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清照咏梅词的意蕴特征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于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
  她的众多作品中,尤以词见长,而在她的60首词中又有近20首是咏梅词,可见她对独俏寒枝,异香沁人的梅花情有独钟。她的咏梅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她笔下的梅千姿百态,有娇艳的腊梅、丰姿绰约的红梅、“倾城标格”的白梅、娇弱的残梅……可谓是风情万种、婀娜动人。而且我们在她的词作中发现,梅并不只是一个歌咏对象,它真真实实地走入了李清照的生活。她的咏梅词突出体现了“咏物之作”,“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的特点,达到了更高境界。
  一、梅花——人格情操的象征
  在《群芳谱》中,梅花位列“花魁”,更有花中“四君子”和“岁寒三友”的美称,词人写梅时,不可避免地融入自身的人格和审美情趣,成为一种艺术象征。梅花在宋代基本上是傲雪凌霜、清高淡雅、坚贞不屈的形象,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钟爱。陈亮《浪淘沙·梅》一词中有“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之句,乃以梅花的清高自比;辛弃疾喟叹“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则以梅花冰肌玉骨的仪态自诩。
  女词人李清照则凭借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情感,把梅写得栩栩如生,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达到了“花人合一”的境界,比起男性作家可谓是更胜一筹。李清照少女时代由于经历平淡,思想单纯,因此咏梅词多表达青春女子的一些情思和向往。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以“香脸半开”形容梅花初开的样貌,更形象的写出这位春天使者报春之“早”,敢为天下先之精神的可贵。梅花在其笔下,成为一位半遮著脸的娇羞美人,不只是位美人,还是位刚刚洗浴净身,一尘不染的美人。词中梅的娇艳丰姿与高尚品格,不正是词人心目中所向往的淑女形象吗?再如《玉楼春·红梅》中“红酥肯放琼瑶碎,探着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则是词人经历了新旧党派之争后,对朝不保夕的身世的感叹。其中的“几多香”、“无限意”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志摄纳其中,精神饱满,可见词人的灵心慧思。词中所刻画的是几乎绽遍南枝而盛开的梅,艳如红酥,洁如美玉,芳香馥郁,极具情意,比起“香脸半开”的美人来,更是位宛如丰姿绰约的成熟女子,魅力四射,不正是此时的词人自己吗?两首词中梅花意象蕴含的是词人不同时期的高尚人格情操。
  二、梅花——孤寂心境的象征
  由于梅花生长于偏远之地,鲜有行人寻觅;加上凌寒而开,春暖而逝,于是不少诗人、作家触景生情,以梅自况,写下一些既是咏梅,又是自咏的作品。李清照的咏梅词,在写境遇方面更是别具一格,尤其是丈夫赵明诚逝世后,国破家亡之时,有感而发写的一些作品。《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细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此词作于赵明诚卒后,借咏梅而悼念夫婿,即借咏梅花的意象,以衬托其“肠断”之悲。“梅心”被“惊破”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凄怨、空寂的心境,整首词把环境的凄清与心里的孤寂和谐的统一起来,最后三句“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表达了深重的哀思。“‘人间天上’写尽了寻寻觅觅之情;‘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感,一个有血有肉,内心无限痛苦的孀妇形象跃然纸上。”此词用梅花的意象来突出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名为‘梅词’,实无一句写自然界真实的梅花,与一般因赏梅而咏梅之作迥然相异,别具匠心,可称不‘俗’”。
  另一首《忆少年》:“疏疏整整,斜斜淡淡,盈盈脉脉。徒怜暗香句,笑梨花颜色。羁马萧萧行又急。空回首,水寒沙白。天涯倦牢落,忍一声羌笛。”作于宋建炎四年(1130)追随宋高宗辗转浙东之际。此词开头的“十二叠字不仅写出梅外在形态,亦写出梅的情致,再以‘梨花颜色’反衬,则赞赏之意明矣。而下片写梅在词人羁马急行途中一闪而过,待词人留恋地回首时,梅已不见踪影,但见‘水寒沙白’而已。于是词人孤寂惆怅之情益加沉重,此梅的出现带给词人的美感是极短暂的,而引发的‘牢落’,传达的孤寂心境是长久的。”用梅之美来衬托词人此时的凄凉心境,对前途的渺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一个人的孤寂无托,种种感情培注到她笔下的梅花之中,让读者感同身受,李清照在这方面是高手。
  三、梅花——美的象征
  李清照的词作中只有个别词是纯审美的咏梅之作,非常少见。如《七娘子》:“清香浮动到黄昏。向水边,疏影梅开尽。溪畔清蕊,有如浅杏。一枝喜得东君信。风吹只怕霜侵损。更欲折来,插在多情鬓。寿阳妆面,雪肌玉莹,岭头别后微添粉。”词作于词人南渡后宋建炎二年,此词虽咏梅,抒发的却是与赵明诚团聚后的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词人本来就喜梅,加上心情好,所以梅在笔下更显得惹人怜爱”。用梅的娇艳来映衬人的玉莹雪肌,以及此时的快乐心情,非常贴切。梅之艳,则人之美;梅之美,则人之乐。整首词不含任何人格理想,忧国思乡之类的“功利”情感,只突出一个字“喜”。
  李清照作为“婉约派宗师”,以她深厚的文学功底把梅写得惟妙惟肖,优美动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封建社会的文化女性,她没有把词停留在单纯的咏物写景上,而是把触觉伸向广阔的社会,直面社会 。我们从她的咏梅词中,可以看到词人高尚的人格情操,忧郁寡欢、多愁善感、凄凉孤寂的心境,关注朝廷、关注国事,具有炽热爱国情怀的文化女性的精神世界。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特别优美而又忧伤的一页,她的咏梅词更是我国古学史上创作的典范,尽管比起男性作家来,也有其局限与不足,调子比较低沉,感情比较柔弱,但是,瑕不掩瑜,总体来说,李清照的词还是精湛高妙的。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女性,能够冲破封建社会的重重枷锁,投奔自然,直面社会,大胆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后人所称道。今天,我们从她的词作中,仍然可以看到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光彩照人的伟大宗师的形象。
其他文献
摘要让学生从“怕写作文”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仔细观察。不要过多限制学生,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让学生由怕作文变为喜欢作文。  关键词作文 阅读观察闪光点成功感    关于作文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样建议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国当代水墨经过’85美术新潮以来的三十年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语境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水墨的概念及其本质也在随之不断衍变。当代水墨经过水墨画、水墨艺术、新文人画、实验水墨以及新水墨等不同形式的衍绎,已呈现多元趋势。中国当代水墨最大的文化意义本质上是在于其在精神上的自我重建,这一重建进程包含了我们对传统文化、外部环境的再认识过程,是其自身在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范畴内的一种生命上的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