜颅底手术适应证的拓宽,大面积颅底缺损及高流量脑脊液漏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对颅底重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颅底重建技术在这种临床需求的推动下不断进步,其中,内镜下颅底硬脑膜缝合技术日益成熟,与带血管蒂的鼻黏膜瓣一同为颅底重建保驾护航。本文综合文献介绍缝合技术的基本理念及适用性,并就技术细节展开综述。
期刊
由于听力下降的病因与中枢改变之复杂,其具体中枢机制目前尚不清晰。而耳蜗损伤是引起听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耳蜗性听力下降引起的中枢听觉传导通路变化出发,从频率分布图重组、自发活动增高和突触重塑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听力下降后的中枢变化及其伴随的耳鸣等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inonasalsquamouscellcarcinoma,SNSCC)是耳鼻咽喉科的少见病,其年发病率约为0.32/10万。SNSCC的发病与职业暴露密切相关。大约30%的SNSCC中可检测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其中非角化性SNSCC的HPV阳性率高于角化性SNSCC。SNSCC的总体预后较差,5年总生存率约为50%,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以手术、放疗、化疗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当前SNSCC治疗的标准。对于可切除的SNSCC,根治性手术 辅助放(化)疗是主流
期刊
上颌中线间隙是临床常见病,其可显著影响患者前牙美观。本文对上颌中线间隙的病因进行归纳,总结使用局部瓷贴面关闭上颌中线间隙的适应证、临床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较传统修复方法,口腔数字化修复技术大大简化了缺牙患者的修复治疗过程,同时提高了修复的准确性。口腔固定修复的全数字化流程,不仅能有效提高修复治疗的效率、准确性与可预期性,而且有助于多学科间合作,保证治疗的系统性,由此成为口腔修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就口腔固定修复全数字化流程的概念、关键技术、材料进展与应用以及尚存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口腔美学修复涵盖了从面部美学到牙齿美学,从宏观美学修复目标到局部美学修复目标的实现。作为从事口腔美学修复的医师,需要同时面对和解决患者越来越高的诊疗需求以及口腔医疗行业日趋规范的需求。从事口腔美学修复的医师应建立以美学诊断为中心、跨学科美学修复为手段、精细化显微化修复为特征的口腔美学修复全局理念和实践体系。从事口腔美学修复的医师应该是美学修复方案和治疗计划的制订者,同时也是最终美学效果的实现者,应准确把握口腔美学修复全局理念和实践体系,为广大的患者提供规范化、优质化的口腔诊疗服务。
目的基于三维人脸模板的非刚性配准过程探讨外鼻缺损三维形态补全方法,为鼻赝复体的数字化设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22年6至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牙体缺损或缺失男性患者20例,年龄18~45岁,采集患者原始三维颜面数据,用GeomagicWrap2021软件构建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使用课题组前期研究中构建的结构化三维人脸模板数据,基于非缺损区形态,通过MeshMonk程序(一种非刚性配准算法)将三维人脸模板变形配准至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上,获得三维人脸模板个性化变形后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