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顺利推进,我国的教育教学逐渐的走上了变革之路,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育需求,应从多元化的视角出发,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高中生物的抽象性较强,微观世界是肉眼不可见的,在教学中,教师若是单一的依靠口头的描述形式传递高中生物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出现认知的混淆,对高中生物抱有抵触心理,逐渐的堆积心中的困惑,造成生物的自主求知障碍,教师应扭转视角,从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着手,鼓励学生进行生物的创新,从而推动高中生物的变革。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35-02
引言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从素质教育的层面出发,引领学生逐渐的在课堂上改变自己的被动求知状态,预留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述自己的观点,生物是一门理论实践相结合课程,涵盖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有极富抽象性,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不利于生物的深化探究,教师应秉持新课改的教学方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一切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剥离封闭的课堂限制,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不断结合学生的反馈创新教学内容,渗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物情境,展开问题的循序探究,从而提高生物的教学效率。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原则
1.素质教育原则。
传统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对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关注度不高,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应摒弃以往的教学漏洞,从客观的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的素养培育,课堂上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分析,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使得学生对生物产生创新思维,具备自主的思考能力。
2.分层教学原则。
高中生物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学中,教师较为偏颇,对优生的关注度较高,忽视了后进生的问题,教师应在新课改的倡导下,了解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的填补学生的认知空缺,使得学生能够消除心中的困惑,逐渐的找到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向,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构建层次化的教学形式,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阶梯性的进步。
3.互动探究原则。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探究的能力,但在高中生物的探究思考中,仍旧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的,对于高中生物的理解较为浅薄,缺乏深化的探究能力,同时课堂的互动较为消极,通常只能短暂的进行互动指引,教师应导入互动的积极策略,调动学生的感官与好奇心,促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参与探究,通过自主的探究获得学习的信心。
4.联系生活原则。
高中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生物的教学中,可结合生活案例的导入,使得生物的知识点能够通俗易懂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生活案例的渗透下,逐渐的从熟知层次出发,强化了对生物的理解,并结合生物的知识获得生活生产的进步。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措施
1.强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中应着重的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力,可抛出疑问让学生进行有关的生物猜测,鼓励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 通过生物的仪器设备进行微观世界的观察了解,通过感官的触动去发现生物的魅力。例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的观察,并询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写一份观察报告,通过自己的想法与原本的熟知内容,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当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DNA和RNA的了解后,以同样的形式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等,观察后教师通过网络资料的搜集,打印出一些容易混淆的图片,让学生回顾之前的观察信息,来进行图片的区分,一些生物之间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异,总体上看来共通点很多,若不及时进行考核,学生很容易出现认知的偏差,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辅助的角色,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具备了初步的认知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互动做出总结,最后借助图片的对应猜想,进行知识的巩固,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意识,同时推动学生进行生物的自主思考与创新。
2.发掘学生思考潜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彻底的分开,DNA中还混有少量的蛋白质,而赫尔希和蔡斯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很好的将蛋白质和DNA区分开。我首先告诉学生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3.科学运用类比。
许多的知识点都很抽象,很多的生理过程无法用肉眼观察,这是高中生物的一个特点,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经验。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教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当我们来到河边要到对岸时,需要船工用船渡过对岸的情境。其中,河相當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
4.创设情境互动。
在必修模块中,有一些重难点较微观、较抽象,这时在课前教师应选择好课堂教学的课件和Flash动画,使抽象和微观变为形象和直观。例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免疫调节,还有植物生长素的运输等,这些知识点是重难点又较微观,难以用实物展示,这时极需课件辅助教学。在课件的演示下,学生对一系列过程印象更为深刻,对知识点的理解加深,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三、结束语
生物的教学不会停止不前,我们一定会付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自己的不断成长而付出,为教育的不断进步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乔永新. 基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途径的研究[J]. 好家长, 2017(48):32-32.
[2]李正星. 关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 速读旬刊, 2016(3).
[3]郑远践.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35).
[4]康小芳.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5.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35-02
引言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从素质教育的层面出发,引领学生逐渐的在课堂上改变自己的被动求知状态,预留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述自己的观点,生物是一门理论实践相结合课程,涵盖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有极富抽象性,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不利于生物的深化探究,教师应秉持新课改的教学方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一切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剥离封闭的课堂限制,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不断结合学生的反馈创新教学内容,渗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物情境,展开问题的循序探究,从而提高生物的教学效率。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原则
1.素质教育原则。
传统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对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关注度不高,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应摒弃以往的教学漏洞,从客观的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的素养培育,课堂上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分析,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使得学生对生物产生创新思维,具备自主的思考能力。
2.分层教学原则。
高中生物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学中,教师较为偏颇,对优生的关注度较高,忽视了后进生的问题,教师应在新课改的倡导下,了解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的填补学生的认知空缺,使得学生能够消除心中的困惑,逐渐的找到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向,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构建层次化的教学形式,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阶梯性的进步。
3.互动探究原则。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探究的能力,但在高中生物的探究思考中,仍旧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的,对于高中生物的理解较为浅薄,缺乏深化的探究能力,同时课堂的互动较为消极,通常只能短暂的进行互动指引,教师应导入互动的积极策略,调动学生的感官与好奇心,促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参与探究,通过自主的探究获得学习的信心。
4.联系生活原则。
高中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生物的教学中,可结合生活案例的导入,使得生物的知识点能够通俗易懂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生活案例的渗透下,逐渐的从熟知层次出发,强化了对生物的理解,并结合生物的知识获得生活生产的进步。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措施
1.强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中应着重的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能力,可抛出疑问让学生进行有关的生物猜测,鼓励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 通过生物的仪器设备进行微观世界的观察了解,通过感官的触动去发现生物的魅力。例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的观察,并询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写一份观察报告,通过自己的想法与原本的熟知内容,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当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DNA和RNA的了解后,以同样的形式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等,观察后教师通过网络资料的搜集,打印出一些容易混淆的图片,让学生回顾之前的观察信息,来进行图片的区分,一些生物之间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异,总体上看来共通点很多,若不及时进行考核,学生很容易出现认知的偏差,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辅助的角色,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具备了初步的认知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互动做出总结,最后借助图片的对应猜想,进行知识的巩固,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意识,同时推动学生进行生物的自主思考与创新。
2.发掘学生思考潜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彻底的分开,DNA中还混有少量的蛋白质,而赫尔希和蔡斯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很好的将蛋白质和DNA区分开。我首先告诉学生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3.科学运用类比。
许多的知识点都很抽象,很多的生理过程无法用肉眼观察,这是高中生物的一个特点,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经验。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教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当我们来到河边要到对岸时,需要船工用船渡过对岸的情境。其中,河相當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
4.创设情境互动。
在必修模块中,有一些重难点较微观、较抽象,这时在课前教师应选择好课堂教学的课件和Flash动画,使抽象和微观变为形象和直观。例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免疫调节,还有植物生长素的运输等,这些知识点是重难点又较微观,难以用实物展示,这时极需课件辅助教学。在课件的演示下,学生对一系列过程印象更为深刻,对知识点的理解加深,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三、结束语
生物的教学不会停止不前,我们一定会付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自己的不断成长而付出,为教育的不断进步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乔永新. 基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途径的研究[J]. 好家长, 2017(48):32-32.
[2]李正星. 关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 速读旬刊, 2016(3).
[3]郑远践.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35).
[4]康小芳.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