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1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跟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扬雄《甘泉赋》等作品比较起来,班固的《两都赋》并不为文学史家看重。然而它在赋史上却是不可替代的:它化解了传统大赋在审美追求...
[学位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 年份:2014
本文对苏里格气田东区上古生界重点含天然气层位盒8与山1段开展了沉积相类型与空间展布、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等研究,并分层系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对水平井地质适应性进...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9
孔子有极深刻的天命意识 :他注重对神的体验 ,认为神是现世道德的本源和保证。孔子天命意识解决了道德的本源问题 ,可以为道德实践的主体提供心理支持 ,并对芸芸众生 (尤其是...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学的解读是指通过字句训释,来分析作品主题、情感、情节、形象、意境等文学元素的解读;文化解读之本旨,则在于追寻文本原初内涵对于语言文字层面的超越性。在很多情况下,只...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孔子论《诗》、子夏《诗序》和郑笺在诠释"风雅颂"之"颂"时,均立足于盛德;《诗序》以"美盛德之形容"释之,郑玄径释之为"容",并将其意义界定为德行广大崇高,至于"光被四表,格...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传统诗学中的比不应被理解为通常的比喻,比是主体对象化的一个重要艺术途径,而屈子不少篇章实为比体艺术的标竿。就今存作品来看,屈作比体艺术肇始于《橘颂》,至《离骚》蔚为...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中国诗歌研究 年份:2009
萧兵等学者运用文化学的模式研究法来"破译"古文化的"密码",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值得关注的学术探求之一,然而这种探求存在的问题甚多。本文以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为...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关于《招魂》之作者,汉代就有屈原、宋玉两种不同的判定,以后各有分化和推进;加上对所招对象的认知不同,情形愈显得复杂。其间最基本的历史轨迹是,作者问题,宋玉说超出屈原说...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4
《五行》的核心内容是五种"德之行"、"善""、德"等道德境界或人格的生成图式,其中有些图式乃是由《诗经》作品的情感图式转化而来的。在这一方面《,草虫》一诗对《五行》有非...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第七届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朱熹《诗集传》释《郑风·子衿》之“青青子衿”,有云:“青青,纯缘之色。”至少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率以为“纯缘”系“纯绿”之误,诸多《诗集传》整理本甚至...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扬之水、姚小鸥、李山,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些著作...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9
《诗》汉学与宋学有根本歧异,这表现在:一,《诗》宋学重视文本对阐释行为的规定作用,而汉学则否;二,《诗》宋学重视内向自律,而汉学则重视外向规范;三,《诗》宋学具有远为丰富的文学质......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五行》有一个重要范畴"和","和"又有一个等值的范畴即"时"。二者关联的是,仁、义、礼、知(智)四种德之行跃升为"善",仁、义、礼、知、圣五种德之行跃升为"德",以及德行达到...
[学位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中北大学 年份:2012
本文以挤压态Mg-11Gd-2Y-0.4Zr镁合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该合金进行了固溶和时效参数的优化,其次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仪对该合金试样进行热压缩试验,然后对其进行热变形行为...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9
从鲁迅把《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20页)以后,文学史家几乎全都一准此说,把《史记》看作罕有其...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5
屈原接受了《尚书》《诗经》《左氏春秋》《论语》《五行》《孟子》等儒典的巨大影响。他基于对儒典、儒学的接受,建构了以道德和天命为双翼的宏大历史观,并凸显了对君臣、君...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9
本文围绕《五行》"仁气"、"义气"、"礼气"、"进端"、"终(充)端"、"终(充)心"等说法展开,剖析孟子四端说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思想史轨迹,同时展示《五行》与《孟子》之学的巨大...
[期刊论文] 作者:常森,,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千百年来,《荀子》对子思五行学说的承继完全被遮蔽。《五行》篇之出土面世为揭明这一历史真相带来了绝佳的契机,但由于思想学术史方面强有力的传统思维定势等等,学界对这一...
相关搜索: