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多渠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p2007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只要抓得紧、抓得细,就会象毫末之苗终成合抱之木一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提高的。
  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教师产生了一种近乎错误的认识,认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可有可无,说多了耽误时间,说少了无济于事,教学的任务之重,作文的次数又有限。于是,每次作文干脆简单的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提几点要求就让学生冥思苦想各显神通。殊不知,长此以往“作文难、作文烦”就成了学生的通病。所以,在作文中我们要进行多样化的指导,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训练。“练”的过程,即运用要领实弹射击的过程。单一刻板的训练方式和无休止的重复,只可能是事倍功半。只有不拘一格“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才可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写作佳境。为此,要多渠道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让学生勤于练笔,训练能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像游泳、像开车、像杂技表演等,如果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很难奏效。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当然也需要多次的训练。有些学生怕作文,遇上作文,笔头咬烂了还是写不出几行字,这是因为学生手里的笔不熟练的缘故。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写,大胆写,勤于写,这样学生的笔就会越练越熟,思路就会舒畅。
  除了课本中要求写的作文外,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加强日常练笔。如发生了一件新鲜事,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考试成绩差了,竞赛获奖了,下雨了,刮风了……凡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记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要有随时记录的意识,记下对人、对事、对物的见解,点滴。
  
  二、让学生敢于模仿,想象创新
  
  学会模仿,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因为模仿是学生走向自我创作的一种捷径。而想象却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才能轻松地进行创新。所以,我们还应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学会模仿,学会想象,学会创新。
  在学生大量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着模仿别人的写法,写一些片段或习作,这样可以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如有学生仿歌曲《新鸳鸯蝴蝶梦》这样写道:“昨日像那东流水,低分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好好学习低分依旧,以泪消愁愁更愁,次次的低分赶不走。由来只有优生笑,有谁听到差生哭。‘学习’两个字好辛苦,是要问一个明白,还是要装作糊涂?考多考少难知足。看似像学习最好,是不应该的心理。可是谁又能摆脱中考落榜的悲哀?花花世界,学生要学习,在人间学习十几年,何苦要逃得远远?不如苦乐同眠。今后的日子长的很,摆脱低分和烦忧。高分围绕着多自由,今天考试100有,明天的分数还是依旧,次次的高分跟着走,跟着走。”
  
  三、让学生将学过的课文篇名加以有机地组合,用一条完整的中心意思贯穿,连缀成一条有情节、有感受的文章片段
  
  学生按写作能力搭配分组,共同商讨选择篇名,构思短文,并由一人执笔完成。课堂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感染着每个同学,大家很快便完成了各组的片段写作。文章片段写得各有特色,不乏哲理,情感充溢:
  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忧郁,因为人生原本就是一条《未选择的路》,需要我们用青春的画笔描绘生命的《色彩》,不管前进的路上有急流险滩,有荆棘峭壁,都应坚定《我的信念》,用一往无前的勇气破浪扬帆,奋力登攀。”
  
  四、抓住时机,情境教育融入作文教学中
  
  曾记得在上议论文单元的时候,有一位学生特调皮,老师多次督促他学习,使他产生了反感心理,想给这位老师制造一点难堪。我知道他有这一想法后,临时改变了计划,上了一节作文课,让所有的学生都讨论他这种想法会产生那些后果?最后得出: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让老师感到寒心,学生越变越坏,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理出了这样几个题目:《不该发生的事》、《谈“互相理解”》、《要“爱生”、更要“尊师”》等等。事后,作文收上来一阅,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爱憎分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十分透彻。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写议文论,而且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情境演示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写作源泉。在这种情境演示中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描写细节的能力。这种训练方法最直观、最形象。学生会在这种活动中乐学、乐写。因为面对他们的是直观展示,只要细心观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和无话可写。
  总之,作文教学费时又费力,老师如不加以及时指导,学生只会做些徒劳无功的事情。为此,提倡教师要千方百计想办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指导,让学生对作文的苦痛感渐渐转化为愉悦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邱县梁二庄中学)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英语教学法。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实物、游戏、卡片等兴趣教学法,并针对每一节课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法,效果甚佳。    一、“四能”教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将唱、画、演、编这几种教学技巧,简称“四能”教学法并应用于课堂,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1、唱  中学英语教材里所有的歌曲都是要求会唱的,另
期刊
数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门主要文化课,它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外,对于培养人的素质究竟还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这是因为数学的基本特点是高度抽象,这给学习数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特别强,好比是环环相扣的一条长链,如果有一环脱节,就将难以继续往下面学习。所以学习数学特别需要坚持不懈的刻苦努
期刊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要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风,有强大的凝集力,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还应有一颗爱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他们,使他们信服你,愿意把你当作他们的好朋友。    一、换个地点——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韩磊,学习成绩差,行为放纵,习惯顽劣,常常放学不回家,经常打架,被请到办公室成了家常便饭,我苦口婆心劝导过无数次,无效。一天放学,一个学生跑来告诉我,韩磊又要聚伙打架。我一听,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 生物 兴趣 培养 策略     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学习自己所教的学科,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尤其是生物不参加中考,被大家认为是小科的情况下,这就对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以及教学艺术上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一、多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期刊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 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  我首
期刊
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基本场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实质上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基本单位。所以他们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天然环境。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这个环境中,成人之前就生活在学校这个环境里,所以他们对其影响当然非常敏感,不难发现,家庭和学校对个性差异的影响则位于教育结构的首位。有时看似非常简单的因素却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决定着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决定着他的行为和活动,因此,如何做
期刊
目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而有效教学要求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中学生正处在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他们对语言学习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可塑性大,喜欢参与英语口语交际,像小孩刚学说话一样,无所顾忌,敢于开口。因此,口语交际活动易于开展。也容易养成说英语的习惯。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和环境    我们知道,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英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三结合”,即是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相结合,充  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    1、结合训练重点。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