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州民间借贷的风波还没有平息,围绕某央企下属企业放高利贷的争论又甚嚣尘上,而这二者的核心都直指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小微融资“喊渴”
小微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在当前的大背景下,这种金融资源配置错位的情形更加凸显。一方面,“不差钱”的企业在贷款方面拥有“优先权”,银行在放贷过程中为追求更大的收益往往会优先考虑这些企业。另一方面,大量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在正规渠道融资无门的情况下,只有转而求助于成本高昂的民间借贷。于是,错位配置的结果就是让一些“家有余粮”的企业和机构充当了银行资金流动到小微企业过程中的“二传手”。
为了满足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政府一再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2011年10月,银监会又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杨再平在 “2012年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最佳实践报告会”上指出,2011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是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8%,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长15%;小企业贷款余额10万多亿元,增长25%,比平均贷款增长高10个百分点。
据银监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各主要商业银行的专营机构新增小微企业贷款已超过全行新增小微企业贷款的60%。其中,部分城市商业银行80%~90%的客户是小微企业,户均余额大多在100万元以下。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全国共有109家商业银行成立了专营机构。但,小微企业融资仍然“喊渴”。
银行管控风险大
高成本、高风险是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大特性,银行不愿意做这种“小买卖”。究其根本,还是银行无法对小额贷款的放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银行开展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普遍存在很高的风险,一方面小微企业信贷的不良贷款率比传统企业贷款的不良率高;另外一方面,由于目前贷款利率存在管制,同时考虑到小微企业自身效益对贷款定价的承受能力,通过贷款差异定价来完全实现“收益覆盖风险”,还面临一定障碍。
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国家提出要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但是商业银行毕竟是企业,要考虑投资回报。从风险计量的角度看,银行向小微企业投放贷款与同样有贷款需求的中大型企业相比,风险更大,收益却不多。
举例来讲,银行贷100万元给一个小企业,客户经理需要前往该企业进行调研、写报告,经分行或支行审批后,再上报总行审核,整个流程与贷一亿元给中大型企业并没有区别。如此一来,有多少笔小微企业信贷,就需多少个客户经理做同样的工作,走同样的流程,这就占用了银行极大的人力物力。同时,这些小微企业倒闭的可能性比中大企业要高很多,银行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此外,小微企业财务系统建设情况千差万别,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相对较差,需要其他方面信息来补充;小微企业地域性强,地域的商业环境对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很大;小微企业灵活性高,行业特征不是很明显,经常在不同行业中转换,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银行的放贷风险。
不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管理、人才的欠缺以及客户背景难调查等问题,在信贷力度加重的情况下,给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学会向风险说不
杨再平表示,一旦解决了风险管控的难题,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业务蓝海。
据了解,银行信贷审批主要依靠人工,信贷风险管理还没有实现自动化,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大力发展是银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前,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面临有很多挑战。一方面,小微企业会以自然人的名义来申请贷款,贷款使用人的有可能是企业法人,这给银行收集贷款人背景信息增加了难度。另外一方面,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约束则促使银行有可能放宽对贷款人的资格限制,加大除担保贷款以外的信用贷款力度,由此,也增加了放贷风险。
“目前,一部分银行已经建立起一整套适应中小企业贷款的机制和流程,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方面已初见成效。”杨再平表示,风险控制可以帮助银行实现从信贷审批、账户管理、账款催收到反欺诈等方面的评分模型和策略咨询。
来自民生银行的数据表明,2012年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将占民生银行全行贷款比例的30%左右,小微企业对民生银行的盈利贡献率能达到14%左右。如果有制度支持和好的商业模式,完全可以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高问题。
“构建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架构,首先通过建立数据集市、数据管理来保证风险管理的可持续性,其次是建立风险模型和相关政策的驱动规则,来保证决策的智能化。”费埃哲公司中国区总裁陈建表示。
据了解,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管理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银行需要对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能力、发展前景、品牌优势、融资方式、所处行业地位等定性的指标,以及雇员人数、实收资本、年营业额、总资产负债表、资产总值等定量指标,同时再结合财务因素数据、非财务因素数据、历史关系数据、行业数据、征信局数据等其他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风险评分模型、有效的数据采集、自动化的决策体系,以及相关配套的操作流程,可以提高小微企业信贷的可操作性,大规模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成本,使银行成为小微企业的信贷工厂。”陈建表示,银行应从决策管理的角度推动风险管理,把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批作为最重要的环节,借助信贷审批决策系统,加强风险管控,实现自动化的信贷审批,从而提高业务效率。
