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我们的课堂和谐起来”,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谐”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与学生、教材之间的和谐,学生与教材、教法之间的和谐等等。我主要想从三维目标入手,结合一些课堂上的具体例子,来谈谈如何让课堂上的各个细节都操作到位,让“到位”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构建和谐课堂。
一、寻根究底,知识学习到位
唐代诗人杜牧有句名言:“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要寻根究底。我们在备课时都会细心读懂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分析教材中蕴含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便让学生尽可能把一节课中该掌握的知识点理解透彻,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比如我在上浙教版第七册四则混合运算单元的“两边能同时计算的试题”时,先让学生尝试做做“72×8-2×3,72÷8 2×3”两道题,在巡视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是两边同时计算的,也有第一步乘法做完后把后面一步抄下来的,这都在我的意料中。反馈时我让学生举手表决这一步是否可以省略,并说说为什么。一切似乎就这么顺利,表决过了,原因也说过了,我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这个知识点了。在巩固练习中出现了一道判断题“25×4 (35 6)=25×4 41=100 41=141”,应该说这道题这样做没错,不过通过新课的学习,我认为大部分学生应该会掌握“两边同时计算”这种方法的。谁知我想错了,学生们一致认为这道题只能这么做。我试图挽回这种局面,好几次详细解释算理,但是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时间,此时已“回天无力”了。
学生没有理解两边可以同时计算的本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才会导致尴尬的局面。于是,我对原设计进行了改进,在另外一个班级进行了教学。这一次出示的尝试题增加了一道72÷8×2×3,可以用来与72×8-2×3,72÷8 2×3进行比较,为学生理解算理服务。学生尝试后进行反馈时,同样出现了两种做法,我让“两边同时计算”的学生进行说理。回答的学生懂了,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懂了。因此这次我没有随便放过,继续追问道:“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能来解释一遍?”经过多次解释,学生基本上已经有了“两边同时算”的算理雏形。接着,我让学生把这两题与72÷8×2×3进行比较来说算理,他们已经能迅速看出两题之间的区别了。而后我趁热打铁:“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想想,怎样的混合运算两边才可以同时算呢?有需要可以互相讨论。”经过这样有层次的安排,学生悟出了“当最后一步算中间时,两边才可以同时进行计算”的本质。
二、着眼整体,方法研究到位
这儿提到的“方法”主要指具体题目采用的解决策略,而非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多对学生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不仅能够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与整合,让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出来,培养学生多样化和优化的思想。
例如“分数除法”单元有一道练习题:“一个数的2/5是40,它的1/5是( ),它的4/5是( )。”学生独立做完这道题后,我询问了几位学生的解题方法,几乎个个都是先用除法求出这个数,然后用乘法求出它的1/5和4/5是多少。如果这道题就这样过去了,我认为是不够和谐的。像这种有倍数关系存在的题目,如果学生能发现这一点,倍比法显然占有足够的优势。因此我让学生反复读题目,有一部分学生在读了几遍题目后恍然大悟,我再让还没有得知要领的学生请教同学,最后把这道题进行小结,从分数单位入手,考虑1/5、4/5与2/5之间的关系,运用倍比法进行计算。经过这样的方法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寻求适当解题思路的能力。
四、纠正观念,数学意识建立到位
数学意识,又叫数学观念,简单地说,就是对数学的作用和运用的看法,指对“数学有用”的认识和“用数学”的程度,它是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老师在设定目标时可能都会写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但在课堂上却培养得不够到位。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把学习数学的意识建立起来。
我在自己执教的两个班中做过一个调查,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混着两道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题目,两个班的情况惊人地相似,只有20%—30%的学生想到了用简算。这说明我在平时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而有的学生就算是发现数字的特点能应用定律进行简算时,也不忘问一句:“老师,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呢?”我认为课堂上出现这样的“音符”是很不和谐的,他们不知道学简便运算的目的何在?碰到这种情况时,我总不忘问上一句:“同样能算出正确得数,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做呢?”为了纠正这样的观念,需要转变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把数学意识建立到位。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在教学一般的四则计算例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征,看看能否进行简便计算。发现数据不能进行“凑整”,再按照一般的顺序进行计算。多了这一步“观察能否简算”的程序后,学生就会认识到,简便计算是在解决每一道四则计算题时都应该考虑的。
不管是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今天,还是在以前,“到位”始终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重视的。拥有了新的理念,如果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进行触摸,那样只会给人“东施效颦”的感觉。我们应该认真地设定教学目标,把每个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细化,将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到位,“和谐的课堂”就这样慢慢蜕变出来了。让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向着和谐的课堂迈进。
