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tch(荷兰)VS Deutsch(德国)

来源 :英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ai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兰”的国名,细究起来,会发现很有意思。它有三个国名——Holland,Netherland,Dutch。先说Holland,其实原本只是荷兰的一部分,因为各方面比较发达,所以用来指代整个国家,有点England指代整个英国的味道。中文的译名“荷兰”也正是译自Holland(荷兰)。
  再来说第二个国名Netherlands(尼德兰),这是荷兰自己更喜欢的对自己国家的叫法,也是地地道道的荷兰语词汇,意思是“低洼之地”,体现出了荷兰的地理特点。除了代表着自身特色,Netherlands这个词还是对最辉煌的荷兰的一种诠释。这就难怪在国际比赛中,荷兰国家队队服上都是霸气外露的Netherlands(荷兰语拼写为Nederland)了。
  至于第三个国名Dutch,如果我们关注国际比赛就会发现,Dutch和德国男篮队服上的Deutschland中的Deutsch有着极高的相似度。而事实上二者也确实同源,Dutch正是源自德语Deutsch。那么Deutsch究竟是什么呢?它的德语形式我们可能都不熟悉,但是说到这个词的汉语音译——“德意志”,那可是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所以,Deutch是德语中对自己民族的自称,原本是指德意志民族,后来具体化,用来指德国人,德国则是Deutschland,字面意思是“人民的土地”。由此可以看出,德国这个国家的“民主意识”由来已久。
  那么原本表示德意志人的Deutsch又是怎么稀里糊涂地成了表示荷兰以及荷兰人的Dutch呢?这中间少不了英国人的“促成”。最初,Deutsch作为“德意志人”这个民族概念,范围很广,包括现今的德国、奥地利、波兰、荷兰等地。由于16世纪英国和荷兰的海上争霸,英国人与德意志人中的荷兰人接触更为频繁,矛盾冲突也更多,所以渐渐地,英国人就把本来意义广泛的德意志人——Deutsch,狭隘化为荷兰人,以及荷兰这个国家,同时还把德语拼写的Deutsch本土化为英语的Dutch。随着英国的强盛以及英语的流行,Dutch从英国人口中的荷兰,变为欧洲人口中的荷兰,进而成为世界人知道的荷兰。所以我们现在打开词源词典查询Dutch这个词的话,就会发现这样的解释:Dutch,词源同Deutsch,14世纪前用于日耳曼民族(日耳曼这个概念大致相当于德意志民族)的通称,16世纪后指荷兰。不过现今Dutch更多地是表示荷兰人和荷兰语,而淡化了表示荷兰这个国家之意。
  那么德语版本的Deutsch这个词呢?现在还在使用吗?如前文所说,体育赛事中,德国队队服上赫然印着的,就是DEUTSCHLAND。所以,虽然因为很多复杂原因,德国现在广为人知的国名是Germany,德国人在一些场合还是更青睐用Deutschland(德国)和Deutsch(德国人)来指代自己。
  所以,Dutch确实来源于Deutsch,是英国人把Deutsch(德意志民族)狭隘化后的英语拼写版本。直至今天,在美式英语中,Dutch既可以指荷兰人也可以指德国人,因为凡是德意志后裔的人,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美语中都可以称之为Dutch。
  那么回到題目,到底谁用了谁的名,我们现在就一目了然了——虽然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被英国人“以偏概全”叫出来的,荷兰却是的的确确用了德国的名。而且由于英国与荷兰的海上争端,英国不仅成就了荷兰的名,还给这个“名”主观地添加了些“色彩”。所以英语中含有Dutch的固定表达都极富讽刺意味。比如go Dutch(吃饭时各自付费)和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其中的暗讽之意不言而喻。
其他文献
The noises late one night were unusual. Either an intruder or wouldbe robber is pressing his luck1. Quietly slipping on my robe and shoes I creep to the front door and flip on the outside light.2 Befo
I’ve met plenty of people in my life, but have been lucky enough to avoid extended interactions1 with unpleasant people. And I suppose that those interactions were brief for a reason: who wants to be
初版于2002年,以1874年前后伦敦为背景的小说《红花瓣,白花瓣》(The Crimson Petal and the White),简直是西方文化的万花筒,伦敦世相、宗教纷争、女权主义、现代主义、弗洛伊德、马克思、狄更斯、乔治·艾略特,甚至维多利亚时代色情小说等,诸多元素精彩纷呈。难怪出版不久即被俗称为美国高考的SAT列入试题选文,并被选入其官方指南。
基本上,没有水不深的事物或项目,当我们浮于水上或徘徊门槛之外时,大量信息显得如此扑朔迷离,但相反地,这又很容易激发兴趣,让我们沉迷其中。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对铁三运动来说,同样如此。对于大部分开始练习铁三的爱好者来说,都由其中某一单项进阶而来,面对另外两项不熟悉的领域,困难的事情或许是如何打下三项全能的基础素质、在工作与家庭事务之外制订训练计划以及让自己变得高效又充满活
照理说,我并不算是“可穿戴智能设备”这个其实挺拗口词汇的忠实追寻者,于是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便设置了一个中性而并不那么褒义的基调;我们讨论装备其实是在讨论装备本身的服务性,而非本能的替代性。这个前提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数字化服务的需求是在合理运用还是已经被其奴役。  举一个其实只算搭边的实例,它算是智能,但其本身并不算可穿戴,要问它和我们的户外生活有关系吗?当然,因为体重是大多数有氧运动的最大
不一样的故事(上)  说起黑人种族歧视,我们可能会想起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公布的《解放奴隶宣言》,会想起1955年美国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那位拒绝给白人让座的黑人女缝工罗莎·帕克斯,可能会想起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的那场有关梦想的演讲,对于这些,我们有着各自的理解和感受。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位黑人的视角,来看一下这场漫长的斗争已走到了何处,来听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所谓“献花词”,一般是指会议发言的开场部分,即英文所谓的opening remarks。献花词通常是口译员传译的首个段落,其质量决定了听众对译员的“第一印象”,因此应该受到特别重视。由于献花詞具有类似的功能,因此其内容也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发言人一般会在献花词中表达欢迎、致谢和祝贺等。但在不同的场合,献花词有可能产生各种变体,有些甚至给译员带来不小的挑战。  我们先来看一个较为简单的献花词:  例
杜蘭大学成立于1834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私立大学,享有“南部哈佛”之美誉。被称为脱口秀女王的艾伦·德詹尼丝,其风趣自然的特点与生俱来,她在这篇“笑果”十足的演说中透露了自己艰辛的成长历程,让人备受鼓舞。她演讲的核心正是杜兰大学的校训:Not for oneself, but for one’s own(不为自己,只为内心)。  Thank you, President Cowan, Mrs
也许现在的人们,特别是出生在数码时代的孩子,很难想象人们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是如何生活的,因为现代人的生活都是建立在手机之上的——社交、娱乐、购物、获取信息、甚至相亲!“低头族”们,能不能放下手机,抬头看看那些我们用手机应用取代了的真实、鲜活,而且更加缤纷的生活场景呢?
For most of us, the illness or loss of a parent will be our first encounter with death.My mother has incurable lung cancer even though she has never smoked. Oneevening, as I lay on the bed beside 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