小微融资“喊渴”
小微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在当前的大背景下,这种金融资源配置错位的情形更加凸显。一方面,“不差钱”的企业在贷款方面拥有“优先权”,银行在放贷过程中为追求更大的收益往往会优先考虑这些企业。另一方面,大量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在正规渠道融资无门的情况下,只有转而求助于成本高昂的民间借贷。于是,错位配置的结果就是让一些“家有余粮”的企业和机构充当了银行资金流动到小微企业过程中的“二传手”。
为了满足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政府一再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2011年10月,银监会又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杨再平在 “2012年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最佳实践报告会”上指出,2011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是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8%,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长15%;小企业贷款余额10万多亿元,增长25%,比平均贷款增长高10个百分点。
据银监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各主要商业银行的专营机构新增小微企业贷款已超过全行新增小微企业贷款的60%。其中,部分城市商业银行80%~90%的客户是小微企业,户均余额大多在100万元以下。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全国共有109家商业银行成立了专营机构。但,小微企业融资仍然“喊渴”。
银行管控风险大
高成本、高风险是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大特性,银行不愿意做这种“小买卖”。究其根本,还是银行无法对小额贷款的放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银行开展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普遍存在很高的风险,一方面小微企业信贷的不良贷款率比传统企业贷款的不良率高;另外一方面,由于目前贷款利率存在管制,同时考虑到小微企业自身效益对贷款定价的承受能力,通过贷款差异定价来完全实现“收益覆盖风险”,还面临一定障碍。
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国家提出要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但是商业银行毕竟是企业,要考虑投资回报。从风险计量的角度看,银行向小微企业投放贷款与同样有贷款需求的中大型企业相比,风险更大,收益却不多。
举例来讲,银行贷100万元给一个小企业,客户经理需要前往该企业进行调研、写报告,经分行或支行审批后,再上报总行审核,整个流程与贷一亿元给中大型企业并没有区别。如此一来,有多少笔小微企业信贷,就需多少个客户经理做同样的工作,走同样的流程,这就占用了银行极大的人力物力。同时,这些小微企业倒闭的可能性比中大企业要高很多,银行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此外,小微企业财务系统建设情况千差万别,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相对较差,需要其他方面信息来补充;小微企业地域性强,地域的商业环境对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很大;小微企业灵活性高,行业特征不是很明显,经常在不同行业中转换,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银行的放贷风险。
不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管理、人才的欠缺以及客户背景难调查等问题,在信贷力度加重的情况下,给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学会向风险说不
杨再平表示,一旦解决了风险管控的难题,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业务蓝海。
据了解,银行信贷审批主要依靠人工,信贷风险管理还没有实现自动化,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大力发展是银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前,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面临有很多挑战。一方面,小微企业会以自然人的名义来申请贷款,贷款使用人的有可能是企业法人,这给银行收集贷款人背景信息增加了难度。另外一方面,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约束则促使银行有可能放宽对贷款人的资格限制,加大除担保贷款以外的信用贷款力度,由此,也增加了放贷风险。
“目前,一部分银行已经建立起一整套适应中小企业贷款的机制和流程,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方面已初见成效。”杨再平表示,风险控制可以帮助银行实现从信贷审批、账户管理、账款催收到反欺诈等方面的评分模型和策略咨询。
来自民生银行的数据表明,2012年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将占民生银行全行贷款比例的30%左右,小微企业对民生银行的盈利贡献率能达到14%左右。如果有制度支持和好的商业模式,完全可以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高问题。
“构建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架构,首先通过建立数据集市、数据管理来保证风险管理的可持续性,其次是建立风险模型和相关政策的驱动规则,来保证决策的智能化。”费埃哲公司中国区总裁陈建表示。
据了解,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管理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银行需要对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能力、发展前景、品牌优势、融资方式、所处行业地位等定性的指标,以及雇员人数、实收资本、年营业额、总资产负债表、资产总值等定量指标,同时再结合财务因素数据、非财务因素数据、历史关系数据、行业数据、征信局数据等其他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风险评分模型、有效的数据采集、自动化的决策体系,以及相关配套的操作流程,可以提高小微企业信贷的可操作性,大规模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成本,使银行成为小微企业的信贷工厂。”陈建表示,银行应从决策管理的角度推动风险管理,把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批作为最重要的环节,借助信贷审批决策系统,加强风险管控,实现自动化的信贷审批,从而提高业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