一、寻根究底,知识学习到位
唐代诗人杜牧有句名言:“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要寻根究底。我们在备课时都会细心读懂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分析教材中蕴含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便让学生尽可能把一节课中该掌握的知识点理解透彻,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比如我在上浙教版第七册四则混合运算单元的“两边能同时计算的试题”时,先让学生尝试做做“72×8-2×3,72÷8 2×3”两道题,在巡视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是两边同时计算的,也有第一步乘法做完后把后面一步抄下来的,这都在我的意料中。反馈时我让学生举手表决这一步是否可以省略,并说说为什么。一切似乎就这么顺利,表决过了,原因也说过了,我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这个知识点了。在巩固练习中出现了一道判断题“25×4 (35 6)=25×4 41=100 41=141”,应该说这道题这样做没错,不过通过新课的学习,我认为大部分学生应该会掌握“两边同时计算”这种方法的。谁知我想错了,学生们一致认为这道题只能这么做。我试图挽回这种局面,好几次详细解释算理,但是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时间,此时已“回天无力”了。
学生没有理解两边可以同时计算的本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才会导致尴尬的局面。于是,我对原设计进行了改进,在另外一个班级进行了教学。这一次出示的尝试题增加了一道72÷8×2×3,可以用来与72×8-2×3,72÷8 2×3进行比较,为学生理解算理服务。学生尝试后进行反馈时,同样出现了两种做法,我让“两边同时计算”的学生进行说理。回答的学生懂了,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懂了。因此这次我没有随便放过,继续追问道:“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能来解释一遍?”经过多次解释,学生基本上已经有了“两边同时算”的算理雏形。接着,我让学生把这两题与72÷8×2×3进行比较来说算理,他们已经能迅速看出两题之间的区别了。而后我趁热打铁:“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想想,怎样的混合运算两边才可以同时算呢?有需要可以互相讨论。”经过这样有层次的安排,学生悟出了“当最后一步算中间时,两边才可以同时进行计算”的本质。
二、着眼整体,方法研究到位
这儿提到的“方法”主要指具体题目采用的解决策略,而非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多对学生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不仅能够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与整合,让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出来,培养学生多样化和优化的思想。
例如“分数除法”单元有一道练习题:“一个数的2/5是40,它的1/5是( ),它的4/5是( )。”学生独立做完这道题后,我询问了几位学生的解题方法,几乎个个都是先用除法求出这个数,然后用乘法求出它的1/5和4/5是多少。如果这道题就这样过去了,我认为是不够和谐的。像这种有倍数关系存在的题目,如果学生能发现这一点,倍比法显然占有足够的优势。因此我让学生反复读题目,有一部分学生在读了几遍题目后恍然大悟,我再让还没有得知要领的学生请教同学,最后把这道题进行小结,从分数单位入手,考虑1/5、4/5与2/5之间的关系,运用倍比法进行计算。经过这样的方法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寻求适当解题思路的能力。
四、纠正观念,数学意识建立到位
数学意识,又叫数学观念,简单地说,就是对数学的作用和运用的看法,指对“数学有用”的认识和“用数学”的程度,它是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老师在设定目标时可能都会写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但在课堂上却培养得不够到位。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把学习数学的意识建立起来。
我在自己执教的两个班中做过一个调查,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混着两道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题目,两个班的情况惊人地相似,只有20%—30%的学生想到了用简算。这说明我在平时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而有的学生就算是发现数字的特点能应用定律进行简算时,也不忘问一句:“老师,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呢?”我认为课堂上出现这样的“音符”是很不和谐的,他们不知道学简便运算的目的何在?碰到这种情况时,我总不忘问上一句:“同样能算出正确得数,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做呢?”为了纠正这样的观念,需要转变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把数学意识建立到位。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在教学一般的四则计算例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征,看看能否进行简便计算。发现数据不能进行“凑整”,再按照一般的顺序进行计算。多了这一步“观察能否简算”的程序后,学生就会认识到,简便计算是在解决每一道四则计算题时都应该考虑的。
不管是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今天,还是在以前,“到位”始终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重视的。拥有了新的理念,如果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进行触摸,那样只会给人“东施效颦”的感觉。我们应该认真地设定教学目标,把每个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细化,将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到位,“和谐的课堂”就这样慢慢蜕变出来了。让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向着和谐的课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