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刍议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十多年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践,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运动技能过于竞技化、教学内容过于统一化、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化、学习评价过于刻板化四个问题逐一进行阐述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
  [作者简介]杨伟(1966- ),男,四川宜宾人,宜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张韧仁(1972- ),男,安徽南陵人,宜宾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运动及锻炼心理学;赵丽萍(1962- ),女,四川宜宾人,宜宾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5-0149-02
  
  自1979年5月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扬州会议”以及随后教育部颁布试行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以来,国内高校都或多或少一定程度地意识到了公共体育课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尝试着逐步改革。中肯地说,三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国内各高校围绕“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了富有创新精神的改革和探索,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深受颇多因素的制约,其改革的进程一方面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另一方面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滞后和不适应尤为突出且愈演愈烈。为此,本文通过阐述和分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运动技能过于竞技化、教学内容过于统一化、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化、学习评价过于刻板化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推进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改革向纵深方面发展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一、运动技能过于竞技化
  纵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由于体育竞技化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多数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的明显滞后,运动技能教学过于竞技化的现象比比皆是,且没有在短期内突破的迹象。体育运动具有竞技和健身两种属性。众所周知,学校体育由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三个部分组成。前两个部分面向全体学生,主要培养大众体育人群,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后一个部分则面向少数具有运动天赋和才能的学生,主要为国家竞技运动培养高水平的后备体育人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理应面向全体学生,以挖掘和发挥体育运动的健身属性为主要目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运动技能教学,而是提示运动技能的教学绝不能象要求专业运动员那样高标准、高难度。正如季浏教授所主张的“就体育教学而言,绝大多数学生主要是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增强体能、促进健康,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而不是想成为一名运动员”。
  从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教师应从单一的竞技框架中走出来,定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为面向全体学生以挖掘和发挥体育运动的健身属性;应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一方面一如既往地强调运动技能的教与学,从而促使大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和调适心态的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根据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及大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因人而异地简化运动技能教学。如在投掷和竞走项目教学中,可选择性地参考张韧仁设计的实心球妙用两招(“高尔夫”式的地滚球入穴和“保龄球”式的地滚球击准)和竞走趣味教学(大步走+快步走+快速大步走,竞走技术的简明、透彻的讲解结合多角度、多形式的示范,直道竞走往返练习+圆形竞走练习,竞走规则和裁判工作指南,直道竞走往返接力比赛,圆形竞走“丢手绢”游戏和放松运动按顺序依次实施)。当然在具体教学中还可以用实心球代替铅球和上一步代替侧向滑步以降低作业难度,学习侧向滑步推铅球,用助跑沙包投准代替标枪或手榴弹运动技能的教与学,用50米蛇形往返跑代替100米跑,等等。
  二、教学内容过于统一化
  纵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由于学校体育传统教学内容的沿袭、多数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的限制,教学内容过于统一化现象比比皆是且没有在短期内突破的迹象。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人们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当然理应面向全体学生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体育运动的健身属性。传统体育课程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田径、球类、体操、武术、身体素质练习等。新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既包括竞技运动项目,也包括非竞技运动项目,既包括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也包括新兴运动项目。此外,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运动项目特别感兴趣,对某些运动项目不感兴趣且很难产生兴趣,当然如果不感兴趣的项目(如健身长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益,我们体育教师理应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是绝对没有必要也几乎不可能培养所有学生对所有运动项目都感兴趣。
  从事高校公共體育课教学的教师应从传统体育课程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框架中走出来,创新性地选择既包括竞技运动项目,也包括非竞技运动项目,既包括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也包括新兴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应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一方面一如既往地坚守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的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以及终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根据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及大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因人而异地安排教学内容。如采用学生自行选择的单项俱乐部制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开始实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开设田径、游泳和基本体操3个必修项目,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攀岩、瑜伽、街舞、体育舞蹈、定向运动等26个自选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实例证明了“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分层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三、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化
  纵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由于学校体育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沿袭、多数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的限制,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化的现象,比比皆是且没有在短期内突破的迹象。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也可以说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教学组织形式对于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的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下,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会带来极为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特朗普制等。时至今日,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并存和发展业已成为主流。
  从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教师应从学校体育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的单一框架中走出来,逐步意识并接受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并存和发展的主流观念;应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一方面一如既往地强调以班级上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确保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根据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大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因时、因地而宜地采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兼顾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分层教学和能有效发挥学生合作精神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如张韧仁通过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8周8次课的排球垫球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表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兼顾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能高效地促使学生快速达标,而且能有效地挖掘、发展学生的教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激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体育运动兴趣。
  四、学习评价过于刻板化
  纵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由于学校体育传统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的沿袭以及多数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学习评价过于刻板化现象比比皆是且在短期内没有突破的迹象。为什么要评价或者说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这无疑是困扰体育教师且必须得回答的问题。如果说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纠正不足、改进学习策略、增强自尊和自信、不断提高和发展,那必须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淡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过于强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过于强调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将使许多学生因先天的不足,失去了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不喜欢体育课甚至远离体育。
  从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教师应从过于强调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传统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中走出來,逐步意识并接受淡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从而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的主流观念;应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坚持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进行定量的终结性评价,另一方面又要发展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进行定性的过程性评价,并强调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如可设立运动技能、体能、竞争能力和合作意识进步幅度分。
  五、结语
  由于学校体育传统观念的沿袭以及多数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运动技能过于竞技化、教学内容过于统一化、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化、学习评价过于刻板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只有深刻反思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预见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深化课程改革,最终推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季浏.“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J].体育教学,2006(2).
  [2]季浏.论新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1).
  [3]张韧仁.实心球妙用两招[J].体育师友,2007(4).
  [4]张韧仁.竞走趣味教学[J].田径,2006(9).
  [5]季浏.体育课程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与发展[J].体育教学,2006(4).
  [6]张韧仁.体育课合作学习模式研究——排球垫球合作学习的教学尝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5).
  [7]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4).
  
其他文献
“课堂插嘴”是学生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教师对课堂进行“二度教学设计”的最佳源泉之一。本文就是阐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由学生的“课堂插嘴”引发的对教学进行“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教育技术应用实践的一个具体方面,它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是教育技术学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拟探讨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意义、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使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整合  [作者简介]辛燕(1971- ),女,广西经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高专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一些不足,探讨如何革新课程的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综合成绩的考核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调研课程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郭步霄(1972- ),女,河北肃宁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夏俊(1977- ),女,四川大英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